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教學中的“口傳心授”方法初探

2017-09-14 22:42張博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關鍵詞:戲曲人才情感

張博

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戲曲之所以經久不衰與“口傳心授”方法的推廣與應用有著直接關系。通過這種全面的教學方法,使得戲曲本質內涵、文化精神得以延續?;诖?,以戲曲教學中應用“口傳心授”教學模式的意義為主要切入點,對戲曲教學中構建“口傳心授”教學模式的方法進行著重探討,以期更好地提高戲曲人才的綜合能力,推動戲曲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戲曲教學口傳心授方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為藝術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與良好的社會環境,戲曲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表現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對戲曲人才進行全面培養,通過“口傳”與“心授”相結合的方式,來更好地提高戲曲教學的水平和質量,實現人才表演能力、感悟能力的雙向互動式強化。對此,本文以戲曲教學為主要研究內容,對其中“口傳心授”教學模式的構建方法進行簡要分析,從而實現戲曲教學的新發展。

一、戲曲教學中應用“口傳心授”教學模式的意義

“口傳心授”教學模式,從其字面含義上來看則是通過口頭傳授的方式來提高人才的戲曲能力,利用心靈感知、情感強化的方式來促使學生將外在學習技能轉換為內在的思想價值,從而將戲曲的本質內涵、文化價值、精髓理念得到最大限度的彰顯。在戲曲教學中應用“口傳心授”教學模式,是貫徹和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符合戲曲這一傳統文化傳承過程中的本質要求,對戲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在戲曲教學中應用“口傳心授”教學模式,可以進一步彰顯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對戲曲教學任務的完成具有良好的推動與促進作用?!翱趥餍氖凇苯虒W模式以“口傳”和“心授”為主要教學方式,在注重培養人才表演、歌唱等技能的同時,還要求人才要對戲曲文化中劇種類型、地域文化、思想內涵、創作背景等方面有所了解,以便更好的掌握戲曲的情感價值,將此思想與自我技能的提升相結合,進而切實有效的完成戲曲教學模式的改革任務。

第二,在戲曲教學中應用“口傳心授”教學模式,符合戲曲文化主義傳統形式的本質要求,可以將戲曲文化的精髓與教學模式得到融會貫通,加快戲曲教學機制的重構進程。戲曲文化以傳統文化、人文故事等方面為主,如黃梅戲《女駙馬》、豫劇《穆桂英掛帥》等戲曲均是以人文故事為主,能夠淋漓盡致的展現女性巾幗不讓須眉的英雄氣概。對此,在學習過程中,人才需要對其中的故事內涵有所了解,通過眼神、手勢的外在動作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為戲曲表演的深化發展奠定基礎。

第三,在戲曲教學中應用“口傳心授”教學模式,可以進一步提高人才的培養水平和質量,為我國戲曲文化、藝術事業的深化發展提供高素質人才,更好的踐行文化傳承的文化戰略。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戲曲教學工作要以傳統文化的傳承為己任,為我國文化戰略的踐行與實施提供高素質人才,對此,利用“口傳心授”的教學模式可以促使人才強化自身對劇目的理解程度,將文化傳承與自身的素質提升相結合,由此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加快我國戲曲傳統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進程。

二、戲曲教學中構建“口傳心授”教學模式的方法

1.以“口傳”為切入點,培養人才表演技能

教師要以“口傳”為切入點,將此作為戲曲教學中構建“口傳心授”教學模式的基礎環節,逐步培養人才的表演技能。眾所周知,中華文化中戲曲的形式、內容及類型具有多樣性的特征,教師則需要通過“口傳”這種最為快捷的方式來鞏固人才的基本能力,如角色的神情、動作等,以此來更好的展示戲曲角色的本質特征。

第一,加強前人模板的專項學習。從戲曲發展的現實情況來看,劇種的形式、內容、表演方式等方面并沒有什么根本性改變,這就要求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加強前任模板的專項教學,根據其中的固定形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項教學,如動作、念白、唱歌等,精準把握戲曲的基本形式,從而提高戲曲表演的整體效果。

