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三言二拍”的懸念設置

2017-08-09 08:23梅偉
資治文摘 2017年5期
關鍵詞:伏筆懸念

【摘要】馮夢龍編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著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奇》被后人合稱為“三言二拍”。為了使小說情節迂回曲折、跌宕起伏,“三言二拍”的作者非常重視懸念的設置?!叭远摹钡膽夷钤O置方法主要包括三種:在作品開頭,對作品的內容或主題進行簡要提示和概括介紹,通過預敘,形成懸念;作者埋伏下重要的或關鍵的未知情節,或者利用敘述限制視角來設置懸念;巧妙運用伏筆、照應來設置懸念。

【關鍵詞】三言二拍;懸念;預敘;限制視角;伏筆

中國古典小說可以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兩大系統。唐傳奇標志著中國短篇文言小說走向成熟;而白話小說的成型,則是宋元時代出現的宋元話本。宋元時期,說話藝術進入了繁榮時期,發展成為一種成熟的藝術形態。宋元的說話除了本身作為小說發展的一個階段,也對后世明清的白話小說的發展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話本是用來宣講的,一切以聽眾為中心,而這些聽眾主要是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市民,因此描寫要盡可能細致,語言要盡可能貼近生活,通俗易懂,并以能吸引聽眾的故事作為作品的重點。話本小說是具有商業性質的藝術形態,它是市民階層的一種娛樂方式。因此,說書藝人就要竭盡全力吸引聽眾,即“看官”。要吸引“看官”,就要靠曲折有趣的故事。講故事是說話藝人表演的主要方式。要講好故事,使聽眾感到有趣,首先就必須精心設計安排故事情節。情節環環相扣,駭人聽聞,懸念迭出,是話本小說極為明顯的特點?!盁o巧不成書”,說話藝人除了追求情節之奇,還講究細節之巧,將奇特、偶然的故事串連成一個有機體,情節就形成了跌宕起伏的動感,而敘事的曲折多變也是說話藝人普遍追求的。在話本小說中,許多一波三折的情節,讓人有峰回路轉之感。

與此相應的是,中國古代形成了愛聽故事、愛看故事的特定讀者。這些讀者最初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市民。他們在閑暇之際,出入說書場,觀看講唱藝人的表演。為了吸引聽眾,說話人就要選擇說那些市民喜歡的、感興趣的題材,并且要講好故事,善于布置懸念,使情節一波三折,滿足聽眾的需求。到了明中葉,白話小說成為小說創作的主流,小說的創作由先前書場的“說”變為書面的“寫”,而小說的接受者由先前去書場“聽”變為買了書回家“讀”。在這種轉化中,讀者的閱讀興趣沒有變,讀者的審美取向沒有變,依然喜歡看故事,而且是曲折的故事。作家為了應和讀者的閱讀口味,在創作時也善于編造一波三折的故事,滿足讀者的審美需求。

“三言二拍”具體是指馮夢龍編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著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奇》?!叭远摹眱热輳V泛,從各個角度反映了當時市民階層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作為話本、擬話本的集大成者,“三言二拍”中的小說,非常重視情節的迂回曲折、跌宕起伏。而設置懸念,是“三言二拍”中小說編排和構思情節,造成情節曲折跌宕的重要手段。

“三言二拍”中的懸念設置,總體來說,有以下幾種方法。

1.在作品開頭,對作品的內容或主題進行簡要提示和概括介紹,通過預敘,形成懸念。在話本中,說書人為了吸引聽眾,就必須引起聽眾的好奇心,一般在話本的開頭會將作品的主題作簡要的提示,或者對作品內容作簡要的概括,使聽眾急于知道故事的具體內容,這樣就形成了懸念。同樣,“三言二拍”中的作品,也經常采用這種方式設置懸念。如《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先是以一首詩開頭:“聰明伶俐自天生,懵懂癡呆未必真。嫉妒每因眉睫淺,戈矛時起笑談深。九曲黃河心較險,十重鐵甲面堪憎。時因酒色亡家國,幾見詩書誤好人”,接著作者說:“這首詩,單表為人難處。只因世路窄狹,人心叵測,大道既遠,人情萬端。熙熙攘攘,都為利來;蚩蚩蠢蠢,皆納禍去。持身保家,萬千反覆。所以古人云:‘顰有為顰,笑有為笑。顰笑之間,最宜謹慎。這回書,單說一個官人,只因酒后一時戲笑之言,遂至殺身破家,陷了幾條性命?!?/p>

