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筆之“易”與“不易”

2017-08-29 11:15李淑霞
大觀 2017年8期
關鍵詞:結體趙孟頫用筆

摘要:趙孟頫是元代著名的書法大家,也是復古主義運動的領袖。元初書壇上承了南宋的不正之風,一味強調意趣和精神的極度放縱。趙孟頫力圖扭轉時弊,推尊“二王”,回歸古法,提出了“用筆千古不易”的著名論斷。

關鍵詞:趙孟頫;用筆;結體;千古不易;復古

一、“用筆千古不易”的提出

(一)趙孟頫所處的時代背景

1927年,元世祖忽必烈滅南宋,維持了一百多年的偏安南宋最終滅亡,統治者實行民族歧視政策,與此同時,元初統治者廢除科舉制度,這種持續了千年“學仕而優”的儒學精神支柱坍塌了,無論在朝在野,文人知識分子均無法施展才干,實現抱負,元代文人倍感失落,卻又無力反抗統治者的武力威逼。在這種內外的雙重壓迫之下,文人士大夫普遍陷入一種痛苦郁憤中。為了抒發內心的憤懣痛苦,失意文人寄情于文學藝術,從過去燦爛輝煌的漢文化中,尋找一種民族的自信與驕傲,這便極大地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故而使得文化藝術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峰。

(二)元初書法藝術的發展狀況

書法藝術,在走過的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后,到了南宋,“尚意”書風便走到了縱情隨意的極端。書壇上普遍籠罩著蘇、黃、米前賢書風,缺乏個性、生氣,因此紛紛仿效“尚意”書風的書家體勢從時風漸轉化為流弊。與此同時,一味強調意趣和精神層面的極度放縱,書法應有的法度也越加喪失。直至元朝初期,僵化的書風已積重難返,故變革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趙孟頫與一批有識之士順勢而發,從前人的規矩中去求根砥,力圖改變南宋后期以來日益空虛單薄的頹廢書風?!叭艚褡拥茌呑孕”懔暥蹩ā缡嵌鴷患盐嵛粗乓??!壁w孟頫認為學書應學習晉唐古法,事物的變革都應從前人的基礎上尋求啟示,故扭轉元初不正書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學習古人,而魏晉書法最為歷代書家所推崇,因此元代欲擺脫其時“尚意”書風的籠罩,便應回歸古法,學習魏晉前賢。一度被人們疏遠與遺忘的晉唐法度便重新給人們帶來一種新的審美感受。于是,回歸晉唐嚴謹、平正之風便自然地成為發展的新趨向,這也是書法發展延續中的必歸之路。趙孟頫從書法藝術發展的內在規律中提出了“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壁w孟頫大舉復古主義,標榜學書“當則古,無徒取于今人”。他高置魏晉書風,以為標格,力追晉人風神蕭散之精神并極重晉唐法度,要求在追求書法的個性時,不忘古法。

二、“用筆千古不易”的內涵

“用筆千古不易”最初淵源于筆法傳授之說,《法書要錄》:“鐘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凡二十有三人,文傳終于此?!睆垙┻h此記表明筆法從漢至唐是一脈單傳,不斷傳承下來的。

(一)“用筆千古不易”中“用筆”的含義

“用筆”二字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用筆”,首先包括執筆和書寫字的點畫;其次,也指運筆,即書寫點畫時筆的運動規律;另外還指對毛筆本身的自然特性的理解,掌握及發揮??偟亩?,“用筆千古不易”中的用筆還是側重于指字的點畫和對點畫的書寫方法。沙孟?!墩摃鴧哺濉穭t把用筆分為“執筆”和“用筆”。

古人皆以為“書法以用筆為上”,趙孟頫也極重用筆,“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蔽簳x時鐘繇認為用筆是書法之關鍵:“豈知用筆而為佳也,故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睆娬{了書法用筆的重要性與書法美學的特征,而書法的美感即建立于筆的運動之中,書法用筆的方法是隱秘的,須要長期的探究始能悟通,而一旦形諸筆墨,則表現在書法的美感之中,故說用筆似天而流美似地,天定而地成,用筆精而流美現,因而用筆與流美是互為表里的。

明朝書學家解縉《春雨雜敘·書學詳說》云:“今書之美自鐘、王,其功在執筆用筆?!薄扮娡酢睍澜^,并非僅僅由筆法精致所能臻極,因此解縉所言的“用筆”,同樣是指筆法、筆勢、筆意。

到了清代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云:“臨池之法,不外結體用筆,結體之功在學力,而用筆之妙關性靈。茍非多閱古書,多臨古帖,融匯于胸次,未易指揮如意也?!边@里“用筆之妙關性靈”,一方面強調了學問,修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極其強調了天賦的重要性。因此,其用筆包括學養、胸次、個性、情感等內容。

(二)“用筆”與“結體”

