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探索

2017-09-04 13:15郭明亮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6期
關鍵詞:農村基層黨組織村民自治民主監督

【摘 要】 十八屆六中全會歷史性的開啟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征程。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農村各項工作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必須夯實。本文針對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歷史擔當及現實障礙進行了分析,從構建服務型組織設置體系、加大城鄉黨建資源統籌力度、開源節流提升經費保障三方面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村民自治;民主監督

一、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學理分析與歷史擔當

1、學理分析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扎實,堅如磐石?!鞭r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偉大工程的堅強根基,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面對新形勢下農村社會分層分化和農民利益格局的深度調整,加強和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提高農村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事關黨的事業青春永駐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是創造歷史的主體,社會基本矛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任何國家的執政黨,作為公共政治權利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在增強民眾認同、政治輸出過程中必須時刻關注社會主要矛盾和社會力量結構的變化,適時調整策略以適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民意政治訴求的合理表達。在我國,農民仍占人口絕大多數,“三農”仍是各項工作重中之重,農業現代化仍是四化建設的短板。因此,對中國共產黨來說,加強和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牢牢把握政黨建設的一般規律與其面臨的特殊時代環境,把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作為根本遵循,把提高為民服務能力作為最終落腳點。

2、歷史擔當

黨之瑰寶《中國共產黨黨章》規定:“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礎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吨腥A人民共和國村委會組織法》規定:“中國共產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進行工作,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依照憲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開展自治活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币虼?,按照黨的章程,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主要功能包括民主建設、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公共事務管理、利益協調等諸多方面。

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把握新的發展格局。隨著我國經濟新常態特征日趨明顯和城鄉一體化進程步伐的加快,農村經濟社會利益格局深度調整,群眾民主政治意識加強與農村基層黨組織傳統功能弱化并存。面對“四種威脅”、“四大挑戰”、“四種危險”,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在“四個全面”的總體框架下,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進行功能轉型,切實擔負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脫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重任。

二、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現實障礙

1、組織模式創新不足

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經濟經歷了從計劃到市場、從封閉到開放的發展歷程。相應地,農村經濟事務的管理也經歷了從政社合一到政社分開、從人民公社制度到村民自治制度的歷史演變。經濟新常態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的縱深推進,合村并居、農民工反流導致農村社會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階層分層分化日益明顯,群眾利益訴求多元化、復雜化趨勢加強,傳統的以行政村(組)設置黨組織的單一模式功能有限,農村基層黨組織覆蓋面窄、組織控制力下降、群眾對黨的依賴性減弱,這就倒逼基層黨組織在功能設計上要更加適應農村經濟社會變化的新趨勢、新特點,在制度上作出新的安排,這同時也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

2、黨建資源基礎薄弱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長期的城鄉二元經濟體制導致農村與城市資源配置不均衡,農村發展滯后,大量優秀人才外流,反映在黨的組織建設上就是農村基層黨建資源基礎薄弱,優秀黨員發展困難,后備力量補充不足。雖然黨中央做出了統籌城鄉黨建新格局的戰略部署,但是由于城鄉發展結構性不對等,農村發展空間狹隘,體制機制運行不暢等原因,導致城鄉黨建資源整合難度大,統籌效果不理想。雖然在優惠政策鼓勵下有所改觀,但是也難以長期保證農村基層黨建資源的內生性發展,甚至有時會造成短期行為或資源浪費。另外,由于信息化程度低,農村基層黨組織對普通黨員,尤其是流動黨員的教育和管理手段有限,致使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不夠、政治教化職能淡化。

3、經費保障機制不完善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制度”。經費是農村基層黨組織良好運行的核心要素,經費保障的完善程度,直接關系到黨的先進性、純潔性能否常態化運行,黨內政治生活能否正常開展。農村稅費改革之后,基層黨組織經費保障主要依靠縣和鄉(鎮)財政轉移支付,經費渠道收窄、變少。在經費的管理上,由于實行“鄉管村用”和“村有鄉管”制度,一定程度上確實預防了貪污浪費,但在實際運行中也出現了鄉鎮借用、扣留等亂象,尤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更為明顯。另外,由于缺乏完善的審計監督機制,農村基層黨組織事權財權不匹配,賬目管理混亂,經費使用效率低下,造成了黨的凝聚力、影響力削弱。

三、加強和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對策建議

1、構建服務型組織設置體系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僅是一項基礎工程,同時也是一項系統工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新問題倒逼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從“領導型”向“服務型”進行轉變。以服務統領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就必然要求黨的組織設計、體制機制、領導班子、村民自治、活動陣地都圍繞“服務”進行轉型,切實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例如有些地區按照產業分類為依據創新設置了產業黨組織、合作社黨組織、協會黨組織,以適應農村市場化進程;有些地區按照地緣關系探索創立了村居合并、村村合并、村居同建、村企共建等黨組織,科學界定隸屬關系服務廣大群眾;有些地區針對農村黨員大量外出等現實特點,與流入地黨組織共同設置流動黨支部等實踐創新,取得了較好效果。

2、加大城鄉黨建資源統籌力度

2016年我國人均GDP超過8800美元,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向后期過渡的關鍵時期,城鎮化率達到57%,距實現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從未來看,優秀資源要素(資本、人才、優秀黨員)向城市流動短期內不可逆轉,要想打造農村基層黨建新格局,加大城鄉黨建資源統籌是基本實現途徑。首先要充分發揮基層群眾的首創精神,整合資源要素搭建統籌平臺。例如山東省萊蕪市以產業園區和農村社區為載體,探索出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路子;重慶市借助城鄉聯動機制,對設立農村基層黨組織進行整合重組。其次要創新體制機制補齊短板,在城鄉黨建資源的共享上有所突破。例如有些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與城市社區黨組織開展的“聯幫促”活動;有些地區為發揮農業科技人員技術優勢開展的“周末工程師”活動;有些欠發達地區利用網絡信息平臺與先進地區牽手共建網絡黨支部,開展的農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活動,真正做到了以城帶鄉,以發展促黨建。

3、開源節流提升經費保障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需要穩定的經費保障作為基礎。因此,構建財政投入為主、社會各界支持為輔、自我籌措為補充的經費保障體系至關重要。首先,應加大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財政投入力度,將每年列支的黨建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形成穩步增長機制。同時,合理界定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財權、事權,解決結構性不匹配矛盾。其次,要積極拓寬經費來源渠道。隨著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緊緊抓住土地確權流轉加速,農村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全面脫貧等政策紅利,盤活農村資源資產,積極發展村集體經濟,多渠道多途徑保障經費收入。同時,還要建立嚴格的民主監督、財務村務公開和收支審計制度,將全面從嚴治黨的理念滲透到農村基層黨建的角角落落,確保各項經費賬目明晰,各項費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2]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 [美]蓋爾·約翰遜.經濟發展中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M].商務印書館.2016.

[4] 王長江主編.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郭明亮(1983-)男,中共德州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講師,研究方向:農村經濟、政治經濟學.

猜你喜歡
農村基層黨組織村民自治民主監督
韓啟德在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座談會上建言
關于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策略和方法研究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政策演進及完善建議
積極主動全力配合政協民主監督
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參與問題及對策研究
黨組織怎樣下好“基層治理”這盤棋
少數民族宗族制度對村民自治的消極影響分析
論村民自治制度的現狀與完善
當前我國農村村委會選舉探析
提升民族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公信力意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