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標點符號在解讀文本中的作用

2017-09-04 06:59梁文霞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17年23期
關鍵詞:感嘆號人物性格省略號

梁文霞

摘 要:在解讀文本中,關注標點符號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有“留白”思考想象的效果,也有助于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關鍵詞:標點符號;省略號;感嘆號;作者感情;留白;人物性格

標點符號的教學我們一般都不會特別注重,除了有幾處特別的,譬如《故鄉》這篇小說,在分析閏土這一人物的形象時,都會引導學生去解讀閏土的語言,這時候我們會抓住閏土語言里省略號的表達效果,在讀者的腦海中就會塑造出閏土少年和中年時的不同形象、性格特點及造成這種命運的根本原因。這篇課文我們都很熟悉,這里不再闡述,但從中可見正確解讀標點符號對我們解讀文本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闡述標點符號在解讀文本中的作用。

一、解讀標點符號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這是篇報告文學,字里行間透著作者濃濃的憂患意識,以及對人類破壞環境的譴責。按照我們一般教學的思維模式,在解讀文本時對作者的感情或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往往會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等角度去思考。當我在備課時,發現文本中有這三句話:

1.羅布泊,“泊”字左邊是三點水??!

2.羅布泊從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3.羅布泊消失了。

我們都知道感嘆號最能表達作者強烈的情感。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為何這三句話不全用感嘆號,我把這三句話全用上了感嘆號,讓學生自己通過朗讀,比較這兩組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1.羅布泊,“泊”字左邊是三點水??!

2.羅布泊從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3.羅布泊消失了!

有學生是這樣理解的,因為羅布泊最后消失了,作者不用感嘆號,語氣看似平淡,但是在平淡中我們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那種深沉的悲痛,比大聲呵斥更發人深省,應了那句“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感覺。

第一句用感嘆號是表達作者的強烈感情,對昔日的羅布泊有著深深的懷念,此處用了感嘆號,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還原作者的情感,感受到作者來自靈魂深處的呼喊,與今日的羅布泊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較好地了解作者的感情起伏變化,也讓學生明白情到深處是歸于平淡的。這篇文章作者濃濃的憂患意識,還隱藏在課文標題中,課文標題《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羅布泊單獨用逗號,讀時語速要緩慢,羅布泊后面要稍作停頓,這樣課文所蘊含的憂慮的情緒,其實在標題通過一個逗號的停頓就已表露出來。由此我認為:通過解讀標點符號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再舉個例子加以闡述:

在《端午的鴨蛋》一文里,汪曾祺老先生在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故鄉深深的懷念,他用質樸的語言,盛贊了家鄉的鴨蛋。既然是贊美,要表達出作者對家鄉的情感,在研究課文時,我發現汪老先生不愧是大師,他的標點符號的運用,信手拈來,卻真切地傳達出自己的感情,自然質樸,不矯揉造作。在對家鄉鴨蛋那一段的描述中,我羅列了帶有感嘆號的全部句子,我們來品讀一下。

1.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

2.還不就是個鴨蛋!

3.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

4.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

除了這幾句用感嘆號來表達自己強烈的情感外,其余是用句號來表示的,我們可以也用替換法,改一下,讓學生讀讀。

1.雙黃鴨蛋的味道其實無特別處!

2.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

3.是不大高興的!

4.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

5.曾經滄海難為水!

6.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這幾句全都換作感嘆號,學生一讀,他們也樂了,然后他們自己歸納認為,要表達的感情有多種多樣,一味地用感嘆號來表達,效果并不能達到,沒有高低起伏,沒有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深沉效果。

《孤獨之旅》中最后一段:“杜雍和從兒子手中接過還有點溫熱的蛋,嘴里不住地說:‘下蛋了,下蛋了……”這里的省略號表達出什么感情呢?我把“下蛋了,下蛋了……”改為“下蛋了,下蛋了!”運用對比朗讀,學生得出這樣的結論:此處雖然要表達出杜雍和欣喜若狂的心情,但經過痛苦磨難后,用低沉抑或是喃喃自語比大喊大叫更能表現人物的性格和身份。

