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2017-09-11 06:41李朋飛
祖國 2017年15期
關鍵詞:啟示思想政治新加坡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面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洪流大潮的猛烈沖擊,很多國家出現了眾多社會問題,各國政府都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雖然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教育理念存在較大差異,但各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普遍具備一些特征。本文以新加坡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著力點,通過對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發展歷程、目標、主要內容、方法途徑的論述,并分析其特點,加深對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新加坡 思想政治 啟示

目前,關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方面的研究,學者們多重視中小學階段,強調公民教育與道德教育的有機結合。在大學階段,則主要強調在中小學階段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教育內容,明確教育目標,最終使高校大學生確認并承擔國家賦予的特殊社會責任。文中“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新加坡高校為培養具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合格公民,為國家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對大學生進行的公民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基本道德素養、道德態度認知和道德行為能力的培養。本文主要從新加坡高校大學生為出發點進行闡述。

一、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歷程

(一)萌芽和初步發展階段

1965年之前,新加坡先后經歷了英殖民統治時期、日據時期、自治時期,長期處于侵擾壓迫、動蕩流離和錯綜復雜的生存環境之中,這使得新加坡人民心中充滿了危機意識。新加坡多種族、多元文化造成國人的價值觀、政治意見、利益分歧也特別大,且不易調和。新加坡在小學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程度較低,內容通俗易懂,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此外,新加坡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還對小學層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目標根據不同年級做了明確規定如小學一年級以“個人”為中心,二年級以“家庭”為中心,三年級以“學?!睘橹行?,四年級以“鄰居”為中心,五年級以“國家”為中心,六年級以“世界”為中心。中學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小學層次內容的拓展與延續,對學生的道德文化素質的培育程度要求進一步提升,側重培養兩方面:道德行為知識和道德行為能力??偠灾?,中學階段的公民道德教育側重培養兩方面:道德行為知識和道德行為能力。

(二)改革創新階段

20 世紀 80 年代初期,新加坡在政治、經濟、社會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出現了與之相伴的社會難題,這些問題對新加坡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產生了嚴重威脅。新加坡政府在不斷地反思之后,重新認識到傳統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性,進而越來越重視思想道德教育,并逐步將傳統儒家倫理道德思想提上日程。改革創新階段,新加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的儒家倫理道德規范賦予其新加坡特色,緊跟時代發展進行大膽革新。

(三)完善發展階段

步入20世紀90年代后,新加坡雖然停開了前一階段的儒家倫理課程,但隨后開展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仍然吸收了大量儒家倫理的精華,儒家思想在新加坡新一代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中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1991年1月,新加坡政府正式發表了《共同價值觀白皮書》,提出了五大共同價值觀:“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社會關懷,尊重個人;求同存異,避免沖突;種族和諧,宗教寬容?!惫餐瑑r值觀提出之后,新加坡高校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體制隨之基本確立。為了適應的新的教育發展形勢,新加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做出了相應調整。

二、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目標

新加坡的本國國情,特別是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決定了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目標的設置。自1965 年獨立建國后,新加坡國民還沒有形成深刻的國家意識,也沒有產生強烈的情感依存。這期間,政府以華人儒家文化為主體,通過國家意志對公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現在強調培養青少年的國家意識和認同,通過教育使學生自覺認同這個國家并維護其利益,做一個合格公民。新加坡政府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小學層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續。高校教育旨在培養擁有專業知識技能、身心健康的新加坡公民。新加坡高校的總目標是塑造既有專門知識、心智發達又具有健康人格的新加坡公民。在培育大量技術型人才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加坡人”、“合格公民”的基礎上,提升培育目標,使之成為具備社會責任感及敬業與奉獻精神的人。新加坡高校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則是培養社會精英。新加坡政府為培養社會精英,將相當多的教育經費投入到高校,鼓勵優秀的大學生不斷深造,在本國發展的基礎之上,放開眼界、走向世界,不斷地學習和吸收國外優秀文化與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提升能力,成為本國乃至世界的精英,服務于國家社會。

三、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內容

新加坡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集中在培養國家意識,樹立共同價值觀,加強倫理道德知識與品格教育等方面。

(一)國家意識教育

新加坡高校十分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國家意識,提倡要富有社會責任感和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新加坡各類高校都會將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作為重要課程和學習環節,使高校學生明確國家意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最大程度上激發并強化學生內心的國家情感,樂于對國家和社會做出自己的奉獻,并形成將自己的所學所見運用于社會、造福于社會、有利于人民的高尚精神面貌,成為具備公民國家意識的社會精英和未來領袖。

(二)倫理道德教育

新加坡高校通過向學生傳授倫理道德知識,特別是傳統儒家倫理道德知識,從而培養大學生的道德認知和判斷能力。新加坡是華人占多數的國家,長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和教化。新加坡高校的倫理道德教育,一方面,繼承儒家倫理道德思想的傳統。另一方面,與時俱進,適時創新,吸取儒家文化的精華。新加坡高校還重視大學生的道德實踐能力的培養,特別注重現實社會中存在的應用性道德問題。endprint

