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重慶市渝中區民營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對策研究

2017-09-10 13:41高峰許昊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
關鍵詞:改革對策供給側

高峰 許昊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科學分析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準確把握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的發展理念。重慶市渝中區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渝中區的再次騰飛的至關重要。

【關鍵詞】:民營經濟;供給側;改革對策

一、渝中區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

1、民營經濟對渝中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突出

2015年渝中區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14、1億元,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43.2%,比2011年提高5.2個百分點。近五年來,渝中區民營經濟發展呈現出加快的趨勢,全區民營經濟增加值由2011年的252、8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414、1億元,基本上實現了翻番。2011-2015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12.8%,比GDP年均增速快1.1個百分點,已成為渝中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助推器。分行業看,近三年增加值增長最快的是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營利性服務業,平均增速都超過了20%。

民營經濟在促進渝中區地區經濟增長和拉動投資、帶動就業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貢獻。2015年,渝中區民營經濟發展對地區經濟的貢獻率達到23、7%,拉動區域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

2、渝中區民營企業增長迅速,成為全區企業的主體

截止2015年底,渝中區民營經濟規模以上企業452個,實現營業收入283.1億元。2015年營業收入突破5000萬元大關的民營企業達到95家,超過1億元的民營企業有49家,共實現營業收入或產值200.3億元,同比增長10.7%,占全區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或產值的6.5%。

3、渝中區民營經濟在重慶市民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近年來,渝中區民營經濟發展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與主城其他區縣相比,優勢不是在擴大,而是在縮小。2015年重慶市各區縣非公經濟增加值、實現稅收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和帶動就業等方面,渝中區不但沒有明顯的優勢,而且在有些項目上處于落后地位。

2015年渝中區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14.1億元,同比增長5.7%,而同期重慶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622.88億元,增長14.2%,所以渝中區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市。同時,渝中區民營經濟發展與沿海發達地區(特別是北上廣的都市功能核心區)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民營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

二、加快推進渝中區民營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對策與措施

1、加速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渝中區民營企業要敏銳地把握住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市場帶來的兼并重組、債務重組、破產清算等低成本擴張機遇,加快培育新產業和新業態,在新一輪洗牌中使渝中區民營企業變得更優更強。

2、加速實現創新“領跑”地位

渝中區民營企業要大力發展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優質化、高端化產業,不斷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智能化程度,創新服務方式和業態模式,由目前的“跟跑”向“領跑”轉變。

3,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渝中區民營企業的發展以資本驅動型為主,但在投資拉動型經濟中,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有限的,為此,渝中區民營經濟應該由資本和技術雙驅動類型轉變為以技術驅動型為主,這樣才能實現由資本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產業升級,以實現渝中區民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加速將去產能和創造高端新產業緊密結合起來,促進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

渝中區民營經濟傳統服務業中餐飲業、百貨和五交化等零售業相對過剩,新興產業中的物流業、電子商務、互聯網+、物聯網+等相對發展不足。因此,渝中區民營經濟要看清這種過剩和不足的矛盾對立,清醒看到短板中的巨大市場空間和發展空間,通過供給側結構改革,敢于自我革命,向自己“動刀”,忍痛果斷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瞄向高端,轉型高端,重組生產要素,加快進入新興產業的步伐。

5、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

渝中區民營企業在供給側改革中,要加速以生產性服務業和流通性服務業為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加快現代金融、信息技術、現代物流等重點產業的發展,培育壯大平臺經濟,積極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6、加速提高互聯網經濟發展水平

要以跨界、跨境融合為著力點,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和“智慧渝中”建設,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一批骨干企業。實施企業互聯網化提升計劃,著力在研發設計、生產管控、購銷經營和制造服務等環節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7、加速推進和提升外貿發展

渝中區有很好發展外貿經濟的基礎和空間。渝中區有許多國家的領事館和總部企業,再加上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這為渝中區民營企業內引外聯發展外貿經濟奠定了基礎和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渝中區民營企業應充分利用這一有利的條件,加速推進和提升外貿發展。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無論是價值鏈、供應鏈、產業鏈,渝中區民營企業目前充裕的資金和過剩產品、技術正是“一帶一路”一些沿線國家和地區緊缺和需要得到的,他們可以利用我國價廉物美的資本、商品、服務和智力以及技術較快地發展自己,所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認為中國目前的過剩產能和產品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福音,都愿意同中國合作。渝中區民營企業應盡快抓住這一機遇,加快轉移過剩產能和過剩產品,從中獲取較高或較好的收益率。面對世界經濟的調整期,渝中區民營企業要加速推進對外貿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即鞏固傳統發展優勢,培育新的發展動能,優化貿易方式結構,引導服務貿易向全產業鏈延伸,做大做強一般貿易,遏制惡性競爭,樹立渝中區產品和品牌的良好形象。

同時,還要加快改革審批制度,縮減審批程序,營造高效的政務環境;加大籌資擔保體系建設,營造民營企業籌資的高效通道和優化籌資環境;加快革新稅費制度,提供優惠稅費扶持,優化政策環境;下大功夫清理渝中區的僵尸和空殼民營企業,加快建立完善民營企業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加快推動有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步伐,更好地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促進企業做大做強;積極促進渝中區民營企業資源優化配置,用市場化手段推動上中下游民營企業實現協同發展和集團式發展,增強渝中區民營企業整體的市場競爭力。

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在于優化勞動力、資本和科技投入等要素的配置,而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為此,渝中區推動供給側改革必須積極發展民營經濟,轉變民營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產業和產品競爭力,充分發揮經濟服務化、發展低碳化、產業高端化、社會信息化、經營國際化等五大經濟體系功能,利用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經濟發展機遇,積極扶持民營經濟,實現渝中區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和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渝中區民營經濟的再次騰飛。

參考文獻:

[1]廖清成,馮志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誤區與改革重點[J].求實,2016(04).

作者簡介:高峰(1958.09—),男,漢族,籍貫:重慶,單位:中共重慶市渝中區委黨校,職稱: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區域經濟。

許昊(1987.03—),男,漢族,籍貫:安徽黃山,單位:中共重慶市渝中區委黨校,學歷: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黨史黨建。

猜你喜歡
改革對策供給側
淺談高校網球裁判的培養現狀及對策
卓越計劃背景下電工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體會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究
創新創業為“供給側”蓄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