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傳統產業園區的“智慧化”研究

2017-09-06 08:50鄧巖何忍星
海峽科技與產業 2017年8期
關鍵詞:產業園區智慧化發展路徑

鄧巖+何忍星

摘 要: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助推器,而智慧產業園區是在新一輪信息技術的充分運用下,產業園區發展的高級階段。本文在界定智慧產業園區概念基礎上,分析河南省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及問題,并提出了促進其智慧化轉型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智慧產業園區;產業園區;發展路徑

0 引言

2016年7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提出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高新區為基礎,“打造高端引領的創新增長極”。河南省目前共有170多個產業園區,對河南省的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促進作用,但絕大部分與“高端引領的創新增長極”仍有較大差距。

隨著智慧城市的興起,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給傳統產業園區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充分運用“智慧理念”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重塑傳統產業園區,切實提升園區整體功能,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使產業園區升級為智慧產業園,在未來的發展中起到高端引領的作用,是河南省傳統產業園區實現新發展的理想選擇。

1 智慧產業園區的界定

基于智慧城市的理念,有學者認為智慧園區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現形態,其體系結構和發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小范圍的縮影,既反映了智慧城市的體系模式與發展特征,又具有一定的獨特性[1]。也有學者認為智慧產業園區是產業園區信息化的表現,并將產業園區智慧化要素歸為信息基礎設施、園區管理服務、政策環境和產業促進四大類,幫助園區實現產業結構和管理模式的轉變[2]。

本文認為智慧產業園區不同于傳統產業園區的信息化,是園區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其核心要素包括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高新技術產業聚集、智慧化的基礎設施、充足的金融資本等。智慧產業園區集聚這些核心要素,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應用,服務于園區居民與企業,推動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2 河南省產業園區發展現狀

2.1 全省產業園區的分布現狀

(1)地區分布

河南省現有各級各類產業園區共174家,其中洛陽、南陽、信陽、鄭州、新鄉等8個地區的產業園區均超過10個,共105個,占全省總數的60.34%,是全省產業園區的重點分布地區。從數量上看,省內各地級市擁有產業園區數量與其所轄縣市區的數量成正比例對應關系。

(2)組成類型

在類型分布上,全省產業園區多以現有各級開發區或各縣市區自身城市工業區為基礎形成的,大多為綜合型產業園區。其中包括鄭州、洛陽、南陽、安陽、新鄉、平頂山與焦作7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32家省級高新區,135家縣(市區)級開發區。其中發展較快的產業園區多聚集在鄭州、新鄉、洛陽等地,其他地區的產業園區則發展較慢。

2.2 全省產業園區的經濟現狀

(1)產業園區成為全省工業發展的核心支持力量。2016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9195.70億元,而全省產業園區達到51613.89億元,占全省總數的65.17%,同比增長12.0%;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達到5174.14億元,而全省產業園區達到2972.41億元,占全省總數的57.45%,同比增長10.0%。

(2)產業園區是吸納就業的主陣地。2015年,河南省規模以上工業從業人員期末數為703.26萬人,而各級各類產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從業人員期末數為452.55萬人,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從業人員總數的64.35%。由此可見,產業園區的發展能夠吸收省內大量勞動力,有效解決剩余勞動力外移和就業問題。

(3)產業園區是投資建設的重點對象。2015年,河南省產業園區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18500.21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52.0%,貢獻率為46.4%。2016年,全省產業園區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013.58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52.9%。

(4)產業園區的聚合效應已初步顯現。一些產業園區以原有開發區、工業園區為原型,這些產業園區有完整、科學的規劃,產業布局合理,基礎較好,已形成較大規模,集聚協同效應也已顯成效,鄭州航空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 河南省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全省產業園區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果,但是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總體表現為“布局散、管理亂、技術低”。

(1)空間發展不平衡。近年來,河南省產業園區建設成果顯著,但存在著各地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傮w而言,鄭州、洛陽、新鄉產業園區發展較好,而三門峽、駐馬店與信陽的產業園區實力較弱,其他地市園區發展處于中等水平,全省產業園區整體發展水平呈現三級分化。

(2)產業布局不合理。河南省產業園區之間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主導產業帶動性不強且多為傳統型或資源依賴性產業,尚未形成真正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各產業園區內部產業關聯性低、上下游企業銜接不緊密、產業鏈不完整,導致園區專業化程度低、缺乏競爭力。

(3)高素質人才不足。雖為人口大省,但河南省人力資源整體素質偏低且高學歷人才向省外流失嚴重。根據2016年河南省人口抽樣調查,常住人口中大專以上學歷者占比僅約6.74%。并且省內國家重點院校少,全省只有鄭州大學一所211高校,而大多一本院校集中在鄭州、開封、焦作與新鄉等地,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較少。

(4)土地和資金支持存在障礙。作為我國糧食主產區,河南省工業用地尤顯珍貴,有限的土地資源難以滿足產業園區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規劃建設不合理也導致土地利用率不高。在資金方面,雖然存在政府財政投入、風險投資、民間投資等多種投融資方式,金融政策也已初見成效,但投融資主要渠道依舊集中于政府投資和銀行貸款,獲取資金渠道過于單一[3]。

