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鐵拳”如何鍛造

2017-08-12 06:48
軍事文摘 2017年15期
關鍵詞:鐵拳天基武器

張 敏

太空“鐵拳”如何鍛造

張 敏

從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升空到第1名抵達太空的宇航員,再到在遙遠的月球留下人類足跡,自20世紀中后期人類開始太空探索以來,對太空的軍事化利用就一直是各軍事大國顛撲不破的真理性追求。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美國里根政府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盡管其中有相當部分是為誤導蘇聯進行過度軍備競賽而放的“氣球”,但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各國競相擴充太空作戰實力,將防御和攻擊戰線擴充到大氣層之外,甚至提前投身太空武器研發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如今,太空這個曾經最為遙遠的作戰空間,已漸成軍事對抗的戰略新高地。尤其是隨著信息化戰爭形態的加速演變,太空作戰或將成為未來戰爭主角,人類作戰也由平面向立體、由一維向“陸、海、空、天、網、電”等多維空間逐漸拓展。立足打贏未來戰爭,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和印度等國都在積極搶建“天軍”并開展各類太空武器預研。其中,尤其以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老牌”太空強國在太空作戰部署和太空武器研究領域最有話語權。美國在太空軍事對抗領域本就占有絕對優勢,目前正大力推進空間控制戰略,在增強空間態勢感知能力基礎上加緊空間對抗武器裝備的研究。俄羅斯則愈發重視太空這一國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空間目標摧毀等功能的太空戰武器早已提上日程,意圖打造決勝空天戰場的太空“鐵拳”。

美國里根政府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

從夢想科幻到“紙上談兵”

1957年10月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一飛沖天”,人類從此進入了太空時代。對于這個不再神秘的遙遠空域,人類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讓其平靜?!罢l控制了太空,誰就控制了地球?!边@不僅是美國總統肯尼迪的一句言談,也迅速成為美蘇太空競賽的思想指導。為了將太空打造成21世紀的未來戰場,美國里根政府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科幻感十足的“星球大戰”計劃,戰略意圖就是利用其強大的軍事技術率先奪取太空軍事優勢,進而獲得對蘇聯的絕對安全防衛優勢。盡管為了這個“棋高一著”的夢想美國政府先后投資幾百億美元用于研究和試驗,其中許多關鍵技術一直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甚至以失敗告終,但它卻為人類太空作戰和太空武器發展指明了預見性的方向。

在各軍事大國競相研發太空武器,將己方的防御和攻擊戰線部署到地球之外的當下,未來軍事對抗將由傳統的“陸、海、空”三位一體,向“陸、海、空、天”四位一體方向加速推進,進而也對未來戰爭的領域和作戰手法帶來了無窮的變化方式。其實,關于太空戰場的開辟建立以及“天軍”這一嶄新軍種的建設發展,早在20多年前,以美國和蘇聯為代表的西方軍事大國就在積極探索天軍建設的可行性途徑和方案。

美國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將北美防空司令部擴展成以對付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為主的防空防天系統,作戰區域直接拓展到外層空間,空間監視、戰略預警和攻擊判定成為其主要作戰任務。蘇聯也成立了可視作“天軍”雛形的空間防御司令部。到20世紀80年代,美蘇不僅組建了軍事航天司令部,而且相繼建立了一定規模的“天軍”。

克林頓政府時期,美國開始醞釀部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一度被譽為新版的“星球大戰”。按照美國軍方自負的想法,一旦新版“星球大戰”計劃部署完成,任何國家在沒有美國認可的條件下都不能將太空資源用于發展軍事情報或其他軍事目的。受此鼓舞,美國空軍于2007年開始著手制定太空作戰計劃,并公布了反衛星武器、激光武器等一批太空武器名冊,目前正在加緊研發部署中。為避免與美國在太空作戰領域的差距越來越大,俄羅斯從2001年加大了航天部隊的發展力度,大力開展激光反衛星武器等新概念武器的研制工作。

沃羅涅日堪稱俄軍早期導彈預警的新天眼

偵察感知是力量之源

隨著太空戰場的開辟建立以及專業作戰力量“天軍”的誕生,可用于太空戰場作戰的武器裝備成為各空天大國建設發展的聚焦點。太空武器是進行太空軍事對抗的基本手段,主要用于攻擊航天器、洲際導彈、導彈基地與航天器發射設施以及地面指揮與通信設施等。為確保各類太空武器能充分發揮作戰效能,空間態勢感知日益受到重視和發展,是未來太空作戰的力量之源。

