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張東蓀的文化觀

2014-11-24 04:04江唯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3期
關鍵詞:辦報

江唯

[摘 要]近年來學界對于張東蓀有著豐富的成果,但大都是從政治、哲學等方面來進行研究,很少涉及文化領域。張東蓀是《時事新報》副刊《學燈》的初期主編,他的文化思想影響了其后的走向。本文以《時事新報?學燈》為視角來管窺張東蓀的文化觀,以期對其可以有更全面的了解。

[關鍵詞]張東蓀;時事新報;學燈;辦報

《學燈》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四大著名報紙副刊之一,它繼承了《新青年》所開創的啟蒙之旅。短短幾年時間,無論是對現代思想、文化的傳播,還是對社會各階層的發展都起到了較大的作用。它最初由張東蓀負責,其努力讓思想、文化、言論進入副刊空間,故有必要對其文化觀作一分析,以把握《學燈》辦報的走向及全面了解張東蓀。

一、發展教育和灌輸文化,尤其注重職業教育,改變傳統副刊的娛樂性質

副刊性文字就是適合報紙副刊登載的文字,專指散見在報紙上的文藝作品。辛亥革命之后,普通市民上升為報紙的主要受眾群眾,為了迎合他們的閱讀口味和審美趣味,“五四”前夕的商業性報紙大部充滿“趣味性”。而《學燈》則和副刊文化傳統不同,走上了一條以“發展教育”為宗旨的道路?!稌r事新報》于1918年1月16日刊登發刊廣告,開宗明義地提出“本報同人慨夫社會之銷沉青年之墮落,以為根本之救治之策,唯教育事業是賴,爰將原有教育界為之擴張更名曰學燈?!睆倪@則預告來看,《學燈》的前身是由《時事新報》的教育界一欄演變而來的。1918年9月30日,張東蓀在《本欄之提倡》中,明確主張:“一、于教育主義,提倡道德感化之人格主義,以為職業教育之實用主義為輔助。二、于教育制度,反對抄襲的制度與反對固執不化的制度。三、于教育事情,揭穿各種教育流弊。四、于教育,主張改造以身作則之良教師,反對限制萎靡不振之學風。六、于原有文化,主張尊重而以科學解剖之?!睆倪@些主張中,發現有五個關于教育方面的。初創時期,開設的欄目除“講欄”和“青年俱樂部”之外,其余的都是教育專欄,有“教育小言”、“學校指南”、“學校紀事”、“教育紀事”等十一個欄目。除此之外,張東蓀還特別注重“職業教育”。他在《職業教育》和《教育與生計》中,提出“職業教育者,教人克盡其特適之職務,以有裨于其群者也,非為其人謀啖飯之所也”的觀點,改變了人們看待職業教育的看法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職業教育發展出現的偏頗。而對教育的重視,使它的受眾群體變為一大批較為穩定的學生、老師和“學界”中的讀者,改變了《學燈》的辦刊思想和內容,擺脫了以往的陳詞濫調,關注現實性的內容,為其日后成為“五四”時期著名副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積極鼓吹新思潮,同時承認固有文化的價值,但極力反對新舊文化調和論,主張“深化新思想”

《學燈》創辦于五四前期,當時西方先進民主思想和科學思想在中國逐漸成為主流。以張東蓀為首的《學燈》主編們也明確提出了《學燈》的文化主張,“……六、于原有文化,主張尊重而以科學解剖之。七、于西方文化,主張以科學與哲學調和而一并輸入,排斥現在流行之淺薄科學論?!边@說明當時張東蓀是堅持宣揚科學思想的,并主張科學與哲學調和。面對“五四”時期完全否定傳統文化的的觀念,張東蓀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他在《答章行嚴君》中明確表示:“我以為凡是文明都有價值的,凡是價值都是時代性的?!袊囊磺信f文明都是如此。所以對于舊文明不承認他在歷史上的地位而一味亂罵,我是不贊成的?!蓖瑫r,對于當時流行的“欲立先破”的理念,張東蓀也作了相關的應對。他指出,“現在中國的情勢,要求新道德、新道德、新文藝的輸入,非常之殷??峙率菦]有人不曉得的。但是又一班人,他雖是做這輸入的事業,然并不是將新道德、新思想、新文藝多多益善的輸入進來,都是在那里專門想打破舊道德、舊思想、舊文藝。終日里做了許多駁難痛罵的文章。我以為這個樣子與那新陳代謝的道理頗不相合?!庇纱宋覀兛梢钥闯?,張東蓀主張輸入新文化,進行思想文化啟蒙,而對于傳統文化則反對一味的亂罵,看到了傳統文化的價值。但是,他并不贊成新舊文化調和,他認為“醞釀是不能調和的,現在是思想的潛變時代,所以不能調和。一經調和,那未成熟的新思想便消失了。也就是社會的潛變時代,在社會改造以后可以調和,在未改造以前,一講調和,就把改造的動因消失了”。不僅如此,他主張“深化新思想”?!拔覀兊呢熑尾皇呛团f派打盲目的仗,卻是對于新派加工,詳言之,就是現在流行的新思想是單調的,我們應當將他化為復調的?,F在流行的新思想是淺薄的,我們應當將他化為精深的,現在流行的新思想是偏激的,我們應當將他化為正中健強的。所以我輩對于新思想的態度是內在的不是外表的,不是以舊思想為的鵠,而去攻擊破壞?!?/p>

