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文閱讀障礙兒童語音加工機制的比較研究進展

2017-08-13 23:41盧海丹
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 2017年12期
關鍵詞:音素閱讀障礙字形

盧海丹

[摘 要] 語音障礙被認為是閱讀障礙的主要核心缺陷之一,但是由于中文閱讀始于字形視覺分析,語音加工機制與英文語音加工機制存有較大差異。采用文獻法,分析了國內外目前關于中英文閱讀障礙兒童語音加工機制的異同,并探討后續研究熱點。

[關 鍵 詞] 閱讀障礙;語音加工;中英文

[中圖分類號] H0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5-0035-01

一、前言

目前關于閱讀障礙的理論研究中,有“雙重障礙”假設,即語音障礙和快速命名障礙。語音障礙是指語音意識、工作記憶中的語音編碼和詞匯通達中的語音編碼障礙。研究者提出閱讀障礙者還存在語音表征的缺失。但是由于中文閱讀是始于字形這樣的視覺信息的分析,并且在通達語義的過程中語音信息自動激活,而且激活的時間進程在中文和拼音文字的閱讀中是不同的,因此有很多學者就中英文閱讀障礙兒童的語音加工機制展開相關研究,以便證明兩種語言模式下的異同。

二、中英文閱讀障礙兒童語音加工機制的異同研究進展

(一)語音加工缺陷與正字法加工缺陷

很多研究表明,中文閱讀障礙更多源自“正字法加工缺陷”。但是近年來,更多的研究發現語音加工和正字法加工的影響似乎具有跨語言的普遍性。Wang等發現,漢語兒童似乎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發展了正字法結構的基本知識。同時語音知識對漢語閱讀極為重要,差的閱讀者因為無法對音、義通達,所以就無法實現流暢的閱讀。許多研究發現,漢語和英語的好的和差的閱讀者之間存在諸多相似性。Badian認為除了語音缺陷和快速命名缺陷外,正字法加工缺陷也是導致漢語閱讀困難的重要因素。他還指出,18%的閱讀障礙兒童存有雙重缺陷(語音和快速命名缺陷),50%的兒童存在三重缺陷(語音、快速命名和正字法缺陷)。

(二)語音加工缺陷的神經機制假說

根據神經回收假說,由于閱讀的歷史短暫性,人類不足以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進化出特異于閱讀的腦結構與腦網絡,而是在大量的閱讀活動中,大腦通過重組已有的負責視覺和聽覺等基本加工的腦網絡,形成支持閱讀的腦網絡。中文與拼音文字存在巨大的差異,兩者的激活進程和機制各不相同。

導致中文和拼音文字閱讀的不同主要是來自不同語言在這兩方面的差異:(1)字形的視覺特征。(2)形音對應規則,即字形與語音的對應。中文和拼音文字的形音對應上,在拼音文字中,組成單詞的各個字母往往對應著各個音素(“bit”中的“b”對應/b/),即在音素水平上存在對應關系,而組成漢字的各個部件并不對應組成該漢字發音的任何音素,而是每個漢字對應該漢字的整字發音(“馬”與“m?!保?,即在音節水平上存在對應關系。盡管在很多復合字中,聲旁會提供關于漢字發音的線索,如“媽”中的“馬”,但在這里聲旁并不對應整個音節的聲母(“m”)或者韻母(“a”),因此與拼音文字中形音在音素水平上的對應是不一樣的。由此可見,漢語中形音對應是在一個比較大的單元(漢字與音節)上,而拼音文字則是在比較小的單元(字母與音素)上。

這種特征使在不同文字的閱讀中,語音激活的時間進程不一樣。在拼音文字中,由于每個字母對應組成整詞發音的音素,因此對每個字母(“b”)進行視覺字形分析的同時,其對應的音素(/b/)也得到激活。而在漢語中,漢字的語音信息需要等字形分析進行到一定程度后才得以激活。前者被稱為瀑布式的加工,即語音激活可在字形加工開始的同時就逐漸展開,而后者被稱為閾限式的加工,即語音的激活需要以字形分析進行到一定的程度為前提。但是同時由于漢語中存在大量同音字的特征使得漢語中形音對應規則遠比英語更加模糊。例如,當不考慮聲調的差異時,“shi”有69個同音字(“是”“時”“事”“式”“市”“使”等),而這些同音字的寫法和意思非常不一樣?;跐h字的這些特點,具有成熟的字形表征對區分不同的漢字顯得尤其重要。

基于此,一些研究者對已有的以漢語和拼音文字閱讀的腦網絡的異同研究。一些探討語音加工腦機制的研究給被試視覺呈現一些假詞,如“dote”,并且將假詞的加工與其他無法發音的視覺刺激的加工進行對比。語音的加工往往與左側顳上回后部和左側額下回有關。其中,左側顳上回主要負責將小的語素組成大的語音單位的過程,如將/b/,/i/和/t/組成/bit/,這種加工方式被稱為組裝式的加工;左側額下回則主要負責字詞發音的表征與存儲。

與拼音文字不同的是,閱讀中文時,語音信息并不通過形音對應的方式激活相應語素進而組合成一個單詞的發音(包含一個或多個音節),而更多的是直接提取整字的發音(一個音節)。相應的,中文閱讀中較少發現左側顳上回后部的激活,而是比較一致地發現左側額中回的激活,后來研究者發現該腦區更有可能與詞匯選擇或者詞匯整合有關,即通過整合語音和字形甚至語義從而確定最終目標漢字。漢語中形音的對應比較模糊并且存在很多同音字,因此對詞匯選擇和整合需求也更高。該假說也能解釋在拼音文字中,形音對應不規則詞(“pint”)與規則詞(“mint”)相比左側額中回激活更高。然而關于該腦區的漢字加工中的功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如對比同音字多的和同音字少的漢字。

三、研究展望

總體而言,中文語音的激活需要在字形分析進行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進行(閾限式加工),而英文語音在識別字母后即可激活,無須等到整個單詞字形分析結束(瀑布式加工)。我們需要有更多的行為學研究和電生理研究,以及多學科角度對中英文的語音加工機制進行深入研究。比如啟動效應、語音與語義之間的聯結關系等,都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楊志偉,龔耀先,李雪榮.漢語兒童閱讀障礙的臨床評定與分型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8,6(3):136-139.

[2]王曉辰,李清.基于漢語閱讀障礙的PASS認知加工特點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13,36(3):653-658.

猜你喜歡
音素閱讀障礙字形
明明的學習為何如此困難?
依托繪本課程,培養學生英語音素意識
學生閱讀學習困難: 教師知多少?
小學英語課堂中音素意識與自然拼讀整合訓練的探索
發展性閱讀障礙的影響因素評述
在拼讀閱讀課中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素養
“品”字形漢字知多少
零基礎速記48個音標音素
閱讀障礙教會我的
添一筆變個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