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2017-08-23 07:15張茹
東方教育 2017年12期
關鍵詞:美術史張大千莫高窟

張茹

通過研究生這半年的學習,學習美術史對我的幫助很大。記得以前學習的美術史都是從史前美術到魏晉南北朝,再到唐宋元明清,這些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華。傳下來的精華,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當時近現代美術只接觸到了一點。而這半年,老師講的是近現代美術,講的是我們現在經常能聽到的大師,離自己不再是那么遙遠的幾千年幾百年,聽著他們的事跡,他們的經歷,仿佛也回到了那個時代。我無法想象如果沒有他們的存在,沒有他們的努力,為中國、為人民、為藝術、為教育的付出,現在的我們會是怎樣??纯串敃r的他們,包括他們的思想,都很有預見性和先知性,他們好像已經能看到我們現在的模樣。通過對他們的了解,了解他們的經歷、他們的思想、他們對于藝術的執著,看他們的作品,看他們一步步突破,看到他們也曾迷茫,也曾對于東西方文化怎樣融合的思考,對于我的啟發很大。我想我以后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我好像才剛剛踏入這個神奇的領域。這扇門,我需要在大師們的思想中洗禮,首先要思想明確,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眼界的提高,精神的提高,價值觀的提高,要有民族性的意識,作品的精神內涵,要表達的東西,應該純粹一點;然后再是學習他們對于藝術的執著,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各個方面的東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于自己技法的提高,能把所想所見所想表達的最終通過自己的畫筆表現出來;對于美術史的學習也要加強,聽老師講過的,課下也要多去看書進一步了解,加深印象,看看前人走過的路,對于以后要走的路才能更為好走,有方向,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下面,我想就我在美術史這門課中學到的東西,說說我的感想:

一、現代中國美術教育改革“美育”美術思想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說,他所提出的美育不僅僅是指美術,“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美育,給人以情感上的觸動,陶養到提升,最終達到自我修養的提高,這樣我們便不再需要宗教的約束,一舉一動不但能自覺自律,而且更是對美的法則的遵循。我想如果想達到美育的效果,這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陶養,需要潛移默化的,需要在家中,在學校,在社會上不斷地接受美的熏陶,并且領悟到美的真正內涵,那么美育的作用,產生的影響會是非常深遠,有意義的。蔡元培通過宗教與美育的比較,闡明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必要性。相對于美育,宗教有無法克服的局限性,而美育卻有宗教無法比擬的長處。首先,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強制的;其次,美育是進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再次,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限的;此外,雖然美育和宗教都有慰藉情感的作用,但是宗教也有刺激情感的弊端。綜上所述,美育代宗教是必要的。

二、邊域新風

抗戰時期西部美術資源的開發與價值

(一)走出象牙塔:中國美術西部視域的開辟

伴隨著抗戰的到來,引起了一個現象,就是學校,畫家都開始西遷。1、學校有:國立北平藝專、國立杭州藝術、武昌藝專等。2、畫家都有葉淺予、丁聰、豐子愷、傅抱石、林風眠、李可染。他們都是美術界響當當的人物,對于美術界的影響很深遠,一直到現在,受他們影響的畫家還有很多,有的他們的學生,都成了現在的大師,影響著一代一代的人。他們有的就是在西遷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風格,西部那藍藍的天,白白的云,那么純粹,那么干凈,好像讓他們一下子找到了心中那最初的想法;他們深入生活,創作出了更多貼近生活,反映尋常百姓和少數民族樸實等等更平凡而打動人的作品。他們每天生活在美麗純粹的自然景色中和在樸實的少數民族中,通過大量的速寫,對生活的感悟,多作品的思考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3、還有抗戰藝文團隊、抗戰漫畫宣傳隊、沈逸遷戰地寫生宣傳隊、抗戰演劇隊

這些藝術家們自己組織起來,用自己的專業,靠自己的能力,為抗戰做出了一點貢獻,為了民族,為了抗戰,為了家園,他們用它們自己的方式抗爭著,戰斗著,努力著…

(二)敦煌及克孜爾石窟的“發現和利用”

1、張大千首次赴敦煌,在敦煌期間,張大千整理文物,為洞窟編號,臨摹壁畫276幅,這一切,均是在物質條件極端艱苦的情況下完成的。敦煌之行,開拓了張大千的眼界,對他的畫藝長進幫助甚大,其繪畫風格的變化,就是從敦煌之行后開始的。

許多人是通過張大千的畫作才認識敦煌壁畫的,并為這沙漠中寧靜卻躍動的美而感嘆。陳寅恪高度評價張大千的敦煌之行:敦煌學,今日文化學術研究之主流也。大千先生臨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畫,介紹世人 ,使得以窺見此國寶之一斑,其成績固已超出以前研究之范圍。何況其天才特具,雖是臨摹之本,兼有創造之功,實能在吾民族藝術上,另辟一新境界。其為敦煌學領域中不朽之盛事,更無論矣。

他對藝術充滿的崇敬和執著的情懷,讓我很是佩服,在那樣一個地方,如果沒有對藝術的強烈熱愛,他怎么能在那堅持那么幾年,臨摹那么多幅畫,留下了那么多珍品,我們可以從里面學習古代留下的文化,這對于我們來說就是寶藏。

2、國立敦煌研究所的建立(常書鴻、董希文)這些人都是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他們為了敦煌莫高窟的保護,為了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的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莫高窟。

3、司徒橋、韓樂然、關山月的西行寫生和石窟考察

4、董希文、韓樂然發現克孜爾千佛洞、孫宗慰

我想這些畫家和莫高窟的關系是互相的,他們的到來,發現了莫高窟,并為了敦煌莫高窟的保護和發展付出了時間和心血,但同時莫高窟也為他們提供了靈感,對于自身專業的學習也更進一步,有的甚至是影響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三)抗戰時期西部發現對美術史上的價值

1、走出象牙塔,貼近現實和土地。

2、發現民族藝術,促進藝術和藝術家的身份認同。

這個時期,對于這些畫家來說,就如同一個轉折點,從畫室走向了生活,走向了現實和尋常百姓家,對于他們的想法和以后的作品創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他們還發現了民族藝術,只有民族性的才有世界性,一個人首先要有民族性,有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創作的作品才能表現這個時代,這個民族,這個人。

這三個點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帶給我很多觸動,通過這半年美術史的學習,老師的講授,學到了很多,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有一句話真的是,你的視野開闊了,站的高了,才能望的越遠,學的越多,越覺得需要學習的更多,還有更多的不足,還有更多的精彩,更多的文化需要我不斷不斷地學習,直至一輩子的時間。以后的我,要以這個為起點,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繼承和創新,有民族文化認同感,知道身為一個中國人,一個中國畫專業的學生,身上也應該肩負一些責任,希望以后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畫和中國傳統文化,自己品格的提高,技法的提高,文學,理論知識,中國美術史,西方美術史等等,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這條路還很長,就把這個學習當成起點,入門,要一直一直走下去,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不斷努力。

猜你喜歡
美術史張大千莫高窟
莫高窟的誕生(上)
張大千收藏古書畫述略
張大千:“這個娃兒不贖了”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中外美術史
探訪莫高窟
人間藝術長廊:敦煌莫高窟
郭詩奇作品
我的最牛老爸
莫高窟里看藻井
畫學學科設立與技法成熟關系略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