《蘭亭十三跋》:“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痹谮w孟頫看來,古人的用筆之意,宜于學習揣摩及仔細體味中求得,而書法之體勢則應順乎個人的情志,力求表現不同的面目?!皶ㄒ杂霉P為工,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壁w孟頫從結體和用筆兩方面來要求創新與繼承的結合,天資與學養的兼備,認為結體字勢源乎時代風尚和作者的才情資質,故因人因時而不同,但是寫字的筆法是永久不變的,因而可以通過規模古人而得。

包世臣《藝舟雙輯》:“結字本於用筆,古人用筆悉是峻落反收,則結字自然奇縱,若以吳興平順之筆而運山陰矯變之勢,則不成字矣。分行布白,非停勻之說也,若以端若引繩為深於章法,此則史匠之能事耳?!卑莱纪瑯诱J為用筆與結字不能分開而論,“結字本於用筆”,用筆與結字是不可分的。

(三)“用筆千古不易”之“易”與“不易”

1.用筆千古之“易”

“用筆千古不易”并不是說用筆不千古不變。首先,從藝術發展的角度來看,藝術并不是一成不變,如果說用筆的方法千古不變,那么這就根本不存在書法藝術的發展。書法藝術不斷發展變化,用筆的法則必定隨之發展變化。其次,從書體演進的角度來看,篆、隸、楷、行、草等各種書體的演進,都是離不開筆法革命這個必要前提,沒有一種書體的演進可以不發展新的用筆法則而成。每一種書體的用筆法則有著明顯的差異,發展變化之跡為之昭然。最后,從點畫書寫的方法來看,用筆也是富于變化多端的,如剛柔、虛實,長短等各具差異。書法藝術正是借助種種因素大顯身手,毫不隱晦地傾瀉各自豐富的情感,故而形成獨具匠心的個人風格。

歷代執筆與運筆的法則同樣也有變化發展,既有主張懸腕,也有不少主張枕腕。清代中葉,隨著碑學大興,鄧石如縱臨各家之作,博采眾長,用筆采取鋪直行、裹行的方法,創造出隨指轉的用筆新方法。何紹基則是采用“回腕高懸”的執筆方法,在書寫的過程中對其獨特風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書法藝術中的用筆方法,也是隨著審美的追求,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從而使得書法藝術異彩紛呈。

2.用筆千古之“不易”

“用筆千古不易”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提出的,趙孟頫的其意絕非肯定用筆法則一成不變,而在于強調用筆的重要性以及強調用筆在書法發展中的相對穩定性。

每個時代不同的書家書寫的字體、結構都各不相同,風格千變萬化,筆法亦是變化多端。但是,其中卻包含著一個永恒不變的規律就是不能完全脫離書法的基本原則,否則,就不會有書法藝術可言,書法藝術是一種線條藝術,線韻是書法藝術的生命力,通過線條的這種獨特的語言表現出變幻多姿的藝術美。那么,如何展現和發揮線條的魅力和想象力,如何掌控毛筆的特性,熟練地施之于筆端,于通篇之中了然于胸,并且運用最有效的手段,體現書法線條的立體感、力量感和節奏感,這便成為書法藝術的最大的命題。由于書體、書風的變革,偏旁會發生不同的移位、筆畫也相應地出現多少的增減等,但并不是脫離基本原則的限制。相反,這正是在法則之內的變化,其用筆內在規律不可能完全改變,每一種字體都有其用筆得基本要求。我們必須先掌握好基本原則才能做到符合準確、流暢的用筆要求和筆畫之間相互呼應,字與字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得整篇之中要達到貫氣暢通等原則。

趙孟頫力倡“用筆千古不易”,這正是他經過大量的臨摹實踐之后的得出的深刻體悟和深刻思考。書法的用筆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逐漸形成了一種具有民族審美意識和民族文化內涵的基本原則。

三、以“二王”為極則之“用筆千古不易”與復古主義思想

趙孟頫認為王羲之的書法為“千古不易”的標準。事實上,趙孟頫本身也沒有講清楚為什么千古不易,只是從感性經驗上的總結概括。

(一)推尊“二王”,書學“二王,用功至深

趙孟頫對羲、獻父子極為推崇:“右將軍王羲之,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傳子獻之,超軟特甚,故歷代善書者,必以王氏父子為舉首,雖有善者,蔑以加矣!”趙孟頫認為“二王”的書法窮極精微,是大一統的正宗書風,具有開啟后世之功,故學書應從學習“二王”開始。趙孟頫潛心苦學“二王”,于“二王”用功最多,深得“二王”書法,認為學書應師法“二王”,才能“不令一豪俗態先入為主”。

