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唐三彩中的色彩形成與運用

2017-08-23 02:43張翰文
東方教育 2017年12期
關鍵詞:唐三彩

摘要: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上繁榮興盛,文化藝術上群芳爭艷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唐朝創造性的發明了唐三彩的新工藝,使得唐三彩出現前所未有的光芒,營造出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色彩世界。從某方面講,沒有色彩的運用,就沒有唐三彩藝術。

關鍵詞:唐三彩;色彩形成;配色方式

一、唐三彩的產生背景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總稱。所謂“三彩”,“三”為“眾”,“三彩”即多彩之意。唐三彩具有淋漓變幻的色彩效果。這是利用鉛釉易于流動的特點,使其呈現出濃淡程度、流淌長短各異的效果。唐三彩正是在釉色的交錯融會、相互輝映中顯示出堂皇富麗的藝術魅力,成為一種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手工藝品。唐代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文化繁榮的時代,在此期間奔放多姿的異域風情不斷注入漢文化,帶來了審美境界的縱橫開擴,造就了博采眾長、涌動開放的大唐文化。唐三彩便是在這種情態下以一種引人注目的獨特形式產生并發展,這反映了唐朝時期的大眾審美趣味。

二、唐三彩的色彩形成與運用

1.施釉

唐三彩的釉色是它的一大特點。作為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紅、綠、白三種釉色,這在唐代本來就是首創,但是匠人們又巧妙地運用可濃可淡,可薄可厚,可深可淺,可以同用,可以分用,可以點畫圈染,自然隨意的施釉方法,在紅、白、綠這種為數不多、純度很高的色彩排列組合中形成變化,使作品呈現出各種各樣的裝飾效果。

2.關系色

唐三彩使用僅有的幾種色釉,并置與交融,或同類色調,或鄰近色調,或清濁對比,利用色彩與色彩之間所形成的美感效果,自然而巧妙地構成了優美的“關系色”。既沒有關注條件色(光源色、環境色、空氣色),也沒有自然的固有色,從而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流光溢彩。

3.肌理

唐三彩的用色不注重胎質的質感,而是追求形象的肌理效果。充分利用其釉厚度大和燒窯過程中因色彩的流動和化學反應而形成的垂滴、混合、散開等自然現象來營造各種肌理效果。這些肌理效果的出現,有“意在筆先”的設計,但更多是燒制過程中所出現的偶發性因素,它們強烈自然而又匠心獨運,是“敷彩貼金”所不能達到的特殊效果。有時釉色痛快淋漓,濃淡交融,宛如筆意縱橫的中國潑墨寫意畫;有時形色斑斕,互相侵潤宛若奇趣盎然的西方立體抽象畫。從這種意義上講,每一件唐三彩作品,它的肌理都是不可復制的。

4.質彩互襯

就物質材料而言,唐三彩是低溫鉛釉陶器。其是用礦土、色釉等質材構成,這些材料本身的性能,直接影響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效果。所以三彩格外顯示了其在質地上獨特的工藝價值。如三彩俑華麗的衣衫、披巾部位是施彩的重點所在,而頭部面部及手足往往是素胎。待陶俑燒成之后,將女子的發髻、男子的皮靴涂以黑墨。唐三彩以表面不反光的質地相互呼應來襯出通身絢麗奪目的衣衫披帛,以不同材質,表達了了唐人的玉肌冰膚和綺羅衣衫,既寫實而又富有意蘊。

三、唐三彩中的色彩學原理

1.運用色調統一的配色方式

創造色彩的美,關鍵就是和諧。伯格圖曾經說過:“什么是美,和諧就是美”。在色彩繪畫中,把各種顏色組織在一幅畫面里想要達到一種和諧,就必須遵循統一變化的原則。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又承認色彩有統一與不統一的感覺,并且經常會用統一或協調這樣的字眼來評價色彩。

