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云基礎架構即服務市場分析

2017-09-30 00:53Gartner曾劭清劉軼季新蘇田宇
智能制造 2017年6期
關鍵詞:提供商基礎架構服務提供商

Gartner 曾劭清 劉軼 季新蘇 田宇

業界新聲

中國云基礎架構即服務市場分析

Gartner 曾劭清 劉軼 季新蘇 田宇

在云轉型之路上,無論各企業采用公有云、私有云還是社區云服務,云服務消費都將是大勢所趨。而了解市場宏觀趨勢,以便確定應用案例對于企業基礎架構與運營商將非常重要。

對于提供商的外包私有云產品及服務,應采用基于訂購的定價模式

下表一列明了云服務提供商目前在中國地區所能支持的云基礎架構即服務交付選項。在現階段,Gartner極少看到云基礎架構即服務提供商通過基于訂購的定價模式提供企業內部托管的外包私有云產品及服務。部分供應商為企業內部托管的外包私有云項目交付套裝軟件許可證模式與現場和遠程運營及支持服務,但是,這并非交付基于定購的云服務的方式(例如靈活計費)。

據Gartner預測,到2020年,無論軟件位于內部還是在云端,超過80%軟件廠商的業務模式將從基于傳統許可證與維護的模式轉為訂購模式,同時中國境外的終端用戶已經開始轉而采用基于訂購的定價。這是因為服務及服務化產品將會給終端用戶帶來更大敏捷性,如果運用得當,它還能顯著降低終端用戶的總體成本。一些云服務提供商向Gartner表示,它們愿意為其在企業內部托管的外包私有云解決方案推出服務化產品及服務,然而終端用戶所在企業機構的IT采購團隊卻始終拒絕這一想法。Gartner確信,無論是對于應用還是基礎架構軟件而言,轉向基于訂購的模式將不可避免,此舉對于終端用戶的私有云項目大有裨益,將為各企業帶來更大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表 中國的云基礎架構即服務交付選項

應針對中國現狀制定多云基礎架構即服務戰略

中國的云基礎架構即服務市場正在快速發展,且仍在不斷演化,以適應傳統的企業工作負載。這種快速發展包括本地提供商經常擴充云基礎架構即服務產品與服務;國外供應商大幅增加中國合作伙伴的技能組合;以及新的大型提供商預計在未來2年內進入該市場。到2020年,中國云基礎架構即服務市場內前三大長期勝出者才能被清晰的確認。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前大型云基礎架構即服務提供商之間的差距并非不可逾越,Gartner注意到一些潛在競爭者正在奮起直追。

目前,大型提供商在云基礎架構即服務領域各有所長。如果按照Gartner的綜合評估標準(包括:計算、存儲、網絡、安全性與訪問、服務產品、支持與服務級別、管理、開發運營以及定價與計費等細分領域)來評價這些提供商的產品及服務,基礎架構與運營領導者將會發現各家提供商均擁有一些不同的服務特性,即使市場內領先的提供商之間,其產品配置也存在顯著差別。因此,很難找到能夠聲稱在各個云基礎架構即服務細分市場均擁有最佳產品的單一提供商。

因此,基礎架構與運營供應商應制定多云基礎架構即服務采用戰略。他們應與云基礎架構即服務專家團隊一起制定計劃,定期分析大型提供商的云基礎架構即服務產品與服務,并以成果為導向的方法來實施這些服務。例如,由于中國網上消費者數量龐大,托管于企業數據中心的電子商務工作負載將在促銷窗口(例如中國著名的雙十一光棍節)期間出現流量飆升。如果準備不足,這種激增的流量將會令整個電子商務網站陷入崩潰,使其所有者喪失產品銷售的大好機會。為此,基礎架構與運營領導者可以考慮分布式存儲服務與計算服務,將飆升的流量分散至多個分布式云托管節點。這其中一個關鍵步驟是預測高峰時段大量的在線消費者流量將來自何處,然后安排一個云托管節點,為這些在線消費者提供最佳接近度。Gartner注意到,目前全球最通行的方法是將不同的工作負載托付給不同的云提供商,這是因為相對于在多個云基礎架構即服務提供商之間部署同樣的工作負載,這樣更加簡單明了。

隨著云端安全問題在中國日漸增多應保持謹慎,并在將敏感數據與關鍵工作負載遷移至云端之前制定管理框架

即使西方企業對于公有云的安全關注正在消退,但云端信息資產與企業內部信息的保護方式截然不同,因此在采用公有云的西方企業內,云安全仍是一個熱門話題。由于安全服務迅速發展且全球大型云平臺推出種種最佳實踐,Gartner認為大型云提供商的安全態勢完全不輸于甚至優于大部分企業數據中心,安全性本身不應再被視作阻礙公有云服務普及的主要因素。Gartner還著重指出,并非所有的基礎架構即服務提供商均擁有相同的安全與自動化能力。在這一點上,AWS、Microsoft Azure和Google Cloud Platform分列前三名,而這三家超大規模云提供商又領跑于市場內的其他同行。