事實上,趙孟頫將“二王”推尊到至上的地位,不僅是因為“二王”書法極為精妙,更重要的是它還與人品氣節等密切相連。趙孟頫曾說:“學古之人其學問,其志節,其行義,其功烈,有諸其中矣……脫去凡俗?!币环矫?,趙孟頫力倡學古,另一方面又重視學習古人道德文化修養,實質上學古人精神氣節正是他學古的本質所在?!坝臆娙似飞醺?,故書入神品!”,趙孟頫繼承了“心正則筆正”的儒學思想,要求通過學習古人書法,提高自身道德文化修養,這正是他有力扭轉日益空虛單薄的頹廢書風的明智之舉。

因此,清代周星蓮:“有駁趙文敏筆法不易之說者……余竊笑其翻案之謬。蓋趙文敏為有元一代大家,豈有道外之語?所謂千古不易者,指筆之肌理言之,非指筆之面目言之也……集賢所說,只是渾而舉之?!壁w孟頫認為“用筆千古不易”,重視學古,以“二王”為極則,推尊“二王”書法,同時也推尊“二王”的人品氣節,這是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人格品質與儒學正統審美思維合為一體的理想追求。

(二)正統文化的復歸、民族意識的恢復與尋求自我精神的解脫

趙孟頫一生“遠追晉人,師法二王,以求振興之”。但是,一方面,作為異族統治下的文化冠冕,他在社會上具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一方面,他又是宋朝皇室的嫡傳子孫,因此言行必須相當謹慎。

趙孟頫身仕二朝,其內心時時處于極度矛盾、痛苦之中。盡管他“被譽五朝,官居一品,名滿天下”,深受元統治者的厚愛,但是不少人“薄其人遂惡其書”,就連其侄趙子固也因他“以宋亡孫仕元為顯官”而恥之,閉門不與之見面。他有愧于“在天父母和先朝圣皇”,但是在他又想建立起一番大業,使他終身都無法掙脫仕與隱之間的搖擺矛盾中。

《罪出》詩中寫到:“在山為遠志,出山為小草?!庇衷凇逗鸵ψ泳错崱分袑懙剑骸爸剜党鎏幋缧倪`?!痹凇端裳S文集》中隨處可見他對出仕元朝的自責與內疚的苦訴?!跋让衲灰?,我獨懷苦辛?!备畹俟痰膫鹘y儒學思想使他在仕元路上承受著的巨大的壓力?!褒X豁頭童六十三,一生事事總堪憐。惟余筆研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狈N種苦悶與矛盾迫使他在藝術上來尋求自我精神的解脫,在藝術中尋求凈化與升華,希翼燭照后世。

趙孟頫高度肯定“二王”,“魏晉書至右軍始變為新體?!短m亭》者,新體之祖也。然書家不學《蘭亭》,復何所學?”認為了王書是新體之祖、是正派之宗,代表了書法發展的正確方向。這種“古”正是意味著正統,而“復古”則是要求回歸正統。由此可見,趙孟頫的復古主義理論,實質上,這是他企圖從藝術的復歸尋求一種疏通其懷舊情緒和精神撫慰的渠道,同時也是他企圖恢復傳統民族意識的不懈努力。

四、結語

趙孟頫提出的“用筆千古不易”這一復古思想是書法史上的巨大突破,趙孟頫要求回歸傳統,在保存“二王”的基礎上求變,唾棄了宋人惟求適意的做法,扭轉了“尚意”書風普遍籠罩的局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盧熊評其曰:“趙魏公識趣高遠,跨越古人,根抵鐘王,而出入魏晉,不為近代習尚所窘束,海內書法,為之一變?!盵11]在中原文化將遭荼毒的危急時刻,趙孟頫自覺地承擔起維護和重振傳統文化的重任,傳承了“二王”的傳統之法,上接了曾經輝煌耀世的漢文化,使得漢文化沒有在蒙古族的統治下“斷代”,極大地影響后世書家,并且形成了一批風格鮮明的趙派書家群體,還直接影響朝鮮等一批周邊國家。

【參考文獻】

[1]徐文平.從理學角度看元代復古書風[J].杭州:新美術,2011(04):64-70

[2]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書法論文選(上冊)[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175+497

[3]范祥雍.古籍整理匯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4]王鎮遠.中國書法理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8+204

[5]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書法論文選(下冊)[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754.

[6]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25

[7]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8]陳繼楑.簠齋論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16+102++191+205.

[9]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175

[10]宮大中.重新釋讀王羲之“新體”與“崇韻尚法”[J].美與時代(美術學刊),2012(01):74-77.

[11]糜楊凡.趙孟頫及元代的“復古”書風[J].職業技術,2012(03):143-144.

作者簡介:李淑霞,書法碩士,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結體趙孟頫用筆
杭州六品書院作品展
不要用筆去玩電風扇
臨帖趙孟頫《洛神賦》
上篇 筆走龍蛇 冠絕古今
臨帖趙孟頫《洛神賦》
包餃子
榜書瑣談
書法線條在字體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篆書條幅《游金山寺》創作說明書
智力大闖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