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偏安一隅到清議之望 由創荊辟莽成報界翹楚

2017-08-08 22:03施欣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辦報大公報報刊

施欣

引言

英斂之于1902年親自創辦并實際主持的《大公報》,作為京津地方及整個華北地區的“清議之望”、乃至于在全國范圍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報界翹楚”;同時,它也是一份特色鮮明、獨立自主的“文人論政”的民營報刊。發起創辦者與事實上的主持人英斂之,他本人又身兼撰述、編輯、總理、社長等職務于一身(這似乎是當時報界的普遍現象,表明了我國草創階段新聞業的步履維艱和新聞人的開路之難,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早期報館人手奇缺、報社人才不足的窘迫情狀),總攬報館大小事務及經營權、人事權、言論權、編務權等,是報刊宗旨的實際執行者與辦報方針的最高掌舵者?!洞蠊珗蟆烦跗诘摹皠摫匍_拓”的十年時間里,英華在上面發表了大量變法維新、改良立憲的新聞報道與政論文章,形成了該報最早的一個“黃金時代”,因而被尊為《大公報》的肇始人、奠基者、開山鼻祖與“大公精神”、“大公時代”得以發軔與傳承的第一人。由此,他亦成為近代新聞史上的著名報人。但凡論述報刊史或言論史,都必定要涉及《大公報》及其創始人。

毫不夸張地說,作為北方首屈一指的、聲明文物的《大公報》,它的創建肇基與出版發行,以及繼之而起的一紙風行、一報崛興,在中國近現代新聞傳播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一一這恐怕是英斂之等早期報人所未曾預料、亦不敢設想的。一份原本并不起眼的報紙,隨后成為中國近現代史上響當當的大報、叫的響的名報,最終成就了一段報業傳奇。而英斂之本人、因之特出的貢獻,亦成為中國新聞史上的巨擘與前驅。他不僅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包括少時習武從軍以及東北三省、云南、廣東、廣西、上海、香港、日本、越南等海內外各處的廣泛游歷)、過人的膽識、超群的識見、獨到的眼光、厚實的才學,而且還有著一針見血的見解、切中肯綮的論析、針砭時弊的文筆,是當時先覺覺后覺、先知知后知的社會和文化的精英。此外,加上敢言敢行的擔當、敢作敢為的膽略,這些都為日后《大公報》站穩腳跟、獲得長足發展、進而得到讀者認可與歡迎奠定了奠基了堅實的基礎和打下了扎實前站。在他辦報創刊十年的艱辛卻喜悅、憤懣又欣慰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革新,勇于實踐,善于創新,終于使得《大公報》從默默無聞到舉世皆知、從偏安一隅到全國著名。該報胸懷全局、放眼世情,其信息量之龐大、報道之迅捷、評論之及時到位、新聞消息之準確透辟,以及對時事政治做出快速的反應與靈敏的判斷都是同時期報刊的佼佼者,甚至可以說獨占鰲頭、一時無出其右者,為中國以往各種公共媒介(大眾傳播媒體)所難以比擬的。

一、英記《大公報》既往研究情況與歷史回顧

在來華外人(傳教士、商人等)創報辦刊實踐的影響、模塑與帶動下,從引介、模仿、借鑒外報的形式與內容辦報,進展到獨立辦報、自主發聲、輿論超越及嬗變創新,使得近代化的報紙、雜志(期刊)等印刷出版物,越來越深刻且廣泛地作用于國家“機體”和社會“細胞”,作為彼時最為高效、快捷、覆蓋各個層面的大眾傳播媒介(紙媒),人們信息獲取、信息接觸、信息處理、信息反應等均得以長足的進化與衍變,從而極大地鼎革了人們社會聯系、社會組織等涉及國家全局與社會層面的方方面面。因此,日報的大數量創辦與報社的大規模流行,給予晚清以來尚處蒙昧、昏愚狀態的政府官員及中國民眾,提供了非常多樣的理論學說和豐富多彩的各種信息,各色的理論、各種的學說啟發了民智,啟迪了民心,啟悟了民情,改變了過去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改善了人們得到認知的渠道、改進了思想表達的方式、改革了言論報道的媒介。與此同時,也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求新博間的歷史文化的書寫模式,以及普通公眾對時事政治、社會事務全新的參與及表達方式。就此而言,它不僅有力地推動了人們知識基礎與結構的更新與變遷,而且還推動了人們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抒情方式、審美方式、表達方式等傳統渠道或手段的改變,進而同步改變了人們的行為模式與交往通道。特別是西方思想及學說的紹介與灌輸,使得現代國民意識和民族民主觀念能夠對國民進行長期的浸漬與侵潤,這對于當時的學術思想界及政治文化界的影響不可謂不深、對知識分子界的作用同樣是無遠弗屆的。其實,對當代的思想學術、歷史文化又何嘗不是呢?或者說,當代的學術思想、文化價值上又何嘗沒有留下或保存當時的影子與痕跡?

