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博物館陳列展覽中數字化展覽的分析

2017-09-10 09:41蘇文偉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
關鍵詞:博物館數字化建議

蘇文偉

【摘要】: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研究文物和標本的主要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它通過征集收藏文物、標本,舉辦陳列展覽,為公眾提供文娛和教育服務。博物館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形態特征,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將網絡技術、多媒體信息技術、等數字化融入到博物館展覽中,逐漸實現了博物館的展覽形式由實物靜態陳列展覽方式向數字化展覽形式的轉變。本文將博物館的歷史發展,概括現階段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特點及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展覽中的應用,并對博物館的實物靜態展覽形式和數字化展覽形式進行比較,從而對本地博物館的展覽形式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博物館;展覽形式;數字化;建議

引言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將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完美融合,給國內外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開幕式文藝表演中,隨著舞者曼妙身姿的舞動,一幅"千里江山圖”躍然紙上,然而它并不是一幅真正的畫卷,而是利用數字化三維特效打造出的視覺效果;鄭和下西洋開創海上絲綢之路的事跡也完美地通過多媒體技術完成了歷史的還原……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這場開幕式的承辦方,通過數字化三維技術向世界人民生動地展現了中國燦爛悠久的文化歷史發展進程。這場轟動中外的表演使我受到了啟發,我聯想到了博物館的展覽形式,同樣是要向公眾傳播自然、歷史、科學和藝術等各方面的文化信息,博物館也應該順應社會的發展,尋求展覽技術上的創新,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普及效果,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廣泛應用于博物館展覽中,博物館的展品靜態陳列展覽形式逐漸朝著數字化方向發展。博物館的數字化發展為公眾提供了便捷而又生動的展示服務,更有效地實現了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功能。長時間以來,博物館的職能及其展覽形式一直在不斷的豐富變化著,因此對博物館的歷時發展進行歸納總結有助于我們系統了解博物館的成長。

一、博物館的發展

博物館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最早起源于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早期博物館以收集陳列藏品,卻沒有從博物館的學術角度進行整理研究,藏品種類也相對的局限性收藏,主要包括戰利品、古物等,功能主要是展示勝利者的成就。

歐洲社會為教會所統治,許多國家的教堂,如意大利的圣·馬可教堂等,為了保管和陳列珍奇物品特意開設了珍品室。此時的博物館已開始具有收藏和研究的功能,此時藏品往往毫無次序地堆放在一起,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英、法、美、意等國為了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建立了各種類型的博物館進行科學研究和教育活動,此時的博物館已經具備了現代博物館的基本特征。

博物館為了改善展品龐雜羅列不利于觀察的現象,逐漸形成了陳列設計的概念。展覽實物輔以形象化圖片、模型和文字說明資料等,使博物館的教育效果更加突出。當數字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紛紛應用于博物館的展示中,博物館逐步走向了多元化。

二、博物館展覽的新特點

我國的博物館建館歷史時間不長,展覽的內容和形式固定,大多都是實物與圖片,變化甚微。隨著博物館辦理展覽的社會化程度水平的不斷提高,博物館展覽開始一些新的發展特色:

1.展覽的舉辦次數擴大化。需求拉動供應,社會公眾精神文化層次的提高,使得博物館成為滿足他們精神文化需求的選擇,此外,博物館還積極引進別國的展覽,促進了國內外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我們學習國外先進展覽形式。

2.展覽的藏品內容多樣化。博物館展覽不再局限于一個門類的藏品,而是多學科綜合,同時,科學技術的使用,使博物館突破了空間范圍的限制,藏品數量增多,內容也更加豐富。

3.展覽的設計形式數字化。博物館的陳列形式不斷創新,新理念、新技術、和新工藝,高科技傳播技術的普遍使用,使陳列展覽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呈現出藝術化、科技化、互動化和趣味化的趨勢。

4.展覽的表現效果優質化。隨著陳列內容和陳列形式的變化,博物館展覽表現出的效果也正向著優質化發展。參觀群眾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參與到展覽的過程中,給他們營造一種親近互動的感覺,吸引了他們的興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博物館的教育效果。

三、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展覽中的應用

1.數字化技術

多媒體技術主要指計算機通過數據處理,將文字、圖形、視頻、音頻等信息綜合,形成一種新的表現方式和傳遞方式。多媒體互動裝置能夠調動觀眾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讓他們立體地觀察到藏品的每一個細節及發展的歷史背景,展示內容和形式不受空間的限制,快捷地為觀眾提供豐富的觀感體驗。

虛擬現實是近年來出現的一門嶄新的綜合性信息技術,它通過計算機圖形學、仿真和傳感器技術等,利用電腦特技軟件仿真建模,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為參觀者提供各種感官的模擬,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沉浸感,調動觀眾的參與積極性。虛擬現實技術包括幻影成像和360度全息成像,適合展出一些立體、不易保存的藏品。

