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部人控制”問題

2017-08-10 03:04
中國發展觀察 2017年15期
關鍵詞:經營管理者權責界定

“內部人控制”問題

陳彩虹

陳彩虹,中國建設銀行董事會秘書,高級經濟師。出版有《現代貨幣論叢》《錢說——貨幣金融學漫話》《經濟學的視界》《世界大轉折》等10多部著作、文集。

20世紀90年代,企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在中國國內熱熱鬧鬧地討論過一陣子。時間過去二十多年了,這個問題在當下,仍被不時地拿出來說道一番。不過,與上個世紀那次不同,現在的說道,大多針對具體案例,且對“內部人控制”的判別,有了多元的結論,而不僅僅將其看成是一個絕對不合理的存在——理論上不再口誅筆伐,實踐中也非斷然排斥。

所謂“內部人控制”,據稱,是指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公司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分離帶來的一種現象,公司經營管理者基本控制了戰略、投資、融資、銷售、人事和財務等的權力;相應地,資本所有者則完全沒有這些權力,有的甚至于對公司的基本運轉,也知之甚少。這樣的公司,如同一座封閉的城堡,資本所有者只能在城堡外面看看公司的外觀風景,作為“內部人”的經營管理者,掌控了城堡內的一切。

稍加分析就不難看出,這種“內部人控制”問題,從邏輯上講,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既然公司的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是分離的,那么,資本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在分離權責時,就對各自擁有的權力,有清晰的界定。否則,就不能認為是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有過分離。而一旦權力界定完成,經營管理者在確定的權力范圍內制定戰略和實施投資等運作,本就不是資本所有者的事情了,“內部人控制”又從何談起呢?反過來說,如果經營管理者不去做如此的“控制”之事,公司的運作不就出現了經營管理的“真空”了嗎?

有觀點認為,“內部人控制”問題,恰恰是資本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權責界定不清晰的情況下產生的。潛臺詞是,不要以為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分離的公司制度,就一定會帶來所有者和經營者權責界定的到位,“內部人”由于對公司信息掌握充分,可以從不清晰的界定中,謀取到更多的控制權力。然而,這種貌似事出有因的看法,其實完全沒有道理。

資本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權責界定,大體會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資本所有者極為分散,他們對于公司的經營管理沒有直接關心的能力,也就沒有直接關心的熱情。他們所關心的,只是資本的回報,通?!坝媚_投票”來表達對公司經營管理的滿意與否。只要資本的回報達不到預期目標,他們大多選擇從公司撤離資本,而不是介入公司的經營管理之中。在這時,資本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權責界定,是天然清晰的。

第二種情況,有股份大的資本所有者存在,但其并不謀求對經營管理擁有相關的權力,既不派出董事進入公司,也不會通過股東大會等形式來干預經營管理,這也就是所謂的“財務投資”的概念。從本質上講,這樣的大股東投資到公司,本就不是從控制公司的角度來考慮的,資本回報的合理才是資本存在的根本目的所在。在這一點上,大的資本所有者與小資本所有者并無二致,“用腳投票”也是其內在的規定。既然資本所有者愿意在公司的外部觀看風景,他們與經營管理者之間權責的界定,實在是清晰不過的了。

第三種情況,大股東或控股股東存在,并且通過股東大會、派出董事和直接決定管理人員等方式,進入公司經營管理之中。這是股東用“用手投票”的典型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大股東與經營管理者之間,存在了某種角色的交集,兩者不只是利益目標上“同呼吸、共命運”,還有了共同在公司的戰壕里沖鋒陷陣的制度安排。顯而易見,如此角色的交集,表明大股東更關心經營管理,他們一定會“投票”去決定某種重大經營管理事項;而要做這種“投票”之前,就必先界定什么是“重大事項”,這便劃清了股東、董事職責和經營管理團隊的權力范圍??梢?,大股東用“用手投票”的格局下,權責清晰是必然的。否則,角色的交集就會轉化成角色的沖突,公司的運轉無法正常進行。

因此,從現代公司的基本情況來看,只要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相分離,資本所有者與經營管理者之間的權責界定,從制度層面的邏輯上講,就是清晰的。這一結論的真實可靠性,決定了“內部人控制”問題的虛無或嚴重誤解。不論是資本分散的股權結構還是有大股東的存在,甚至大股東還通過一些方式介入公司的重大經營管理事項之中,“內部人控制”的情形,要么是資本所有者默認或讓渡的(上面第一、二種情況),要么是資本所有者自我“投票”決定的(第三種情況)。既然無論如何也說不上什么“內部人控制”問題,當然就更沒有道理對所謂“內部人”進行這樣那樣的指責和攻擊。說得尖銳點,公司的“內部人控制”問題,頗有無中生有的意味。

那么,以往對這個問題的討論,還有后來不絕于耳的談及,究竟是在說些什么呢?

