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歐小國的北極獨特生存之道

2017-08-12 06:48梁逸乾
軍事文摘 2017年15期
關鍵詞:北歐國家五國北歐

萬 宇 梁逸乾

北歐小國的北極獨特生存之道

萬 宇 梁逸乾

北極冰天雪地、杳無人煙,但隨著全球氣溫升高,北冰洋冰融速度加快,昔日寒冷冰原逐漸成為一片熱土。圍繞領海劃分、航道主權以及資源歸屬,北極爭奪戰早已上演多年,且呈愈演愈烈之勢。在北極爭奪戰中,8個環北極國家,即領土自然延伸到北極地區的國家,對北極事務擁有天然的話語權,是主要的博弈國家。根據國家實力和在北極扮演的角色,我們可以將這8個國家分為兩個梯隊,其中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為第一梯隊;其余國家即北歐五國,包括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冰島為第二梯隊。

毫無疑問,美國、加拿大、俄羅斯三國是這盤棋局上最重要的弈手,在北極事務中掌握著話語權和主動權。三國的一舉一動都為世人所矚目,被媒體、學術界乃至各國政府持續跟蹤、關注、研究。相比而言,北歐五國體量較小、實力較弱、潛力不足,被外界關注程度低,常常游離于媒體視線之外,顯得有些默默無聞。但這從來不會掩蓋他們參與北極的事務的決心與熱情,默默無聞也并不意味著被邊緣化,北歐五國在北極事務中同樣保持著極高的參與權和話語權,形成獨特的生存、發展之道,在北極事務中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

深謀遠慮源于攸關長遠發展

北歐五國無論是從領土面積、人口還是經濟總量方面而言都是莞爾小國,卻有著長遠的戰略和非凡的抱負。對于俄羅斯、美國、加拿大而言,北極方向只是其國家發展的一個方向,北極戰略是其國家戰略的一部分,但對于北歐國家而言,北極就是其國家最重要的方向,北極戰略就是其國家的核心戰略。

基于北極現狀、國家實際和未來發展,北歐國家紛紛制定了自身的北極戰略,其中尤以挪威、丹麥最為積極主動。挪威政府先后于2005年、2006年、2009年發布了《北方的機遇與挑戰》《挪威政府的北極戰略》《北方的新進展:挪威政府北極戰略的下一步》,申明將北極作為未來最重要的戰略優先領域,提出舉全國之力開發高北地區的經濟潛力;丹麥在2011年推出《丹麥王國北極戰略(2011—2020)》,定義王國在北極地區的角色為“全球性行為體”;瑞典在2011年發布《瑞典在北極的戰略》,從多個方面闡述瑞典與北極的聯系,表明瑞典參與北極事務的立場;芬蘭在2011年發布《芬蘭北極地區戰略》,表明自身的北極國家身份,旨在從多方面強化芬蘭在北極地區的地位;冰島在2011年發布《關于冰島北極政策的議會決議》,形成全面系統的北極政策。

北歐國家對于北極的深謀遠慮源于北極事關國家發展,攸關長遠未來。首先,北極地區蘊藏豐富的自然資源。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的估算,北極地區石油儲量占世界總量13%,約900億桶;天然氣儲量占30%,約1670億立方英尺;液化天然氣儲量占20%,約440億桶,其中挪威與俄羅斯共有的巴倫支海和丹麥所屬的東格陵蘭峽谷盆地是北極四大油氣儲藏地中的兩個。此外,北極地區還有豐富的金、銀、金剛石等礦產資源和漁業、淡水、森林等資源。北歐國家均是莞爾小國,卻是能源、資源大國。北極的龐大資源不僅給北歐國家帶來了現實的經濟利益,更是其未來發展的戰略儲備。如何在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管理、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也成為北歐國家北極戰略重要內容。

其次,隨著北冰洋海冰的加速融化,北冰洋航線的開通越來越具有現實意義。作為連接歐亞大陸與美洲的最短航線,北極航道的開通還將改變國際航運格局,深刻影響世界貿易格局,并將北美、俄羅斯、西歐、東亞聯系在一起,形成環北極經濟圈。北極航道的開通將帶動整個北極沿岸地區的開發,而北極國家作為北極航道的重要樞紐,也將獲得極大的經濟發展機遇。

