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體環境下初中音樂有效課堂的構建

2017-09-14 09:04李想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關鍵詞:探戈流行音樂多媒體技術

李想

音樂是反映人類生活情感的一種聽覺藝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并參與到音樂課堂中,多媒體輔助教學目前正被廣泛應用。從初中音樂課堂上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意義作用以及如何活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流光溢彩的音樂課堂方面分析。

多媒體技術初中音樂有效課堂一、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音樂課堂的積極作用

中學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學的主要陣地,多年來,傳統的音樂教學主要是以“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給學生灌入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和教師為了應對考試,而對作為副科的音樂課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課堂上,學生和教師缺乏溝通交流,學生只是死板被動地接收教師傳達的知識,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音樂教學方法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用多媒體建立的新型音樂教學模式則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對音樂課堂的有效構建有著重大作用。

(一)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現如今,學生對流行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書本的音樂作品卻毫無興趣,傳統式的課堂講解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而多媒體技術作為集聲音、圖片、視頻等為一體的現代信息技術,對學生而言,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給予學生全新的視覺聽覺體驗。老師在課堂上活用多媒體技術,在學習樂曲時透過多媒體結合音樂和畫面,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來感受每段樂曲的力度、速度、節奏以及情緒等,從而激發學生的聽賞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樂趣,主動投入到音樂課堂中,從而也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拓寬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審美

以多媒體技術為輔助教學手段,我們只需要把所需要教學的內容如歌曲、音樂知識等信息輸入電腦就行編輯,從而達到直觀、多層次的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課堂所學音樂知識的理解突破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樹立清晰完整的音樂形象,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根據國家教育部制定關于音樂課程的明確規定:“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音樂課堂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樹立引導學生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多媒體教學能夠直觀讓學生喚起美的情趣,感受美的意境,撥動美的心弦,細細體味每一個音樂作品的思想內涵和美的內涵,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的有效構建

(一)模擬場景

欣賞音樂是初中音樂課堂中的重要學習內容,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應用模擬法,把所需學習的音樂曲目的情境內容通過語言、圖片、描述等方式形象而逼真的還原表達出來。不僅可以提升課堂的視覺效果,還有有利感受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感受力。例如:學習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時,為了讓學生在古樸典雅的樂聲中感受作品塑造的優美意境,凈化美的心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首先,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朗誦唐代詩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詩前四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并閉著眼睛,設想歌曲所表達的情境內容。在聆聽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剛才腦海中所浮現的畫面。其次,在緩緩的音樂伴奏下,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呈現歌曲中的畫面,畫面中出現了水波蕩漾,月亮慢慢升起,垂柳搖曳,江樓鐘鼓,花影層疊,遠處山峰連綿不斷,猶如仙境一般的美麗情境,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最后,在學生被調到的情緒下,引導學生一邊欣賞一邊對歌曲所表達的內容進行賞析,增強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對音樂的感悟,強化學習效果。

(二)教學互動

多元有趣的互動可以激活音樂課堂氣氛,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創新課堂互動形式。例如,學習作品《藍色的探戈》,它是一首著名的輕音樂舞曲,是美國作曲家萊羅爾·安德森的代表性作品,整個作品營造出了一種飄逸悠遠、幸福歡樂的音樂情緒。而探戈是發源于阿根廷的民間舞蹈,現在已經成為了很受大家歡迎的社交舞蹈,也是國際標準舞大賽的正式項目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該作品時,可以先讓學生欣賞《藍色的探戈》這首舞曲,隨后播放一段探戈舞蹈的視頻,學生現場學習探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入學習主題。舞蹈配合在音樂課堂中,激活了課堂氣氛,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學習探戈并上臺展示,比一比哪組的探戈跳的最好。鼓勵學生通過身體的肢體語言感受音樂的魅力,打破了“教師教死書,學生讀死書”的傳統教學模式。

(三)引入流行

現階段,初中音樂課堂所教授的大部分是古典民族音樂,而學生對其并無很大興趣,取而代之的是,流行音樂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為了更好地迎合學生的欣賞品味、興趣愛好,將流行音樂引入初中音樂課堂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必要手段之一。合理引入流行音樂,對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熱情、興趣的提升都有很大的裨益。因此,如何把好的流行音樂元素切入到音樂課堂是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關鍵所在。當然,在引入流行音樂時,不僅考慮到音樂的音樂性也要從它的思想性方面入手,盡量選擇一些適合他們年齡階段的健康成長的歌曲,重點選擇一些能夠給學生帶來正能量的歌曲。例如,在學習《走進西藏》時,教師就可以先播放韓紅的《天路》《青藏高原》這些已經被學生所熟識的相似主題音樂,讓大家快速的參與到了課堂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哼唱《天路》來感受歌詞里所傳達的少數民族文化的魅力,之后在學生高昂的熱情中,投入到學習《走進西藏》的音樂學習中,播放歌曲畫面,自由哼歌,并配之以肢體語言,隨著音樂自由舞動感受音樂情緒。

(四)豐富主題

音樂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塑造美好心靈,陶冶情操使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因此,在音樂課堂上,僅僅讓學生欣賞和學習音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電影片段等指導學生學習每一個作品背后的故事、作者的生平等等,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儲備,豐富了教學主題。例如,在學習《北風吹》這首歌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電影《白毛女》的相關片段、講解電影背景內容,幫助學生感受歌曲氛圍內容?;蛘咴趯W習《第九交響曲》時,也可以讓學生欣賞電影《復制貝多芬》的該歌曲的首演場景,電影里各領域的藝術家重現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場景,由匈牙利的55人組成的凱奇凱梅特交響樂團及66人組成的合唱團共同協助演出,大家齊聚一堂演出,給予一場精彩視覺、聽覺審美的體驗。

(五)抽象具體化

音樂是一種由抽象聽覺到形象感受的過程,而多媒體技術就可以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更為直觀地表達歌曲內容,突破重難點。

三、小結

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音樂課堂教學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趨勢,彌補了傳統教學內容與方法手段上的枯燥。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技術時,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教師應該建立正確的備課觀念,制作多媒體文件前要仔細研究教學內容和目標,視頻和圖片的選擇是否合理,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地發揮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中的輔助教學作用,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從而實現初中音樂課堂的有效建立,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翔宇.淺談多媒體教學課件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0,(04):139.

[2]喬鳳梅.試論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優化初中音樂課堂[J].學周刊,2014,(07):208.

[3]卞小紅.淺淡初中音樂有效課堂的構建[J].長三角,2012,(09):13-14.endprint

猜你喜歡
探戈流行音樂多媒體技術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與多媒體的有效結合
理解流行音樂的變化
探戈老師
機械舞者
阿多諾流行音樂理論視域下的中國流行音樂思考
多媒體技術在高職計算機教學應用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在這里,與探戈談一場春光別戀
書評|《流行音樂與文化關鍵詞》:為流行音樂研究樹范本
一曲探戈
淺談小學生對流行音樂的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