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新聞要“精而短”論新媒體環境下的文風改革

2017-09-04 14:37李軍峰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6期
關鍵詞:新媒體

【摘 要】 文章闡述了新聞語言“簡潔明快”,是一切新聞體裁的共同標準,指出了目前新聞報道中存在的可讀性、真實性和原創性問題,闡述寫短新聞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提出新聞工作者的文風改革只有在基層、在現場、在路上,新聞報道才能更接地氣,更有生命力。

【關鍵詞】 “精而短”;新媒體;文風改革

在新媒體迅猛發展,傳統媒體受到激烈沖擊的大背景下,新聞采寫方式、新聞傳播方式、新聞接受渠道的變革導致新聞文風的顛覆性變化。如果傳統新聞媒體還是依舊沿襲以前的文風煞有介事地進行報道,而對受眾的需求與感受不予理睬,這樣的新聞報道就沒有任何價值可言。在當下的信息時代,新聞來源的繁雜,傳播方式的多樣,傳播速度的快捷,就要求記者必須在采寫作風、采寫態度、采寫技能、采寫風格方面及時跟進,加以改良,在報道文風上與受眾的需求和感受緊密聯系起來。為此,在新媒體環境下,扎實有效地推進新聞文風改革,是我們每一名新聞從業者必須認真思考且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新聞語言“簡潔明快”,是一切新聞體裁的共同標準

從事過新聞職業的人都懂得,新聞語言講究“簡潔明快”,是一切新聞體裁的共同標準。我國新聞界前輩朱穆之就曾打過一個很貼切的比喻:要把寫新聞看成打電報,打電報時人們在造句遣詞方面總是千錘百煉,一個字也不多寫。但在實際上,我們的許多人多年來忽視這個要求。報紙雜志化、雜志圖片化、濫竽充數等現象幾乎成風。一些報紙用大圖、大標題堆砌了幾十個版面,報紙雖然變厚了,但卻使讀者望報興嘆,不再花費時間來細讀那些花里胡哨的“大報”、“雜志報”;而那些用爛圖、巨題拼湊而成的報刊,給讀者的感覺不是虎頭蛇尾,就是一種版面資源的浪費。特別是因為生存壓力的不斷加劇,有的一味地滿足“報道對象”的各種要求,有的甚至不顧新聞規律的存在,不考慮受眾的需求與感受,缺乏有效信息的“大塊頭稿件”和“專版”更是有忘了誰是真正的讀者之嫌。

在信息時代,新聞作者所采寫的文章要想得到讀者的認可與青睞,就必須保證新聞的可讀性。然而,當下的很多記者,因為要想方設法完成既定的任務,采寫出來的新聞稿件嚴重缺乏可讀性,整篇報道空話、套話連篇,內容毫無實質意義。也有一些作者,只顧信息的全面卻忽視了重點內容的突出。

新聞的核心價值就是新聞的真實性,如果真實性受到質疑,新聞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便會受到負面影響。同時,很多新聞源也無法得到考證,新聞內容中出現的模凌兩可的表達,道聽途說、捕風捉影,不予考證的采訪手法造成虛假新聞。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要求具有原創性、生命力,但在現實的新聞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新聞作品缺乏原創性和新鮮感,文章顯得古板,沒有趣味性。特別是在一些時政新聞當中,套話連篇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

二、寫短新聞,是新輿論格局下文風改革的必然要求

把新聞寫得“短而精”是新媒體時代的要求,更是廣大受眾的要求。要把新聞寫得“短而精”,記者、通訊員和作者就應該力爭做到“有話不長,無話更短”。換句話說,就是要“揀最重要的,直說出來”。因為采寫短新聞是媒體性質決定的,是新輿論格局下文風改革的必然要求。那新聞報道如何才能做到“精而短”,新聞文風又該如何進行有效改革?讓我們先從法國里昂曾經舉行的一次體育報道競賽活動說起。

