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建立師生信任感的方法

2017-09-23 09:24黃艷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6期
關鍵詞:信任感心理健康教育師生關系

黃艷

〔摘要〕在學校教育中,師生信任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和紐帶。對改善教育氛圍、提高教育效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從五個方面探討了在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環境中,如何建立和維護堅實的師生信任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師生關系;信任感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6-0074-02

近年來,師生關系問題在社會問題中不斷凸顯,矛盾沖突層出不窮,越來越激烈化。學生對教師的警惕性和敏感性提高,不少學生對老師帶著抵觸心理。

“老師完全不知道我在想什么就給我下判斷?!?/p>

“我不喜歡這門課的老師,所以上課怎么都不聽進去,考試老考不好!”

“如果不換老師,我就想換班級!”學生前來心理咨詢時,在師生關系上,此類問題非常常見。師生信任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對學科老師的喜惡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學科的喜惡:當一個學生喜歡某學科老師,可以間接地提高學生對相關學科的興趣,良好的接納度使得上這堂課的時候往往更能集中注意力聽課,課后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此學科上。當學生不喜歡某學科老師時,即便這個學科是他(她)喜歡的,上課的時候他(她)也會對老師有排斥心理而無法認真聽課,更不用說課后找老師提問。而一個學生如果不喜歡一個老師,就更枉顧信任了。師生之間相互信任,在教學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個好的呼應,可以給彼此一個滋養和促進作用的環境,從而提高教學效能。

而由于心理課的特殊性,除了需要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更自發地去體驗和感悟,還需要學生在課堂過程中,在老師、同學的面前更加開放地去展示自己。在心理課程的開展過程中,對心理教師的高信任感能給學生帶來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后,學生才愿意在老師面前表達更為全面性、多樣化、深層次的自己。同時,來自心理教師的信任感還可以滿足學生被接納認可的需要,尤其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反過來說,師生間的信任感也反映了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立的認可。

所以,心理課的開展過程中,師生間相互的高度信任是必不可少的。

通過在心理課教學過程中的不斷摸索與嘗試,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來建立和鞏固師生間的信任感。

一、重視師生信任感建立的場合及氛圍

在剛開始接觸時,心理教師并不一定要急于用“一對一”的方式來詳細了解學生,可以通過多次團體活動與學生慢慢熟悉。在互動過程中,心理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行為習慣,同時也可以通過展示自己的個人魅力來吸引學生。尤其在初次見面時,心理教師若以一個良好的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根據心理學的“首映效應”,是可以很好地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最主要的是,在彼此慢慢熟悉的過程中,可以相互建設一個安全舒適的氛圍,為之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心理教師就可以嘗試和每個學生“一對一”互動。我喜歡的一種方式是每個學生都有本心理作業本,每節課結束后就會收上來。不管學生在上面寫了什么,或認真對待或潦草應付,有的甚至直接在本子上涂鴉,我都會在心理作業本上給予學生真誠的回應。慢慢地,學生對待課堂作業的態度越來越認真。同時,學生也會在作業本上和我分享自己的一些經歷,或者提出自己面臨的一些疑惑,我也很熱于回應他們。一來一往間,信任感逐漸建立起來。

二、真誠、平等地與學生對話

中學的學生,更喜歡以一個成年人的姿態與他人交流。老師若以居高臨下的態度或者單純用紀律教條強壓,是他們無法接受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也有的老師為了能讓學生接納,展示最好的自己,慎言慎行,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反而束手束腳,無法得到學生的認可。

事實上,相比一個“完美的老師”,學生們更歡迎一個真實的老師。當我們和學生接觸時,總是帶著種種情緒,無覺知地跟學生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自然不妥,可強行壓抑自己的不良情緒,只展示自己“陽光”“正能量”的一面也是無法與學生產生共鳴的。這種無覺知的“正能量”非但不能給學生帶來真誠感,長久以往還很容易讓教師本身產生耗竭感。