可見,張東蓀主張在大力輸入新思想的同時要理性對待固有文化,在這場新舊文化思潮沖突中,保持了一份溫和的、穩健的文化觀。這不同于“五四”思想啟蒙運動和文字革命的激進分子所持的激烈的反傳統的態度,也不同于“五四”時期守舊、復古的文化態度,始終在激進在保守之間走中間路線。正如他在《第三派》一文中所闡述的,“第三派就是既絕對不想利用舊勢力,不想納舊勢力于正規;又不想立刻打倒舊勢力,不去勾引任何部分的舊勢力。因為曉得舊勢力不是急切所能打破的。若沒有代替即攻打也是徒然,這是消極方面。至于積極方面,便是專做培養功夫。培養人民的知識能力,所做的事業只限于廣義的教育之一點?!倍@種穩健、中立的文化觀一直貫徹于《學燈》的始終。這固然和研究系知識分子一貫溫和的、漸進的政治改良態度有著緊密聯系,但也有其一定自身的合理性,因為他是從新思想能否真正在中國思想界扎根發芽來思考的。

三、屏門戶之見,積極接受新思想,重視現實問題

“五四”時期是個思想大碰撞的時期,張東蓀的文化觀也發生了改變。他兼收并蓄,屏除門戶之見,為中國文化的傳播作出了很好的范例。初期,《學燈》大部分文章還帶有文言色彩,他在《時事新報》發表《我對于白話文之意見》疑問一文中對白話文運用價值始終持一種二元的觀點,但隨著白話文的普及,他也發表了不同的看法。1919年他在致胡適的信中特意講到:“若論起學問內容來,我們與貴同人并沒有什么不合,貴雜志不佞也??匆?。除了白話的主張以為,也有曾經是不佞說過的,就是白話,不佞狠是不贊成,并且主張加文法的要素,仿歐文的構造,早在敝報上發表,這次藍君志先告我,說先生與我主張一致,可見彼此對于學術內容上的意見實在沒有什么不同?!庇纱宋覀兛梢钥闯?,張東蓀的文化觀是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始終著眼于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長遠利益,并且為之變化。除此之外,張東蓀的文化觀也跟著現實問題也轉變了關注的視角。在1920-1921年間,《學燈》主編加大了對西方思潮和學說的介紹,以期徹底改變中國做人的傳統態度,建立積極的“奮進主義”的人生觀,同時輸入與西方科學思想相配套的哲學思想。這無疑就推動了編譯事業的發展,但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如譯書重復等。張東蓀針對這一問題發表了《譯書重復的問題》一文,認為“同時重復可免則勉之而異時重復可有則有之”,并且還提出“對于譯書不要再未譯以前就登廣告阻礙他人。但也不可以不廣告致人家誤會,總要真在那里譯方可以教人家勿再譯”。他注重現實問題反映當時知識分子的研究之態度,為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成果質量作了必要的保證,也為編譯事業的發展作了必要的規范。

《時事新報·學燈》成為“五四”時期不可忽視的一份報紙,成為當時重要的文化傳播領地。而其也成為張東蓀貫徹其文化觀的一個平臺,間接影響了其后《學燈》主編的編輯理念,也從側面反映了研究系知識分子在退出政治舞臺投身到文化運動時心態和關注視野的變化。它也曾代表了那個年代的人們追求文化出路的熱切心情,充滿了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因而是積極的。它曾為推動文化發展有所貢獻,所以是值得后人深入研究的。

參考文獻:

[1]張東蓀:《答胡適之書》,《時事新報》,1919年3月15日。

[2]張東蓀:《答章行嚴君》,《時事新報》,1919年10月12日。

[3]張東蓀:《我輩對于新思想之態度》,《學燈》1919年4月7日。

[4]張東蓀:《新……舊》,《學燈》,1918年12月14日。

[5]張東蓀:《第三派》,《時事新報》,1920年10月4日。

[6]張東蓀:《譯書重復的問題》,《學燈》,1920年7月2日。

[7]《學燈》預告:《時事新報》,1918年1月16日。

[8]《學燈》:《本欄之提倡》,1918年9月30日。

猜你喜歡
辦報
梁啟超辦報研究芻議
辦報評報集報 我們一起向未來
丹麥:“辦報”幫流浪漢生存
淺論民國報人成舍我的辦報精神
開門辦報如何開好門
動物辦報
臺關注大陸媒體登臺
林放的“一字之怒”
發揚特色 辭別不足
牢固樹立讀者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