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們健康尊嚴地老去

2017-08-26 12:54
民生周刊 2017年16期
關鍵詞:中風出院養老

一組數據對比令人驚訝:在中國中風患者獨立生活指數不到40%,在美國這一指數則高于80%,這很大程度上源于兩國公眾對康復的理解不同。

多數國人認為,中風患者出院后應回家靜養,請個保姆或家人照顧起居,平時抬抬胳膊、抬抬腿,每天堅持走走路,若嚴重到癱瘓在床也只能聽天由命。

而在歐美一些國家,康復是與醫院緊密銜接的診療環節,醫生會建議患者出院后繼續接受專業康復治療,利用術后3到6個月的康復黃金期,最大程度恢復受損的身體機能。

這是被動靜養與主動康復的區別。后者發展出了多種康復療法,體現在社會層面,是通過不同支付方式確保醫療、康復、養老全過程暢通。

采訪秦皇島泰盛健瑞仕國際康復中心時,一組人性化的康復輔具令我嘆服:為手抖患者設計的增重餐具,為不能正常彎腰患者設計的穿衣輔助器和長手柄鞋拔,中風后單側失能者只需借助穿襪器、取物夾等3件輔具,就能獨自穿脫襪子。

所有設計的目的:即便不能完全恢復,也要讓患者有尊嚴地獨立自主生活。這讓我思考什么叫做老有所依,真正的依靠恐怕不是他人的照料,不是傳統的“養兒防老”,而應來自患者自身所能,以及醫院、社區、家庭、機構、城市各環節盡其職責的保障。

老齡化洶涌而至,富起來的中國人需要更可靠的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當前,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多地大舉布局生命健康產業,如何破解其中的體制機制障礙,如何打通醫療、康復、養老的全鏈條,必須盡快破題。

父輩已老,我們也終將老去,期待每個人都能夠健康、尊嚴地老去。

猜你喜歡
中風出院養老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個月后復診結果分析
預防中風應做到八要八不要
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療效觀察
血壓偏低也要警惕中風
養生不是養老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回藥失荅剌知丸治療中風后癡呆的療效觀察
養老之要在于“安”
302例軍人傷病員出院跟蹤隨訪的報告
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偏癱25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