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下電視新聞所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2017-09-10 14:12王煒琪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
關鍵詞:電視新聞傳統媒體變革

王煒琪

當今,我們正處于“大數據時代”,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中也指出:“大數據,變革公共衛生;變革商業;變革思維;開啟了重大的時代變革等”[1]。

一、電視新聞所處的“大數據世界”

“‘大數據一詞最早見于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書中他把大數據生動的描述為‘第三次浪潮的樂章。而‘大數據時代一詞的興起則得益于全球知名的咨詢公司麥肯錫的倡導”[2]?!坝闹淌诰S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更是在《大數據時代》中斷言:“一個史無前例的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3]。如今,“大數據”開始成為流行詞匯,被廣泛運用于各行各業。

“一切技術都具有點金術的性質,每當社會開發出使自身延伸的技術時,社會中的其他一些功能也會改變,以適應那種技術的形成,一旦新技術深入社會,它就立刻滲透到社會的一切技術中,正因如此,新技術是一切革命的動因”[4]。

二、電視新聞為主的播出方式受到挑戰

大數據時代下,家家戶戶通過網絡媒體、手機客戶端觀看新聞的人數普遍增加。使得電視新聞主體地位受到嚴峻挑戰。張暉在《大數據時代的傳統媒體突圍》中提到:“作為主要傳統媒體的報紙、電視、廣播,過去他們是新聞信息傳播的主流渠道,擁有數以億記的受眾。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手機媒體的普及,今天卻遭到了從未有過的危機”[5]。

(一)受眾關注度降低

“根據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就受眾年齡與電視新聞收視習慣的對應關系做的調查,他們把人群按年齡分成四組,追蹤不同群體對電視新聞頻道喜愛程度的變化。結果顯示:對于47歲以上群體,央視新聞對他們有吸引力,46歲到 32歲之間的群體的整合,處于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角力之中,央視新聞具有微弱正影響。31歲到17歲的受眾群體正在遠離電視,新媒體的影響遠大于傳統媒體;16歲以下的90后,更喜歡上網獲取信息,電視使用率低”[6]。

(二)內容表達方式受到沖擊

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報道是以文字報道為主要的報道方式,新聞表達方式較為單一,缺乏變化和互動。大數據時代,由于數據資源的十分豐富,新聞資訊的選擇和加工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方式進行,除了文字之外,圖片、視頻充斥著我們的眼球。大數據時代,新聞內容既可以以文字報道為主,也可以用圖文并茂,讓受眾更加樂于接受。

(三)傳播方式的單一性受到沖擊

在大數據時代來臨之前,傳統媒體當中傳播最主要是“我制作你觀看”的單項形式向受眾提供信息,受眾無法及時地參與其中,因此缺乏媒體和受眾之間的信息交流,由此受眾只是被動的接受信息。

三、 面對挑戰,電視新聞從業人員的對策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也提出:“大數據,大挑戰”[8]。大數據時代,電視新聞從業人員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將這些挑戰,轉變為電視新聞變革的一次絕好的時機;如何將這些挑戰作為電視新聞改革的重要內容;如何將這些挑戰作為電視新聞變革的最好的機遇。電視新聞從業人員在大數據時代下,也提出了一些對策,對大數據時代下的電視新聞進行變革和發展:

(一)電視新聞編輯的“數據化”

大數據時代,為新聞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新聞有了新的活力。電視新聞的數據性越來越凸顯出來,不僅電視新聞編輯過程中運用大量數據分析的方法,在電視新聞播出的同時,也大大提高受眾的關注度。

1.數據在電視新聞中的作用凸顯

央視新聞中心大數據新聞組的工作人員陳超稱:“在《據說系列》的新聞報道實際操作中,記者編輯通過對各類原始數據信息的挖掘、鑒別、甄選、吸收、分析,通過關鍵詞的搜索排行,由新聞主創人員定好當日選題并將錯綜復雜的信息和數據碎片篩選、整合、凝練而成條理清晰的新聞報道,用制圖軟件來按照關鍵詞的重要性和搜索量兩個維度來自行生成‘數據哥人形形象,給人以更強的動感、論據,并且幫助觀眾更準確地把握新聞內容”[9]。

