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芭蕾基訓中“開、繃、直、長”

2017-09-10 06:11張姣嬌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
關鍵詞:訓練方法教學研究

【摘要】:芭蕾基訓是一門綜合性舞蹈基本功訓練課程,是我國大多數藝術院校舞蹈專業的必修課程。芭蕾舞和其他西方古典藝術一樣,遵循西方傳統的美學思想——芭蕾講究以人為中心,肢體“向上、延伸、直線條”以及對時間、空間的無限拓展,要求線條舒展和美觀。文章從課堂教學出發,對芭蕾舞基訓中“開、繃、直、長”四大要素的含義、訓練方法及應用分別進行闡述,使舞蹈學習者對芭蕾舞的審美特征及訓練方法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更好地掌握芭蕾舞基本功訓練的方法及技巧。

【關鍵詞】:芭蕾舞基訓;教學研究;訓練方法

芭蕾自誕生到現在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其審美標準可以概括為開、繃、直、立四大原則(亦有開、繃、 直、立、長之說) ,而這四大原則自十七世紀下半葉在皇家舞蹈院同若干固定舞姿、腳的五種位置一道形成以來,一直沿用至今,它們構成了古典芭蕾美學的核心。而芭蕾舞基訓中的“開、繃、直、長”即是芭蕾舞的審美特征,也是芭蕾舞教學的訓練要求。是古典芭蕾舞的“精髓”。

一、“開、繃、直、長”審美標準的文化心理成因探析

芭蕾是歐洲古典文化的代表,亦是西方文化的精華之一。芭蕾“開、繃、直、長”的審美標準和運動原理的形成與西方文化有著密切而深厚的聯系。 以“開、繃、直、長”為美學核心的古典芭蕾,在其形成動作技術規范時多呈現出開放性、直線性、放射性和向外擴展的運動態勢。而這種運動態勢中所蘊含的“虛幻的力”的幻象也充分地揭示了西方文化中向外認知、追求真理的文化態度。這種文化態度的形成無疑與西方先民所處的地理環境有著必然的聯系。正是西方文化中的兩極分化的精神和地理環境造就的西方人積極向外進取的文化態度,構成了芭蕾審美特征“開、繃、直、長”形成的深層文化心理背景。作為其精神文化意識的物化形態,芭蕾“開、繃、直、長”的審美標準和運動原理無疑是西方文化最生動、最 形象、最切實的身體表征。最終,在法國,路易十四執政時期的芭蕾藝術,得以興盛發展。

二、芭蕾舞中“開”的含義及訓練方法

芭蕾舞中“開”是指從腳尖、踝關節、膝關節、胯根以及肩關節的向外延伸性打開。如最基礎的一位腳的站位的要求:“十腳趾抓地,腳踝相貼,呈一字平行線,從腳踝、膝部到胯根,肌肉收緊并攏,大腿肌肉和胯根外旋延伸性打開”。美國著名舞蹈評論家珍妮·科恩指出“芭蕾的古典風格是以腳的五個位置為基礎的動作。這五個位置中表現出外開的本質是指兩腿以髖關節處向外旋轉。表演時,在舞臺有限的空間內炫耀和張揚貴族的氣派”。因此,芭蕾舞中的“開”不論是靜態的舞姿還是動態的舞段,都需遵循著外開的訓練目的去要求。 芭蕾舞中“開”的訓練方法有三個方面:(一)是指關節,韌帶的軟開度,是需要通過“壓、耗、搬、甩、 踢”等訓練方法循序漸進地加以練習,一般最佳的訓練時間為8-12 周歲左右,這個時期少年兒童身體處于發育初期,關節骨骼以及其他肌肉骨骼尚未 完全骨化,骨肉、韌帶關節、器官還處在初級發育過程,充分利用這一時期,使軟度與力度訓練融化于身體發育成長過程中,既可減輕筋肉的痛苦,又可獲得扎實的基本功。(二)是在骨骼、關節外開的同時,腿部肌肉需有意識的外旋,肌肉力量牽引著腿部動作外開的走向。外開的幅度取決于舞蹈演員個人的骨盆結構。外開的能力還取決于參加腿部向外旋轉的有關肌肉的狀況。外開始自髖關節,通過大腿的骨與肌肉向下傳遞到腳上?!睆娭菩缘耐忾_有害無益,它是非受控的假象,是傷病的根源。正確的外開是由肌肉控制形成的,隨著肌肉能力的提高,控制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在一條延長的平面線上運動。(三)肩部的打開。芭蕾舞演員上身體態 也非常的關鍵,修長的脖子,平展的背部有助于氣質的提升。通過“壓、甩、耗”等手段對肩關節、胸腰的軟開度進行訓練。舞蹈時要有意識地使肩胛骨向后打開,后背拉直,沉肩,提頸,使整個身體體態直立、挺拔,給人一種傲然挺立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氣質。