這篇小說,作者先是以一首詩引入,接著引用古人的話“顰有為顰,笑有為笑。顰笑之間,最宜謹慎”,進而交代小說的主要內容是講一個官人因為酒后一時戲笑之言,導致殺身破家,并帶累其他幾個人丟了性命。讀到這里,讀者會感到疑惑、納悶,酒后的一時戲言,竟然會帶來殺身破家的災禍,甚至會使幾個人丟掉性命,真的有這回事嗎?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讀者的閱讀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急于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懸念也一點一點解開,直至最后,懸念完全解開。再如《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小道人一著饒天下,女棋童兩局注終身》。開頭先是講了秀才王維翰和行首謝天香二人因為精通書法而結為夫婦的故事,接著,作者說:“看來,天下有一種絕技,必有一個同聲同氣的在那里湊得,在夫妻里而更為希罕。自古書畫琴棋,謂之文房四藝。只這王、謝兩人,便是書家一對夫妻了。若論畫家,只有元時魏國公趙子昂與夫人管氏仲姬兩個多會畫。至今湖州天圣禪寺東西兩壁,每人各畫一壁,一邊山水,一邊竹石,并垂不朽。若論琴家,是那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只為琴心相通,臨邛夜奔,這是人人曉得的,小子不必再來敷演。如今說一個棋家在棋盤上贏了一個妻子,千里姻緣,天生一對,也是一段希奇的故事,說與看官每聽一聽。有詩為證:世上輸贏一局棋,誰知局內有夫妻?坡翁當日曾遺語,勝固欣然敗亦宜!”作者先舉元代趙子昂與夫人管仲姬兩個都精通繪畫的例子,接著說自己本回要講一個下棋人在棋盤上贏了一個妻子的故事,這樣,就激起讀者的好奇心,下棋也可以贏來妻子嗎?到底是怎樣贏得妻子的呢?一下子就將讀者的心給懸起來,急切地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讀者欲解開謎底,就會迫不及待地看下去。這樣,就使小說富于懸念,取得了扣人心弦的效果。

2.作者埋伏下重要或關鍵的未知情節,或者利用敘述限制視角來設置懸念。在有的作品中,作者埋伏下重要的或關鍵的未知情節,直至最后才把這一重要的或關鍵的未知情節說清楚,這樣就造成了懸念。如《警世通言》第八卷《崔招待生死冤家》,崔寧和秀秀被郡王從潭州捉回來后,秀秀已經被殺死,但此時作者并未點明,崔寧和讀者也不知此事,直到篇末作者才講清楚,作品中利用這一點形成懸念,生發出吸引觀眾的情節。另外一種設置懸念的方式是利用限制視角。限制視角是一種敘述視野受到控制的視角,即作者對情節的敘述描寫是以小說中人物的視角來展開的,小說中的人物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作者就敘述什么,小說中人物看不到聽不到的作者也不進行敘述,如《喻世明言》第三十五卷《簡帖僧巧騙皇甫妻》。小說開頭寫一個官人來到開封府棗槊巷口的一個茶坊,賄賂一個小商販,讓他把一張簡貼和一個落索環兒、兩只短金釵子送給皇甫松的妻子楊氏,關于這個官人,除了外貌特征“濃眉毛、大眼睛、撅鼻子、絡綽口”,其他什么都沒交代。這就給讀者留下懸念,這個官人是誰?為什么要給皇甫妻送簡貼和禮物呢?后來皇甫松發現了簡貼,向小販追問來由,小販仍只是說是個濃眉毛、大眼睛、撅鼻子、絡綽口的人叫他送的,至于送禮物者的身份,送禮物的緣由仍然是個謎?;矢λ韶煷蚱拮?,妻子莫名其妙,皇甫松去告官府,休掉了妻子,妻子楊氏含冤自殺。后來楊氏遇救,被迫嫁給那個“濃眉毛、大眼睛、撅鼻子、絡綽口”的人。直到楊氏在相國寺遇到丈夫,回家后悲傷哭泣,“濃眉毛、大眼睛、撅鼻子、絡綽口”的人才說出真相,最后才將懸念揭開,讀者才恍然大悟。

