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比你印象中的“靠譜”嗎

2017-08-08 21:30鄂璠
小康 2017年22期
關鍵詞:靠譜公信力傳統媒體

鄂璠

在大部分公眾的印象中,電視、報紙、雜志、廣播等傳統媒體在公信力方面具有著強大的優勢,那么新媒體的公信力,真的就“拼”不過傳統媒體嗎?如果用大數據來“檢閱”不同媒體類型的公信力,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公信力,會比大多數人所認為的更加“靠譜”嗎?

長期以來一直風光無限的CNN(Cable News Network,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最近有點“煩”,這個在全美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極大影響力的新聞媒體曝出了“史上最大丑聞”。美國《國會山報》在評論文章中稱,“今年6月恐怕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成立37年來最糟糕的時期?!陛浾搫t普遍質疑他們“將媒體公信力置于何地”?

對于大牌媒體而言,這的確是有些尷尬,盡管目前與此事相關的三名資深調查記者已經引咎辭職,CNN也接受了他們的辭呈。但毫無疑問,對美國總統特朗普“通俄門”事件的虛假報道和推送,極大地傷害了媒體的公信力。

媒體需要動點真格,去捍衛其在公眾心中的信譽度。不久前,老牌媒體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英國廣播公司)出手了,素以突發新聞報道見長的BBC宣稱,將推出“慢新聞”以加強對假新聞的打擊。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虛假新聞不僅會使媒體失去信譽,還會影響經濟、社會乃至人們的工作、生活。在中國,“堅守媒體公信力”“決不能讓虛假報道損害公信力”一直被各個媒體機構所強調。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期,傳統媒體在重塑事實真相的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當下,“媒體融合”已成為國際傳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業模式并漸成國際傳媒業的新潮流,《媒體融合藍皮書: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6)》指出,中國的媒體融合已進入了“從形式上的‘合轉入全方面‘融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媒體公信力的打造將會呈現出怎樣的特點?繼2012年《小康》雜志社首度發布“中國信用小康指數”之“媒體公信力調查報告”(以下簡稱為“2012媒體公信力調查”)后,今年,“媒體公信力調查報告”(以下簡稱為“2017媒體公信力調查”)連續第6年如期發布,而對于“中國信用小康指數”的調查監測,更是已堅持了13年之久。在大數據中,媒體公信力得到了“檢驗”。

永遠不要低估雜志深度報道的美麗

報紙曾經歷百年輝煌,雜志曾因凝聚精英而受到廣告主的長久追捧。但近十年來,“紙媒消亡論”數度喧囂。有人在網絡問答社區“知乎”上發問,“像報紙、雜志這樣的紙質媒體最終會消亡么?”還有人發起討論,“如何看待‘紙媒已死、紙媒永生這個觀點?”這些話題引起的關注度都不小。

前些年,當人們還很熱衷于討論紙媒是否會消亡的話題時,密西西比大學雜志創新中心創始人薩米爾 胡斯尼就為雜志發過聲,“紙媒已死?這個說法恐怕還為時過早。永遠不要低估雜志深度報道的美麗?!痹谒磥?,現在正是新聞業的偉大時刻,尤其對于雜志業來說。

這種有固定刊名,以期、卷、號或年、月為序,定期或不定期連續出版的印刷讀物——雜志,如今在中國的公信力也有了較大的提升。

在每次進行“中國信用小康指數”之“媒體公信力調查”時,《小康》雜志社都會請受訪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感受,對不同媒體類型的公信力進行排名?!?012媒體公信力調查”結果顯示,雜志的公信力排名第六;在“2013媒體公信力調查”“2014媒體公信力調查”“2015媒體公信力調查”“2016媒體公信力調查”中,雜志在“公眾心目中最具公信力的媒體類型排行榜”上都“穩居”第八,似乎難有起色;但這一次,在“2017媒體公信力調查”中,雜志的公信力升至第三位,僅居于電視、報紙之后。

雜志公信力真的實現了“大跨越”嗎?“2017媒體公信力調查”不同于以往的是,《小康》雜志社首次聯合某大數據公司,通過大數據對不同媒體類型的公信力進行了客觀公正的“檢驗”。

大數據顯示,在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期間,雜志的網頁熱議數據為20500000,新聞曝光數據為526,品牌支持數據為2730,輿論積極傾向指標為89.2……通過對多項指標進行抓取,最后得出雜志的公信力指數達704.97,在十種不同類型的媒體中,公信力指數排名第二。

