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中政治課堂中問題式教學法的運用

2017-09-27 14:58王小雪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5年25期
關鍵詞:黃巖島南海利益

王小雪

在當前的高中政治教學中,把課堂還給學生已成為一種共識。這就要把傳統的滿堂灌輸變為設疑導思,開展問題式教學,以問題的形式組織教學,以問題啟發思維,以問題升華課堂。本文僅以問題式教學法在《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中的實踐為例,談談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運用問題式教學法,構建簡約高效的課堂。

一、創設情景,請君入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最開頭的幾分鐘猶如樂曲的前調,為整個樂章奠定了基調。在課堂導入中設置情景使學生處于“心求通而不解”的狀態,激發學生求知欲,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探究的熱情高漲,這樣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學片段1:

(視頻材料)2012年4月8日,菲律賓海軍非法進入爭議地區黃巖島持槍抓捕我國漁民并扣押漁船,隨即我方派出船艦前往該地區,自此與菲律賓方海軍展開船艦海上對峙。2013年1月,菲律賓就黃巖島爭端將我國告上聯合國。

師:這是南海問題上中菲對峙的一段材料,看后你們有什么感觸?

生:(激動憤慨,受材料觸動較大,討論紛紛。)菲律賓這樣是不對的……。

師: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菲關系如何?一開始就這樣嗎?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課題展示):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

評析:

好的導入,猶如一塊強力的吸鐵石,在最短的時間內吸住學生的注意力;貼切的情景,猶如一座橋梁,讓學生在瞬間走進特定的劇情中。教師將現實中學生也比較關注的南海問題通過視頻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入了課題。政治課本知識本就源于生活,這樣的處理,在激發了學生對材料的思考和求知欲的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政治即生活,生活即政治”的認識,進而培養學生 “學、用政治”的意識和能力。

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但仍缺乏系統性、完整性,教師在問題呈現時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難易適度且有思維梯度,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

教學片段2:

展示材料:(中菲交往掠影)

①菲律賓香蕉質優,一半以上銷往中國。

②2011年4月8日,“中國文化月”活動在菲律賓馬尼拉結束。

③2012年中菲黃巖島對峙。

④2013.1中國呼吁就領土爭端談判,菲方回“聯合國見”。

問題設計:在四個場景中,交往的主體是誰?交往的內容是什么?交往的形式如何?

學生自主整理歸納:①國際關系的含義:國家間、國與國際組織間、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②國家關系的內容:經濟關系、政治關系、文化關系、軍事關系……。③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競爭、合作與沖突。

評析:

如果老師像剝洋蔥一般把問題從簡單到復雜,從表層到里層的進行梯度設計,能使學生積極思考,觸類旁通。學生自己通過抽絲剝繭得到的結論必然是真心認同且印象深刻的。同時,學生在課堂中獲得的成就感也會成為支撐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精神動力。

三、難其所難,以求化難。

高中思想政治課內容的理論性較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學習時容易感到難以理解。但講清重點,突破難點,是課堂教學的最基本要求,舍此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傳統的講授法中,老師費盡口舌,學生仍然感觸不深,甚至產生厭煩情緒。而在問題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好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片段3:

師:國家利益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權益。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利益對立是沖突的根源。中菲之間的關系變化都是因為國家利益?,F在美國也在南海問題上摻了一腳。

(材料展示:)美國鼓吹其在南海擁有“不可剝奪的航行權”,時時插手南海事務。美國與菲律賓簽署“訪問部隊協定”,雙方聯合軍演數量不斷增加,并宣稱其影響將超出提高雙方協調性以及改善菲軍理念和裝備的范疇”,弦外之音不言而喻。

師:美國為何插手南海事務?

生1:當然也是為了爭奪南海上的利益。

師:你如何看待美國的行為?

生2:不正義,是強盜行徑。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就去侵犯別人的利益。

結論:國家性質與利益不同,執行的對外政策不同。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理由,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內政。

評析:

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本課的重難點之所在。筆者通過引入美國這一第三方因素,設計了“美國為何插手南海事務?”這一問去鞏固、強化學生對“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的認知;再以“你如何看待美國的行為?”這一問啟發學生進一步分析不同國家在維護國家利益上的不同行為表現,思考應當如何正確維護國家利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把自己的生活體驗代入問題情景中,產生共鳴,為之所感。

四、動靜結合,煥發新生。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按照一定的邏輯體系逐一呈現預設好的問題,是一種問題的“靜態”呈現,順利進行的話就能幫助我們達到較好的預期目標。但是,因為學生的生活經歷差異、不同思想的碰撞、或者一個失誤都可能產生新的問題,這些就是在課堂中生成的“動態”問題。動態生成的問題是我們教學的重要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動態生成資源,把握瞬間,就能生成新的精彩。

教學片段4:

師:針對黃巖島事件,該如何以實際行動來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生1:履行維護國家安定、社會穩定的義務, 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現象作斗爭。

生2: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努力學習,學好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

生3:把那些侵犯黃巖島的人都打出去,用武力捍衛我們的主權。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彰顯了我們有同樣的愛國之心。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捍衛我們的國家利益。那么就需要有一個抉擇:哪種方式更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打還是不打?請我們同學來分析下它們的利弊,做出一個選擇。

生:(激烈的辯論,闡述利弊,比較分析,得出結論)韜光養晦,才能有所作為。

評析:

課堂是師生思維對接的平臺;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要讓學生的生命得到尊重、教師的價值得以發揮。在這個教學片段中,生1和生2的回答是符合教師預設的,而生3的回答是超出了預設的。表面上看是打亂了教學的秩序,實質上是教師的預設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如果處理不好課堂會冷場,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情和創造力都會受打壓。但如果教師能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大大方方地沿著學生的價值取向,巧妙地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課堂將呈現“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景象。

疑問是學習的起點,有疑問,才有思考,才有探究,才有所得?!皢栴}式教學”,把知識傳授與智能開發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問題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問題中啟發學生主動獲取、引導學生探究知識、從而使學生通過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智力。endprint

猜你喜歡
黃巖島南海利益
回音壁:這篇文我很喜歡
南海明珠
南海農民赤衛軍
美國威脅 南海安全
I Love You, Dear China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鏈的終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