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進校園推開美育之窗

2017-09-15 08:16金蕾
中國德育 2017年17期
關鍵詞:進校園戲劇美育

戲劇,具有藝術性、教育性、綜合性、實踐性、創造性等特點,是一個讓兒童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戲劇教育課作為一門綜合的藝術教育課,它的魅力與真諦在于“讓學生在戲劇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美育,即審美教育,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戲劇推開美育之窗,能讓學生感受戲劇之美,感受生活之美。

一、戲劇進校園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在,不少學生存在問題,如學習興趣不高、上課積極性差、不愿與他人合作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戲劇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通過讓學生參與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更好地發現自己的優點與缺點,讓他們明白表演不是只有像不像、美不美的問題,還要在參與的過程中認識自己。這就是戲劇教育的魅力所在。

戲劇課授課模式以行動為核心,課堂教學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靈活新穎的手段,平常多以“情境渲染”“認知討論”“角色互換”“即興參與”等形式呈現。戲劇教育是一種視野寬廣的綜合性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用身體去對話、感受、接觸,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自我認知水平,并提升創造力、領導力、組織力等。學生在學習與排演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信心。自信心有了,學習興趣就會提高。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作為培養青少年學生的重要陣地,在注重知識與技能傳授的同時,更需要加強審美教育。自從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這也給戲劇走進校園、走進課堂,提供了重要契機。

戲劇涵蓋了音樂、美術、歷史、科技、語文等多個學科的知識,讓學生嘗試戲劇的創作與表演,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實踐中滲透“立德樹人”的美育目標,可以運用戲劇的元素設計形式多樣的體驗式教學活動。通過戲劇角色的扮演、故事情境的虛擬,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讓他們以更好的態度應對人生每一個挑戰。

美國杰出老師雷夫·艾斯奎斯作為“56號教室”奇跡的創造者,曾經這樣評價戲劇教育:“我帶的學生每年演戲劇……戲劇演了三十天,演出結束后,我不會發獎,也不會開派對,因為我認為完成整個戲劇就是獎勵,就是派對?!?/p>

觀戲如讀書,通過欣賞和排演戲劇作品,學生們獲得了不少知識,掌握了不少技能,這就是戲劇的教育功能。學生們更能通過實踐活動打開自己心靈的眼睛和想象的翅膀,用心去感受藝術和自由。

(三)培養學生中國思維

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總和。中華傳統文化獨樹一幟,其以獨一無二的智慧、理念、氣度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它是根,它是基礎,科教興國離不開中華傳統文化。戲劇進校園也應當做到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傳承地方優秀文化。

以兒童劇《能補天巷的傳說》為例,該劇以閩都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素材進行創作,講述了閩都一條名為“能補天巷”的小巷里一個關于螞蟻補天的故事:書生感懷生命可貴,救起水中螞蟻;螞蟻知恩圖報,書生考科舉時把“天”字誤寫為“大”字,螞蟻擺成一排,把“大”字補為“天”字,免去書生的文字獄。這個故事傳播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文化理念。

二、戲劇進校園的途徑

戲劇是集唱歌、舞蹈、語言、表演、情感為一體的綜合性展示活動,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從語言朗讀技巧、演員的表演技巧等戲劇元素入手,逐步提升到能根據個人生活經驗和學習經歷,進行角色的詮釋;在排演中,激發學生對戲劇表演的喜愛和表演欲望,提高他們對戲劇藝術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表演創造能力。

(一)增設戲劇課程,建立戲劇教育課程體系

學??稍鲈O戲劇課程,將之納入教學計劃,并將戲劇課程與校本課程進行結合。中小學戲劇教育包含的內容很多,如劇本創作、音樂創作、作品排演、服裝設計等,根據學段和戲劇課程的不同方向,建立戲劇社和戲劇興趣小組,面向全體學生,分方向組織實踐活動。老師可建立學生戲劇活動記錄,根據學生活動情況進行動態調控,為課程設置優化方案,并為修訂戲劇校本教學指導綱要提供依據,通過有效開展戲劇活動,創設具有本校特色的戲劇教育課程體系。

(二)成立戲劇社團,聘請戲劇專家進校指導

在學校成立戲劇社團,以點帶面,全面推進,是實施戲劇進校園的有效形式之一。建立戲劇社章程,下設宣傳部、編創部、排演部、服裝道具部、外聯部等,明確活動分工,確保戲劇社活動有序開展。同時聘請戲劇藝術家、專家等為學校的戲劇教育作具體的指導。

