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說教學中輸入與輸出的個案研究

2017-08-09 14:56胡慧敏
校園英語·下旬 2017年8期
關鍵詞:指導性正確率聽力

胡慧敏

一、理論基礎

輸入是習得的先決條件,輸出是習得的必經之路,也是輸入的最終目的。在中外所有輸入與輸出理論中,以Krashen的輸入假設和Swain的輸出假設對二語習得的影響最為廣泛。Krashen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人類習得語言只有一個途徑,即通過理解信息。只要人們收到足夠的語言輸入,而這些輸入又是可理解的,就可以習得語言。他把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定義為 i+1,其中“i”代表語言學習者當前語言知識或能力水平,而語言學習者接觸到適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語言輸入應該是 “i+1”,這表示語言輸入中包含且只包含一個或少量的新語言知識點。Swain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提出了語言輸出理論。Swain認為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對語言習得很重要,但它還不能使第二語言學習者準確而又流利地使用語言;可理解性語言輸出對學習者達到更高的語言水平及應用語言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第二語言學習既需要接觸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又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出,輸入與輸出不可分割。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問題。本研究要回答如下三個問題:

(1)教師的指導性輸入是否合理?學生是否內化?

(2)輸出是否有效、能否反映出所輸入的主要信息?

(3)輸入與輸出是否平衡?

2.研究對象。本研究對象為農村初中八年級的學生,共21名。按照小組合作的方式事先將學生分為五組。所使用的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目標教材,涉及第五單元sectionA部分2a,2b和2c。

3.研究過程。教師先帶領學生觀察2a中的五幅圖片,讓學生猜測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然后播放聽力兩次,完成2a的填序號,同組之間互相檢查。再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到每幅圖片下面的句子上,猜測橫線上需要填入的內容。最后請學生讀出完整的句子。在進行2c時要求學生小組合作,以文本為基礎,將短文改編成記者和男孩之間的對話,每組展示成果。

4.數據收集與分析。針對第一個問題,課上教師在完成2a和2b后已經以舉手的方式統計好全班同學的正確情況,在課后對不同層次的6名學生就影響2a和2b爭取率的原因以及教師聽前指導對聽力理解是否有利進行詢問。針對后兩個問題,采用錄音的方式收集了五組同學的對話內容,用來分析學生輸出中存在的問題。

三、結果與討論

1.學生2a、2b的正確率、影響原因以及對教師指導性輸入的看法。

(1)學生2a、2b的正確率。2a排序中,21人中有11人在兩次聽力后答對,正確率為52%;2b補充句子中 21人中有7人完全正確,正確率為33%,多數學生時態填寫錯誤。由此兩項結果看來,學生的正確率并不高,也就是說對于聽力材料模糊不懂,并沒有在可理解輸入的基礎上進行輸出。

(2)影響學生聽力正確率的原因。將所詢問的6名同學的所述分析,得出影響其聽力效果的有如下幾點:

①語音障礙。聽力材料中的一些略讀、弱化和連讀讀音規則影響了學生的聽力。②詞匯量限制。如all of a sudden、completely wet和got water all over m. ③對聽力內容的記憶能力較差。④心理因素的影響。

(3)教師的指導性輸入。通過詢問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有了教師聽力前的指導對于聽力是有效的。它能幫助學生熟悉即將要聽的材料,使聽力更加有針對性。

2.學生能否將輸入的信息進行有效地輸出。根據五組學生的錄音對話,分析得出學生輸出過程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1)對話篇幅過短,銜接不夠自然。

(2)除了給定的一個句子,對話中所希望包涵進去的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語法練習在沒有體現出來。

(3)對話中存在一些語法知識錯誤,最多的為動詞過去式。

3.輸入與輸出的不平衡性。從此次研究結果得知學生在此次活動中并未有效地完成輸入——內化——輸出這一過程。教師在本堂課中用聽和讀的方式大量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輸入,卻忽視了這種輸入是否建立在可理解性的基礎上。在2c的活動中,語言活動側重于機械練習,活動形式比較單調,活動時間不夠充足,學生還未內化所輸入的知識,就急匆匆輸出。

4.相應對策。針對上述聽說課中輸入與輸出的不平衡性,結合理論與實踐知識,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加強語音、語法、詞匯量的訓練。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重視向學生們傳授語音知識(包括英美語不同的發音等),并讓他們聽熟英美人講話時的重讀、弱讀、連讀、語調等在語流中的變化,掌握聽力中出現的一些高頻基本詞匯、常用詞組和句型結構。

(2)選取合適的聽力材料,并進行有效地指導性輸入。在聽力教學前,教師首先需要精心挑選一些學生感興趣或于其相關的聽力材料,并且要符合大部分學生現有水平。其次,教師應盡可能用英語向學生介紹聽力材料的相關背景以及一些超出學生知識范圍的慣用語、俚語和諺語等,讓學生事先了解,減少學生的心理障礙。最后,教師可以加大學生的課后聽力輸入量,如利用英文歌曲或電影的方式,讓學生習慣于純正的英語口語的表達方式。

(3)給足學生練習時間,并豐富語言輸出途徑。教師在給出指導性輸入語言后,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并給學生提供一些語言知識點上的幫助,促使其內化所接收到的語言輸入。另外教師應該豐富語言輸出途徑,如講故事、辯論、采訪、課本劇表演等等。

四、結論

語言輸出的基礎是輸入,輸出是對輸入知識的檢驗和強化。無論是重輸入輕輸出,還是輕輸入重輸出都會使學生無法真正掌握所學語言。在強調大量輸入的同時也要強調輸出,進行實踐。若沒有足夠的輸出條件,即使學生輸入的信息達到足夠的量,知識也將永遠停留在“知”的階段。語言的大量輸入和有效輸出間的平衡也是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

猜你喜歡
指導性正確率聽力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標本正確率的影響
課程設置對大學生近視認知的影響
Units 1—2 聽力練習
Units 3—4 聽力練習
Units 5—6 聽力練習
Units 7—8 聽力練習
中職作文教學中如何寫好作文批語
生意
生意
巧用評價藝術提高數學教學實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