(5)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河南省各地市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均衡,且多數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滯后,服務功能有待完善。2015年底,河南省平均每個產業園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104.48億元,而只有鄭州、焦作、漯河等7個地區的園區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11個地區在此之下。

(6)園區管理服務體系存在不足。智慧產業園區的發展需要構建高效的管理制度與服務體系,而河南省內產業園區大多將傳統行政管理機構直接復制到產業園區,形成“強政府、弱市場”的管理機制,與“小政府、大服務”的管理理念相距甚遠,難以滿足園區發展的需要。

4 河南省產業園區智慧化轉型路徑

4.1 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園區服務體系的完善能夠打造舒適、便捷、和諧的園區環境,才能保證項目順利入駐,并得到快速發展。

首先,增加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在政府財政投入的主導下,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吸引各類社會資金的投入,改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軟環境;其次,采用市場化融資方式,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和融資渠道多樣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系;最后,依托園區現有基礎設施,著重信息化建設,實現與園區外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共享,為園區居民與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4.2 構建智慧化管理服務體系

構建園區智慧化管理服務體系,樹立“小政府、大服務”的管理理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政策引導為主要方法服務企業發展。

首先,正確處理好園區管委會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政產學研之間的關系、園區與所在行政區之間的關系,這三種關系是園區管理機制運行的基礎。其次,樹立服務型政府與陽光政府的管理理念,為改善園區行政管理體制做好思想準備;最后,建立智慧化政務服務平臺,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政務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為園區內各主體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園區政務服務。

4.3 優化園區內產業合理布局

產業園區只有提高園區內產業關聯度、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才能發揮產業集群的外部規模經濟效應,提高產業園區的整體競爭力與園區內企業競爭力。

首先,提高園區內產業關聯度。關注園區內重點產業發展,通過相關產業的集聚形成區域特色產業體系;完善園區內產業鏈,確定主導產業以及配套產業,定位產業鏈條上的關鍵環節、薄弱環節與缺失環節,并針對各個環節采取具體措施。其次,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應以政府相關部門、產業園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介機構等為載體,按照特色化、專業化、集群化的思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鼓勵園區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活動,提高園區持續競爭力。

4.4 加快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

由于河南本土高素質人才缺乏,因此需要建立靈活高效的人才引進機制、強化高素質人才保障體系、加大人才培訓措施等,使高素質人才均勻分布到省內各個地市。

首先,建立靈活高效的人才引進機制。鼓勵省內各產業園區與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有效的人才培養合作制度,針對緊缺的高技能人才,可采取短期聘用、技術合作、技術入股等方式進行引進,并簡化引進手續。其次,強化人才保障體系。為高素質人才提供適宜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制定“住房、科研、教育和醫療”等方面配套的政策措施,增加人才歸屬感。最后,提供專業化的人才培訓方案。園區企業應采取專業化教育和培訓,使員工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打造出有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的精神的團隊,創造激勵、創新、寬容的文化氛圍。

4.5 完善多渠道投資融資體系

資金是制約產業園區發展的關鍵問題,河南省產業園區也不可避免受到這一問題的制約。而河南省產業園區實現智慧化轉型升級,必須完善園區投融資體系。

首先,優化園區投融資環境,推進地方信用體系的建設,營造公平競爭的金融環境。其次,政府主導建立支持園區建設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基金,優化專項基金分配措施。最后,引入社會資本,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引入風險投資、民間資本等其他社會資本,保證園區建設資金的持續投入。

4.6 推動各地區園區協調發展

河南省不同地區存在多方面的差異,這就需要站在河南省全局的角度對不同區域的產業園區進行區別對待,在突出重點的基礎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首先,省級政府部門要提高對偏遠地區的重視程度,主動幫助其找到發展方向并提供相應政策給予支持。其次,地方政府應提高對本地區的正確認識,依靠本地特色建設產業園區。例如,濮陽市是中原油田所在地,國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機械裝備制造基地,應發揮本地區自然資源優勢,集聚相關產業形成規模效應,推動本區域產業園區智慧化轉型升級。

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課題“河南省傳統產業園區“智慧化”轉型發展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16B113);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投入—產出視角下的河南省傳統產業園區“智慧”化升級評價研究”(項目編號:2017CZZ013);河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河南省智慧科技園區發展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72400410249)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肖岳. “智慧園區”頂層設計的研究與探索[J]. 硅谷,2012,(15):99-100.

[2] 陳希. 產業園區的智慧化轉型及評價[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10):114-118.

[3] 車湘輝.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河南產業集群發展建議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3,(10):37-38.

猜你喜歡
產業園區智慧化發展路徑
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分析
園區產業的投融資規劃測算
浙江特色小鎮初探
畢節地區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的探討
保定市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經濟轉型升級階段我國流通企業商業模式探索
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產業園區管理機構知識產權服務建設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