?

地域性傳統風俗文化的發展研究與對策探討

2017-08-04 23:57許旭刁萌萌劉翰婷
東方教育 2017年10期
關鍵詞:滄州對策

許旭++刁萌萌++劉翰婷

摘要: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對中華民族的復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滄州市為例,對地域性傳統風俗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經歷階段、與現代文化碰撞過程中的生存問題進行研究探討,進而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傳統風俗文化;滄州;對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深厚底蘊,是民族發展必不可少的生命力。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漢族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不斷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形成了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文明。各民族勞動人民在生產過程中因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導致了文化背景的不同,形成了與當地地理環境和自然特征有關的文化,即是地域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滄州的地域性傳統文化韻味濃厚,源遠流長,從藝術、建筑到歷史名人,融匯了豐富的精神內涵和人文素養。

一、滄州市地域性傳統風俗文化

1、民間舞蹈——落(讀音lao)子文化

原生態民間舞蹈滄州落子起源于河北省滄州一帶,是河北省極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之一,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滄州落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是滄州人民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過去農村娛樂活動很少,每到晚上,一些有經驗的、年紀稍大的民間藝人就會齊聚在街道上、廣場上、村頭表演“跑落子”,許多農村的小孩、老人紛紛前來觀看,是當時農村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線。

2、傳統建筑物——以“東光鐵佛寺”為例

鐵佛寺始建于北宋,是中國漢傳佛教建筑之一,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鐵佛寺在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后于1986年修復。如今鐵佛寺已經成為了滄州市著名的旅游景點,每年慕名前來瞻仰鐵佛的人不計其數。

3、關于滄州歷史名人的探究

滄州的歷史名人作為滄州地域性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滄州的歷史文化中占據著及其重要的地位。滄州文化名人眾多,其中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紀曉嵐、張之洞、馮國璋等人,有才華橫溢的文學家馬致遠、荀慧生、高適等人,還有身懷絕技的武術大家如大刀王五、張之江等人。他們是燕趙文化的代表,他們的精神將激勵著后代人不斷進取。

二、地域性傳統風俗文化發展過程

滄州地處渤海灣,水運發達。往來船只很多,各地的文化隨著水運傳到滄州,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在時代潮流的沖擊下,滄州民俗文化博采眾長,吸取外來文化的精髓加以改造、轉化和利用,形成自己獨有的文化風格,在一定形式上保留了部分滄州原生態文化。

1、滄州的民間舞蹈源自滄州人民為休閑娛樂而創立的傳統文化形式。隨著現代文化的興起,各種形式的舞蹈逐漸滲透到民眾的生活中,富有地域特色的落子舞逐漸被廣場舞等形式所取代。多年前,“跑落子”還是農村人民的主要休閑方式之一,而今隨著滄州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外來文化對本地區傳統文化的沖擊,“落子”已逐漸遠離普通百姓的生活,成為只有在慶祝節日才會出現的民間舞蹈。

2、滄州的古代建筑物風格迥異,博取眾家之長,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建筑群。為了更好的保護古代建筑物的完整性,一些知名古建筑遠離市區,交通不便,使一些古建筑群被人冷落。而“東光鐵佛寺”坐落于普照公園內部,每天前來參觀游訪的人很多,這也就存在著不可忽視的文物損壞問題。

3、滄州古代名人眾多,但是名人的精神和事跡并未得到很好的傳承。名人事跡流傳不廣泛,在小范圍內雖然得到有效宣揚,但無法在大范圍傳播。同時滄州市缺少名人紀念館,研究名人事跡的研究員較少,沒有系統的編修名人事跡,再加上歷史年代久遠,一些歷史名人的相關事跡和出生年月沒有詳細記載,造成名人的出生地存在爭議,無法具體開展修建歷史名人故居的相關工作等。

三、滄州傳統文化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

1、普通民眾保護傳統文化意識薄弱。滄州的傳統文化一般是在勞動人民中間形成的,多在農村發展成熟。而農村民眾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城鄉,因而農村民眾對保護傳統文化的意義認識程度不夠,加之外來文化的沖擊與傳統文化的不相適應,使傳統文化很容易失去以往擁有的群眾基礎。

2、青少年對滄州民俗傳統文化不了解。新時代的青少年從小生活比較富裕,生活中接觸到的多是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3、地域性傳統文化吸引力不夠。相對于現代文化,傳統文化形式簡單、趣味性不高,對人民群眾的吸引力顯然不如現代文化。

四、發展建議與對策

1、積極倡導、宣傳保護滄州傳統文化。

加大對滄州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使人們對本地區的文化有一定了解,認同本地區傳統文化。加強對青少年保護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小孩子們從小懂得保護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2、建立滄州民俗博物館,修建名人故居,將名人故居打造成旅游景點。對傳統建筑物加強保護和維修,同時在有特色的傳統建筑物周圍建立旅游文化生態鏈,實現旅游—保護—傳承一體化。

3、建立傳統民間文化團體,加強民間藝術在群眾中的影響力。保護地域性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通過組建民間藝術“落子”舞藝術團、“東光吹歌”歌舞團等形式加強對民間文化的保護。

傳統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代表了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不僅要重視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也要認識到傳承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唯此才能展現一座城市良好的精神風范,讓這座城市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參考文獻:

[1]商隸君,王建珍等.浸潤弘揚一脈相承——以滄州歷史名人文化精神培養教育大學生初探,[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32).

[2]羅麗娜.河北民間舞蹈滄州落子的文化功能[J].大舞臺,2013.2

[3]李勇.地域性少數民族傳統造型藝術的文化傳承與保護[J].甘肅社會科學,2010,(5)

猜你喜歡
滄州對策
數字金融賦能滄州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研究
LabVIEW下的模擬電路實驗教學創新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滄州有海
走,找對策去!
滄州市檔案館成功舉辦紀念滄州建州1500周年檔案圖片展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Feminism in A Story of an Hour
溶解度計算錯誤種種和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