近代以來,《大公報》是國人成功自辦的、自主發行的一份帶有一定宗教色彩、依靠外國殖民勢力(位于租界)的愛國的中文日報之一,也是一張最早出版的民營報紙之一,還是一種影響較大、存在時間較長的民族報業,成為了民族報業的一盞明燈和指引報界行進的一座燈塔。英斂之是我國近代政論報刊、民族報業草創時期的代表性報人,在報刊史上留下了相當重要的足跡——正是由于他的參與創辦、推動發展、受聘總理、兼任主筆,并且在事實上近十年擔任該報社的實際負責人,才奠定了《大公報》百年輝煌的基礎,才積淀下了《大公報》百年風云的資本。因此,英斂之本人及其主辦下的《大公報》、理所當然地引起了學術界、新聞界的高度重視。這樣研究領域,可謂一直都是新聞史學界研究的重要對象;這么一張大報、一位名報人,自然成為長期以來報刊史、報人史、報紙經驗與管理等研究領域的重點及熱點之一。

對于英斂之的生平事跡關注,在民國時期就已經開始。尤其是在《大公報》聲名遠播、日益隆譽之后,他便一直被視為京津地區報界、文化界、教育界、宗教界的中心人物而備受關注。其時,他的白話文附件《敝帚千金》以及許多的文集、詩作被多次印刷出版,卻總是無法滿足人們的購買欲望、沒過多久便告罄了,可見他本人及其著作受歡迎的程度;同時,他也受到了不少文人雅士、學者學子,甚至宗教人士、教育學家的尊敬與欽佩。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曾有一段時期對英斂之及其領導下的《大公報》的研究曾經一度低迷、甚至走向反面,出現了大量批判與否定的聲音,這位報人連同他所發軔的報紙都被“打入冷宮”、另眼相待。這是因為那時的中國社會,受到“左”的錯誤思潮嚴重的影響與干預,致使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文革時期,《大公報》被簡單地歸于被批判的資產階級的“腐朽物”、“壞東西”,而英斂之本人亦被斥之為“殖民者的跟屁蟲”和“滿腦子二毛子思想”。

改革開放以后,真可謂“忽如一夜春風來”,曾經不得不一度沉寂、遭受“全盤否定”不公正待遇的《大公報》已然顯示出了回暖的跡象及消融的勢頭。思想界(新聞學術界)對英斂之及其初創時期《大公報》的“再”研究以王蕓生、曹谷冰合著的《英斂之時代的舊(大公報)》一文為嚆矢。而在帶有一定回憶與檢討性質的《1926至1949的舊大公報》一文中,也以極大的熱情與較大的篇幅論及和關涉到了英斂之和他的《大公報》。上述兩篇關于《大公報》和英斂之的早期代表性的論著,成為新時期以后“重新”研究英斂之和《大公報》的濫觴。自此,新聞史學界對于英斂之及其主持下的《大公報》的關照與研析、求索與思辨與日俱增、與時俱進,經歷了一個“肯定——否定——肯定”的循環過程,實質上也是一個再商榷、再思考、再認識的哲學意義上的揚棄取擇的過程。從那以后,相關研究不斷深入、各種成果頗豐。期間,比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著作有:《大公報百年史》(方漢奇等著)、《大公報與中國近代社會》(侯杰著)、《大公報人憶舊》和《大公報史》(周雨主編)、《新記(大公報)史稿》(吳廷俊著)、《大公報新論:20世紀30年代大公報與中國現代化》(賈曉慧著)等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其中,尤其是新聞史學泰斗方漢奇先生以及新聞學家吳廷俊、侯杰等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的掘井及泉式的親自參與更加速了《大公報》相關研究的進程,推動了該領域研究向著廣度、深度、維度上日漸“掘進”。

