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唱作品的音色與表現

2017-09-10 06:41趙子涵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

【摘要】:合唱是一種集體化的聲樂藝術,是用個別團員的聲音及集體的聲音聲響來表現作品中的藝術特點。其中作品的音色與表現又占了重中之重的地位。本文以陸在易合唱序曲《在十八歲生日晚會上》為例,介紹和分析合唱作品中音色及其表現的重要性。

【關鍵詞】:合唱作品;音色與表現;陸在易

一、合唱作品與音色訓練的關系

(一)合唱作品中的情感表達

歌唱是聽覺藝術,它的藝術感染力最終要靠演唱來體現,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號變成聲音的過程,是一個藝術再創造的過程,而合唱作品更是將多種不同的聲音凝聚升華。想要完美的展示作品的內容和含義、傳遞給聽眾一種美得、令人感同身受的藝術感受,那么,合唱隊員就必須了解、熟悉和有效的運用自己的嗓音,將音色與作品相對應,在合唱隊中協調控制并充分發揮作用。要想取得較完美的合唱音響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首先必須深刻的理解作者賦予作品的內在含義,以及在作品的各個段落中不同地方不同情感的處理與表達。讓合唱作品的音色能夠充分表現作品含義與內在情感,構建出合唱作品音色與作品的和諧關系。

(二)合唱隊的音色訓練

所謂色調是指音樂作品在藝術再現的過程中,每一瞬間與它前后相鄰的瞬間的聲音互相之間,在音量、音色及速度上所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層次差別的整個起伏局面。人聲的音色由于人的生理條件、發聲體以及人對它們的控制,而各具特色。人在控制自己聲帶發出的基音和泛音的成分與比率,以及對共鳴腔體的調節,可以改變自己的音色。合唱中,我們需要將音色大致相同的聲音加以歸類并訓練合唱隊員創造出不同的色調以滿足不同的聲部和不同作品的需要。所以合唱中的音色訓練是很重要的。我們完全可以訓練合唱隊員創造出豐富的色調以適合作品的需要。所謂色調是指音樂作品在藝術再現的過程中,每一瞬間與它前后相鄰的瞬間的聲音互相之間,在音量、音色及速度上所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層次差別的整個起伏局面。

(三)音色與情感的結合

要表現不同的合唱作品就要不同的音色,同樣也需要不同的情感。所以在作品中音色的變化、明暗對比都和情感有著密切關系。在歌唱的過程中要注意聲音與情感的完美結合。一是要在日常注重對情感的陶怡,多聽多看多唱古今中外著名的曲目。在這個過程中體會作品情感,在聽和唱的過程中感受合唱作品內在的藝術魅力。二是當拿到了一首新的合唱曲目時,作為合唱團指揮應當首先把作品的背景、內容、情感要求給合唱隊員做全面的介紹,使其能在整體上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基調。只有這樣,當合唱團在演唱不同的合唱作品時,與之相對應的情感才能呼之即來,而情感的表現又推動了音色的豐滿,使得兩者相得益彰,更深刻的體現出作品的精神內核。音色與情感在合唱作品中缺一不可,下面我們通過《在十八歲生日晚會上》這首合唱作品做具體分析。

二、作品的創作背景

《在十八歲生日晚會上》這首作品的創作于90年代的中國,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進入了影響深遠的改革開放后的新的歷史時期,全國上下生機勃勃。到1990年,歷經12年的發展,全中國已經取得了一些列的改革成就,改革創新初見成效。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對當時全中國的每個人都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在這樣一個時期下,著名詞作家王健老師創作了這首合唱序曲的歌詞,在這部詞作里,清楚的可以看到在這個時期的烙印。歌詞節選:“親愛的爸爸,親愛的媽媽,你們可知道我心中的話,我邁進人生一個美麗的門檻,我走進共和國溫暖的家……我會珍惜這黃金歲月,我會珍惜這青春年華”。從以上的這幾句歌詞中不難看到當時的人們對自己的未來,和所有的一切充滿了希望。創作這一作品時,王健老師已是62歲高齡,但是在作品中透出的積極向上、生機勃勃的氛圍貫穿始終。而后經過作曲家陸在易先生的創作,讓這首歌詞作品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如虎添翼,錦上添花,并走進了我們的心里。陸在易先生創作的《在十八歲生日晚會上》是于人生的不惑之年、剛剛四十七歲的時候創作的。這時的他應該是他創作的黃金時期,在作品的各方面風格技巧較為成熟的時期,也是對音樂的內在哲學和音樂的審美較為有見解的時期。故這部作品是作曲家滿懷激情獻給當代青年的一首作品。曲調流暢瀟灑,感情熾熱而奔放。創作完成后,《十八歲》在創作完成后,由作曲家、指揮家肖白指揮首演于1990年12月上海樂團舉辦的《珍惜吧!青春年華》專場音樂會上。經過上海樂團和合唱團的首演,作品獲得了成功,獲得了一致認可和如潮的好評,這應該是對創作者最大的慰籍和褒獎。同時,陸在易先生的合唱音樂的創作,為我國合唱領域的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寶貴的啟示。