細致地分析來看,那個“內部人控制”問題,其實是在資本所有者缺位或者很不清楚的情況下,公司經營管理者掌控了各種權力的狀況。容易理解,既然誰是公司資本的所有者或大股東都不清楚,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分離,根本就不可能是完備的。一旦任何的權力都不明確地附著在資本所有者身上,自然而然,經營管理者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所有權力的掌控者。

在現實經濟生活里,最具代表性的形態有兩種:一種是所謂的國有企業的“所有者缺位”,或者說,誰代表國家來行使資本所有者之權,不清楚;另一種是市場并購情況下大股東更迭時的“股權混戰”,多個股東進行大股權的爭奪,一時間爭股權多少成了核心,公司實際的控制權自然地落入了“內部人”手中。顯而易見,不論何種形態,“內部人”都不是自我爭奪上位的,而是資本所有者缺位或股權結構的混亂,將“內部人”推上了公司全面“控制”的大位。

討論到此,“內部人控制”問題就有了另外一種答案,它是資本所有者自己的問題。如果以“內部人”和“外部資本者”來分析一家公司,這個問題恰恰不是“內部人”的事,只屬于“外部資本者”??磥?,以往的爭論和當下的涉及,事情是這么個事情,但指錯了“靶子”。

經驗表明,我國國有企業“所有者缺位”的問題,一度成了國企改革的關鍵所在。應當說,問題找得對,改革的方向也是明確的,那就是建立起清晰的國有資本所有者的代表體系,補上歷史造成的“缺位”。令人遺憾的在于,在國有資本代表相對明確的同時,所謂“內部人控制”也作為了實質問題,成了改革的重點。國有資本代表不只是關注資本的保值和增值,更是深度地介入到了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之中。在許多情形下,這些代表以大股東或控股股東的面目出現,在“用手投票”界定股東、董事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時,過度地走到了經營管理者應當擁有的權力范圍。這時的權責界定并非不清晰,而是界定得不符合公司作為企業運轉的基本規律——經營管理者被限定得沒有足夠的作用空間了。國有企業的效率、成本,還有創新、質量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這里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解釋。

在“股權混戰”情形里,經營管理的“內部人”自動上位,頗有研究的價值。問題的實質在于,任何試圖控制一家公司的資本所有者,都不可能是為控制而控制,還是為了資本更快或更持續地保值和增值。糟糕的是,處在混戰中的各方股東,有時甚至包括一些明顯依附于某種特殊資本的“內部人”,時常錯誤地認為,股東的更換一定會帶給公司好處或是壞處,故在混戰之中,要么大打出手,要么極盡護衛之能事,以保證心目中的股東在公司中的地位。

事實上,資本所有者永遠只是出資人,不論他是何方神圣,有何種實力,資本的保值和增值,都只能通過公司符合規律的運轉去實現。因此,更換股東并不意味著公司的走向是好還是壞,而在于資本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之間權力的界定,是不是合理,是不是能夠激勵經營管理者盡情施展能量,通過規模、質量和效益的提升,保證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進而保證資本保值增值目的的圓滿實現。實踐里,許多很“?!钡墓蓶|搶得了很“?!钡墓?,“內部人”卻沒有什么作為,結果一點都不“?!?。如此的案例,我們見得還少嗎?

猜你喜歡
經營管理者權責界定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黑龍江省權責清單管理辦法的通知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福建:制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省級地方標準
論權責發生制在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運用
試論員工是企業的主人
高血壓界定范圍
探究我國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選任機制的完善
對“衛生公共服務”的界定仍有疑問
怎樣認識企業財務關系
高層管理者培訓需求迫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