二、斂之時代《大公報》相關研究的特征與表現

綜觀以往研究英斂之與《大公報》的各種各樣的著述或觀點,熱點不少,焦點亦多??傮w歸納起來,大致集中在這么幾個方面:

一是英斂之生平履歷與各種思想的研究。以整理、疏理、挖掘、考證英斂之的生平事跡居多。通過爬梳歸納與之相關的生平履歷線索、甚至是吉鴻片語,發現蛛絲馬跡、發掘不少新的材料,得出不少新的結論,特別是其后代回憶性質的文章與書籍,加上海外一些圖書館、檔案館(私人收藏圖書)披露。包括報刊思想、史學思想、評論思想、宗教思想、社會思想等一系列的思想研究。

二是英斂之在近代報刊史上的地位和社會貢獻的再認識。對英斂之本人的評價,經歷了一個“貶損——褒揚”的過程,對《大公報》同樣經由了一個先抑后揚的歷史進程。但總體上講,贊成與揄揚的成份愈來愈大、也越來越趨向客觀、中肯的判斷與評析。其中,討論較多且相對集中的是英斂之和《大公報》的創辦與發軔、政治立場與輿論言論、早期出版編輯風格以及其他相關問題。

三是英斂之與中西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的交流及其貢獻。側重于英斂之與西方傳教士的交往,尤其與天主教的關系,與上海、香港等地文化人士交往關系,以及英氏的日本、越南等海外游歷。英斂之的海內外(各地)考察,不僅增進了他個人的識見、拓展了眼界,也同時傳播的他的宗教思想,促進了不同文化問的交通。

四是英斂之的生活情狀與思想狀態。包括家庭情況、婚姻情況、子女情況、身體情況、交際情況等,比如與呂碧城交往研究、后人英若誠的研究。這些屬于拓展性研究領域,亦取得不少成果。

除了以上四個主要方面外,還有許多零散史料(散見當時各種報紙、雜志及期刊)或未刊行的書籍、筆記和友人書信、序跋等相關介紹文章之中,以及朋友、教友、后代子孫等對英斂之回顧性和總結性文字(如研究述評、綜述、書評、回憶錄、口述史等),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論及??偟膩砜?,學術界、思想界對英斂之及《大公報》的研究在不斷深入與擴充,維度上有所拓展,深度上不斷深入。且經過學者的共同努力,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

三、英斂之與《大公報》各類研究的不足與缺點

然而,我們應該秉持“既不溢美、也不揚惡”的原則,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寫史、論史和敘史、評史。也就是說,在充分肯定學界對英斂之研究取得重要學術成果的同時,也不回避其中對英斂之和《大公報》的研究還存在薄弱環節,亦有一些缺陷或不足。

一是概括性成果偏多,完整的深入的專門性研究成果偏少,即新聞史學泰斗方漢奇先生所謂的“打深井”式的個案研究較少。

二是在資料方面尚未把握到位,多數研究者未能較為充分地利用或掌握好第一手的原始性資料,如臺灣文海出版社出版的《英斂之先生日記遺稿》和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斂之集》,而是長期以來將《敝帚千金》、《也是集》等作為研究的主體資料,一些常見的資料反復引用,反倒是稀缺珍貴的資料鮮見。

三是在研究具體內容方面缺乏足夠的深度,滿足于一般的表面的研究,有的淺嘗輒止、蜻蜓點水,未能掘井及泉、淘沙見金。

四是將一些習以為常的結論奉為圭臬,既不思索、也不考辨,輕易沿襲陳說、因循守舊,導致出現以訛傳訛、沿而不察的謬誤。

四、《大公報》創辦初期的編輯與版面特色

初創時期的《大公報》在自身發展與運行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鮮明的幾個特點,可謂找準了當時報業演進的某些規律:

一是重視報刊言論。報刊言論,涉及國計民生和國際時事的重要問題,是辦報質量和思想水平的集中體現,可謂經過之大業、不朽之文章。言論或者論說,對于報館而言,是思想的旗幟與靈魂;對于國家(社會)而論,是輿論的方向與發展的趨勢;對于民眾來講,是價值理念的引導與教育。因而,言論必須正確、主張必須鮮明、觀念必須先進。在評議或論說之時,要運用獨到的眼光去觀察、采取縝密的思維去分析。據此,再提出相應的對策、有效的路徑和科學的方法??梢赃@么說,該報的“論說”走在了其他種種報刊的前面,憑藉具有明顯優勢的“評論”而獨占鰲頭。