二、達到“留白”思考想象的效果

“留白”一詞指書畫藝術創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調精美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間。其實在文學作品都有留白。我認為標點符號中的省略號也具有留白的效果。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這句話是出自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雪》,如果把這句話轉化成一幅畫,那么這里省略號就發揮出強大表達的效果,讀到這里我們腦海里就會閃出這樣的畫面:在蒼茫的天空下,所有的一切都寂靜虛無了,只有雪花,只有大片大片的雪花。這壯美的畫面只能通過句末的省略號詮釋出來。

再如,《孤獨之旅》中的杜小康有這樣的話:“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我要回家……”此處的省略號我們可以讓學生添加幾句話,如“我要讀書”,“我要和媽媽一起”,再來比較一下,學生認為用了省略號更能表達出杜小康恐懼的心理以及對未來的迷茫與無奈,而學生對人物的心理把握理解,就是學生走進作品、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去思考。正如中國畫里的“留白”的效果,留給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還是《孤獨之旅》中的一句:“杜小康的一只腳板底,還在一滴一滴地滴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親的腳印里,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后的那群鴨的羽毛上……”這段文字為我們展示了杜小康為成長所付出的代價,難道僅僅是眼睛所能看到的血嗎?此時省略號就讓學生發揮了想象的空間,血還滴在杜小康的身上,滴在讀者的身上。血,浸透了杜小康成長過程中的痛苦、委屈及他的堅強,見證了杜小康的成長。

三、彰顯人物的性格

例如,《智取生辰綱》里楊志這個一心想要光耀門楣的漢子,看看他語言有什么特點。

楊志也嗔道:“你兩個好不曉事!這干系須是俺的!你們不替灑家打這夫子,卻在背后也慢慢地挨。這路上不是耍處!”

楊志跳起來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卻理會!”

“你們省得甚么!”

“快走!”

“你理會得甚么!到來只顧吃嘴!全不曉得路途上的勾當艱難!多少好漢被蒙汗藥麻翻了!”這里所舉的都是楊志與眾軍漢的語言。

再舉一處與老都管的對話,老都管坐著道:“既是有賊,我們去休!”

楊志說道:“俺只道是歹人,原來是幾個販棗子的客人?!?/p>

老都管別了臉對眾軍道:“似你方才說時,他們都是沒命的!”

楊志道:“不必相鬧,俺只要沒事便好。你們且歇了,等涼些走?!?/p>

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所舉的兩部分,看看有什么不同之處,對表現楊志的性格有什么作用?學生認為通過對比,看出這時的楊志為了能完成押送生辰綱的任務,對下屬苛刻得不近情面,語氣簡單粗暴,多用短句,基本上用了感嘆號,讀的時候語氣強悍,硬邦邦的。更能表現出楊志急功近利,急于改變命運,方法簡單粗暴的特點。但他對老都管的語言表達,沒用一個感嘆號,老都管一路上也沒幫他,還給他使絆子。按照楊志的性格應該對老都管是不服的,那小說這里為何不用感嘆號呢?學生認為除了老都管的年紀大,還有身份的原因,因為老都管是蔡夫人的乳母的丈夫,在梁家總管雜務和仆役,有一定的影響力,而楊志押送生辰綱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命運、封妻蔭子,對一切能起到作用的人都需要仰視。后來押送生辰綱失敗,他被迫上梁山,是非自覺自發的行為,都從中隱隱若現。性格的悲劇導致了命運的悲劇。

通過對這篇課文里楊志語言的品析,學生更能明白上梁山對有些好漢來說是外因導致的,若非情非得已,他們是不會選擇上梁山的,也解析出當時的社會現狀。

因此,在閱讀時關注標點符號有助于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作者單位:浙江省玉環坎門一中)

猜你喜歡
感嘆號人物性格省略號
歌劇表演中的“移情”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效果透視——兼談兩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表達
省略號來了
《水滸傳》中的英雄與酒
基于人物圖像視覺特征的人物性格隱私分析
【完美!】
找點
話語情態與人物性格塑造
感嘆號不可隨處使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