最后,北極環境變化事關北歐國家生存。全球氣溫逐漸變暖,導致北極地區冰雪融化,給北極地區原有生態環境帶來嚴峻挑戰。而北極地區環境脆弱,油氣開采等活動已經給北極環境造成了一定破壞。北極環境的變化對于北歐居民尤其是北極原住民影響頗深,給其生活方式造成巨大影響。對于北極氣候、環境的關注也成為北歐國家北極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3年10月29日,挪威陸軍舉行北極實彈射擊演習

軟硬兼修 維護北極利益

北極之爭的核心是海洋與北極冰蓋區的主權爭議,這些區域的資源、航運和戰略地位引人垂涎。同美加俄三國在北極爭奪戰中白刃相見的激烈局面相比,北歐國家卷入主權爭議較少,烈度較低,同其他環北極國家矛盾較少。在北歐五國中,瑞典、芬蘭、冰島均不是北冰洋沿岸國家,沒有直接介入到北極主權之爭;挪威在2006年和2010年分別與丹麥、俄羅斯解決了主權爭議;而丹麥盡管在漢斯島和羅蒙諾索夫主權上分別與加拿大和俄羅斯存在爭議,但這些沖突在一定程度上被雙方所淡化。

同時北歐五國在北極的利益也更多集中于經濟發展、氣候環境等問題,尋求軍事手段介入北極爭端的意圖不強烈,更傾向于推動建立對話、透明、互信機制以及尋求在國際法范圍內的合作。另一方面,北歐五國體量較小、實力有限,硬實力先天不足,企圖憑借軍事手段卷入北極爭奪戰也顯得不切實際。因此,北歐國家在保持有限軍事投入以維護主權的同時,更傾向于以軟實力介入北極事務,積極尋求成為“北極知識領導者與資源環境主管”以及“北極合作推動者”。

首先,推動北極區域治理機制的完善。對于北歐五國而言,在美加俄大國主導的北極政治結構下,單憑自身力量不足以發聲,全靠自身實力難以維護國家利益。而多邊合作機構為小國提供了施展力量、提升話語權的天然平臺,多邊行為準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大國行為,維護小國權益。因此,北歐國家積極推動北極區域治理機制完善,推動北極理事會等北極相關機構的運行以及北極行為準則的制定。其中以挪威和芬蘭最為突出,挪威推動了北極理事會常設秘書處的設立,實際上發起了環北極國家關于領土和海洋權益的爭端協商機制,為在國際海洋法基礎上解決北極領土和海洋爭端奠定了法律基礎,還推動建立在北極海域航行的具有約束力的極地航運規則;丹麥在北極事務中積極推行氣候外交,更推動簽署了《伊盧利薩特宣言》。

其次,強化北極開發和研究實力。北歐五國對北極進行探索的歷史悠久,在北極進行生產活動的經驗豐富,在北極氣候、環境、資源、能源、海洋、空間研究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技術。北歐國家普遍將強化知識置于北極戰略的重要地位,謀求成為北極地區知識領域的領導者,從而提高在北極事務中的話語權。挪威在北極戰略中明確將知識作為其北極戰略的三大支柱,致力于成為高北地區科學研究的領導者;芬蘭強調該國在經濟活動及油氣等自然資源利用上所擁有的專業和知識優勢,致力于成為北極專業知識領域的專家;冰島提出發展和利用自身擁有的北極專門知識和經驗技能在北極事務中獲取更多發言權;丹麥北極戰略指出,“王國將努力在一系列與北極相關的研究領域保持其國際領先地位,尤其是在與氣候變化有關的領域”;瑞典也在北極戰略中提到氣候與環境研究是重中之重。

最后,強化北極軍事建設。近年來,北極軍備競賽悄然展開,軍事博弈漸趨白熱,北極大國尤其是俄羅斯不斷強化在北極的軍事存在,昔日冰原逐漸成為火藥桶。北歐五國毗鄰俄羅斯,尤其是芬蘭、挪威等國更是直接與俄羅斯接壤,盡管冷戰結束后,已不再將俄羅斯視為迫在眉睫的威脅,但對其舉動仍然憂心忡忡。同時,在北極爭奪戰中,西方國家間也是罅隙不斷,丹麥與加拿大圍繞漢斯島更是險些擦槍走火。隨著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北歐國家不得不做好最壞的打算,強化自身軍事建設,加強軍事采購,加強北極軍事力量投入,以維護自身主權和北極利益。2009年,挪威在北極設立永久軍事司令部,并將本國軍隊中最大規模的一支部隊轉駐至北極圈內,積極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丹麥也設立了“北極國防指揮部”,大規模升級在格陵蘭的軍事設施、大幅提升空軍和海軍巡邏能力并加強了監控和早期預警系統建設。