空間態勢感知主要包括對空間目標的探測、跟蹤、識別以及對空間事件的評估、核實與環境監測預報,是現代戰爭了解與應對空間威脅、確??臻g安全的重要基石。唯有具備較強的空間態勢感知能力,才能確保后續的空間攻防行動的有效展開。美軍的空間態勢感知概念源自美國空軍于1956年以“貝克·納恩”光學衛星追蹤照相機為起點,開啟了美軍對空間目標的監視。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陸續實施了包括“中段空間試驗衛星”“空間試驗衛星系統”在內的多個空間目標監視衛星項目以及“近場自主評估防御鈉星”等微小衛星項目。此外,美國空軍研制的“天基紅外系統”和“空間跟蹤與監視系統”盡管都是為實現導彈防御而生,但同樣具有很強的天基空間監視能力。

經過數十年的快速發展,美軍目前已建成以地面雷達為主、配合少量天基設施的空間監視網。目前,美軍的空間態勢感知系統主要由地基和天基探測設備組成,通過對原有陸基感知設備的延壽升級、研發新型空間感知設備和開發“聯合空間作戰中心任務系統”,新一代太空偵察感知體系已初步建立。美軍一方面著手建立起部署在全球多地由30多部雷達和探測器組成的地基空間監視網,另一方面還重點完善了由空、天各類傳感器組成的服務于空間態勢感知的全方位體系。同時,為有效應對空間感知的海量數據處理,美軍研發的“聯合空間作戰中心任務系統”能實現各類傳感數據的有效整合,同時還能為空間態勢感知和空間作戰部隊的指揮控制提供數據可視化的實時態勢信息。未來,美國國防部的空間態勢感知領域預算將達到18億美元,主要用于重點發展具有全天時、全天候探測優勢的天基系統,進一步提升美軍的全維空間態勢感知能力。

在空間態勢感知領域,俄羅斯等太空軍事強國也不甘落后。俄羅斯目前主要沿用部署于蘇聯時期的太空監視系統,其中“樹冠”系統主要用于跟蹤監視中低軌道太空目標,“窗口”系統用于探測高軌道目標。這一伴隨著彈道導彈預警建設發展而來的系統已經具備近地軌道10厘米以上的空間目標感知能力,未來還將重點增強微小目標探測和空間目標特性分析實力。俄羅斯目前正加緊完善航天發射場的升級改造,并通過部署沃羅涅日新型雷達站等加快導彈預警系統和地基空間態勢感知體系建設,為實現俄羅斯搶占太空制高點提供有力支撐。

同時,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都擁有各自分立的空間目標監視系統,但缺乏整體規劃尚未聯網運行,在空間覆蓋范圍上存在較大缺口。日本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在太空爭霸領域也是蠢蠢欲動,不僅成立了專門的“航空航天研究局”,還正在加緊“天軍”的籌建部署。以目前日本空間偵察衛星的部署能力,其空間態勢感知實力不可小覷。

蘇聯太空反衛星武器作戰示意圖

打好太空進攻“組合拳”

在對太空態勢“了如指掌”的基礎上,打好太空進攻的“組合拳”成為各太空軍事大國搶占空天對抗“頭把交椅”的發力點。目前的太空戰主要指利用天基武器系統,以爭奪制天權為目的的作戰行動,既包括作戰雙方天基武器系統之間的格斗,也包括天基武器系統對地球表面和空中目標的打擊,甚至還有未來從地球表面直接對天基系統發起的攻擊。由于太空戰屬于較為新穎的作戰樣式,從美國國防部的作戰方案和航天技術發展的前景推斷,未來太空戰的作戰形式主要包括“摧毀”“致盲”和“干擾”等。

在此基礎上,可實現直接擊毀天基系統或利用天基系統對地面實施打擊、使天基系統中的各種光學和電子儀器損壞而“致盲”、使天基系統不能接收正常指令或正常工作的武器都可算作太空武器。目前,各國對太空武器的定義尚未達成共識,美國空軍曾經公布的太空武器名單中主要包括形式各樣的反衛星武器和天基對地攻擊武器。其中,大部分都是諸如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動能武器等尚未真正部署到太空的新概念武器。

激光武器由于發射的高能激光束具有巨大初射能量,在太空中不存在彈道的彎曲而堪稱“指哪打哪”,是打擊運動中太空目標的最佳武器,因而一直是太空武器研制領域的“寵兒”。美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就開始研制激光武器,在“星球大戰”計劃提出之前就開展了用激光武器攔截敵方導彈的試驗。目前,美軍的地基激光武器已經研制成功,“中紅外先進化學激光器”已于1997年10月進行了反衛星試驗,證明了美軍已具備利用激光器摧毀敵方衛星的能力。同時,機載型的激光攔截武器系統在經歷波折后實質上也在加速研發,天基型激光武器技術層面上相對更為復雜,目前仍是美軍著手研發的重點,未來還將開發陸基、空基和天基一體化激光武器系統。事實上,在激光武器領域,蘇聯早在冷戰時期就掌握了利用強激光束開展空間作戰的實力,目前俄羅斯正在重新研制空基激光武器系統,或將成為角力空天的又一把“激光利刃”。