的確,正如薩米爾?胡斯尼所言:“永遠不要低估雜志深度報道的美麗?!毕鄬τ谄渌愋偷拿襟w而言,雜志較長期地服務于特定群體,更注重的是立場、價值觀的傳播;同時也長期堅持生產高質量深度報道,而深度報道往往又能以其重磅式版面、深入式挖掘和追根溯源式的新聞展示而受到讀者的青睞。據不少傳媒業業內人士判斷,未來,隨著優質閱讀時代的到來,雜志的生存發展空間還將進一步擴大,生長土壤也將進一步優化。

電視“權威”依舊,“傳統”更受信賴

“2017媒體公信力調查”結果顯示,在“公眾心目中最具公信力的媒體類型排行榜”上,電視位列第一,報紙居于次席,雜志排名第三,廣播、網絡分列第四、五位,排名第六至十位的則依次是微博、微信、手機報、視頻、戶外媒體。

值得關注的是,從2012年至今,電視已連續第6年在該排行榜上排名首位;報紙則從2014年至今連續第4年排位第二。

從參與“媒體公信力調查”的受訪者的投票結果中不難看出,電視、報紙、雜志、廣播等傳統媒體在公信力方面具有著強大的優勢。但新媒體,真的就“拼”不過傳統媒體嗎?

在接受《小康》雜志社記者專訪時,對于“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方面,哪個更具優勢”這一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研究員黃楚新并沒有給予明確的回答,他分析說:“傳統媒體的優勢在于專業的采編團隊、自身的公信力,新媒體的優勢在于其充滿互聯網思維的想法,以及對熱點突發事件迅速的反應力。但二者在不同的輿論場域中,話語權及影響力是不同的。人們愿意在閑暇時間閱讀來自社交平臺的推送,但有信息需要求證、核實,或是有重大事件及活動發生時,依然會自發地選擇權威媒體的內容?!?/p>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確保融合發展沿著正確方向推進。

此后,中央和地方各主要媒體一齊發力,開始了從“相加”到“相融”的加速跑,“深入轉型、深度融合、深層變革”已成為中國媒體界的共識。黃楚新建議,在媒體融合過程中,一方面要把傳統媒體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比如公信力,以及長期以來積累的新聞傳播業務方面的專業度;另一方面,要把新媒體公司具有的體制的靈活性,以及互聯網思維的觀點充分結合起來,注入到傳統媒體的思想觀念當中,發揮傳統媒體所長、克服傳統媒體所短。

一面建設,一面融合

黃楚新也是《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7)》的副主編,今年6月底,他在為網友解讀今年新媒體藍皮書的精彩內容時提到,媒體融合轉型過程當中應該注意兩種傾向。一種是面對新媒體的時候自高自大,覺得新媒體沒有什么了不起;另一種是自暴自棄,好像面對新媒體的時候一無是處。

在最近這一年里,對于媒體公信力建設與媒體融合之間所呈現出的關系,黃楚新用了“愈發緊密”這四個字來形容。

“內容建設正在從不同的平臺、媒介之間傳播和流動,無論是新京報還是澎湃、界面,都在將傳統媒體中新聞從業者的專業態度和豐富經驗轉移到互聯網平臺。媒體公信力建立在影響力基礎之上,在新媒體場域中獲得了用戶的關注,才能將優質內容及其代表的可信度傳播出去?!秉S楚新舉例介紹道,主流傳統媒體正在通過建立“中央廚房”“全媒體平臺”等方式引領深度融合發展格局,人民日報社旗下現有44家網站、118個微博機構賬號、142個微信公眾號和31個手機客戶端,都在推動著用戶的全方位覆蓋。

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媒體公信力建設,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7月1日,2017(第二屆)全國黨報網站高峰論壇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媒體融合研討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在分論壇“借力資源融合優勢,壯大媒體發展實力”的討論中,中安在線執行總編輯王根喜提出,要在“融合”二字上有點“發散思維”,拓展融合的外延。在他看來,經過幾十年的傳播經驗積累以及媒體品牌效應,傳統媒體的公信力、權威性還是無法撼動的;網絡媒體必須借助傳統媒體的平臺,提升傳播效能,提高傳播價值。