二是較強的民族感情與堅貞不屈的報格、倔強獨立的人格。該報自創建以來,高舉愛國合群的大纛,自覺維護國人名譽,主動為下(底)層民眾鼓與呼,堅定捍衛民族尊嚴和國家根本利益,強烈抨擊外國勢力干涉中國內政、侮辱侵害中國人民的罪惡行徑。它對于法國、日本殖民地當局及天主教教宗(派)等政治或經濟上其所仰仗、憑借的外國殖民者或宗教勢力,也不是無原則地完全退讓、一味妥協,面對蠻橫干涉報館事物和危害國家安全、民族利益的外國反動勢力,期間仍就有矛盾、沖突和爭執、反抗。

三是《大公報》彰顯出了非凡的價值與迸發出了磅礴的氣勢。以愛國合群樂教、開啟民智官智才智為旨歸的報紙品格,確立了《大公報》在中國報刊史上獨特地位、特殊風格、鮮明特色。其基本特征是:它是一份由國人自主創辦、獨立經營并始終站穩中國人立場、捍衛民眾最高利益搖旗吶喊、為普通大眾鼓與呼的愛國報紙,它是敢于與西方各種勢力、封建勢力分庭抗禮的權自我操的大報,以如椽巨筆縱論中外時事、品評華洋時局,發出自己的聲音,搶占輿論高地與話語主導權,為捍衛國家民族利益殫精竭慮,拳拳愛國之心矢志不渝。英斂之將《大公報》則視為己出,致力將它辦成一份充分表達自己思想觀念與政治主張的烙印有自己鮮明特點的著名報紙。該報所撰寫的各類“論說”、“代論”,切合時務、見解獨到、識見深邃、文筆清新、行文流暢,很快受到京津及華北一代報壇的追捧與模仿,甚至對上海等周邊地區的報界亦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因為英斂之的個人魅力與不懈努力,為《大公報》的崛起與發展開拓了方向、鋪平了道路,鑄就了該報在中國近現代報刊史上的無以倫比的地位,令后世報人敬仰。

四是主張改良、支持維新的情懷與“文人論政”的深思熟慮。英華對統治階級因循敷衍、守舊蹈故的憂虞與勸誡,對西方船堅炮利、恃強凌弱的批評與斥責,對中華振衰起敝和自強復興的希冀與愿望,最終實現維新變法、富強民主的政治理想與目標,支持維新與鼓吹憲政便是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的外在表現。憂國憂民憂天下之情真,關系國運民瘼之心切,都能在《大公報》的文章上(哪怕本館告白、啟事)找到印跡、發現端倪,也能從中讀到淚水、觸摸心跳,一種強烈的精神追求與一種高尚的精神姿態躍然紙上。作為一名早期功名心切、頗以才會自負,而又深懷用世情節、出世意愿的傳統讀書人,英斂之蒿目時艱、心系天下、杞憂家國,報紙剛好迎合了他的這一需求,策應了言論干政的思潮。

五、早期《大公報》獲得巨大成功的幾大要素

《大公報》何以能夠成功創辦、并一舉成名、延續至今?這是中國近現代新聞傳播史,甚或近現代史所不能忽略、亦不能回避的一個問題。盡管過往的一些研究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涉及、關照到了這一問題,但或囿于第一手資料的匱乏,或過度注重于原則上、糾結于側面上進行討論,這致使該問題的研究略顯粗疏、并帶有些許浮泛。這不是個例,而是以往研究的通弊?!洞蠊珗蟆分阅軌騽撧k成功、順利發展、延續不絕,主由在于首創人之一英斂之不懈的努力、超凡的才學、堅韌的品德以及做出的貢獻。

