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沂柳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創新性研究

2017-09-10 14:42王娟娟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
關鍵詞:脫皮條子柳條

一、概述

柳編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在古代人們只是作為普通的日常實用品,直到20世紀后幾十年才逐漸興起,也漸漸的成為中國部分地區出口創匯的項目。本次所選地區為山東臨沭縣柳編之鄉為調研對象,柳編在臨沭縣已有1400年的傳承歷史,中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該縣白旄鎮柳莊的植柳編柳歷史最早見于1400多年前的唐朝初年。明朝永樂年間,青云鎮等地村民,就將杞柳編織成逢年過節出門串親戚的箢子、餐飲炊具用的笊籬(相當于漏勺)、儲糧藏物用的箱簍等工具,供人們生產和生活使用。

二、柳條的生存環境

臨沭縣位于山東省最東南部蘇魯交界處,因瀕臨沭河而得名。臨沭縣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洼,縣境東部和北部為低山丘陵,西部沭河沿岸為沖積小平原,海拔高度均在60-400米之間,境內有大小山頭44座,大多呈東北——西南走向。蒼山位于縣境北部,主峰海拔高度394.7米,為縣內最高點。

臨沭屬暖溫帶季風區域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春季溫暖,干旱多風;夏季炎熱,雨量充沛;秋季涼爽,晝夜溫差大。平均相對濕度為70%,年最大降水量1288mm,最小降水量為474.5mm,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6%。年平均氣溫13℃,年平均降雨量851毫米,全年無霜期209天,最大凍土深度為30cm, 年平均日照2558.3小時,多年平均風速3.4米/秒,多年平均最大風速17.3米/秒,為省內最佳氣候區。

臨沭縣經常發生的自然災害類型有病蟲害、旱災、水災、風災、冰雹等,最大年降水量為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這就使得豐、枯水年交替出現,使臨沭縣經常發生年際干旱現象。由于每年旱澇災害的發生,糧食作物及經濟作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白柳,又稱杞柳、簸箕柳,是柳編工藝品的原材料,白柳在臨沭已有500多年的栽培歷史。臨沭縣又稱“柳編之鄉”。

三、柳條的生產及變遷

在青云鎮,可謂是家家戶戶都種植柳條,俗話說:“柳條紅,家家空”,說的就是等到柳條泛紅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到田地里去忙著去收割柳條的狀態。每年一到收割柳條的時間,家里的勞動力,即使有在外面打工的男子,也要趕回家中,幫著收割柳條,如果收割早了,柳條太青太嫩,影響柳條的韌性;如果收割晚了,柳條太老,不容易脫皮。對于柳條的成熟度,在受訪人口中得知的要求是:成熟的條子里邊是白色的,如果扒開一看里邊還是青的,用手一掐還出水,那肯定還不行,這就是還太嫩了?,F在都有那種拔條子的機器,你先把要割的條子弄家里來,先脫皮,然后看看要不要割,再決定是現在割還是過段時間再割。初夏的伏條(就是一年中的第一茬在五月份的初夏)更有講究,要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當天收割,當天脫皮,不然條子就粗糙。臨沭縣當地人都在下午涼快的時候去地里收割條子,到了晚上尤其在凌晨以后起來給條子脫皮。這樣既保持了條子的新鮮度,又不至于熱到中暑。

從柳條的種植換茬情況來看,青云鎮的柳條種植為一年一次,即春季一月份種植,但是柳條的收割時間是一年兩次。每年他們把從集市上買來的柳條苗子扦插到地里,這些柳苗經過四個月左右就長成了一米左右、適合柳編編織的柳條,也就是在初夏的五月份和冬天的十月份就可以進行收割了。

當然,在扦插柳條到收割柳條中間還有一個柳條的管理過程,必須時常到條子地進行打農藥、除草、修剪等,比如在四五月份的時候,就得下地給柳條打一種叫做管地下蟲的藥物,如果不使用這種藥物,柳條就會被蟲子啃食,發育不好。當柳條長到五十厘米左右的時候還要澆水,同時配合一定的藥物進行管理,長到100-150厘米的時候配合藥物再次澆水,除了這兩個關鍵的時段,春季少雨要經常澆水,充足的水源是柳條質量高低的關鍵。在夏天的這一茬收割完以后,留下的根部經過四個月以后又長到一米左右高的柳條,就可以進行第二次收割,此時的柳條又叫做秋條。有的柳條經過第二次的收割以后可能會挖掉根部,從新扦插新的柳條苗,因為有的不合格的柳條會影響編織的效果,在編織的時候容易斷,根據邱師傅的描述,不合格的柳條就是那種分叉分的多的那種,就是一扒皮里面有疙瘩的那種,有疤痕的,那種會比合格的柳條便宜好幾毛甚至好幾塊錢。柳條在整個生長期內都容易在頂部以下分長枝杈,這樣會影響柳條的質量,必須剪掉,只保留最長的或者是中間那根就行了。