如以課本劇《神筆馬良》為例。在作品的排演中,學校就請了戲劇專家進校指導,特別在角色的扮演上,專家給出有益的指導。扮演馬良的是五年級女生,讓她女扮男裝具有一定的難度。在專家的指導下,她通過肢體語言、眼神的運用,即刻就將人物的形象刻畫出來了。劇中武將把馬良等人關在牢里,這個牢房怎么解決,當時難倒了大家,專家的一句話“畫地為牢”點醒了師生,武將抽出關刀,畫地為牢,演員們做手扶鐵牢的欄桿狀,即形象地呈現出了牢房。專家給予的指導常常起到“錦上添花”“畫龍點睛”之效。

(三)組織師生參與,共同編制原創戲劇作品

編制原創戲劇作品,可以充分發揮老師和學生的創造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師生共同參與,實施效率更高。

如編創劇本《花木蘭》時,學生根據自己對劇本的解讀及已有的音樂積累,選擇合適的音樂作為主題歌和插曲。同時,學生們還進行了歌詞的二度創作,讓歌詞適合本部劇目的劇情發展,旋律烘托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在排演過程中,學生們在音樂的感染下,通過劇本解讀、角色探討、表情處理等方式進行練習與排演。這種創編提高了學生們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戲劇進校園的思考

(一)戲劇編創要有多向思維

戲劇進校園極大地推進了學校美育工作,在教學與實踐中,也讓我們認識到戲劇作品編創的重要性。初期我們實行的是“拿來主義”,直接用現成的戲劇,但從排演效果來看并不樂觀:作品的角色分配多,學生的能力不能勝任;角色的思想深刻,學生的表情不夠貼切;道具多而復雜,不易準備……一系列的問題迫切要求轉變思路,進行各種嘗試。

如何編創有特色的、學生能夠勝任的劇本,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F有的劇本固然是好的,但畢竟不是在生活土壤中得來的,所以針對劇本問題要有多向思維:可以以學生熟悉的課本為素材編創課本劇,可以以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為素材編創音樂故事劇,可以以當地的人文民俗為素材編創兒童歌舞劇……當思路被打開,發現身邊的許多資源都可以作為素材進行編創劇本。

(二)戲劇排演要重視師資配備

有了劇本,接下來就是排演。戲劇作品的排演即是一項技術活,也是一項苦力活,對老師和學生都具有挑戰性和歷練性,特別對老師的要求更高。因為在戲劇作品排演過程中,老師處于核心指揮的地位。有了好的劇本,要產生好的效果,需要老師指導有方。

音樂老師是學校戲劇教育的骨干力量,其自身修養對于學校戲劇教育的有序開展是至關重要的,一定要不斷提高音樂老師的專業水平。同時,學校也要創造機會,積極聘請戲劇專家走進校園,擔任藝術指導。

(三)戲劇排演要注重演員挑選

在戲劇作品排演之前,首先要進行的是演員的挑選,不同的角色對演員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挑選演員也很重要。老師往往是挑一個跟角色貼近的演員,但實際情況是很難找到十全十美的演員,這時候就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潛力。

在角色的分配上既要做到有板有眼,也要學會不拘一格。雖然某個角色是由男生擔任的,但是或許換成女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戲劇排演要樹立團隊意識

戲劇排演是一個集體活動,不同于獨唱、獨奏,它需要多人一起分工協作去完成一件藝術品。所以,在排演過程中一定要樹立團隊意識。老師要讓學生們明晰角色,團結協助,共同演繹好作品。

如果在作品排演過程中出現問題,那老師應該讓學生們反復排練,努力將它解決,因為一部好的戲劇作品一定是精雕細琢的。

通過在中小學開展戲劇教育,讓戲劇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學生內心。通過劇目編選、課堂微劇、課后劇目排練等,推開美育之窗,讓學生們真正感受、體驗、享受戲劇教育,觀賞到藝術之花的美麗。

【金蕾,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音樂科主任】

責任編輯︱黃蜀紅endprint

猜你喜歡
進校園戲劇美育
淺談美育對特殊兒童的影響
傳統戲劇——木偶戲
廣西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美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我想
戲劇評論如何助推戲劇創作
經典彩調進校園
舞龍舞獅進校園
優秀劇目進校園
論戲劇欣賞與戲劇批評
美育教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