靜態平面技術適宜用于易損壞的文物展覽中,它主要是通過數碼相機或掃描儀,將文物藏品進行數字成像的處理,然后利用圖像處理軟件提高圖片的清晰度。

智能燈光照明設備利用先進電磁調壓及電子感應技術,通過預先設定的指令,讓照明設備自行控制開斷或亮度。博物館在展示不同的場景時,通過智能燈光的明暗調節及色度的變化,能給觀眾帶來更強烈的視覺感受。

2.數字化技術應用的實例

浙江自然博物館的科普電影《三疊紀海怪》就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制作的。它根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浙江自然博物館等近十年的科研成果改編而成,是一次先進的傳播手段與原創性科學成果相結合的典范。影片《三疊紀海怪》角色依據相關化石,對近20種生物進行3D建模,寫實地表現各種古動物的形態、行為和生物學特征。在立體呈現遠古海怪們的生活和行為基礎上,輔以座椅升降、震動以及吹風、噴水、撓腿、耳音、頻閃、泡泡等環境特效,《三疊紀海怪》將科學傳播與娛樂有機結合,在觀眾身臨其境的體驗中,突出表現生存競爭和生命的溫馨與關懷,讓觀眾在與各種遠古生物的互動之中,感悟生命的蓬勃活力和大自然的博大。

四、博物館傳統實物展覽形式與數字化展覽形式的比較

1.兩者的特點

(1)博物館實物展覽形式的特點

a.展示載體

博物館實體展覽形式對空間的需求較高,需要依托龐大的建筑來作為展廳。展品、陳列設備等實物要素,都要通過組合、搭配,構成體系化的陳展作品擺放在這個空間內,供公眾參觀學習。與陳列展覽相關的設施主要包括展壁、展柜、展臺、展架,板面、模型、布景箱、音響、影視幻燈,以及燈光照明設備。

b.展示手段

博物館主要通過大量的實物藏品向觀眾傳遞信息,并依托展臺、照明等一系列陳列設施,輔以文字說明,以最原始的存在形態出現。觀眾與實物展品在同一時空、地點內存在,真實地感受著文物、標本、藝術品等各類藏品中凝聚的知識和文化氣息。

c.展示效果

實體博物館這種獨有的直觀展示方式生動形象,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使觀眾易于接受和理解其中蘊含的知識信息,具體而深刻有助于提高認知效果,促進觀眾的思維和認識。

(2)博物館數字化展覽形式的特點

a.展示載體

數字化展覽形式擺脫了建筑條件的束縛,無需大面積展覽空間擺放實物藏品,也無需考慮燈光、空氣濕度等對藏品的物理損壞。它以網絡為載體,將博物館的展覽內容呈現在虛擬展廳或實體展廳的三維畫面中,組成數字展示平臺。展示的載體主要是一些數字化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等。

b.展示手段

博物館的數字化展覽通過多媒體交互展示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采集實物藏品的原型,對其數據進行處理,建立數字模型,將實物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在電腦平臺上,更易于強化觀眾的感官體驗。

c.展示效果

數字化多媒體藏品信息在計算機屏幕上的全息式集成展現,融合了圖象、文字、聲音、影像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加以仿真的虛擬現實環境的渲染,增強了藏品信息的表現力,給予觀眾巨大的視覺沖擊力。同時,展示的氣氛在各種效應的共同作用下變得活躍起來,拉近了觀眾與藏品的距離,體現了良好的雙向互動。

2.兩者的關系

博物館實物展覽和數字化展覽形式之間相互聯系,不應分割。實物展覽關注藏品本身,所呈現的內容主要包括藏品及其事件,其學術性與科學性相對突出,實物展覽是一個呈現藏品、信息單向傳遞的過程,這種方式在展現藏品的直觀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不容易吸引觀眾注意力以及提高他們對展品的興趣。同時由于博物館內部面積的有限和藏品數量的有限,博物館實物展覽時無法滿足各類觀眾的文化需求,并且易于損壞的藏品也不適宜在實物展覽中對觀眾開放。此時數字技術的應用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系列問題,它可以解決博物館的空間問題,拓展實物展示中的展品類別,改善實物展示中專題式陳列所造成的內容割裂和時空限制的狀況,同時利用各種科學技術提升實物展示的視覺效果,給觀眾帶來更強大的視覺震撼,并能夠接收反饋信息,與觀眾進行互動,加深參觀體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數字技術的應用要符合實物展覽的主題,不能隨意搭配而造成展覽內容的混亂。兩者各有千秋,實物展示形式適合有形、靜態的展品,而數字化展示更適合展示無形或動態的展品,同時數字化展覽形式是實物展示形式的改進和優化,沒有這些實物本體,數字展示技術也難以發揮它的價值,虛擬展覽所使用的數字展品本就是博物館實物藏品的數字形式,即使其圖像可能比人眼觀察實物得到的畫面更加清晰,但它始終無法擁有實物藏品的歷史價值及其承載的文化內涵。因此,博物館在展覽中要采用哪種展覽形式或是綜合采用兩種展覽形式,這個選擇主要根據具體展覽的目標和藏品的內容來確定。