所以,在教育過程中,若心理教師能有覺知地覺察自己情緒的變化,真誠且恰當地表達自己對學生某種行為的感受,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確知曉,老師的這種感受是對于他的某種特定行為,而非他自己本身,這樣,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也會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

三、無差別的對待,做一個良好“容器”

我們常強調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然而老師也是凡人,有自己的基本喜惡。往往在實際教學中,一個愿意和自己親近,遵守紀律的學生會讓老師覺得喜歡,一個對抗自己,不守秩序的學生會讓老師頭痛。在對待學生時,老師難免會被自己的主觀判斷和情緒思維帶走,很難真正做到“公平”和“無差別”。

如果心理教師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嘗試有覺知地去分辨“學生帶給我的感受”和“我對學生的感受”。學生帶給我的感受是來自于他身上的,他的情緒和行為來源于他自己;我對學生的感受是來自于我身上的,我的情緒和行為是因為我的內心。當我們真的分辨清楚了這些時,就不會那么容易被情緒裹挾,對學生的包容性也會變大,從而能更加智慧地應對學生的各種反應。

四、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和淵博的學識

在真實的教育過程中,單憑“愛”和“真誠”是無法完全使學生信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假如你的工作、學問和成績都非常出色,那你盡管放心:他們全會站在你那邊,決不會背棄你;相反的,不論你是多么親切,你的話說得多么動聽,態度多么和藹,不論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時候是多么可愛,但是假如你的工作總是一事無成,總是失敗,假如處處都可以看出你不通業務,假如你做出來的‘成績都是廢品和‘一場空——那么,除了蔑視之外,你永遠不配得到什么?!?/p>

想象一下,在課堂上一個心理教師若能將課本理論聯系實際生活,旁征博引,同時舉手投足充滿魅力,言語中將課堂的內容生動有趣地展示出來,這樣一個富有學識、極具魅力的老師身上散發出的光彩,怎么能不吸引學生,怎么會不讓學生喜歡呢?這樣的課堂效果,又怎會無法取得良好成績呢?

五、 有“邊界感”的信任

在建立師生關系的過程中,會看到某些老師為了更好地和學生拉近距離而急功近利,不斷破例,打破學校紀律的設置。一開始,這樣確實能讓學生覺得這位老師很親切、好相處,但這么做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告訴學生:“學校的紀律是可以突破的?!碑攷熒g的邊界感開始模糊,學生也會試著一次又一次地去突破學校的設置。

所以,我們常說的一切“無條件的接納和關愛”,都應在遵守學校設置的前提條件下進行。這樣才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例如:在一次課堂活動中,我事先告訴學生贏得這個游戲的小組,將會有獎勵。比賽結束后,我頒發獎勵——一個棒棒糖。落敗的小組中有些學生也想吃,就跑到我跟前要。旁邊還有很多學生前來圍觀,見有人要也跟著說要。其實,我手頭上確實有一些剩余的棒棒糖,來要棒棒糖的同學平時和我的關系也不錯。然后考量了一會后我跟學生說:“對不起,老師不能給你們。雖然棒棒糖并不貴重,而且老師手上確實也有多余的,可是我們事先說了這個棒棒糖它是勝利的獎品,如果老師隨便給其他同學,那獎品的意義何在呢?這個邊界如果被打破,比賽的公平性又在哪呢?”這樣闡述清晰邊界后,所有的學生都表示理解和贊同,前來要棒棒糖的學生也沒有因為我不給而感到尷尬。而之后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活動的規范性也更高了。

以上是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總結起來的幾點經驗。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建立師生信任感無疑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可以將師生關系正向推進的過程。師生間一旦建立起牢不可破的信任感,必將會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

(作者單位:福建省石獅第一中學,石獅,362700)

編輯/杜文姬 終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歡
信任感心理健康教育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雙向奔赴
社會轉型國民信任感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情感認同與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培育
提升中學生與思品教師信任感的策略研究
余清臣:建構現代師生關系的公共性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大學生心理問題應對新模式
新時期需要怎樣的師生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