小說中對投帖離間皇甫松和妻子的那個“官人”的和尚身份及其行騙伎倆直到小說最后才由他自己和另一位僧人揭穿,之前敘述者沒有作任何解釋說明。作者在小說開頭對皇甫松一家情況的介紹采用的是無所不知的全知視角,而當這個“官人”出現后,作者就始終以小說中的人物視角即限制視角對主干情節進行敘述,變成了一個一無所知的旁觀者。作者用全知視角把受害者推向前臺,卻讓陰謀實施者藏而不露,躲在背后,如鬼如蜮,神秘莫測。隨之讀者的審美期待心理也被這一系列懸疑調動起來,而這一切都源于作者有意識地運用限制視角來設置懸念的情節構建方式。

3.巧妙運用伏筆、照應來設置懸念。懸念,其實就是“將問題提出,并延緩回答”,在小說創作上,不管是“將問題提出”,還是“延緩回答”,都離不開“伏筆”和“照應”。而“伏筆”和“照應”經常是連在一起的?!胺P”既可以是文章的前一段為后一段埋下線索,也可以是上文對于下文的一種暗示,是寫作中經常用的一種手法。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上下文結構緊湊、嚴密,使讀者讀到后文時,不會使人感到突兀,使上下文渾然一體。伏筆也是形成懸念的一種手段,在小說里,為馬上要出現的人物作簡要交代或者對即將要發生的事件作出預先暗示,當這個人在某種情況下或者事情在某個場合出現時,懸念就形成了?!毒劳ㄑ浴返谑呔怼垛g秀才一朝交泰》開頭,極力渲染了“生于貴宦之家”的馬德稱的聰明博學,“說起他聰明,就如顏子淵聞一知十;論起他飽學,就如虞世南五車腹笥。真個文章蓋世,名譽過人”。按照讀者的設想,馬德稱應該會科舉高中,飛黃騰達。但是,算命先生張“鐵口”的出現為下文情節的展開埋下了伏筆,他“問了八字,將五行生克之數,五星虛實之理,推算了一回”,做出了讓馬德稱及其朋友,包括讀者都難以置信的預言:“只嫌二十二歲交這運不好,官煞重重,為禍不小。不但破家,亦防傷命。若過得三十一歲,后來到有五十年榮華。只怕一丈闊的水缺,雙腳跳不過去”。接下來,馬德稱的生活就嚴格地按照張的卦言一一展開了:“自十五歲進場,到二十一歲,三科不中”;二十二歲時,父親馬萬群為政敵王振構陷而死,家產被充公,朋友皆背棄之;隨后十年間,馬德稱到處流浪,且霉運連連,“趙指揮請了他就壞了糧船,尤侍郎薦了他就壞了官職”,劉千戶請他“坐館”卻死了兒子,馬德稱因此獲得一個異名,叫作“鈍秀才”,“凡鈍秀才街上過去,家家閉戶,處處關門”;三十二歲時,朝廷政變,王振失勢,“凡參劾王振吃虧的加官賜蔭”,馬父沉冤得雪,官加三級,馬德稱“復學復廩”;三十四歲,馬德稱中了第十名會魁,殿試二甲,考選庶吉士。后來直做到禮、兵、刑三部尚書。由此可見,張“鐵口”的預言雖然只在小說開頭出現,但它卻猶如草蛇灰線,為小說下文的開展埋下了伏筆,使敘述過程脈絡清晰,首尾因果分明,結構統一完整,“有隔年下種,先時伏著之妙”。

由此可見,懸念是使小說富于趣味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懸念可以給讀者帶來閱讀快感,能使作品趣味性增強,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可以使小說產生“趣”、“奇”、“妙”的效果。因此,“三言二拍”運用這些設置懸念的手法,使作品情節顯得跌宕起伏曲折多變,給讀者帶來較強的審美愉悅。

【參考文獻】

[1]馮夢龍,喻世明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2]馮夢龍,警世通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

[3]馮夢龍,醒世恒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

[4]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5]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7](美)浦安迪,中國敘事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梅偉(1986—),男,文學碩士,阿壩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研究實習員。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文藝學。

猜你喜歡
伏筆懸念
懸念,懸起讀者的心
巧設懸念增魅力
普京記者會留下最大懸念
設置伏筆,增加細節描寫
退路
沉香
智英賽:曹巖磊爆冷破斷王林娜加冕無懸念
主持人要善于把握和布設懸念
看不見的愛(閱讀指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