五、對廣西地區博物館展覽發展的建議

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為例,基本的陳列內容主要包括古代銅鼓陳列和廣西民族民俗展覽。廣西銅鼓遺存豐富,種類齊全,因此銅鼓的展覽是具有廣西特色的一個基本項目。而廣西民族民俗展覽分室內和室外兩部分,室內主要陳列了大量的民族文物和圖片,以反映廣西省壯、瑤、苗、侗等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室外主要陳列極富地方特色的廣西少數民族建筑原件,如瑤族竹樓、苗族吊腳樓、侗族風雨橋和鼓樓等,民居內輔以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民族工藝品陳列。

再以廣西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為例,該館先后舉辦了《合浦漢墓出土文物精粹展》、《秦漢青銅古韻遺風》、《珠光帆影-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等文物展覽。該館藏文物有很多典型漢代的干欄式陶屋,三合式陶屋,廡頂殿陶樓,陶倉,陶灶等反映當時漢代文化的陶器,陶屋的結構形式,里面的廁所,洗澡房,干濕分離,有通風口等等,都很好的反映了古人的生活風俗習慣,但是,目前這些展品大部分都是靜態展出,配以簡單的文字圖片說明,如果不加入數字化展覽,根本無法生動展示出效果,觀眾根本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更無法了解古人當時的生活生產方式。達不到更好的展覽效果。

綜觀以上特點,我發現數字技術在廣西地區博物館的應用還不夠廣泛。雖然實物展示具有直觀性的優點,但是數字技術的應用確實可以幫助博物館解決一些限制性的問題。比如銅鼓,銅鼓體積大,占地面積廣,還有陶樓,陶倉等等里面的朱彩內飾及豬,牛,羊,狗家畜的展品,實物展覽對空間的要求非常高,多媒體技術或者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幫助博物館把這些文物數字化,然后通過屏幕播放出來,既節省了空間又方便觀眾自己進行操作。僅僅靠傳統的靜態表現方式是無法傳遞信息的,因此需要我們利用數字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

基于廣西地區博物館陳列展覽形式的分析研究,我對廣西地區博物館的發展方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促進博物館管理的現代化

廣西是個多民族地區,民族傳統資源豐富、信息量大,在傳統博物館管理工作方面,無論是館藏品信息統計與查詢方面,還是用戶訪問量、入庫與注銷登記、保護與修復等方面,這都給管理人員帶來了較大的負擔。博物館可以采取數字化技術手段,創造條件讓工作人員通過網絡管理系統對民族傳統資源進行管理,這樣就可以達到節省人力的目的。我們處在新知識、新科技層出不窮的時代,陳舊的管理方式已不適合今天的形勢,博物館要想吸引更多的參觀者,就應該與時俱進,創新管理模式。

2.綜合運用實物展覽形式與數字化展覽形式

實物展覽和數字化展覽各有各的優勢,實物展覽具有直觀性,能讓觀眾現場通過實物直接感受其蘊含的文化氣息,數字化技術的利用則能改善實物展覽的局限性,提升展品的觀感效果,加強與觀眾的互動。比如博物館由于其歷史性特點,展品原來存在的環境己無法真實地展示給觀眾,單純的依靠實物展品,輔以文字介紹,無法全面地凸顯展品的文化內涵,而數字技術可以將觀眾帶入一個虛擬的仿真世界,讓觀眾了解展品存在和形成的動態過程,了解展品在當時社會生活中的用途,通過高科技手段,使觀眾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系統都能感受展品所帶來的文化信息,實現全方位的展覽。當然兩種展覽方式的結合才能讓博物館的展覽形式更為科學,靜態的適宜采用實物展示,動態的則適宜采用數字化展覽方式。

結語

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和提高,現代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博物館作為一個進行藏品保存、學術研究和宣傳教育的機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茖W技術的迅速發展,也為博物館的現代化提供了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博物館通過應用數字技術可以為給觀眾提供更好的觀感,另一方面數字化技術的運用需要技術型的人才及資金的投入,這需要博物館可以做到這兩個支點之間的平衡。雖然傳統的展覽方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觀眾的需求,博物館的數字化走向是大勢所趨,盡管數字技術的運用帶來了許多優勢,但實物展覽的形式也是不能全面摒棄的,畢竟數字技術或多或少會讓藏品的直觀性打折扣。因此,博物館將兩者結合起來運用,這樣才能發揮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顏雯.芻析博物館展示教育中的數字化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3(6):67.

[2]王博,劉通.當代博物館數字化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34(10):155-156.

[3]謝景衛,于洪濱.博物館數字化展示應用研究[J].硅谷,2012(9):35.

[4]李東文.論博物館展覽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2(18):217.

[5]郝建穎,劉越,殷提提.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展陳設計中的應用[C].見:北京數字科普協會主編.融合·創新·發展——數字博物館推動文化強國建設——2013年北京數字博物館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191-195.

[6]于善金.數字化媒體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J].科技經濟導刊,2017(8):33.

[7]穆波.智能燈光照明設備在博物館的應用[J].江蘇科技信息,2013(20):68-69.

[8]李斌.試論博物館科學技術現代化[J].中國博物館,2014(1):10-12.

猜你喜歡
博物館數字化建議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數字化起舞
博物館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三代人的建議
露天博物館
博物館
FO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