7月7日至8日,以“媒體深度融合與大數據”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傳媒年會在貴州舉行,觀媒CEO、傳媒大觀察創始人薛陳子指出,傳統媒體面對新媒體在公信力方面具有內生比較優勢,所以可以利用大數據開展多樣業務,拓展盈利和影響范圍;大數據的使用,對傳統媒體來說,首先要從新聞思維向產品思維轉變,嘗試在有限的范圍內獲取、維持、經營和運用已有的數據。

新媒體或許比認為的更“靠譜”

其實,如果用大數據來“檢閱”不同媒體類型的公信力,便不難發現,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公信力,實際上要比大多數人所認為的更加“靠譜”。

在 “2017媒體公信力調查”的過程中,為了對十種不同媒體類型的公信力進行排名,抓取了從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期間的包括網頁熱議、新聞曝光、微博提及、微信文章提及、品牌支持、輿論積極傾向等多方面的數據,通過建模,分析出了各個媒體類型的公信力指數。結果,電視的公信力指數達到708.05,排名第一;雜志以704.97的成績排名第二;微博、微信緊隨其后,分列第三、四位,這兩個新媒體中的“佼佼者”的公信力指數也都達到了700以上,分別是701.74、700.65。報紙、視頻、廣播、網絡的公信力指數均低于700,但高于660,其中報紙的公信力指數為685.83,位居第五;視頻的公信力指數為681.38,位居第六;廣播的公信力指數為674.01,位居第七;網絡的公信力指數為668.58,位居第八。相較之下,手機報和戶外媒體的公信力指數顯得有些低,前者為590.19,后者為500.28,排在了最后兩位。

綜觀不同方面的數據,可以發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可謂各具優勢。以幾個重要指標為例,在網頁熱議方面,傳統媒體中的代表電視優勢明顯,該項數據高達70500000;新媒體中的代表微信該項數據為57600000,排名第二;新媒體中的代表微博該項數據為35600000,排名第三。在新聞曝光方面,新媒體中的代表視頻、微博、網絡在該項上的數據分別為549、548、543,包攬了前三位,在與傳統媒體的“較量”中,保持著鮮明的優勢。在微博提及方面,新媒體的優勢也比較明顯,其中視頻的數據為312713641,排名第一;網絡的數據為259756326,排名第二;第三名則被傳統媒體中的“公信力老大哥”電視摘取,數據為186680891。在微信文章提及方面,新媒體再次勝出,占據了前三把交椅,其中具有“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的微信在該項上的數據為389892,名列第一;緊隨其后的微博該項數據為325615,位居第二;視頻排在第三位,該項數據為304240。在品牌支持方面,傳統媒體處于領先態勢,今年在媒體公信力方面“異軍突起”的雜志在該項上拔得頭籌,數據為2730;報紙排名第二,數據為2531;微博則為新媒體爭得了“一席之地”,以1983的數據量位列第三。在輿論積極傾向方面,前三名均被傳統媒體攬得,其中戶外媒體贏得了第一位,數據為96.11;雜志的該項數據為89.2,排名第二;電視的該項數據為87.35,位列第三。

哪家媒體最值得信賴?

延續往年慣例,“2017媒體公信力調查”仍將發布“省級衛視公信力排行榜”“發行量大報公信力排行榜”以及“公信力最強的五大網絡媒體”等榜單。

在本年度的“省級衛視公信力排行榜”上,湖南衛視排名第一;浙江衛視排名第二;東方衛視排名第三;位列第四至十位的依次是江蘇衛視、安徽衛視、湖北衛視、山東衛視、北京衛視、四川衛視和東南衛視。

湖南衛視在歷年的“省級衛視公信力排行榜”上均有著不俗的表現,2013年至2015年,湖南衛視連續三年排名第三;去年則升至第二位;今年更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贏得了榜首的位置。湖南衛視負責人向《小康》記者介紹了湖南衛視在媒體公信力建設與提升方面的相關舉措,一是始終堅持新聞立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切實加強“四個意識”,大力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準確解讀中央和地方經濟政策、民生措施,深入報道人民群眾的冷暖期盼,始終與黨和人民同心同向、同步同頻;二是全臺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求準、求新、求實上下功夫,使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更加深入人心;三是始終堅持政治家辦臺,講導向、有文化,時刻牢記節目內容要以“積極做黨和政府聲音的傳播者”“積極做社會主流價值的弘揚者”“積極做正向趣味能量的引領者”和“積極做‘兩效統一的踐行者”為目標,積極傳播優秀文化和社會正能量。據湖南衛視領導介紹,近期,湖南衛視在新聞節目中相繼圍繞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決心和行動、獻禮“十九大”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推出了全新的板塊和專題,接下來還將推出一批弘揚社會正能量、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綜藝節目。