第二,關注戲曲表演的細節之處。眾所周知,細節決定成敗,這種思想用在戲曲表演之中仍舊十分受用。因此,在戲曲教學的“口傳”過程中,教師要對人才表演的細節之處進行及時的糾正與調整,保證人才的戲曲技能表演與角色本身相契合。人才在學習過程需要對臺詞、神態、動作、眼神等方面進行及時的揣摩,緊跟老師的教學步伐,如果出現不懂或者不明確的地方要及時向老師詢問,減少戲曲遺留問題的出現,從而實現細節表演的效果的最大化。

第三,掌握并鞏固基本功?!八墓ξ宸ā笔菓蚯硌莸幕竟Φ?,“四功”則是唱、念、坐、打,“五法”則是手、眼、身、法、步?;竟Φ膬热菀髮W生在戲曲表演過程中要實現技能與情感之間的水乳交融,動作要精練到位,走位要正確規范,身姿要有板有眼,以此來保證戲曲教學朝著規范化的方向前進。

2.加強“心授”引導,提高人才的心得感知能力

要加強“心授”引導,啟發學生對人物角色的情感、思想、心理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與探討,根據人物在故事中所處角色的不同進行情感的及時調整,借助表演的方式來使得戲曲角色的形象逐漸豐富和立體,從而與欣賞者產生精神共鳴。通過“心授”的引導與啟發,能夠進一步提高人才的心得感知能力。

第一,豐富角色性格。戲曲表演的本質意義則是通過藝術表演的形式將人物角色中的內心精神、價值觀念及時代信仰展示給欣賞者,實現人物形象的深化發展。對此,教師在戲曲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角色本身進行深入交流,并指導學生明確情感的展示路徑,以來促使戲曲角色的形象更加立體、生動,并在表演者的技能之下熠熠生輝。

第二,深入了解人物。戲曲表演的最高境界則是人才能夠與角色相交融,將自己更好的帶入角色之中,從而實現角色情感的升華。對此,教師在戲曲“心授”教學過程中,要將自己對角色理解傳遞給學生,并讓學生就自己所理解的人物進行闡述,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將積極想象成戲曲中的人物,實現角色與自我的合二為一,進而提升戲曲的整體層次。

第三,感悟與表演融會貫通。戲曲與其他傳統藝術形式相比較來說具有明顯不同,戲曲對于表演模式、臺詞、曲調等方面都有著明確的硬性規定,并且要求極為嚴苛。因此,在戲曲表演過程中,人才不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對臺詞進行隨意篡改、對動作進行調整,如果進行隨意改動則會影響戲曲本身的藝術價值。對此,教師應該指導人才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何種方式才能更好的將角色情感展現出來。例如,教師可以以自身為示范,人才對教師的戲曲表演進行觀看,感受教師如何將人物情緒進行傳遞,人才通過實踐表演的形式,彰顯此刻的感悟,最后由教師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實現人才感悟與表演的融會貫通。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戲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延續與傳承的重要標志,在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口傳心授”方法的實際教學價值,通過行之有效教學方案的構建,提高“口傳心授”教學模式的實效性,更好地為戲曲人才的能力培養所服務。

參考文獻:

[1]肖海默.戲曲打擊樂的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之研究[J].音樂時空,2015,(05):174.

[2]葉萍.“戲曲角色創造”教學的策略與實施——創作劇目《少年花木蘭》《黃鶴樓》為例[J].戲劇之家,2016,(07):19-22.

[3]張俊紅.口傳心授仍然是戲曲教學的主要模式[J].大舞臺,2016,(03):72-73.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綴白裘》與清代中葉戲曲的轉型”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4CB02335)。

猜你喜歡
戲曲人才情感
中外大學生體驗非遺戲曲文化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創新之城
戲曲從哪里來
傳統戲曲
情感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臺上
河南省將戲曲納入大中小學課程
毛遂自薦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