三、芭蕾舞中“繃”的含義及訓練方法

芭蕾舞中“繃”,是指腳尖、腳背、踝關節、膝關節及腿部的肌肉的收緊與伸直,尤其是膝蓋和腳背的“繃”更為突出。如Saute的動作要領:經demi plie 腳踝、腳掌、腳尖推地,發力向空中躍起的同時伸直膝蓋,收緊拉長腿部肌肉,從而輕盈敏捷 、迅速有力的完成好動作。 芭蕾舞中 “繃”的訓練方法主要有:(一)“緊 而不僵,剛柔相濟”。收緊,伸直但不能僵硬,要注意靈活和柔韌以及延伸的概念,需長期的體會身體肌肉“緊”與“僵”區別和“剛”與“柔”的感受。(二)繃腳時,要避免“窩腳趾頭”的現象。腳趾要充分向長伸展,這樣既美觀大方又在穿足尖鞋時腳趾不易受傷。(三)避免“蒯腳”。蒯腳是很多芭蕾初學者很容易犯的錯誤,要注意繃腳背時,腳后跟要向前發力,腳踝打開,腳指延伸,腿和腳呈直線。正確的繃腳動作,既能在做像releve、passe、prouette等動作時支撐整個身體重心的垂直穩定,又可以在腳尖上跳躍時避免崴腳。

四、芭蕾舞中“直”的含義及訓練方法

芭蕾舞中“直”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主力腿和動作腿的膝關節及后背軀干的伸直和舒展,也就是舞蹈動作時把全身肌肉線條拉長,使舞姿達到伸 直舒展。(二)是指身體與地面垂直,也就是重心的垂直。如旋轉中的pirouette和 Tour en lair 時,除了需要全身肌肉收緊之外,更重要的是頸、背、腰、臀垂直于地面,使力量集中在體內的中心線上,才能掌握好旋轉時身體重心不歪曲。 芭蕾舞中“直”練習時須注意兩點:(一)形體方面,在做腿部伸直動作時,必須收緊膝蓋以及身體軀干的挺拔直立,避免出現塌腰懈跨,挺胸凸臀等現象。(二)從技能技術訓練的角度來看,在任何情況下,上身因舞姿造型的需要而出現前傾后仰左倒右出時,人體的重心必須嚴格保持垂直,重心的垂直是人體在直立狀態下的必需,唯有這樣才能使舞蹈從容不迫,一氣呵成。

五、芭蕾舞中“長”的含義及訓練方法

芭蕾舞中“長”主要是指身體軀干的直立拉長和舞姿動作的延伸性和舒展性。芭蕾中的“長”不僅 指舞蹈演員身體條件的“三長”(頸長、臂長、腿長),而是身體“長”到舞姿“長”的整體概念,是在“直”的基礎上的升華。芭蕾舞中“長”的練習要注意兩點:(一)是指身體要拉長,在訓練中腳用力踩向地面,脖子向上拉長找一種立地頂天的感覺,會給人帶來一種提升的感覺,塑造修長、挺拔的身材美和積極向上的氣質美。(二)舞蹈演員在做動作時一定要有延伸感,動作延伸了也就自然也就“長”了,從而達到舞姿優美、體態修長的完美視覺造型。

參考文獻:

[1]歐建平.現代舞欣賞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6.

[2]劉群杰,高云.舞蹈解剖學教程[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7.

[3]姬茅.古典芭蕾藝術大觀[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4]藍凡.芭蕾[M].上海三聯書店,2002.

[5]呂藝生.舞蹈學導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6]袁禾.舞蹈意象概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張姣嬌(1994—),女,聊城大學音樂學院16級研究生,專業為舞蹈。

猜你喜歡
訓練方法教學研究
初中體育中長跑教學特點及訓練方法研究
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研究
智慧課堂下如何實現高中英語互動教學研究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生物學概念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基于“重點·難點·關鍵點”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學研究
淺析籃球運動體能訓練
淺談舉重運動員的體能訓練
烹飪刀工技能訓練方法與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