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師開展藥學指導減少中藥不良事件的效果及價值分析

2017-08-07 03:27焦方霞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7年14期
關鍵詞:藥師藥學依從性

焦方霞

中藥師開展藥學指導減少中藥不良事件的效果及價值分析

焦方霞

目的探討中藥師開展藥學指導減少中藥不良事件的效果及價值。方法103例接受中藥治療的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51例)與觀察組(5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與用藥指導,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中藥師藥學指導。比較兩組患者的中藥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及用藥依從性。結果觀察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為5.77%, 低于對照組的23.5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用藥次數合理率為92.31%、用藥時間準確率為90.38%、用藥劑量正確率為86.54%、服藥方式正確率為94.23%,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43%、72.55%、70.59%、76.47%,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師開展藥學指導可降低中藥不良事件發生率, 且有利于患者用藥依從性的提高, 對保證藥物安全性及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中藥;不良事件;藥學指導

醫院藥學的發展使藥物不良事件越來越受到廣大醫師的關注, 中藥作為臨床常用治療藥物, 其不良反應的發生將會一定程度加重患者病情, 嚴重時可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我國臨床藥學現階段仍處于初步發展時期, 對于藥物服用缺乏合理有效的指導模式, 在中醫藥治療過程中, 常因用藥不當而引發各種不良事件, 影響患者病情康復[1]。本研究選擇本院接受中藥治療的患者103例為研究對象, 通過中藥師開展藥學指導, 以進一步探討其對降低中藥不良事件發生率的效果和價值,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受中藥治療的患者103例作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1例)與觀察組(52例)。對照組男28例, 女23例, 年齡19~75歲, 平均年齡(47.13±9.29)歲;觀察組男27例, 女25例,年齡20~76歲, 平均年齡(47.35±9.5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中藥常規治療與用藥指導,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中藥師藥學指導, 具體內容如下。

1.2.1 用藥指導 ①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用藥指導, 并使其充分認識到正確用藥重要性, 使患者能夠嚴格遵醫囑用藥,以確保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②為患者耐心講解中藥煎煮方法、服用方法及用藥注意事項, 并對先煎、后下、烊化等需要單包的藥物進行重點交代。③向患者介紹藥物功效、最佳用藥時段、用藥劑量、藥物起效時間及常見不良反應, 對患者用藥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進行解答。

1.2.2 藥歷建立 ①中藥師應詳細了解并掌握患者疾病狀況、病史、藥物過敏史及既往用藥情況, 根據其具體情況建立藥歷, 其建立時間為患者與藥師首次接觸時間。②藥歷內容從患者搶救、查房情況、用藥指導、個體化給藥方法等方面進行記錄, 以保證藥歷全面性。③規范化保管藥歷, 做好簽字存檔工作。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中藥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及用藥依從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中藥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為5.77%, 對照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3.53%,觀察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用藥次數合理率為92.31%、用藥時間準確率為90.38%、用藥劑量正確率為86.54%、服藥方式正確率為94.23%,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43%、72.55%、70.59%、76.47%,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中藥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n(%)]

3 討論

中藥不良反應多指患者在中藥試劑服用后出現的中毒性反應、中毒性休克及變態反應等, 藥物煎服方法錯誤、服用時間或劑量不當、藥物過敏、療程不當、不合理配伍、藥品質量及品種不達要求等均可導致不良事件發生。臨床研究表明[2], 中藥不良事件可進一步使患者病情惡化, 甚至造成死亡。因此, 實施有效的藥學服務是減少和預防中藥不良事件發生的關鍵。近年來臨床藥學不斷進步, 以患者為核心的藥學指導已成為藥學服務的重點, 尤其是在醫療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 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藥學指導, 提高其用藥依從性,并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至關重要?;颊咴谒幬锸褂们?不僅需要考慮適應證, 還應詳細了解并掌握患者具體病情,根據其生理特點給藥, 并制定合理用藥指導方案, 最大限度減少藥物不良反應[3-6]。

本研究中, 通過對觀察組實施用藥指導和藥歷建立, 患者用藥后不良事件發生率較對照組有明顯降低, 其中用藥指導的目的是幫助患者正確掌握中藥試劑煎煮方法, 并提高患者遵醫用藥意識, 使其認識到正確用藥的重要性。藥歷建立的關鍵則在于提高中藥師對患者具體病情的掌握程度, 尤其是患者病情發展程度和過敏情況, 從而更好的為中藥合理配伍提供保障, 避免因藥物過敏、配伍不當等原因而產生不良反應。同時, 用藥指導的開展也是對中藥師藥學服務職能的鞏固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而藥歷建設則能夠促進中藥師給藥方案個體化發展, 為藥學服務提供支持[7,8]。此外, 本研究還發現, 觀察組患者用藥次數合理、用藥時間準確、用藥劑量正確及服藥方式正確方面的依從性均優于對照組, 提示藥學指導可一定程度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 通過藥學指導使患者更清楚的了解用藥方法、用藥最佳時間、藥物功效及注意事項, 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 使藥物充分發揮作用, 保證中藥治療效果。研究認為[9,10], 在藥學指過程中, 醫院藥師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新形勢下醫院藥學服務工作應不斷轉變和更新模式, 臨床藥師應參與到藥物治療中來, 為患者的治療提供個體化、合理化建議, 不僅能夠保證藥物療效, 還可減少藥物不良事件, 促進患者用藥安全性提高。

綜上所述, 中藥師開展藥物指導可有效降低中藥不良事件發生率, 并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 為臨床用藥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有利保障。

[1] 翟勇波.藥學指導對減少中藥不良反應事件的影響分析.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0):145-146.

[2] 李英萍.藥師開展藥學服務對減少中藥不良反應的影響.中國衛生產業, 2016, 13(29):179-180.

[3] 劉桂榮.藥師開展藥學服務對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的效果研究.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92):52-53.

[4] 譚朝丹, 陳偉成, 劉娟, 等.某院近3年中藥注射劑不良事件與超說明書用藥相關性分析.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6, 36(21): 1900-1904.

[5] 馬向東.藥學干預在促進中藥注射劑使用合理性的作用探析.當代醫學, 2017, 23(3):12-14.

[6] 閔靜, 褚俠.中藥師開展藥學指導對減少中藥不良事件的影響價值分析.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20):175-176.

[7] 王小曼.藥學指導對減少中藥不良事件的影響價值分析.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16):175-176.

[8] 竇志良.基層醫院中藥師開展中藥臨床藥學服務體會.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 6(29):122.

[9] 梁定斌.探討中藥師開展中藥臨床藥學服務.醫藥, 2017(1): 00029.

[10] 鄭重踐, 蘇志堅.基于中醫藥的臨床藥學服務.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5(22):117-1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4.111

2017-05-03]

450000 河南省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猜你喜歡
藥師藥學依從性
藥師“歸一”
應用PDCA循環法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對醫院感染的影響
藥師帶您揭開華法林的面紗
廣西醫科大學藥學一流學科建設成效
口服中藥湯劑常見不良反應及藥學干預
《藥學進展》編輯委員會
《藥學進展》雜志征稿啟事
計劃行為理論在藥物依從性方面的應用
中藥藥學服務對患者依從性的干預作用研究
健康教育對改善癲癇患兒治療依從性的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