(一)《大公報》的成功創辦,與作為最初和最重要的創辦人英斂之在該報創辦前已廣泛接觸報刊并涉足申、港兩地諸多華文報刊關系甚緊。事實上,在《大公報》創辦之前,創始人英斂之就已經開始廣泛而深入地去了解、知悉當時中國報業的基本情況,他通過自身的親自報刊實踐對于上海、香港、北京、日本等地報刊(以華文為主)進行了全息考察、獲得了清晰思路,對于報業的先進性、報紙的復雜性甚至報界的劣根性、報人的多樣性等諸多問題都有比較成熟的想法與比較科學的設想。而且,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擁有了大量報務實踐與報刊活動(如積極向報刊投稿以對社會現象進行評議)。正因為他已有相當充足的報刊活動與報務實踐,為之后參與創辦《大公報》積累了豐富的知識與經驗,為報紙的順利運行提供了極為關鍵的先決條件。并且,在參與辦刊活動與新聞實踐的耳濡目染、親力親為的過程中,英斂之的近代報刊意識與輿論觀念得以逐漸地形成。還有,他與工商界、宗教界、報刊界、教育界人士或知識精英、社會英才有著相當頻繁的交往,并以此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業務)關系。再加上他本人養成了長期寫作(如日記、家信、自由投稿)的習慣,這樣的勤于筆耕、精于筆墨,使之積累起了豐富且厚實的學科素養和專業知識,也強化了特有的辦報經驗和筑就了鮮明的辦報風格——也許,他自己都未曾想到自己會是靠筆吃飯、靠報說話的“文士”,更未曾預測到自己會因為辦報而名垂報刊史、因政論而揚名輿論史。打量英斂之成長的履歷和思想的軌跡,我們甚至可以設想:或許在選擇、投身辦報之前,他就有過對如何辦好一張報紙、如何主筆一份刊物、如何發揚論政傳統心中早有規劃與籌謀。因此,不難理解他對于辦報模式及出版方向上有一個整體了澈、全局把關、宏觀調控,以至于他辦報上手很快、決不生疏。

(二)英斂之是《大公報》最重要的創始人之一,也是該報得以成功發展、晉級的核心人物、思想旗幟與經營主帥。英斂之是早期《大公報》名副其實的精神領袖與靈魂皈依。質言之,主導《大公報》成功創辦和順勢進展最重要因素即為英氏,表現為:

英斂之個人的思想狀況、辦報決心和言論品質,決定了《大公報》的成功走向和發展未來。其一,英斂之不僅是早期《大公報》的實際負責人和筆政主持者(兼任總理、撰述、主筆等職于一身),對該報的成長與壯大精心呵護、全力護航,對該報的崛起與弘揚全力以赴、盡心盡力。他不僅僅在于初創時期為該報撰寫了大量時評、論說、社評等指導性、批判性文章,而且這些言論在當時的學術界、思想界、文化界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與成就了非凡的聲譽,輿論影響力有目共睹。實際上,我們通過對當時《大公報》的論說、代論等欄目或版面的解讀與評析可知,整個《大公報》初創時期,英斂之都以自己的思想言論影響著報館、規劃著報社、引導著報紙。其二,從內心深處講,英斂之個人喜歡“舞文弄墨”、清議論道,辦報創刊恰好與其個性相契合,他非常愿意置身于先進的大眾傳播事業——報刊業,以從事他所熱衷的文字工作并發表大量論說。因此,主觀上對從事報業的認可與心理上對辦報的傾心,事實上對于新型、近代化的新聞事業的欣然接受、積極投身,再加上自身的勤奮努力與獨到領悟,使得報紙的運行裝上了強勁的“馬達”。其三,英斂之是一位兼具傳統士大夫與近代知識分子特質、有著深厚儒學功底與長期受天主教思想浸漬的專業報人,表現出英斂之深懷傳統知識分子以文參政、以文輔政、以文論政的夙愿與情懷。他渴望參與政治、影響社會并期以建言當道、“抵掌論天下事”的方式服務朝廷、報效國民,這是中國傳統讀書人一以貫之的歷史使命感的某種自覺。

當然,我們也不能過于夸大、強調英斂之的個人才能與作用,犯下主觀唯心主義的毛病?!洞蠊珗蟆返陌l軔與濫觴、成功與賡續固然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各方面人物與力量的助力,尤其離不開租界地特殊的地緣因素和教會勢力的輔助推進。

2、創設伊始,《大公報》就打響了“大公”的第一炮,樹立并扛起了“敢言”的大纛,成為了以“言論”為特質的“文人論政”的一張獨立(私營)報紙。更為重要的是,英氏所灌注的精神追求與報刊理想,無疑對于今后《大公報》的發展奠定了相當厚實的基礎,成為“新記大公報”改版和再創輝煌的鋪墊與先聲。以至于“四不方針”指導下的新記《大公報》階段,仍然帶有英斂之時期“論說”特色的深深烙??;而張季鸞、吳鼎昌等人主持下的“新”《大公報》,仍舊依稀可見英斂之時代版面風格的影子。

