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策略

2017-09-30 15:45李世海
甘肅教育 2017年14期
關鍵詞:數學素質數學教學培養

李世海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數學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4—0057—01

所謂數學素質,指由數學意識、數學能力、數學應用和數學交流等基本成分構成的基本品質。它包含以下四個“層面”:知識觀念層面、創造能力層面、思維品質層面和科學語言層面。下面 ,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

一、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習慣的養成極其不易,但是在最初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卻比較容易形成。所以在剛開始教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到不急不躁,注意形成良好的習慣,摒棄不良習慣,并且多強調,多鞏固。如,在初一剛剛開始學習數學知識時,由于受小學學習習慣的影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注意解題格式,不寫解字,不書寫解題過程,解題思維混亂。針對這種情況,在批閱作業的過程中,筆者逐本逐本地改,并在課堂上及時強調,甚至找一兩道典型題在課堂上專門糾正。經過半學期的努力,學生最終改掉了不良習慣,現在這方面學生很少出問題。

二、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應重視知識的形成、發現過程。數學本身是一門演繹性很強的學科,然而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本著學生可接受的原則,教材的編排不可能十分系統和完整。教材中許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發現過程往往沒有詳細完整地給出,只是呈現出完美的結論。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深研教材,精心設計,重新組織教學內容。除此之外,教學中還應改變“題型+方法”的教學方式,讓啟發式教學進入數學課堂,克服學生思維的被動性,并在教學過程中自覺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展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暴露知識的背景。當然,還要根據教學需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教給學生發現、創造的方法,啟發、引導學生去思考、創造,讓他們在創造中學習,在發現中獲取,在成功中升華。

三、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數學知識相對語文而言枯燥、乏味,學生不感興趣。如果教學時適當地講解一些數學史或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感受一下數學發展的艱辛,數學家的執著,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與熱情。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嘗試著給學生講述數的發展史、方程發展史、勾股定理和黃金分割的歷史等小知識,以及陳景潤、華羅庚、馮諾依曼、牛頓、愛因斯坦、哈密爾頓、歐拉等數學大師的故事。通過講這些,筆者發現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提高了,并且學習的主動性也增強了,教學效率明顯提升了。

四、重視數學意識的培養

前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質教育的要義即面向全體,全面發展,主動發展。數學要面向全體,就是要對每一位學生負責,在以大多數中等生為主的同時,兼顧學習有困難學生和學有余力的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通過努力達到基本要求。而現代教學要求以人為本,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進行有機結合,立足學生主體,因材施教。即教師要根據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志趣、特長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有區別、有針對地進行教學,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所得。既能使學困生“吃得了”,又能使優等生“吃得飽”,最終實現學困生轉化、中等生優化、優等生深化發展的目標,這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應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不斷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教給數學思想方法,使他們形成科學的數學觀。只有這樣,才能使所有學生喜歡數學,酷愛數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自覺地做學習的主人翁。久而久之,學生的數學意識增強了,他們會自覺地運用數學思想方法來處理各種現實問題,也會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與數學無關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一旦學生達到這一層次,我們就可欣慰地說:“我們培養的目標達到了”。我們通常所講的“要給學生授之以‘漁”而不是只授之以‘魚”就是這個道理。

編輯:張 昀endprint

猜你喜歡
數學素質數學教學培養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拉薩高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對如何提高高中生數學素質的探討
數學概念變式教學設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