(三)法律思想教育

新加坡是一個法治國家,各個高校也十分重視大學生的法律思想教育。一方面通過開設一系列課程向學生介紹法律基礎知識,如憲法、刑法、民法、國際法等。另一方面通過介紹新加坡的法律思想和法律法規,從而培養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鼓勵大學生努力完善新加坡法制社會的建設,做一名合格的新加坡公民。

(四)歷史教育

新加坡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在歷史上曾淪為英國和新加坡的殖民地,1965年宣布獨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迅速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躋身發達國家之列。新加坡高校通過向學生介紹新加坡的歷史文化,讓他們了解和尊重歷史,培養他們的危機意識,激發他們投身于新加坡的現在和將來的建設,鼓勵他們為新加坡的美好未來努力奮斗。

四、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方法途徑

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條是課堂教學,通過專門的思修政治理論課程;另一條是課外活動,主要包括學習輔導、社區服務、社團活動等形式。

(一)課堂教學

新加坡各地高校普遍開設有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通過專業教師的講授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加坡高校,政府仿照英美教育體系,不再統一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有關課程,并把課程的具體設置和過程管理的權力下放到各個高校?!靶录悠赂鞔髮W校長、理工學院院長、各院系的負責人、政府官員和私人部門組成高等院校管理委員會,委員會根據國家有關法案成立理事會和學術委員會,專門負責對課程的管理與指導”“同時學校重視收集學生對課程和教學的意見,建立了完備的教學反饋系統。大學學術委員會根據各高校成立的咨詢委員會以及校外考試委員會、訪問學者和顧問的反饋意見和建議,對課程設置及內容進行定期檢查和完善,加強對課程實施的質量控制?!?/p>

(二)課外活動

在課堂之外,開展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有關的實踐活動既是對課堂教學的實踐檢驗,也是一種有效補充。為了培養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人際關系,鍛煉優秀的組織領導能力,新加坡大學除了開設豐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之外,還開展了用來各式各樣、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主要有學生社團活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學校自治管理活動等等。

五、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點

(一)教育目標的指向性

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注重吸取儒家倫理道德精華,又堅持共同價值觀和根本指導思想不動搖,科學合理地設定相應目標。這些目標,一方面結合每個學生的不同身心發展水平,遵循教育發展的一般規律,由表及里、層層遞進;另一方面針對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分別設置不同的教育目標,層次分明、因材施教,教育的實際效果比較好。

(二)教育內容的融合性

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融合性,主要表現在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一方面堅持繼承與創新儒家傳統價值觀,另一方面堅持吸收西方先進思想文化,不斷創新并充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將儒家文化的教學內容和西方文化的教學方式相結合,如公民意識、維權意識、志愿服務和價值澄清法等教育內容和方法,進而實現形式和內容上的突破和發展。

(三)教育途徑的多元化

新加坡高校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整合各種資源、搭建跨領域平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迅猛發展開辟廣闊的天地,主要包括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兩個大的方面。課堂上,融合各類學科的特點,進行知識上的滲透,通過專業課教學與相關學科滲透等輔助教學,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顯性與隱性教育途徑的自然滲透和融合。課堂之外,一方面充分發揮社會法制教育、社區教育與校園文化教育的有效結合,明確樹立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另一方面,通過國際高校合作平臺,利用政府、企業、媒體等直接媒介,為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公正嚴明、安定從容的大環境,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六、對我國高校的啟示

(一)科學合理地制定教育目標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科學合理地制定教育目標,保證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沿著正確道路建設發展。根據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個性特征,通過各種教學活動,推進各項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實踐能力。我國高校應引導學生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規范,進行愛國教育和擁黨教育,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艱苦奮斗的精神,積極調動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保證高校大學生的公民道德素質在形式各異的活動中有所提高。

(二)繼承創新地優化教育內容

借鑒新加坡對傳統儒家文化的合理利用,我國高校要結合中國的國情,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對其進行改革創新,充分挖掘傳統儒家思想在現實社會中的寶貴價值,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此外,我國高校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儒家思想,與時代發展相結合,在弘揚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學習世界先進文化,真正地實現自主創新,重視培養大學生的人格理想和社會責任意識,積極地繼承和創新,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內化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質。

(三)靈活機動地改進教育方法

在我國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改變之前單一死板的教學形式和方法,使學生和教師之間充分互動,注重實踐操作,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創新。近年來,我國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已經非常注意大學生活動的實踐環節。但在考核評價方面,還有待完善,應改革現有評分體系,充分體現學生的能力水平,如大學生參加社區、社團及做志愿者的表現和成績。

參考文獻:

[1]龔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張鴻燕.儒家倫理與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J].外國教育研究,2003,(04).

[3]盧艷蘭,張在喜.新加坡高校德育課程設置評介[J].中國商界,2010,(01).

[4]倪愫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基金項目:廣東省德育創新項目“構建思政、通識、學工一體化德育新機制”(2015DYZZ003);作者簡介:李朋飛,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歡
啟示思想政治新加坡
新加坡
五彩斑斕的新加坡
如何創新文化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問題探析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人文教育的結合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過冬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