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無處不在

2017-08-18 08:43王先蘭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7期
關鍵詞:德育滲透語文教學

王先蘭

【摘 要】每一篇課文,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每一節課,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無處不在。關鍵是要把握好時機,要善于處理課文,充分發揮課文的示例作用。善于挖掘教材的思想意義,引導學生讀透教材,并從中受到教育。怎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呢?在介紹作者和了解寫作背景時進行德育滲透;在體會文章內涵概括文章中心時進行德育滲透;在處理課堂插曲時進行德育滲透;在語文活動中進行德育滲透。

【關鍵詞】語文 教學 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195-01

德育就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是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國古代學??偸前训掠鳛榻逃闹饕蝿蘸蛢热???鬃诱f:“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言,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庇终f:“博學于文,約之于禮,亦可弗畔矣?!泵献诱f:“設庠序學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倫也?!彼麄兌及训掠旁谑孜?,優先于智育,把明人倫即培養學生的品德作為教育的目的,這充分說明了德育在整個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主渠道,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怎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呢,以下是我一些淺薄的思考與在教學中的探討。

一、在介紹作者和了解寫作背景時進行德育滲透。

如在學習《石榴》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把握文章主旨,必須介紹寫作背景:《石榴》寫于1942年10月31日,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極端困難的關頭,一些文化人士變節投降,茍且偷生,而中國共產黨則高舉抗日救亡大旗,堅持抗戰,力挽狂瀾,在此背景下,寫成此文,借石榴寄托情懷,托物言志。介紹后,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主旨,還讓學生了解當時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介紹魯迅小時候在課桌上刻“早”字的故事,對經常遲到的學生進行教育。

二、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如在《第一千個球》一文的教學中,思考這個問題:貝利是怎樣踢進第一千個球的?當時環境怎樣?進球后感受怎樣?說明了什么?通過這個問題的思考討論,得出答案后,學生能夠清楚知道要想贏得成功,首先得有過硬的技術;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前提;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持清醒的頭腦等,德育滲透自然而然進行。在余光中的《鄉愁》中,通過品味其中飽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愁緒,去領會詩人渴望家園統一的赤子之情。在講《愚公移山》一課時,有的同學提出這樣的疑問:“愚公為什么一定要移山呢?他把家一搬,不是什么問題都解決了?”我首先贊揚了這個學生勇于質疑的精神,接著以此為契機,啟發學生思考發言,經過爭論,最后一致認識到:《愚公移山》是一則寓言,體現了一種改造自然、戰勝困難的大無畏精神,即使“知其不可而為之”,其精神也是值得學習的。而這個同學提出的“愚公搬家”體現了針對實際靈活機動的觀點,這種求異思維也是可取的。這樣的教學不僅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強化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意識。

三、在體會文章內涵概括文章中心時進行德育滲透。

結合課文的思想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會學生做人,并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展現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動人。通過錄音、感情范讀、學生誦讀,師生共同接受作品薰陶感染,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來調動學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蘊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潛化在學生的心里。如《雁門太守行》中“包君黃金太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流露出將士以身報國的豪情。在《岳飛》中,岳飛的用兵之術乃“仁、信、智、勇、嚴,闕一不可”,也是岳飛的成功原因之一。像這種時候,讓學生變此情此景為“我情我學”。這種感情實際上就是愛國之情,報國之情,這感情震撼人心。古人尚且有這美的情感,現代人更應有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氣魄。在教學中應用“感情”這根主線,把教材的情、教師的情、學生的情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達到教育后代的良好效果

四、在處理課堂插曲時進行德育滲透。

初中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有時容易“出軌”,其實,這也是教師滲透的好時機。一次,學習《陋室銘》,正在分析文章時,送水的工人搬了一桶水放在教室門口,小淘氣亮亮嘟噥一句“陳老頭兒又來了”,我剛好聽到,心中就盤算著要教育大家一下。于是在講到“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的時候,順勢教育了學生:不能因為穿著、住處等外在條件評價人,更不能因為這些看低人。諸葛亮住草廬,但他的才氣和品德讓世人敬仰。洪七公是乞丐,但江湖人有誰不敬他?首都勞模時傳祥,挑糞工人被周恩來總理親自接見……我們能因對方的職業、身份、著裝瞧不起人嗎?比如我們學校的送水工人,每天辛苦的輾轉幾十間教室和辦公室,這份苦心九改被我們尊敬,所以大家不該“老頭長老頭兒短的叫……”,順勢就進行了一次德語教育。

五、在語文活動中進行德育滲透。

在課后進行小辯論,針對當前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辯駁,從中分辨是非,辨明真偽,糾正了錯誤認識,養成辯證深入地分析問題的習慣,從而樹立起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在母親節、建軍節、國慶節等節日來臨時,組織學生圍繞主題進行寫作、演講,進行手抄報創作等,從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總之,每一篇課文,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每一節課,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無處不在。關鍵是要把握好時機,要善于處理課文,充分發揮課文的示例作用。善于挖掘教材的思想意義,引導學生讀透教材,并從中受到教育。教學始終堅持人的全面發展,以育人為重,修身為本,是一個教師必須明確的教育理念。道德建設,修身立人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綜觀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無一不是修養高深、道德高尚的人。同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開拓意識、自立意識、協作意識、競爭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并取得成就,沒有實事求是、知難而進、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等精神,就很難在事業中有所建樹,不能正確處理人與社會、自己與他人,人和自然的關系、就不能保證社會的安定。督促其嚴格自律自我修身、以事明理、分清是非,辨別善惡、把自己培養成具有社會主義道德的現代化接班人。應抓住“感情”這根主線,把教材的情、教師的情、學生的情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達到教育人的良好效果。轉變教學觀念,把教學過程變為既教會學生學習,又教會學生做人;貫徹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主體教學方法,使其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讓其有自主思維和意識的參與。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從“學不學無所謂,學多學少無所謂”的思想中轉變過來,使其認識到學生時代就是學習,是不斷學習的,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參考文獻:

[1]《教師教學用書》

[2]《中學語文教學策略》

猜你喜歡
德育滲透語文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選課機制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我的語文書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