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傳統文化,讓語文教學擔當歷史賦予的重任

2017-09-14 16:59楊紅霞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關鍵詞:內涵詩歌高中語文

楊紅霞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增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來完善自己的人格。高中語文教學應該以提高民族自豪感與社會責任感為己任,幫助學生構建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為圓“中國夢”貢獻一份力量。圍繞五個方面闡述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旨在讓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發揚光大。

高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傳承發揚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講話中指出:“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進程中,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币虼?,發揚傳統文化是當今值得重視的話題。新課標指出學生在汲取知識的同時也要能夠認知傳統文化,把發揚傳統文化作為自己的第一問題。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閱讀優秀作品,讓他們深刻地去體會傳統文化的內涵,把握住文化的關鍵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命的精神。語文作為一門內涵豐富的學科,其地位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改變傳統教學手段入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富有感情基調的學科,是傳承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更是發揚傳統文化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深刻體會語文學科的氣勢磅礴。當然教師在教學中也要能夠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用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興趣,繼而進一步傳承我國優秀的文化底蘊。例如,在學習《大堰河我的保姆》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反映這首詩歌沒有詩歌底蘊,感受不到其帶來的震撼人心的效果,遠遠遜色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播放音樂和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去感受其帶來的視覺效果,進一步激發內心的情感,通過播放朗誦者對這篇詩歌的表達效果不僅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文本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詩人的思想感情,繼而激發了自身的情感迸發。最后,在根據大綱要求對作者的生平及所處的時代背景向學生進行展示與介紹。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對詩歌不理解的地方進行完整、細致的講解與分析交流。

二、挖掘語文教材文化意蘊,追求生命價值的實現

縱觀民族發展史,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多舛的民族,它經歷了一系列令人欽佩的變故。直到現在傲然屹立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中,或許是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意志推動了中國文化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引導學生去發掘中華文化的內涵和底蘊。當然,語文教材便是一種能夠反映中華文化的瑰寶。根據課標要求,現今的語文教材多選取了包含積極向上的生命意識和能夠反映出中華文化底蘊的文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去感受生命的價值,繼而實現生命的長度和寬度。例如,在學習《記念劉和珍君》這一課時,作者以飽滿的感情贊美了劉和珍不畏死亡,堅強勇敢的性格特征。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引導學生深入挖掘課文蘊含的意義,贊美了中國女子的笑對生死的英雄氣概。教師可以讓小組學生進行交流,表達對這篇文章的看法:(1)這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是常人無法做到的任務;(2)抨擊了制造三一八事件的主要人物,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政府的腐??;(3)贊美了一群追求真理,追求進步思想的杰出青年,也是中國人民一直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充分利用古代名著閱讀,引導關注生命價值

俗話說,書籍是人類進步,只有擁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才能填充自己的頭腦,繼而引導思想的進一步發展。高中階段的學生思想趨于完備,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一些優秀作品?!妒酚洝贰都掖呵铩贰都t樓夢》《子夜》等書目都是高中階段必讀的書籍,教師應多給學生提供機會去感受書中的樂趣,體會文化的內涵,才能更好地去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妒酚洝肥且徊亢陚サ木拮?,它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其中源于《史記》的成語就有七百多個?!妒酚洝分羞€包含著司馬遷對人生的態度以及生死觀等等,這是當今社會提倡的觀點話題。例如,在學習《報任安書》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對文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边@一觀點印象深刻,但大多數學生對這一概念并不完全理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舉例來加以闡釋。如項羽烏江自刎,有些學生認為他的做法過于偏激,但在一些史學家看來他正是體現了男兒的英雄本色,他的死可以說是重于泰山,因為他實現了自身的價值,雖最后兵敗,但他對烏江的百姓可謂是仁慈善良,他的死是有價值的。

四、借助教材中的古詩文,豐富傳統文化內涵

新教材中編排了大量的古詩文,這為豐富傳統文化內涵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詩歌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優美的篇章。詩歌中所包含的一些意象有著其特殊的含義,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加以說明。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時需要借助一些古詩文進行發揚與交流。當然,詩歌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需要去探究。教師要學會帶領學生去深入理解、探討詩歌中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學習屈原的《離騷》這一課時,詩歌表達出詩人甘愿為國獻身的思想感情。教師在教授這一課時,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詩歌中“香草美人”這一意象,讓學生去體會這種寫作手法以及當時作者所處的歷史環境。在其他一些詩歌中,詩人喜歡借用“柳”表達“留”的感情,如對朋友和家人的依依不舍;用“鴻雁”這一意象表達自己的羈旅之思;用“月亮”來想象朋友或者家人此時也在目睹這一圓月,進而表達出自己對親人的思念,等等。詩人通過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來代指自己的思緒,達到了很好的視覺效果。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古代詩歌,更主要的是豐富了傳統的文化內涵和底蘊。

五、用好我們身邊的教材,讓傳統文化生根發芽

山東新課改后的魯人版教材分為必修與選修兩個部分,選修教材中跟傳統文化直接有關的就有《唐詩宋詞選讀》與《史記選讀》等。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古典詩歌時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去感悟李白的瀟灑飄逸,杜甫的沉郁頓挫,李商隱的綺麗精工,蘇軾的豪放曠達,柳永的婉約含蓄,而不要太功利,兩眼只盯在高考題和冰冷的分數上。我們也可以用古典詩詞豐富的意象、優美的畫面、深遠的意境感染學生。例如讓學生在古典詩詞中借一彎斜照漢家宮闕的冷月,折一縷渭城朝雨的柳絲,唱一曲大江東去的壯歌,點一盞醉里看劍的燈火,讓其沿著悠長的文化古道溯流而上,在中國這條精神長河里披沙揀金。學生反復吟詠詩人的詩詞,體悟他們的情感和品味他們的意境,定會唇齒留香,獲得身心與審美的愉悅。學生一旦有了這種積極的審美愉悅感,就會主動走進傳統文化,自愿接受傳統文化精髓的熏陶。至于《史記選讀》,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學人物傳記故事來走進歷史人物,傾聽他們的心聲,近距離的了解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活動,從而獲得獨特的人生啟示。

綜合上述,傳承傳統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務。它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能夠抓住文化的真諦,給予學生優秀的文化思想,讓他們在品讀作品的同時進行深刻地反思與學習,在教學中也要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中也要認知到傳統文化的重要地位,抓住文化思想的精髓,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修養,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發揚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林菊.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解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21).

[2]高洪艷.論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2015,(08).

[3]柯偉.高中語文教學要堅守傳統文化陣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1).endprint

猜你喜歡
內涵詩歌高中語文
我和詩歌的關系(創作手記)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七月詩歌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詩歌的奇怪隊形(一)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有理數的數學內涵
木木相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