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學生參觀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調查報告

2017-09-10 07:51劉曉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

劉曉

【摘要】:隨著《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公布實施,我國的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以及公益性的民間美術館、博物館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各個展館的軟件硬件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隨著藝術素質教育納入全日制義務教育考評體系的實施,在此背景下,作者對我市中學生參觀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情況通過問卷形式進行調研,并對其狀況和解決的方式作了初步的探索,希望為提高我市中學生對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了解和使用提供幫助。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學生藝術素質教育;藝術素質教育

選題背景: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持續發展,文化事業不斷繁榮,我國的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是為市民群眾提供免費的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平臺,為大家提供了豐富的展覽、公教等活動,與此同時,藝術素質教育納入全日制義務教育考評體系,作為中學生,通過這些公共文化機構享受文化服務,獲取文化藝術知識,提高美育水平,是中學生們應該享有的權利,同時,也是對學校美育教育的有益補充。但是,現在廣大的中學生是否養成經常性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的習慣?是否充分地利用國家和社會為我們提供的免費的、高層次的公共文化資源?是否享受到除去學校教育以外所能享受到的文化權利呢?本文以此為論題,通過調查研究的方式,對這一情況進行研究,希望對中學生的美育教育和人文素質的提高提供一些幫助。

調查方式:

本課題主要采取調查問卷的方式發現問題,并對此加以分析,得出結論。

調查問卷(問卷設計)

在問卷中,著重對中學生參觀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頻率、層次、態度以及是否從中受益等方面進行調查,以此體現目前中學生對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關注程度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情況。

(一)問卷調查的內容

1、認為中學生有必要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嗎?

A、應該 B、隨便 C、不應該

2、你喜歡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嗎?

A、喜歡 B、一般 C、不喜歡

3、你經常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嗎?

A、是 B、否

4、你一般多久去一次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

A、一周一次 B、二周一次 C、一月一次 D、很少,幾乎不去

5、你一般跟誰一起去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

A、學校組織 B、同學朋友 C、 家長、家人

6、你知道的著名藝術家有幾位?

A、1-5位 B、5位以上 C、一位也不知道

7、你是通過什么方式獲取文化藝術方面的知識?

A、課堂教育、書本 B、電視、網絡媒體 C、實地參觀

8、你認為哪種方式獲取藝術知識更能印象深刻?

A、課堂教育、書本 B、電視、網絡媒體 C、實地參觀

9、你認為參觀文化藝術機構對你的藝術知識獲取、藝術欣賞水平提高有幫助嗎?

A、有幫助 B、沒幫助 C、妨礙學習

10你愿意將藝術機構參觀課時納入學校藝術教育課時中嗎?

A、愿意 B、隨便 C、不愿意

11、你愿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主動參觀公共文化機構嗎?

A、愿意 B、隨便 C、不愿意

12、老師對參觀公共文化機構的態度?

A、支持 B、反對 C、中立

13、家長對子女參觀公共文化機構的態度?

A、支持 B、反對 C、中立

14、是否會影響自己的學習?

A、不會 B、會 C、不一定

調查成果總結與歸納

學生參觀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目前狀況與原因:

青島市作為全國著名旅游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文化事業也較為繁榮,建有青島市博物館、青島市圖書館、青島市美術館等公立性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同時很多民辦的美術館、博物館也在青島落地生根,為公眾提供有益的文化藝術資源。但是,通過問卷調查發現,青島市很多中學生參觀公共文化機構的機會并不多,與國外相比,并沒有養成自覺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等文化藝術機構的習慣,不利于中學生美育的提高,不利于年輕一代藝術素養和審美水平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沒時間,沒精力。多數學生抱怨課業負擔重,考試壓力大,整日忙于應付大大小小的考試,無心、無力、無暇顧及參觀。

二、家長,老師的不重視。家長老師最關心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等被視為休閑娛樂,即使有休閑娛樂的機會,家長老師寧愿選取戶外活動、旅游休閑等方式為孩子放松,不注重藝術人文素質的培養。

三、沒興趣。由于社會、全民沒有普遍享受或參觀公共藝術服務的氛圍,學校、家長沒有給孩子從小養成樂于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等習慣,即使很多孩子愛好藝術、學習藝術,最終大部分會被引導為參與藝術應試教育而使學生產生逆煩心理,失去了最初的藝術享受和藝術樂趣,更別提主動參觀藝術文化機構了。

四、不知如何參觀。有的學生具有參觀興趣,但是因為沒有人陪同參觀,或者是與同齡人、家人參觀的時候,并沒有人引導,給予正確的導覽。面對藝術品時,有時很茫然,不知該如何欣賞藝術品。

以上是我通過自己的調查研究,發現中學生在享受公共藝術文化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這些現狀是令人擔憂的。作為當今社會的中學生,獲取實用性的知識技術是必要的,但是美育教育和人文素養的提高也同樣重要。如何欣賞藝術品、品評藝術品是塑造優秀人才的成長歷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應該對這種現狀有所關注,并想辦法做出一些改善。

關于學生參觀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意見

(一) 從學校、教師方面入手

1、學校教育應該對美育教育充分重視,不能因為應試教育的壓力擠壓美育教育的空間,有沒有以前寫了沒有獲獎的論文,借我一篇真正重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藝術欣賞、品鑒能力的提高。在學校設置的藝術類教育課時中,可以拿出一定比例,進行美術館、博物館等場地的現場教學,將實地參觀、實物欣賞與教育教學結合起來,在藝術品環繞的博物館、美術館上課,將枯燥的書本教育轉化為生動的實物展示欣賞、參觀,更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同時對于參觀習慣的養成很有幫助。

(二)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參觀興趣、養成參觀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一,家長應該在課余時間、休閑時間多引導孩子、陪伴孩子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等文化藝術機構,引導孩子適應參觀氛圍,養成參觀習慣。第二,家長應通過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和品鑒水平,在陪同孩子參觀的同時,為孩子進行有限知識的講解,可以多選取生動、有情節的部分,逐步引導孩子產生興趣。第三,家長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購買專業的導覽服務,積極為孩子報名參與美術館、博物館等自辦的公益性藝術實踐活動,使孩子在藝術實踐的過程中對藝術產生興趣,對文化藝術場所產生好感。

(三)學生自身的態度

在參觀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這一問題中,學生自身的態度是關鍵,是內因。其他一切外因都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中學生自身要加強對參觀問題的理解和重視。在自己的課余時間,休閑時間,不要把精力都放在游戲、運動等項目上,要適當的拿出一部分時間通過參觀美術館、博物館對自己進行文化熏陶,提高藝術認知,養成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有文化藝術陪伴的習慣。實用性的技術理論可以豐富我們的物質財富,但是只有藝術文化才是通向我們心靈深處的捷徑,這就是人文素養的教育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意義。

通過這次的調查研究,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到中學生的藝術文化素養的教育狀況,通過調查問卷,讓我們知道了中學生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方面所存在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改善現狀,需要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甚至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雅芳 《當代美術館的功能與作用》 美術報評論周刊2007年9月22日

[2]王璜生:美術館的臺前幕后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文輯1 作為知識生產的美術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