3、英斂之積極利用自己的皇族(姻親)關系,積極開發自己的天主教(司鐸)宗教關系,廣泛結交中外知名人士(如日本學者、法國教士、比利時外交官、美國商人),這些都為剛剛出版、亟需人氣的報紙的發展贏得了廣泛的人脈資源與信息來源。

4、英斂之慧眼識才,召集和籠絡了一批文人能士,其中的一些人還是當時的文壇老將和文章圣手(如嚴復、汪康年)。一批思想家、學問家等知識分子精英的加入,使得《大公報》的思想水平、言論力量大為提升(包括“來稿”欄目、“征文”活動,很好地擴大了報社的整體影響力),成為了“獨特”、“稀有”的競爭力優勢,亦成為了其他普通報刊所難以企及的核心競爭力。

(三)《大公報》的成功創舉,同時有賴于天津特定的地理條件與人文背景。天津的地理環境,文化背景和社會條件的利好之處,主要表現在:第一,作為《大公報》所在地(出版地)的天津一埠,地處華北沿海港口、臨近政治中心北京,為南北交通要;中,交通便捷,資訊發達,工商業的繁榮、外貿的勃興、內貿的崛起等

便利條件或綜合性因素,都相當有利于該處誕生、成長和涵育大報名報。第二,特別地,洋務運動、維新運動、憲政運動等政治、文化或經濟活動在天津區域的大力開展,一是刺激了商品經濟、工商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二是導引了一大批文人士夫齊聚于此、知識分子群體由此麇集,這便提供了報業所需的兩大方面內容——經濟內生力與思想推動力。不僅如此,還使人們的辦報熱情和輿論表達普遍高漲。第三,更關鍵的是,天津是外來文化的窗口和前沿,長期以來受到來華傳教士辦報影響,致使該地的報刊事業較為發達、辦報理念較為先進、文化環境的較好改善,造成了相對寬松的輿論空間與比較松弛的論說空氣的局面。已有洋人(傳教士)辦報現成的例子可循、有較為成熟的辦報模式可依(不至于茫然無知、手足無措),形成了適宜報刊生存與拓展的社會土壤和相應的先決條件。但是,這些都只不過是外因或表面原因,內因或說根本因素還在英斂之一班人的主導作用。

(四)放眼全國,工商業的蓬勃發展與民族資本主義的實力壯大,這一歷史背景和社會經濟狀況也是報刊得以迅速發行和急遽擴張的要素。倘若,我們跳出報業的狹窄視域、置于全國范圍內來看,民族資本主義力量的覺醒和成長,奠定了報刊繁榮、勃發的堅實物質基礎;而沿海沿江開放型大城市里現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的聚集和市民階層的形成,促使報紙讀者群體由此造就。也即是說,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工商業綜合實力的上升,使各大開埠口岸具備了雄厚的經濟基礎與濃烈的商業氛圍。以天津為代表的口岸,既深受西方價值文化潤物無聲的熏陶、又受到歐美學說潛移默化的浸潤,讓很多具有一定民族感情、眼界開闊、希冀國富民強,卻又不滿現狀、渴望實現抱負的知識分子醉心于新聞傳播事業,從埋首科舉、不問世事的禁錮中解放出來、一頭扎進報社之中,對言論工作有一種近乎狂熱或癡迷的狀態。他們在表達政治訴求、發表政治意見和傳播政治理想之時亟需輿論的支持和民意的聲援,首先想到的便是作為最為重要的公共平臺和大眾空間的報紙。因此,創報辦刊被提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催生和激發了國人一波波的辦報高潮。而且,彼時創建報刊是一樁商業上極為贏利的事業,既能贏利賺錢、又能表述發聲,一舉兩得之美事何樂而不為呢?這更加吸引商界人士與知識分子投入。

六、總結

馬克思說過:“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睆膩頉]有能夠脫離既定社會環境、文化背景與歷史傳統而取得事業成功的個人;同樣,由一份名不見經傳的報紙成長為叱詫風雨的報界翹楚,不可能離開當時特殊的人文氣息、歷史環境與社會景況。事實上,同處北方(甚至同城)的《國聞報》、《益世報》等超眾出色的大報、對英斂之辦報具有無可比擬的巨大影響。早先在天津等地出版獲得成功的報刊使《大公報》的開辦有現存路徑可循(可少走彎路、規避風險),漸已成型的其他報刊為《大公報》提供了可資鏡鑒的對象。當然,這些把握還在于英斂之個人的才智與能力。