北極東北航道(紅,約1.3萬千米)與傳統航道(綠,約2.1萬千米)示意圖

看似矛盾、糾結背后小國外交平衡

在北極博弈戰中,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圍繞北極主權的利益爭奪,俄羅斯和美國基于冷戰思維的地緣政治對抗,構成了北極博弈的兩條主線。在北極大國博弈的政治結構下,北極小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既積極靠攏北約尋求安全保障,又避免北約過多卷入北極事務;既對俄羅斯懷有深深的戒備心理,又維持同俄羅斯的友好睦鄰關系;既排斥域外國家插手北極核心事務,又秉持合作開放觀念,深化與域外利益攸關方的合作。一系列看似矛盾、糾結的外交政策實則體現了北歐國家獨特的小國平衡外交。

首先,強化與北約的關系。在北歐五國中,丹麥、挪威、冰島均為北約成員國,均將北約視為安全保障,積極支持北約介入北極事務,其中挪威在呼吁北約提升在北極作用的角色上最為積極;丹麥也積極邀請北約在北極開展軍事合作。瑞典和挪威雖推崇中立,也多次公開支持北約在北極的行動,向北約靠攏趨勢明顯。對于北歐國家而言,拉北約作靠山既能保障自身安全又可以增加在與俄羅斯談判時的底氣,更易達成平等協議。近年來,北約多次聯合北歐五國在北極舉行“北極挑戰”等大規模軍事演習,向俄發起“北極挑戰”意味十足。盡管北歐國家積極強化與北約在北極的合作,但也避免北約過度介入北極事務,更傾向于通過敏感度較低的合作方式來處理北極事務,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非北極北約成員國過多干涉北極事務,另一方面,北歐國家也擔心北約介入北極事務敏感性太高,過于刺激俄羅斯。

其次,維持與俄羅斯的務實友好關系。北歐國家毗鄰俄羅斯,挪威、芬蘭更是直接與俄羅斯接壤。一方面,懾于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實力,北歐國家不愿刺激強大的北方鄰居,與俄羅斯在北極問題上交惡。另一方面,北極事務的解決離不開俄羅斯的力量,北歐國家需要在邊境合作、北極環境治理、航道管理等方面同俄羅斯合作。北歐國家盡管對俄羅斯強化北極軍事存在憂心忡忡,一邊積極拉攏北約加以防范,一邊卻仍致力于保持同俄羅斯的友好睦鄰關系,其中挪威始終將與俄羅斯的雙邊關系置于其北極戰略的重要地位,在2010年更是通過談判對話與俄羅斯就巴倫支海達成協議,解決長達40多年的糾紛;芬蘭也尤其重視與俄羅斯開展北極合作,雙方達成“北極伙伴計劃”協議以加強在北極事務上的協調,并在北極地區加強金融創新、企業合作等合作。

最后,強化與域外國家的關系。隨著北極地區能源、航道等優勢凸顯,更多域外國家希望參與進北極事務。北極國家對于任何域外力量介入北極這塊戰略要地都懷著強烈的猜忌和戒備之心,不愿意其他國家過多觸及北極核心事務。但在北極大國主導的格局下,北歐小國為了避免在北極事務中被邊緣化,又秉持堅定的開放合作立場,加強同中國、日本、等域外利益攸關方的對話,在不涉及北極核心事務的情況下,歡迎域外國家參與北極治理,一方面借域外國家力量制衡北極大國,增強自身在北極事務中的話語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與域外國家在北極開發中的合作來獲取經濟利益。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挪威、丹麥一邊推行《伊盧利薩特宣言》,一邊又積極支持中日韓等國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

韓國等6個國家成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國

責任編輯:張傳良

猜你喜歡
北歐國家五國北歐
北歐純電小鋼炮 沃爾沃C40
北歐投資與風險防范
北歐兩項國家隊備戰2022年冬奧會路徑探索
北歐國家福利政策的改革及存在的問題
垃圾窩
北歐奇跡背后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探究
北歐的桑拿洗浴文化
北歐福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簡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