柳條收割完以后,還要進行加工或者拿到集市上去進行交易。對柳條的加工就是根據具體的使用情況對新鮮的柳條進行相應的處理。如果是將來為了編織出白色的柳編制品,就直接把柳條進行脫皮、晾曬。如果是為了將來對編織品進行深加工,就需要把柳條進行蒸煮,然后把蒸過的柳條進行脫皮、晾曬,這樣待以后使用的時候就比較好加工上色。

早期使用的去皮工具非常簡陋,當地人稱其為刮刀子,刮刀子分為兩種,一種是鐵條子形式的,去皮的時候,一只手握住柳條的一端,另一只手用鐵條子夾住新鮮的柳條,由柳條的一端刮向另一端,一直到柳條皮被刮干凈,用鐵條子脫皮的時候,一方面不能夾的太重,容易破壞里面的白柳條,另一方面不能夾的太輕,容易刮不掉皮;一種是鐵皮形式的,鐵皮是后來慢慢發明出來的。到現在,也是當地人們一直在使用的“脫皮機”,只要把新鮮的柳條放進去,一秒鐘的時間,鮮柳條就從脫皮機出來了,此種脫皮機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勞動力。

秋條由于天氣的原因導致脫皮不是太容易,所以要把新鮮的柳條進行蒸,然后脫皮。過去,由于技術比較落后,鮮柳條的蒸煮過程比較費勁。由于柳編技術在當地的年代比較久遠,所以發明出來一種新的蒸柳條的機器“蒸鍋”,以前可能需要蒸個兩三個小時,現在有了蒸鍋以后可能只需要半個或者一個小時就可以達到想要的效果。蒸完以后放在地上用拖拉機在上面來回壓一壓,就好扒皮了。

不管用哪種方式對柳條進行脫皮,最后都是要在太陽底下進行晾曬,目的就是為了以后在編織成品以后發霉,從而破壞其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期間我問柳編師傅:“怎么才知道柳條曬干了,憑什么去判斷的?”柳編師傅笑道:“沒有什么標準,這對于我們來說太平常了,就和到了時間吃飯是一樣的,如果非要一個標準那就是一摸,二看,就和曬衣服是一樣的,干了就收就行了?!睂τ谶@個問題,我請教了其他的柳編藝人,他們的說法就是,太 陽越毒,對于晾曬柳條就越好,如果是36℃的氣溫,可能曬一天就可以了,如果是像25℃的氣溫,可能要曬三天左右,氣溫越低晚上柳條就會反潮,同時還會發霉,柳條也會發紅,就不是原來的柳條色了,所以要來回的晾曬。脫皮以后的柳條皮,就曬干去喂牛喂羊,在當地人口中了解到,一畝地的柳條皮如果賣的話,最多能賣到一百塊錢。

四、柳編成品的編織

在去拜訪柳編師傅的時候,收貨(去每家每戶收編織好的柳編成品的人,當地人稱其為“二盜販子”,個人理解為黃牛)人拿著柳編模子去和邱師傅進行商談。就是收貨人拿來自己所需要的柳編模子讓柳編藝人進行編織。

五、總結

在市面上看到一個個柳編精美成品的背后,包含了許許多多柳編藝人的辛苦勞動。一個柳編的編織的過程經過扦插-管理-收割-脫皮-浸泡-曬干-編織-上漆-貼牌等工序,因去調研的時間是柳條收割的季節,所以本文只是對柳條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整理。

作者簡介:王娟娟(1991.09.10—),籍貫:山東臨沂,院校: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注: 關于柳條的生存環境部分內容參考臨沂地區地方史志編篡委員會辦公室.臨沂地區概況[M].1984和臨沭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文件,2015.5.

猜你喜歡
脫皮條子柳條
柳芽
門內
拔河
熱血李木瑾
補維生素A預防手腳脫皮
手腳脫皮小偏方
條子
孩子手脫皮別急著補維生素
關于“錢可通神”的民間版本
嘴唇為何常脫皮開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