報章作為當時思想界、學術界、知識界、文化界的一種新生事物,它的出現與鋪開為英斂之一伸抱負、大展拳腳提供了某種契機,正是這樣的大眾傳播媒體,給予了他表達真感實情、發表真知灼見、影響國是民依和實現“先覺覺后覺、先知知后知”的鵲地與宗旨。應該說,辦報是他的職趣,刊文是他的旨歸,報館被視為他的思想港灣,報社被目為他的價值訴求。因為,通過“新聞紙”這種彼時最為先進、最為便捷、最為深遠的傳播平臺進行發觚操論、著言立論,既可以參與現實政治問題的討論,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文字專長、以自己的思想影響當軸(所謂文以載道之意),還可以介紹新知、開闊視野、開啟民智、教化民眾,求民隱、達民情、申民權,起到去塞求通、上下勾連的目的與作用。

歷史研究的魅力和魂靈,恰恰在于展示歷史發展進程和人物思想嬗變的真實性、復雜性、規律性與不確定性,恰恰在于對歷史事件、人物活動的不同維度、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解讀與研判,以期得出深具啟發性與引導性的思考。設若沿襲套路、依循蹈故,造成千人一面、千文一論,歷史就是一個模子出來的樣子,不僅枯燥生硬、味如嚼蠟、而且百無聊賴、泛善可陳,反而喪失了歷史鉆研的內生興趣與本來意義,這樣的“研究”無意且無味。

回溯既往,考鏡歷史,《大公報》時代影響力、輿論導引力、國際傳播力超過了同一時期內的許多報紙,可謂是彼時報界的一座豐碑和報業的一個標桿,甚至可以說是報界的一個典范和驕子,理所當然地引領了彼時的時代潮流。放眼當下,吁衡未來,這樣一份著名大報的崛起與衰落、經驗與教訓,對于歷史與現實來說,都是彌足寶貴、值得求索的。它的辦報思想、新聞實踐,既厚重深邃、又是發微崛幽;既燭照當下、又預測未來??梢哉f,必然對當前傳播方式方法、新聞策略技巧等有借鑒意義與參酌價值。

鼠目誰言一寸光.聚焦明察四周方。家屯大米萬千擔,何足垂涎那小糠?

吃飽草來多擠奶,辛勤一世無怨言,日耕夜作尋常事,孺子名垂宇宙間!

長嘯一聲百獸驚!松濤陣陣溝壑鳴。敢將日月光輝借,休讓鬼神面目猙!

蹦去跳來真可愛,大干世界擁我懷!善良潔白溫柔順,書上都稱小兔乖!

鹿角馬頭爪似鷹,蛇身牛耳鯉魚鱗。金鑾一坐臨天下,喚雨呼風顯圣靈!

腹足能行千里路,舌尖可辨萬般兇。一朝乘霧凌空駕,便是人間奇逸龍!

日馳千里不堪言!伯樂時?,F面前。一旦春風裁柳葉,天空云海賽神仙!

無論荒野土山坡,結隊成群共一窩。鮮草遍嘗哪為己?養肥身體上餐桌!

長得似人不是人,誰都夸贊我聰明!天生一副調皮相,豈管混名弼馬溫!

清晨三促人起床,平日伏巢蛋滿筐。脫掉錦衣農舍隱,不甘落后隨鳳凰!

以人為本最真誠,日夜把關護主門。若是豺狼懷惡意,猛張血口向其噴!

天蓮元帥好風光,世上佳肴我盡嘗。都說一生清福享,嫦娥難解好心腸!

猜你喜歡
辦報大公報報刊
“希望大家向張季直先生學習”
梁啟超辦報研究芻議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丹麥:“辦報”幫流浪漢生存
2017年“少兒報刊閱讀季”啟動
媒介生態視角下的新記《大公報》研究
大公報:從民辦到“官媒”的轉變
在“門”字內加字可以組成新的字,試著填填下面的空吧!
淺析張東蓀的文化觀
2009年10月報刊廣告刊登額排行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