未來太空作戰,更為直觀有效的就是反衛星作戰。正是看到了軍用衛星在軍事行動中的巨大應用價值,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蘇等軍事強國就致力于“以導反星”“以星反星”和“以能反星”等反衛星武器的研制,并把其作為控制太空、奪取制天權的重要武器裝備。目前,主職反衛星的各類太空武器種類繁多,大多處于構想和初步研制階段,從殺傷機理角度看主要包括動能反衛星武器、定向能反衛星武器、衛星反衛星武器和核攻擊反衛星武器等。核能反衛星武器被用作反衛星武器最早期的殺傷手段,但由于其附加破壞效應大,沒有繼續使用。動能反衛星武器要求高度精確的制導技術,可以部署在地面、艦船、飛機甚至航天器上,美國陸軍自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發展動能反衛星武器,攜帶動能殺傷攔截器的武器系統已接近實戰水平。在美國空軍開展的“實驗衛星系統”計劃中,附帶有“微衛星動能殺傷有效載荷”,也是摧毀敵方航天器的“空天殺手”。

在地球軌道上創紀錄地飛行近2年后,美國空軍的神秘空天飛機X-37B返回地球

未來發展尚未可知

不久前,美國無人駕駛空天飛機X-37B再次結束“太空旅程”返回地面,這一歸屬美國空軍管轄的太空“不速之客”,關于其具體用途美國軍方一直緘口不語。X-37B空天飛機長8.8米,可以執行從太空監視到武器投送的所有作戰任務。一方面,X-37B空天飛機極有可能裝配可捕獲衛星的“機械手”,可隨時對衛星進行干擾打擊,同時可在載荷艙內嵌入導彈、激光發射器等先進武器實施遠程精確打擊。另一方面,X-37B更像是一架太空間諜航天器,可搭載多種偵察設備對地面和太空目標進行偵察。無論如何,這種同時具備太空和大氣層飛行能力的飛機已經初具“空天母艦”的雛形,美軍完全可以根據具體需要,在其上搭載偵察監控、近地攻擊、導彈攔截、衛星干擾和太空投放等不同模塊,以實現不同的太空軍事價值。

此外,更為科幻的還有諸如“上帝之杖”的天基動能武器系統,旨在利用太空平臺搭載大量重量達100千克的金屬棒,可在幾分鐘之內對地球上任何目標開展“太空打擊”。這種新型天基武器反應速度快、命中精度高,從太空發射后毀傷效果顯著,有望成為美軍未來開展太空戰略目標打擊的“殺手锏”。更有甚者,美國“太空怒火”項目計劃到2040年左右部署首艘核動力空天母艦,每支艦隊都由1艘空天母艦、4架航天飛機、2艘太空拖船和1座空間補給站組成。盡管這類設想目前來看仍過于科幻,但它們依舊代表著未來太空武器可能的發展方向。

當然,目前的太空作戰仍處于起步階段,近幾年的數場戰爭中太空作戰也多體現在信息支援層面,主要是利用太空偵察通信、預警監控和導航定位等天基信息系統,向陸地、海上和空中作戰提供支援保障。未來的太空作戰,地對天、天對天、天對地等作戰樣式將相繼出現,奪取和保持“制天權”將成為作戰的主要目的,外層空間將成為作戰的重點區域,各類以太空武器系統為核心的作戰平臺將成為戰爭展開的主要方式。屆時,太空作戰武器裝備將由“種類單一”向“攻防兼備、系統配套”方向加速發展,各類太空武器不僅能為陸、海、空作戰提供火力支援,還可從太空直接達成戰略或戰役目的。屆時,一場前所未有的太空大戰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界戰爭舞臺,各類聞所未聞的太空“鐵拳”也必將成為未來戰場的主力擔當。

責任編輯:張傳良

猜你喜歡
鐵拳天基武器
國外天基大氣甲烷監測任務最新發展
天基物聯網關鍵技術及應用前景
巧運善銀
基于改進QFD方法的天基海洋偵察監視體系能力需求重要度排序算法研究
Mix It Up
美國天基空間監視系統概述與分析
《羞羞的鐵拳》即將上映
一張圖看懂武器發展史
請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兒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