此次競賽的內容是報道當地一場足球比賽,1100余名職業記者和業余新聞愛好者參加,所有職業“選手”大都絞盡腦汁,花了大量篇幅報道那場比賽,最終頭獎被一個名叫紐隆的無名小輩奪得,他以“噓噓——0比0”僅6個字的文章奪得了最佳報道獎?!八米詈啙嵉氖址▽Ρ荣惽闆r進行了報道,同時又給讀者留下了耐人尋味的思考與猜想?!备傎愒u委會主任在解釋紐隆獲獎原因時說。因為那場比賽實在太平常了,一點也沒有值得詳細報道的地方。但人們可以從“噓”的一聲中聯想到比賽的最終結果,這其中包含了比賽的一切?!独锇簳r報》一位參加競賽的老資格記者說:“想不到我搞了幾十年的體育報道,竟然敗在了年輕人的手下,看來我們的新聞文風得改了” 。紐隆的“噓噓——0比0”和老資格記者的感嘆給我們合理使用“簡潔明快”新聞語言的新聞文風改革打開了一扇值得思考的窗戶。

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新聞要短小精悍,不僅是受眾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要。隨著人們對各種信息的獲取欲望的高漲,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更應順應社會發展態勢和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下大氣力加大改革文風的力度,多出現一些時效性好、現場感強、短小精悍而又體現較高“含金量”的新聞報道。同時,編輯也應該緊跟時代步伐,對受眾負責,對那些“大話、空話、套話”連篇的稿件下利刀,將稿件中的水分擠得一干二凈;對標題處理要達到“畫龍點睛”;配圖也必須選取具有沖擊力的好照片,另外,編輯還要注重版面改革,不讓長文頭條占用報紙的大量版面,要多編發些時效性好、內容鮮活、現場感強、短小精悍、下接地氣、“含金量”高的新聞稿件,以此帶動其他版面也能夠多出現一些質量高且短而精的新聞報道。只有這樣,報紙的生命力才會更加旺盛,更加久遠。

三、新聞工作者的文風改革永遠在基層、在現場、在路上

新聞文風是關系新聞是否正常傳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關系到新聞報道質量好壞和效率的高低。目前,新聞媒介與人們的生活關系日益密切,特別是在新聞媒體行業被引入市場的情況下,新聞媒體行業要在“堅持正確文風,守護新聞價值”的前提下,參與市場競爭,力爭被市場和受眾所接受。在此背景下,新聞文風不能僅僅固守傳統形式,必須在新媒體的參與下,凸顯其權威性、主導型、靈活性、適應性以及正確的價值觀。

“改文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應成為刮“一陣風”,這就需要我們下大氣力、久久為功、持之以恒,始終保持唯實不嘩眾取寵的風氣。對于媒體而言,采寫與編輯,必須“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同時,還要制定實施好一系列的保障制度、激勵措施,特別是要加大落實好對基層調研稿件的政策傾斜力度,力爭不斷推出具有“情感溫度、思想深度、時代高度”的精品佳作。另外,編輯也應該細化稿件要求,優化選擇標準,強化考評制度,深化文風改革才能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新聞工作者的文風改革永遠“在基層、在現場、在路上”,只有在路上,心里才會有時代;只有在基層,心里才會有群眾;只有在現場,心里才會有感動。我們只有不斷的深入基層,才會有取之不竭的新聞素材;我們只要堅持不懈的走近群眾,才能獲得新聞報道的激情與生命。作風連著文風,作風影響著文風。作風扎實了,我們的報道才能“短、新、實”,作風如果漂浮,報道難免出現“假、長、空”。因此,新聞工作者一定要真真正正的走近群眾,做到身到基層、心入基層,唯有俯下身去,沉下心來,才能捕捉到真情實感,采訪到鮮活素材,我們的新聞報道才能更接地氣,更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文風四談.梁衡.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03.

【作者簡介】

李軍峰(1971.8-)男,中級職稱,陜西省寶雞電視臺社會新聞部副主任,主要負責《圖說寶雞》和《百姓問政》的選題策劃與編審工作.

猜你喜歡
新媒體
融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新聞傳播的輿論影響力
新形勢下精品圖書的內容策劃與藝術設計創新
報紙副刊的傳播意義與運營策略研究
真我與偶像:新媒體語境下的明星與粉絲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政府危機公關中的新媒體傳播機制透析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