2.大數據實現了編輯和受眾的迅速互動

大數據時代,對于新聞行業還是一個互惠互利的時代。受眾不僅能夠多方面的了解新聞內容,對于媒體人員的工作也一定程度上更加科學、便利。新聞工作者可以通過與受眾的互動,在第一時間獲取新聞資源。比如:“佛山電視臺的品牌民生欄目《小強熱線》,在今年初改版時,嘗試新增‘阿飛在線的互動板塊:讓觀眾一邊收看電視,一邊用欄目專屬的手機 APP發表意見和觀點;還能將身邊的新聞,第一時間報料給欄目?;影鍓K推出僅一周節目,欄目的粉絲數量就增加了1000多人,收視率沖上 8點多,創下歷史新高”[10]。

(二)電視新聞尋求媒體融合

在尋求媒體融合的同時,就可以改善原有的單一的傳播方式。并且運用網絡媒體,可以便利受眾的搜索新聞的方式。大數據時代下,根據受眾的喜好為受眾推送不同類型的新聞也是人們常用的方式。據《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獲悉:“截止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68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894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8.8%,較2014年底提升了0.9個百分點”[12]。由此看來,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在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新媒體的關注度增強,也意味著電視新聞與網絡的融合將會提高受眾的關注度。

(三)全面提升電視新聞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電視新聞從業人員,是電視新聞的生產者、創造者,想要讓電視新聞有質的提升和飛躍,首要的任務就是提升電視新聞從業人員的素質。

1.提升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

社會生活中的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創新,離開創新,任何行業無法改革和生存。所以,創業是行業生存的根本。作為新聞工作人員同樣如此,不創新工作方法、改善自己的新聞編輯理念,新聞編輯便會被時代淘汰。

2.提升新聞編輯處理、分析數據的能力

大數據時代,對于數據的分析是每個行業從業人員必備的工作能力。作為新聞從業人員,也必須有處理、分析、數據的能力,才能在新聞行業搶占先機?!皣鴥纫恍┲襟w也在積極探索和踐行大數據時代新聞生產方式的轉型,以期提高自身的報道質量與影響力,如‘新浪圖解新聞、‘網易新聞數讀、‘搜狐數字之道”[13]。

3.提升新聞編輯綜合應用的能力

提升電視新聞編輯的綜合素質,是大數據時代下電視新聞改革必要的一個環節,只有電視新聞編輯人員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電視新聞的制作、播出才能有強有力的保障,才能使得電視新聞在大數據時代下利于不敗之地。

綜上所述,大數據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能優化、提高、指引我們抓住事物多元價值的存在。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新聞仍在用發展的態度不斷完善。未來,電視新聞也將會以更加美好的形象面對大眾。

參考文獻:

[1][3][8]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5.

[2]徐子沛.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6]吳瑤.大數據時代新聞價值觀的結構性變革.[J].新聞知識.2015.5.

[5]張暉.大數據時代的傳統媒體突圍.[D].柳州市廣播電視臺.

[7]2014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L].2014—05.

[9]陳超.央視.中國大數據電視新聞時代的到來[EB/OL].http://tech.sina.com.cn/i/2014-4-11/11329313607.shtml.

[10]王靚.大數據時代,電視新聞準備好了嗎?[D].佛山電視臺.

[11]2013年中國網民網絡視頻研究應用研究報告.2014.6

[12]第36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5.07.

[13]張立芹.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A].2015,(1).

猜你喜歡
電視新聞傳統媒體變革
從功能語用角度解析電視新聞采訪的提問策略
短視頻對傳統媒體主流價值表達的推動
壯語電視新聞制作創新探析
卷首語
變革領導力的三個層面
試論電視新聞的娛樂化現象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實現融合與發展
培養多面能手 提高綜合技能
建立內容權威 運用網絡思維
“致敬變革者”頒獎盛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