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多元式教學法在醫學本科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

2017-09-14 21:37彭美玉牟東珍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關鍵詞:免疫學章節知識結構

彭美玉 牟東珍

近幾年,多種新的教學方法逐漸應用于免疫學理論教學,如多媒體、PBL、案例引入、框架式、興趣導向等,且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雖然這些新興的教學方法各有其獨特的優點,但又均存在局限性和缺點。根據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結合各章節內容特點,將多種教學方法在免疫學各教學中進行應用,進一步提高和改進了醫學免疫學理論的教學質量。

醫學本科免疫學教學方法多元式教學法醫學免疫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但是醫學免疫學具有理論性強、內容多且抽象等學科特點,加之現行的傳統的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模式(Lecture-BasedLeaning,LBL),是一種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程序等均由教師決定。因為整個授課過程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和接受,加上免疫學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進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醫學免疫學理論課教學質量,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是所有醫學免疫學教師所面臨的難題。近幾年,多種新的教學方法開始逐漸應用于免疫學理論教學,如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multimediacomputer aidedinstruction,MCAI)、PBL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ming)、案例引入教學法、框架式教學法、以興趣為導向的多元化醫學免疫學教學法等。雖然這些新興的教學方法各有其獨特的優點,也確實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每一種教學方法又均有其局限性和缺點,因此任何一個單一的教學方式都不適用于免疫學的授課。本文根據本教研室所有教師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結合各章節內容的特點,將多種教學方法在免疫學教學中進行應用,進一步提高和改進了醫學免疫學理論的教學質量。

一、以興趣為導向的教學法

免疫學理論性強且與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及細胞生物學等多門學科相交叉,是歷年來醫學本科生不及格率較高的學科之一。大多數學生從一開始就懼怕和排斥學習免疫學。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免疫學第一章“免疫學概論”可直接決定學生對免疫學的第一印象和之后的學習情緒,因此在本章我們以“故事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對免疫學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生學習免疫學的熱情。如給學生講述人類與天花的斗爭歷程,因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應用免疫學知識的力量徹底消滅的疾病。再如給學生講述炭疽疫苗、狂犬病疫苗的發現過程,進而引入生活中學生們熟悉的各種疫苗,讓學生認識到免疫學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另外,除了經典小故事外,“免疫學概論”的講解中介紹國內外免疫學科研和臨床應用的最新動態。如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及生理學獎的免疫學家Ralph M.Steinman,其身患胰腺癌,雖然近85%的胰腺癌患者在確診之后都活不過1年,但Ralph M.Steinman憑借自己研發的基于樹突狀細胞的免疫療法進行治療,獲得了四年生存期,雖然在諾貝爾獎頒布前四天遺憾地去世,但因他對人類的貢獻和對科研的重大影響,成為第一位在過世之后仍然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

故事的講解使得原先枯燥乏味的課程更加生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也隨之增加。

二、構建知識結構導圖的教學法

在免疫學的教學中,學生經常反映學了好多散在的理論知識,不知道有何聯系,因此覺得免疫學枯燥乏味,失去學習興趣。構建知識結構導圖,是先給學生勾勒出知識結構的主線,使學生對免疫學知識結構先有個總體認識,然后再引導學生將各章節內容圍繞主線展開,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清晰,降低學習難度,提高教學質量。

醫學本科免疫學的前十六章,除“免疫學概論”和激發免疫應答的“抗原”這兩章外,其余章節詳細介紹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分子等免疫系統的各組成成分和免疫應答的過程。首先,讓學生清楚,醫學免疫學整本書的主線就是免疫應答,基本每一章,都不能脫離免疫應答而自成體系。前面的章節是為了給闡述免疫應答做鋪墊,主要是免疫應答的參與者。如果把免疫應答比作一場戰爭,那么抗原就是入侵者;而免疫細胞就是參與戰斗的勇士;免疫組織和器官就是培養勇士們的場所;免疫分子,包括抗體、補體、細胞因子等則是免疫細胞在戰斗中產生和利用的“武器”。

構建知識結構導圖的教學法,可將分散抽象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教師在講解學習過程中要始終將知識前后聯系起來給學生預習和復習。這樣每學完一章,知識的脈絡就清晰一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于獲得成就感,便于加強記憶。

三、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multimediacomputer aidedinstruction,簡稱MCAI)是把文字、音響、圖形、動畫等有機組合起來,完成一系列人機交互式信息處理操作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最大的優點是可使抽象的免疫學內容形象直觀化。如在講述補體激活的三條途徑、體液免疫應答和細胞免疫應答的過程中,可以做成動畫演示,讓枯燥繁瑣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因為動畫演示生動有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記憶。

四、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被稱為“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 Based Leaming,簡稱PBL)。它是指在授課過中,以病人問題為基礎,讓學生以小組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中,學習者可圍繞問題進行思維、推理和分析,教師不直接回答學生的問題,只起到導向作用。如講授補體內容時,讓學生討論“臨床輸血前血型檢測的原因”。因為前兩次課學生剛學完“抗原”和“免疫球蛋白”,加上實驗課剛做完血型檢測的凝集反應。所以,可以用“ABO血型抗原與相應抗體結合后出現的是凝集現象,而為何輸血時血型不符最后的結果卻是紅細胞溶血”這個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補體的經典激活途徑。PBL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不僅使學生學習到了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而且培養出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案例教學法

大多數醫學生只是因為免疫學是職業醫師考試中的一部分而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并沒有很好的理解所學的免疫學知識,也就不可能很好的將免疫學知識與其所學的臨床專業知識進行融合。案例式教學是以案例為先導的教學方法,即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我們教研室除“免疫學概論”和“免疫學檢測技術的基本原理”這兩章外,其他章節均給學生一個與本章內容相關的案例,引導學生用所學免疫學知識診斷和提出治療建議。

綜上所述,醫學免疫學作為一門內容抽象繁雜的課程,在其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多元式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幫助教師擺脫傳統教學中單純地枯燥乏味的陳述,增加師生互動聯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索免疫學的廣闊天地,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紅軍,鞠寶玲,宋寶輝.構建知識結構導圖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4,(03).

[2]李成文,王栩,鄔于川.應用多媒體教學提高醫學免疫學教學質量[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02).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資助項目(81502469);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ZR2015HL061);濰坊醫學院博士啟動基金。endprint

猜你喜歡
免疫學章節知識結構
翻轉課堂與沉浸式教學法在免疫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
高中數學章節易錯點提前干預的策略研究
工程管理專業大學生知識結構及其評價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復習效率
中醫藥院?!夺t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教材分析與創新
淺談民語言醫學生免疫學實驗教學的體會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簡單的運動”學習指導
《烴》一章中的實驗考點大掃描
怎樣建造你的知識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