在中國,盡管本地提供商快速提升了全新的安全與自動化服務特性,但仍在奮力追趕中,因此云安全狀況仍處于初期階段。在廠商簡報會議與本地提供商訪談中,他們著重指出其安全重心包括防止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 attacks)、將提供商數據中心網絡中的租戶流量細分化以及對租戶的身份與訪問進行管理并以此作為保護公有云租戶工作負載的方法。大部分本地云提供商已經獲得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當地工作組所頒發的“可信云服務提供商”證書。對于西方云提供商而言,由于服務產品不同,而且對于中國云基礎架構即服務平臺的運營不夠成熟,因此很難說它們在中國境內外的安全水平相同。

基礎架構與運營領導者應對云安全性保持小心謹慎,并認識到保障云端安全是一項共同責任。他們應為云端資產制定管理框架并實施安全政策,同時針對中國的公有云基礎架構即服務模式形成具體的安全與控制專長。

應充分利用中國行業云的監管合規性、更安全的基礎架構,以支持關鍵的企業工作負載與業務轉型

監管機構往往擔心公有云的安全性,它們更偏愛受其管理的行業云。相應地,許多本地云提供商聲稱其行業云平臺完全符合行業監管準則。中國的行業云提供商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其公有云基礎架構即服務進行物理隔離以提供行業云服務的公有云提供商。它們側重于橫向的云基礎架構即服務以及平臺即服務等相關服務,并依賴合作伙伴提供基于行業的咨詢、垂直平臺即服務與軟件即服務等相關服務。另一類行業云提供商是自我轉型為行業云提供商的領先企業。它們提供橫向與垂直的云服務、托管的服務以及基于行業的業務咨詢服務。興業數字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IB Financial Services)就是此類提供商之一。它從母公司中國興業銀行拆分而來,繼而發展成為一家面向中國金融服務行業的行業云提供商。

對于擔心公有云安全威脅、無法確定構建全功能內部私有云的費用以及有意利用云計算優勢的基礎架構與運營商而言,行業云是一種理想的解決方案。除了橫向的云服務,一些行業云提供商提議開放其自身資產(如:數據、應用與算法),與租戶一起共同創建新型產品或服務,并追求業務模式轉型。但是,行業云不具有可與公有云比肩的規模經濟,或同等快速發展的服務特性及生態系統。

為支持中國的業務增長,采用西方大型云基礎架構即服務的外國企業在華分支機構應評估其西方提供商在中國推出的產品及服務

由于與中國存在巨大的跨境業務,許多外國企業正尋求如何改進其應用服務,以便更好地服務于中國的在線消費者與業務合作伙伴。許多此類企業是西方云基礎架構即服務平臺(例如AWS、Microsoft Azure與Google Cloud Platform)的現有用戶。但是,它們面臨兩大障礙:是在中國境外托管于西方云基礎架構即服務平臺之上的應用一直因網絡延遲而飽受性能問題的困擾。另一個是西方云提供商在中國面臨監管限制。

在Gartner的調查中,一個最常被問及的問題是:是否應針對中國單獨制定云基礎架構即服務戰略。答案是它們必須評估其西方云基礎架構即服務供應商在中國推出的產品與服務,確定其是否需要針對中國制定單獨的云基礎架構即服務戰略,是否擁有長期業務,以及在中國的業務量是否頗具規模。以下是當前面向中國廠商的差異化產品與服務示例:

對于將應用托管在中國境外并服務中國客戶的企業而言,跨境CDN服務以及跨越境外和中國數據中心且經提供商優化的網絡流量是只有主流的中國云服務提供商才能提供的極具有吸引力的產品與服務。

對于將應用托管在中國境內的企業而言,大型中國云服務提供商擁有分布更廣泛的數據中心,且在覆蓋中國在線消費者方面擁有更大接近度。但是,由于各企業在中國面對不同的在線消費者分布格局,Gartner主張各企業應對具體的在線消費者分布情況進行省級分析,然后從在線消費者主要聚集地點實施網絡延遲測試。它們應當通過這些測試評估在多個云數據中心的應用托管需求,這是因為中國互聯網的大規模帶寬瓶頸問題均是跨運營商與跨省級電信線路所致。

猜你喜歡
提供商基礎架構服務提供商
論品牌出海服務型跨境電商運營模式
自由流收費下的聯網收費結算中心基礎架構設計
智慧高速+互聯網環境下信息化基礎架構淺析
我國云IT基礎架構投資保持高速增長
IDC發布云計算IT基礎架構Q4跟蹤報告
Miralago轉變戰略成為技術提供商
最新調查:約三成云服務提供商正迅速改變其業務模式
2018年Q1公共云提供商 基礎設施支出持續增長
鋁合金自動化焊接解決方案提供商科盈,為企業高效助力
網絡非中立下內容提供商與服務提供商合作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