唐三彩在色彩運用中常常會用到黑色,白色,灰色,用來調節與其它顏色之間的關系,達到色彩上的協調,因此稱它們為協調色。比如,在一般的三彩作品中,橙色是有紅和黃調配而成,綠色作為點綴。但是紅色和綠色在色相環上是屬于強對比一組補色關系,因此工藝師們大大的縮小了綠色的面積,并且降低了綠色的純度,使整個作品橙色占據大部分面積且純度較高,綠色面積很小且純度低,在不少地方還使用了白色來協調,總的來看整個作品色彩關系非常協調。

這種統一協調的色彩也與唐三彩本身的造型有一定關系一般情況下,當它的造型保守,非常接近寫實時,它的色彩關系就比較協調統一。當它的造型夸張,面目猙獰時,色彩的對比關系也同樣增強。色彩關系與使用的墓主人的身份也有一定的關系,往往武官墓主人比文官墓主人的色彩對比強烈。

2運用色彩對比的配色方式

在兩種事或物之間能看出非常明顯的不同,我們稱之為對比。雕塑大師羅丹曾經說過:“沒有對比就沒有藝術”。色彩的對比有多種多樣:色相對比,補色對比,冷暖對比,面積對比,黑白灰對比等等。

唐三彩的色彩運用的主要是色相對比,色相顧名思義就是色彩的相貌。色相對比是色彩對比中常用又具有天然美的配色方式。在唐三彩的配色中運用較多就是對比色彩:紅和綠在色相環上是一對補色,在色相環直徑的兩端,是一種強對比的色彩關系。另外藍和橘黃,黃和紫這種強對比的配色方法在唐三彩中也是非常常見的。

此外,唐三彩畢竟是一種民間工藝,它同臉譜、皮影、年畫等都具有色澤鮮明、艷麗、明快的民間色彩特點。

3.運用非調和對比的配色方式

在唐三彩鎮墓神物的配色當中就有一種配色方法是不以調和為目的,我們稱為非調和對比。通常情況下當兩種不同色彩達到最大限度時,我們稱為直徑對比或著是極對比,如:黑白。大多數藝術家認為,這種極對比是建立在調和的條件下,往往要采用一些如改變面積、改變純度、改變明度等手段為達到某種調和的目的。然而唐三彩中有些作品大部分是用紅和綠兩種顏色,而且這兩種顏色的面積相差無幾,純度很高,給人以生硬、不協調的感覺。這種配色方式只是在特殊的環境下,特殊作用的時侯才運用。

非協調對比的運用能產生混亂、生硬、刺目、煩躁的不穩定效果這與鎮墓神物的作用是不謀而合。這也是民間藝人在制作唐三彩鎮墓神物時所要追求的效果。

結語

唐三彩的絢麗色彩,不僅反映著唐朝工藝水平的提高,并顯示出中國傳統藝術中色彩本身固有的鮮明力量,反應著光彩熠熠的時代精神。更重要的是它所反映著中國人對于美的追求。傳遞出大唐王朝特有的歡樂、縱情、繁榮、隨意創造而又無不精妙的文化活力。唐三彩藝術的出現,使得色彩在中國美術史藝術造型過程中的審美價值和作用達到了前所未有后無復著的水平與高度。

參考文獻:

[1]董延壽.論洛陽古代墓葬的特點.史學月刊.2005.09

[2]洛陽博物館.洛陽漢魏古城址.考古1973年第4期

[3]洛陽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洛陽市志.文化藝術志.1995.227一807

[4]中國陶瓷編樣委員會.中國陶瓷·唐三彩比」.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 社,1993

作者簡介:張翰文(1993年出生),男,安徽省亳州市,河南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雕塑、陶藝。

猜你喜歡
唐三彩
淺談陜西唐三彩的藝術手法及其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流光溢彩唐三彩
“唐三彩”是哪三彩
一批分離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
唐三彩大舉布局華中地區武漢20家門點正面對抗屈氏
蓮花世相 佛性禪心
千年遺韻繪三彩
唐三彩的工藝特征所反映出的唐代社會生活風貌
唐三彩藝術風格的形成及其淵源探析
河洛奇葩唐三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