在本年度的“發行量大報公信力排行榜”上,《人民日報》排名第一;《參考消息》排名第二;《新華每日電訊》排名第三;位列第四至十位的依次是《中國紀檢監察報》《光明日報》《環球時報》《經濟日報》《工人日報》《揚子晚報》和《檢察日報》。

在本年度的“公信力最強的五大網絡媒體”榜單上,人民網排名第一;新華網排名第二;央視網排名第三;鳳凰網、中國網則分列第四、五位。

自媒體公信力亟待提升

“2017媒體公信力調查”還通過大數據“檢驗”了不同類型微信公號的公信力,結果顯示,可信指數最高的是知名媒體公號、知名企業公號和政府各部門公號,而草根創立的自媒體公號的公信力則比較低。

今年6月1日起,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正式實施。新規明確,論壇、博客、微信公眾號、網絡直播等網絡媒體要發布新聞信息,必須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即使是轉載新聞,也只能轉載國家許可的單位所發布的新聞信息。這意味著,對于沒有新聞資質的自媒體來說,如若違規撰寫、編輯、轉載新聞內容,將會受到有關部門查處。與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開始實施,正式開啟了中國互聯網治理的新時代。對于自媒體的監管,正在朝著“強、嚴、實、準”的方向發展。

近日,包括毒舌電影、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和金融八卦女等在內的數十個自媒體公號被封。其中,在資本市場跑得頗快的金融八卦女此前已計劃申報新三板,而毒舌電影在去年估值就達3億元。自媒體怎樣才能做到既贏得市場,又擁有強大的公信力?

在熱熱鬧鬧的微信公號自媒體領域,咪蒙稱得上是走到了金字塔塔尖的人,黃楚新舉了咪蒙的例子,“該公號從5月末到7月初約有六七篇文章因違規被刪,一些‘標題黨性質的內容,加上這一公號的粉絲數量,對網絡輿論空間的影響是很大的。對自媒體進行估值、進入資本市場無可厚非,但靠低俗、八卦內容嘩眾取寵,不僅是公信力,也是社會責任感的一種缺失?!痹邳S楚新看來,市場變化靈活,但媒體有發聲的渠道,有自身的影響力,就應當有底線,“以優質內容去吸引讀者,不僅有利于自身公信力的形成,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的媒介素養”。

在第十二屆中國傳媒年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張丕民對如何加強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指出,要加強對新媒體內容的管理,“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個人所辦的自媒體,對內容的管理都遠遠弱于傳統媒體。管理只是手段,目的是讓弘揚主旋律的內容有重大的影響力”。

提升媒體公信力,中國也可以像BBC那樣推出更多的“慢新聞”,以加強對假新聞的打擊嗎?“快并不是殺死媒體公信力的罪魁禍首,新聞必須講究時效性?!辟Y深媒體人、管理學博士郭全中告訴《小康》雜志社記者,媒體公信力的罪魁禍首在于是否真正按照新聞的規律去運作,是否嚴格執行相關的信息甄別和核對機制等。

而在黃楚新看來,“快”和“慢”都不是媒體機構的全部,處于融合轉型前列的媒體應當是動靜結合,既能夠發布精煉快速的消息、通訊,又能夠產生經過反復打磨、有深度的報道作品。他認為,在傳播過程中因為記者或編輯把關不嚴,出現新聞內容有誤乃至失實的情況,這對媒體公信力的傷害是非常大的?!耙患覉蠹?、一個新媒體公司的可信度離不開專業化的內容生產與把關。有賴于當前不斷更新的互聯網技術,新聞生產的速度正在加快,糾錯、識別謠言、假新聞的效率也在提高?!?/p>

優質的內容、嚴格的管理、專業化的運作,或許才是提升媒體公信力的最有效手段。

猜你喜歡
靠譜公信力傳統媒體
新時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對策
天下霸唱:IP改編要給靠譜的人
傳統媒體為什么要包裝自己的“網紅”
如何成為一個靠譜的老大
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提升媒體的公信力
傳統媒體在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突圍
五問傳統媒體:你以為熬過寒冬就是春天嗎?
內參影響力與媒體公信力
傳統媒體
香港紅十字會公信力長盛不衰的原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