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院校美術作品推廣調研報告

2017-09-10 14:12張艾嘉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
關鍵詞:美術作品北京市

【摘要】:近年來我國新媒體技術的應用達到了空前普及的程度,同時綜合類院校藝術專業尤其是美術專業的學生人數大幅增加。目前但就北京市綜合類大學設有藝術專業的學校就多達十六所,該文結合相關高校,采取典型調查的方式,從展覽、市場、網媒等因素來對綜合類大學美術生藝術作品的傳播方式統計收集數據并進行分析,把握其特點為綜合人文特質突出,期望得出相對準確的結論,從而尋找對于北京市綜合院校美術生作品傳播推廣的有針對性且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北京市;美術作品;美術傳播;綜合特色

引言

美術作品要借助媒介進行傳播。即從發出訊息到觀者接受訊息有 中間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即藝術品的傳播過程,也就是當代的傳媒。美術專業大學生在作品創作完成后,再進入到大眾的視線是一個分階段的過程,通過研究調查發現北京市綜合院校美術生作品的傳播推廣有其獨有的方式特點就是各學科交融的同時,綜合運用新媒體模式,運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展覽,本文期望通過問卷法、訪談法等走到實地中去的方法來調查探究,并對此趨勢做出評價與預期。希望對于綜合類大學大學生的作品推廣做出有指導意義的結論。

一、選題背景

綜合院校美術專業大學生美術作品在傳統傳播方式中的生存現狀具有新的特點。

美術作品的傳播媒介主要有美術博物館、美術展覽館、美術出版社、美術市場、新 聞媒介和互聯網傳播等。而大學生目前主要涉及到的傳播方式以展覽,美術市場和互聯網傳播為主。2016年12月,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首次將數字創意產業納入其中,成為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制造、綠色低碳產業并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五大支柱之一。

就綜合調查和數據分析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隨著國際美術盛會以及各國學校交流合作項目等舉辦,我國進行了世界范圍內的交流和學習,因而有了一套整體統一的設計思路,我國展覽水平普遍走向專業化,普遍能夠在突出美術展覽主題的同時,也更加注重細節和多樣化表達,通過互動來引起觀眾的聯想和關注;從設置已經從最初的僅僅是二維靜態展示設置展臺轉變向綜合應用新媒體技術,到利用光線、影像、布局、跨學科交融等元素組合展示的多感官動態展覽。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本來在美術市場化傳播中相對專業美術院校不占優勢的綜合大學美術專業同學的獨有的綜合人文特色逐漸顯露了出來。在美術文化專業傳播的過程中,綜合大學美術學生利用自身人文綜合、跨學科的優勢進行了更廣泛而且新穎的嘗試。但是當前的展覽展會仍然存在很多問 題,技術不夠先進,保障措施不夠完善,在 展覽過程中還存在很大的風險。

二、研究內容

【發現問題】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當前綜合院校大學生美術作品推廣存在的問題和特征 。

【實踐檢驗】

研究分析 “清明上河圖”等成功案例

【問卷調查】

對北京市 1000 名大學生以及 5名專業傳播人士進行問卷、采訪調研

【數據分析】

跨學科模式,自媒體傳播成為北京市綜合大學大學生作品推廣的新形勢

【得出結論】

跨學科模式,自媒體傳播成為綜合大學傳播推廣的有效途徑

該報告通過半年的調查實踐發現了當前北京市綜合大學美術專業大學生作品傳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特殊的學院環境和綜合實力不足,社會認可度相對較低。導致北京市綜合大學美術專業大學生作品在傳統展覽的傳播推廣中并不占優勢。

但是北京市綜合大學美術專業大學生在當代是人數眾多且更具社會性的一個群體,也是未來美術界不可缺少的頗具人文素養的藝術主力軍,是使得美術界異彩紛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院校由于院系眾多的資源優勢,并且具有專業院校不具備的綜合文化環境,傾向學科合并展覽,以交流互動來共同打造展覽的新形式。

目前,美術展覽不再像以前一樣單純使用展 柜或展板這種靜態展示方式,而是配合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參觀者可以近距離觀察、 觸摸、體驗,參觀者可以詳細了解到美術 作品的創作者、繪制背景,甚至是其繪制 過程的記錄,不但可以多維度的觀看美術 作品,還可以對展品進行操作 ;參觀者 甚至可以自行決定參觀路線,可以隨意更 改路線,構建自己的觀展路徑......虛擬現 實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看到彩色或立 體的景象、聽到虛擬環境中的聲音、感覺 到虛擬環境的作用力,由此使參觀者產生 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參觀者不再是被 動接受,而有更強的參與感、沉浸感。虛 擬現實技術在美術展覽中的優越性數不勝數。 其典型應用如利用計算機模擬生成一幅三維虛擬場景的三維《清明上河圖》, 觀眾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全貌的觀賞,投影技術不僅能打通時空,親身走進幾個世紀以前的汴京景象,而且可以讓每個人都能自己選定角色作為化身沉浸汴京的集會里, 或者游走或與場景中游客進行交流,更加親身感受以及多感官地體會宋朝當時繁榮的景象。

三、研究方法

1.問卷法

網絡采樣

同時采取線上調查的方式使得樣本更加豐富真實,人次達859人,線上調查顯示,從大學生創作者本人其中96%的人是會通過互聯網方式進行作品展示和流通,從大眾調查結果顯示,74%的受眾通過互聯網,廣播電視等新媒體方式獲取對大學生美術作品的認知,33%的受眾選擇了展覽,23%的受眾通過雜志報刊等紙媒,6%選擇了其他等。

2.訪談法

(1)訪談對象: 《清明上河圖》展覽策劃團隊,同時我們走訪了榮寶齋,798等藝術聚集區,對媒體大眾進行了隨機調查,調查人數達58人次,調查頻次達65次;

(2)訪談內容:畫廊等美術市場作為中介機構 能使成千上萬的美術原作直接進入大眾視野,而由不同的畫廊代理。因此畫廊有了分散的“迷你”型美術館的美稱,由于它像是在搜羅遺散在民間的珍品。又具有延伸 大型美術館的功能。都有展覽的功能。我們采訪了其典型應用如利用計算機模擬生成一幅三維虛擬場景的三維《清明上河圖》, 觀眾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全貌的觀賞,尤其是其中大量應用了高新科技手段,例如電腦效果預測、計算機虛擬場景技術、人體交互感應等,也為受眾增添了觀展 的樂趣,從而取得了良好的展覽效果。

四、研究結果

早期互聯網美術傳播主要以網頁的形式存在。伴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和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移動互聯網很快取代了基于PC的傳統互聯網。微博和微信等是當下移動互聯網最主要的應用形式,無疑也成為美術傳播的主要載體。

五、創新意義

綜合院校美術作品推廣調研報告顯示北京市綜合大學美術專業大學生在當代是人數眾多且更具社會性的一個群體,這篇報告是整體研究方向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此次研究成果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希望能對北京市綜合大學美術專業大學生有所幫助。也希望各界指導批評指正。

作者簡介:張艾嘉(1996.04—),女,學歷:本科,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美術學。

猜你喜歡
美術作品北京市
美術作品欣賞
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
《北京教育》雜志理事會名單
《北京教育》雜志理事會名單
《北京教育》雜志理事會名單
《北京教育》雜志理事會名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