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別“拖延菌”——小學生時間管理能力的科學培養

2017-09-10 14:42崔迎春樊倍竹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
關鍵詞:模塊科學小學生

崔迎春 樊倍竹

《關于進一步加強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德育為先,育人為本”作為家長學校的教育方針和政策??茖W系統的家庭教育理論知識和指導方法才能正確的服務于家庭教育實踐活動。

一、問題提出

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競爭激烈的時代中。隨著新教育大時代的興起和改革,家長更加注重孩子全面發展和特長能力的培養,課外輔導和特長培訓從小學開始給孩子帶來身心的壓力,學生和家長每天都保持在忙碌的軌跡中。在這種繁忙和壓力的背后往往學生會表現出懶散的態度,學習生活中出現慢慢吞吞的拖延現象。盡管在老師家長的多次催促下,學生表現的很認真,但是在事后無人監督和督促的情況下,很多小學生都不約而同的表現出不愿意及時完成作業,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從而因為拖延學習時間導致睡眠時間不足,影響個體生長發育。因此,科學的學習和應用時間管理才能讓小學生高效的學習、合理的安排生活時間,才能更好的規劃人生,享受幸??鞓返纳?。

二、理論依據

有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大學生大都不具備時間自我管理能力,而中小學生長期以來處在學校及家長精心編制的“一切為你好”的制式化教育設計之中,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國內許多研究證實自我控制形成的關鍵期是在學齡期尤其是 6 ~10歲左右。國外的研究表明從小學高年級起,有效的自我調節策略才會出現。我國著名心理學專家黃希庭,張志杰對小學生的時間管理的傾向研究提出了科學的培養策略。其研究成果將時間管理能力培養分為時間意識的轉換、預估能力的提高、分配和控制,并列舉了針對不同的對象、意識與行為齊行、從個人體驗出發充當學生的拐杖、規劃的跨度適宜的時間管理能力培養策略。我校按照科學理論依據制定相應的校本教材。

三、實施模式

根據心理學研究者黃希庭和張志杰通過對我國大中學生時間管理狀況的研究分析,認為時間管理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技能,更是一種心理傾向性,他們提出時間價值感、時間效能感和時間監控能力三個維度的時間管理傾向。我校聘請新疆知名心理學專家指導、領導班子牽頭帶領全體課題組成員深度研究討論后,依據科學的理論具體內涵和策略進行分析,制定了公共模塊、家長模塊、教師模塊和學生模塊四種模塊形式,采用統一課標,分對象、分年級、分層次等開展小學生時間管理培養的實施。具體模塊內容如下:

1、公共模塊

1)、時間的定義和性質 2)、時間管理的概念和意義

3)、SMART目標原則 4)、關注二四象限原則

2、家長模塊

1)、積極正向引導孩子的方法 2)、家庭環境和氛圍的營造

3)、建立穩定傾向教養方式 4)、監督獎懲機制的建立

5)、提升孩子自我價值感 6)、時間管理具體指導方法

3、教師模塊

1)、提高課堂趣味性 2)、高效課堂的實施

3)、提升學生自我價值感 4、)科學提升班級管理秩序

6)、時間管理具體指導方法

4、學生模塊

1)、認識感知時間 2)、體驗時間價值

3)、做自己的開關 4、)學習是我的責任

6)、時間管理具體指導方法

四、探索成果

根據小學生學習拖延行為的主觀影響因素,如人格因素、自我效能感、動機信念等,給我們在實施家校合作教育中很多啟示,我校利用現場講座、親子作業、微課、微視頻、問卷調查與反饋、總結與分享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溝通和討論,學生受益匪淺,學生增強了自我效能感;改善學生的學習策略;家長學會了科學的引導學生做出目標定向;積極引導學生正確歸因意外還具體得到以下成效:

1、提高認知:通過科學理論的學習,教師、家長和學生充分認識和感知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和意義。系統理論加實際的學習掌握了時間管理的方法,時間管理的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2、學生方面:學生通過學習校本課程對自我認知、自我尊重、自我價值有了更好的認知,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我人格成長。

3、教師方面:通過科學的學習能夠高效趣味的完成教學任務,提出很多創新點,優化了課堂教學,和學生一起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增加了自我效能感和職業價值感、幸福感。

4、家長方面:家長通過學習和實施操作,更有效關注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改善了孩子的家庭環境和學習氛圍,建立穩定傾向的教養方式,學會了有效積極的正向引導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切實的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能力。

總體上,經過三位一體的理論學習和實施操作訓練,孩子對時間有了科學的認識,明確了每天要完成的任務,發現自己有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獨立完成任務,父母的任務在于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和資源,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對于即將到來的時間管理訓練充滿期待和信心,具有了科學的時間管理的初級能力,并隨著年級的增高能力不斷加強。

五、實施案例

(一)學生模塊:(時間管理三)不讓時光付流水 六年級

課前調查

小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弱,長沉溺于個人趣味,對時間的重要性認識缺乏切身體會,表現出無節制的娛樂,做事拖拉,缺少“時間感”,沒有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以致形成不良的習慣。時間管理對學生來講可能意味著知識、分數和能力,時間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但現在對于小學階段的問題。處理好學習和休息的時間,以積極的態度去爭取時間。

教學目標

關注情感:通過游戲、活動形式,使學生感受時間的有限性,明確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形成時間的觀念,同時在了解自己管理時間能力之后動手制作“時間管理餅狀圖”,對今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指導意義。、

改善認知:通過心理游戲活躍課堂氣氛,放松心情,觀看視頻和親身體驗愉悅的知識,感知時間的有限性,體會到要珍惜時間。

指導行為:通過游戲、活動、體驗形式,使學生明確時間管理的重要性,時期形成時間的觀念,同時在了解自己管理時間能力之后動手制作“時間管理餅狀圖”,對今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指導意義。詮釋生命的長短,直觀的體會生命的時間是有限的。

課程安排:

熱身活動:小游戲:對時間

引發問題:計算過人生的時間么?通過視頻的播放和同學們親子撕紙的體驗感受生命中時間的有限性。讓同學感受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共同探討:游戲:時間大比薩請同學們在12份的餅狀圖中依次填好要做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做不完得情況下,怎么辦?通過同桌討論:想辦法把重要的事情完成。通過自己的填寫,事件感受事情的輕重急緩,如何去應用更合理安排管理時間

談談感想。

最重要的事情是最值得我們花時間去做的。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要勇敢的對它說“不”。感受時間的輕重緩急,反省學習生活中時間安排的是否合理。

(二)、家長模塊(時間管理行動二)

根據第一周的收集、整理和組織,把每天要完成的任務列出清單,告訴孩子每一項都有標準時間(見第一周的記錄表),如果孩子能提前完成——節省時間,剩余的時間都將成為他的自主時間。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讓孩子感到提前完成是值得的,不必擔心完成任務后還有更多的任務等著他,因而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發揮潛能。家長也因此了解孩子目前的能力所及——到底有多快。將孩子的作息時間分為三個模塊,即早晨上學前、白天學校表現、下午放學后,每個階段重點關注一個模塊,集中精力解決這部分的問題。其他的順次解決,或者暫時忽視,否則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僅訓練效果不好,而且會因挫敗感而導致訓練中斷。

猜你喜歡
模塊科學小學生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我是小學生
必修模塊相關知識過關訓練
科學拔牙
非常小學生
衰落的科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