三、作品分析及在音色在作品中的表現

(一)作品段落分析

合唱序曲《在十八歲生日晚會上》(1990)的創作采用了意大利式的快板-慢板-快板的序曲布局手法,是陸在易在技法和風格方面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其將器樂類體裁用于合唱作品寫作的一次嘗試。在這首合唱作品里,不管是呈示部中豪氣萬丈的第一主題,還是副部主題里慷慨激昂的情感體現,都顯示出了作曲家內心歌唱出的對時間和青春贊美.這首作品是陸在易先生為當時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年輕所作的一首一單樂章混聲合唱作品。曲調流暢,感情上則是熱情洋溢,充滿了青春的朝氣與活力。而最為突出的是其中的歌詞部分:“處處有慈祥的面孔,處處能聽到祝福的話,處處閃現友誼的微笑,處處能聽到鼓勵的話”體現了陸在易先生想表達的一種細膩和善的情感,而我們在處理中更應該注意此處音色的表現,來映襯作曲家在此處的感情。全曲從歌唱角度的不同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合唱部分從第1小節到第105小節,第二個部分為男女獨唱部分由105小節的長笛開始直到192小節,第三部分又回到了合唱由192小節直到結束。

(二)作品中的音色與表現

在第一部分中,合唱隊員們的音色就如同一副畫中的云彩,雖然顏色相同,但濃淡的程度不一樣,這就形成了層次和起伏變化,使云彩活靈活現,更富層次感和動感。需要表現出作者對青春的年華的熱愛和贊美。一開場是tempo為74的引子部分,A大調,由銅管樂器組最高的音的小號引入一個非常明亮的主題之后,各個樂器先后進入。在音樂進入第六個小節的時候突然變快,tempo為152的四分音符快板。在方整的4小節之后,四個聲部的合唱隊進入。

此處進入時候作者的要求是狂喜地,熱烈地。那么合唱隊員的音色必須非常集中,聲音中要傳達出一種熱情激動地感覺。聲音在一開始第一句歌詞進入時是mf,變成了4/3拍后情緒更加飽滿,不斷推進到“哈哈”4/2拍之后轉4/4拍保持兩小節音色和情緒到達了一個頂點。然后漸漸又弱了下來。在這短短的15個小節之內音色的變化了3次之多。整個合唱隊一定要把握住音色變化和拍子變化的關系,緊緊跟隨作者激動熱烈的情緒。

第25小節開始,合唱隊的音色變得舒展而從容,男女合唱隊交替的旋律行進,最后融合音色層層推進,需要給人一種略帶緊張的感覺,音色的強弱由mp到f,最后一個長達16拍半的長音把第一部分的情緒推上了高潮。

在第二部分中里,調性為A大調,第105—191小節,速度約為(Adagio)每分鐘63拍的慢板。由女高音在獨唱中引入,隨后合唱隊加入。女高音的進入是緩慢的自由的,從歌詞中可以看出表達了一種對十八歲青春的贊美,對爸爸媽媽的思念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合唱隊的進入情緒依然是熱烈而激動地。

緊隨其后的是男高音以相同的方法,略帶變化地重復一遍音樂,通過歌詞可以看出作者想表達一種隨著年齡慢慢長大跟童年時代的再見,和對長大之后的種種期待和信心,便隨著男高音之后進入的合唱隊重復最后一句歌詞,又把情緒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與之前女高音結束后合唱隊音色不同,這里的音色和表現需要表達出一種心潮澎湃,慷慨激揚的情緒。

隨后,一小個夢幻似的片段插入到男女高音領唱完的一段之后。在第二部分的最后,是以男女高音獨唱的復調音樂的形式,將第二部分的音樂推向一個高潮。

在第三部分中,調性為A大調,第191—266小節。tempo為152的四分音符快板。音樂開端部分是合唱隊重復的作品歌詞“十八支紅蠟燭,點亮了,點亮了”的主題,音色的表現依然為慷慨激昂的青春贊美之情,音色的強弱對比明顯,在最后一個“哈”的10拍之中有由強到弱再強起來收尾的情緒的強烈轉變。待主題呈示完畢之后,經過一個4拍子的過門,進入一個由慢到快的部分,先是女生聲部緩慢的進入,在此處音色的處理上一定要變現出一種對青春年華,青蔥歲月的喜愛、珍惜、和不舍之情。要讓青春化作成一杯甘甜的美酒讓人細細品嘗,流連忘返的感覺。后經8小節的轉調后,回到主調A大調,演唱四小節后,音樂被推向了最后輝煌而激情澎湃的高潮。在結尾處,合唱隊的音色需要給觀眾們傳達出一種珍惜青春時光,擁抱青春,把握人生的感情;最后,在樂隊的全奏之下,音樂進入了輝煌的尾聲,由266—277小節,在四個f的力度下,強有力地結束全曲。

在整首合唱序曲中,音色的表現力占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作者的全部感情都要在歌唱中表現出來。從曲子開始階段熱烈地情感進入,到中段抒情的敘述青春成長路上的經歷,再到第一部分結尾處對青春年華的贊美與喜悅。無一不需要合唱隊員在歌唱過程中對音色情感的有力把控和高度統一的思想。

四、小結

每一個合唱團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色,但并不妨礙用各種不同的音色去演繹不同的作品,去塑造各種各樣不同的音樂形象,表達不一樣的作品情感。那么,什么是好的合唱音色呢?美的音色?能貼合作品,表現出作品所需要的就是好的音色、美的音色、科學合理的音色。優美、成熟、豐富、立體的合唱音色,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它需要時間的錘煉,需要合唱成員間長期的磨合,需要對發聲正確方向的把控,需要合唱成員對各類風格作品的廣泛涉獵,需要指揮的精準調配與布局。

參考文獻:

[1]郝世錄.合唱指揮的手勢動作設計與作品情感對應的探究[D].河南大學,2015.

[2]高雪紅.陸在易合唱序曲《在十八歲生日晚會上》創作技法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4.

[3]秦晉.陸在易合唱作品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

[4]黃智敏.陸在易合唱作品分析及其演唱、指揮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

[5]張可.論合唱中音色的訓練技巧及應用[D].山西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趙子涵(1991.12~),男,江蘇徐州,陜西師范大學,16級碩士,合唱與指揮專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