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骶管注射聯合神經阻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

2017-09-20 12:35黃啟敬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7年5期
關鍵詞:骶管腰椎間盤神經

黃啟敬

貴州省清鎮市第一人民醫院 疼痛科 551400

骶管注射聯合神經阻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

黃啟敬

貴州省清鎮市第一人民醫院 疼痛科 551400

目的:比較和評價骸管阻滯與骼管阻滯 坐骨神經干阻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 。方法: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6例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53例,分別行骸管阻滯和骸管阻滯十坐骨神經干阻滯治療。結果: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4.3%)明顯高于對照組(7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骸管阻滯和和骸管阻滯十坐骨神經干阻滯均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有效方法,但后者比前者療效更優,下肢乏力現象更少。

骶管注射;神經阻滯;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人類隨著年齡的增加髓核逐漸退化,當腰椎遭受到急慢性損傷而改變了椎管內、外穩定因素時使椎間盤膨出、突出所致的一系列腰腿綜合征。過去該病手術治療較為普遍,現在認為手術治療不能使發生退行性病變的椎間盤恢復正常,還有可能增加腰手術失敗綜合征發生的機會。應盡可能采用非手術療法,故非手術療法已成的基本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106例,男57例,女49例,年齡20—77歲,平均49.04歲,病程3d—15個月,均為門診病例;無高血壓、糖尿病、消化道潰瘍,均有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腰部運動受限,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根據 CT、MRI和體征檢查得以確診。

1.2 治療方法

(1)骶管注射組(53例):患者在病房手術室俯臥治療床上進行,術者用左手食指或拇指尖腹側摸到兩骶骨角間中點下約1cm左右可觸到凹陷處,即骶裂孔“X”為記號。注射部皮膚常規消毒、鋪巾,以7號針頭在“X”處作皮膚成45°角行骶管穿刺,針尖越過骶尾韌帶時有明顯落空感,回抽無血、無腦脊液、注氣無阻力、局部無隆起,證明確已穿至骶管內后注藥,每周一次,3次為l療程。藥液組成:2%利多卡因5ml、彌可保500mg、曲安奈德20mg(有激素禁忌者不用)、生理鹽水10ml。(2)骶管注射聯合神經阻滯組(53例)先行骶管注射,然后在相應神經根受壓節段椎間孔附近行腰神經阻滯。以腰 5-骶 1椎間盤突出為例,病人俯臥位,常規消毒鋪巾,進針點在腰5橫突水平,距中線6cm,局麻后以20號腰穿針與中線呈45°角進針,觸及腰5橫突后調整方向自其下緣進入腰5-骶1椎間孔,C型臂正側位透視證實穿刺針位于腰 5-骶 1椎間孔附近,遇疼痛處回吸無液體可注入藥液,每周一次,3次為l療程。藥物組成:2%利多卡因2ml、彌可保 500mg、曲安奈德 20mg(有激素禁忌者不用)、生理鹽水2ml。1.5療效評定采用JOA腰痛評分標準,包括主觀癥狀,臨床體征,日?;顒邮芟薅燃鞍螂坠δ?,評分最高為29分,分值越低表明功能障礙越明顯。改善率=[(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29-治療前評分)]×100%,根據改善率評定治療效果,改善率≥75%為優,改善率50%—75%為良,改善率25%—50%為可,改善率<25%為差。Oswestry腰椎功能障礙指數,分別于治療后1周、3周評價ODI。包括疼痛程度、個人起居、提攜物、行走、坐站立、睡眠、社會活動和旅行等10個條目的內容評定,每個條目0—5分,分值越高代表功能障礙的程度越重。10個條目分值累加后占總分值50分的百分比,即為ODI。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5%,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3%,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表現為腰部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痛,多因外傷、勞累、受涼等因素誘發。其發病機制歸納起來主要與相應節段的神經根受到機械性壓迫、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髓核中所含烯糖蛋白對神經根的化學刺激,以及破裂的纖維環在修復過程中發生的免疫反應對感覺神經的刺激。腰椎間盤突出癥骶管注射給藥可產生“液體解剖”“液壓分離髓核與分離神經根粘連”的效應。通過骶管注藥可消除神經根周圍的充血、水腫,松解神經根周圍的粘連,并起到沖激作用。神經阻滯通過注射藥物到受累脊神經傳出神經的附近,使神經的興奮閾升高,從而提高神經對刺激的耐受性,曲安奈德對非特異性炎癥有減輕充血、水腫和減少粘連瘢痕的作用,利多卡因可阻滯神經傳導,促進致痛物質排除而消除或減輕疼痛,同時局麻藥注射可中斷產生疼痛的持續性神經活動,松弛肌肉痙攣。彌可保有具有營養神經,促進神經細胞的再生、抗炎、鎮痛作用,改善和維持神經的正常功能。這些藥物聯合應用通過抑制壓迫神經根局部組織內PGE及5-HT的含量,提高 SOD活性,從而來改善受壓神經根充血、水腫及炎癥反應。骶管注射可以通過藥物的液體剝離和滲透達到病灶,減輕受累神經的反應,同時也存在其局限性,對于治療效果欠佳,可能與患者骶管結構有關系,骶管內,這也導致了藥物浸潤效果差,骶管注射神經阻滯不全的情況,也可能因治療后患者過早的下地活動,藥液不能逆行向上浸潤導致效果欠佳。術后應嚴格臥床休息,并采用患側臥位。相應節段神經阻滯可以彌補骶管注射導致的藥物浸潤效果差所致的神經阻滯不全,而神經阻滯針對腰神經前支,不能針對突出受壓部位。骶管注射聯合神經阻滯可以優勢互補,提高其療效。

骶管滴注是將藥物滴入骶管腔,滲透到神經根及突出的椎間盤周圍,起到鎮痛、消除炎癥、去除水腫作用,從而減輕或解除對神經根的刺激,以達到緩解或消除臨床癥狀的目的,直至痊愈和康復。骶管滴注雖有部分藥液沿坐骨神經干分布到那些較遠部位炎癥區,但其量很少,消炎效果差,坐骨神經干阻滯是最好的補充措施,對這些痛點進行神經阻滯,能增加這些遠處痛點區域的阻滯液濃度,起到直接消除局部炎癥作用。阻滯液中的強的松龍是微細顆粒的混懸液,分解緩慢,作用持久。所以骶管滴注聯合坐骨神經干阻滯除了可消除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腰骶局部炎癥外,對于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的遠處坐骨神經干炎同樣有很好的作用,其總的治療效果優于單純骶管滴注。兩組治療無效者,可能是年齡偏大,病程較長等,但治療組有效率明顯好于對照組,且門診費用低,操作方便,骶管注射聯合神經阻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安全有效,操作簡便,為從事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臨床醫師提供了保守治療的新思路,骶管注射聯合神經阻滯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方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譚冠先。疼痛診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08-109.

[2]張守彬,張偉。椎旁神經阻滯配合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頸腰痛雜志,2012,31(4):278-279.

[3]陽世光,袁愛武,郭錫素,等。骶管阻滯和聯合神經干阻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比較[J].實用疼痛學雜志,2012,6(2):103-104.

R473.5

A

1672-5018(2017)05-083-01

猜你喜歡
骶管腰椎間盤神經
神經松動術在周圍神經損傷中的研究進展
芬太尼與曲馬多復合羅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兒術后鎮痛中的應用對比
中西醫結合治療橈神經損傷研究進展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
16排螺旋CT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中的應用觀察
“神經”病友
骶管麻醉應用于肛腸科手術的臨床研究
16排CT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的應用
骶管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
改良長效低濃度骶管阻滯用于藥物中期引產43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