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的運用

2017-10-09 19:10陳柯羽
山東青年 2017年5期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際運用改革

陳柯羽

摘要:時代發展日新月異,我國教學改革也要提上日程。多媒體網絡日益影響學生生活,傳統教學模式受到沖擊,網絡教學如火如荼。文章先對比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教學模式與過去傳統教學模式的異同,之后提出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模式對教師的新要求,最后進一步分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運用。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實際運用

一、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產生的背景

(一)傳統教學的不足

現在中國大多數的教育是機械記憶的教育,死記硬背的教育背景下大多數學生都缺乏求知欲以及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教學,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僅為 5%,被動學習的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最高不超過 30%;但通過討論、交流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可以達到 50%,如果學生能夠將自己學到的東西講給他人,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竟可達 90%。[1]傳統的教學,已不適應目前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時代的發展。

(二)互聯網教學的優勢

1. 虛擬建模、人工智能和虛擬3D技術讓互聯網的模式多彩多元。在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移動設備成為人們生活必需品,大數據支持下的互聯網也便利了每個學生的信息搜索,移動設備成為虛擬課堂的載體。學習者的知識范圍也從擴充到了全世界。

2. 互聯網打破時空和人數限制?;ヂ摼W教學讓“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成為可能?;ヂ摼W教學能根據學生各自情況,靈活地讓學生自由學習,知識點被碎片化處理。學生也可以獲取全世界的優秀資源。

3.內容和方式的變革?;趯W習教育價值觀與體制以及人際關系的變革突破,通過變革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教師授課的積極性,依靠個性化和協作化,培養積極自主的品質。

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與傳統網絡教學特點的對比

(一)傳統網絡教學特點

1.知識的傳授方式上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積極性,師生間沒有現場互動,教師指導不及時,學習效果差。

2.傳統網絡教學中,知識內化方式少,大多數是課后鞏固訓練,較少情況是郵件指導或在線指導。

3.傳統的網絡教學,教師只是主觀地據自己判斷隨機輔導學生,淺嘗輒止。

4.傳統網絡教學的傳播模式是在網絡廣播的純線上模式傳播。

5.是在傳統教學中,組織者和發起者以及終結者是教師。

(二)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特點

1.知識傳授方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指導方式采用網絡現場直播和課后預約相結合對學生指導,課前有自學環節,各類學??筛鶕虒W資源重復學習,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學習知識。

2.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涵蓋了多種模式:個人思考探索,小組合作,反饋提升,線下教師現場指導等。

3.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通過云數據和互聯網分析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的數據,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舍和自身的學習方案,學生也能受到個性化的輔導。

4.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進行知識傳播,取長補短,提高效果。

5.師生角色定位,學生是知識的汲取著、教育活動的中心。

在恰當的時間利用網絡多媒體,將傳統課堂延伸到課下,將傳統學習與現代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發揮教師作用的同時,更應該強化學生學習主體。利用網絡多媒體多樣化的特點,讓學生能更積極地主動參與,更容易地接受,更有效高效地學習。同時及時更新教學管理與教學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協作學習的主要元素由協作小組、成員、輔導教師和協作學習環境組成。協作小組是協作學習模式的基本活動單元,一般協作小組的人數不能太多,通常以3~5人比較合適。[2]成員是指學習者,成員的分派依據學習成績、認知能力、認知方式、性格差異等因素實施。

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模式對教師的新要求

課堂教育是大學教學的主陣營。傳統教學中,學生主體易被忽視,他們往往被動接受。教師地位過于主導,教師是主動講授。在此教師重壓情形下,學生會有厭學現象,教學效果差。因此應將線上線下課堂相結合,發揮各自優點,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樂園。對此,教師需要新的提升,以應對這種新的教學模式。

(一)教師備課需有新提升

傳統教學中教師只備好一節課,并將其傳授給學生,足矣。但新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準備好本節課談基本內容外,還要進行一些拓展課外的知識,讓學生能開拓自己的眼界。這就需要教師:一是博覽群書,精準備課,緊貼時代脈搏。這樣在講授時才能做到更精準地“傳道授業解惑”。相對于傳統教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大量的時間精力查找文獻、博覽群書以提升自己。二是在教學設計上要考慮教學的個性化,教學要因人而異。三是教學準備過程中要把握好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異同,把控好線上教學視頻的時長和畫質的清晰度。整個教學過程,需為課堂討論做好準備,教師要據網絡平臺的技術要求制作挑選合適的教學資源。

(二)對教師的課堂組織新提升

在課堂上的組織形式,教師組織規劃學生,讓學生們變成主演者,讓學生從單純地理解知,轉變為培養思維和提高綜合素質。一是教師需要全面準確地了解每一位學生,把控主導好課堂準確了解每位同學的學習進度,據學生情況把課堂交給學生,激發學生主動性,深入探討解惑。二是在線下課堂總結提煉線上學習的知識,理解鞏固知識。三是教師要嘗試啟用反轉課堂,關注學生線下學習,課堂上以合作討論、應用實踐探究為主,促進學生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是線上線下要注重為學生解答疑惑,及時反饋解決學生問題,組織線上線下的交流互動。教師提供的多個主題之一,也可以自主確定相關主題;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或者教師建議選擇獨立探究學習或者協作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進行個性化的指導,聆聽并記錄學生學習的難點,觀察學生的總體表現,判斷教學目標是否實現教學重點。endprint

四、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中對學生所提的新要求

學生在新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中,要求學生提高自身主動性、合作精神、探究精神,提升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學生應加強課前自主學習

通過多媒體平臺等資源明晰課程和教學的目標、任務以及內容。在線上課堂中,利用教師先前準備的視頻預習理論知識,以自組織形式參與到集體討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初步完成對各知識的應用準備,準備好協作式和探究式準備。采用合作學習自主學習,通過自己的方法構建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與學習經驗。

(二)學生應加強學習的個性化

學習者進行自我評估,通過平臺大數據,分析判斷學習程度以及效果,進行補充式的自我學習,有效銜接特定知識點,獲得完成此過程中當下任務或學習當前知識,能“追本溯源”,不滿足于已知結果,注重學習的過程。

(三)學生應將學習過程化

學生學習過程化,貫穿學期始終,注重課堂交互,答疑解惑,掌握每堂課內容,擴展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由一個知識點并加以拓展并深入思考。這種模式前提就需要自覺學習,誠信為本。學生展示學習成果,進行學生間、組間交流,也可以在平臺上提交學習疑問進行網上交流。系統化設計的網絡學習平臺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在線的自主學習,也可輔助課堂的教學,作為課堂學習的有效補充。[3]

五、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的運用

(一)堅持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原則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構建課堂教學模式,與其他教學模式相比,是既有顯著個性,又在教育教學目標有一些共性??紤]學生個性特點,“以人為本”,構建課堂教育模式應體現育人本質,轉變教師的角色為課堂的引導者,結合教育信息化和技術化發展,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新模式。因為構建者考慮的不同角度和探索方式,構建的模式有以下特點。一是構建課堂教學模式前,應將各學科特點、學生個人情況和教學環境等各因素,針對不同專業學生改革。二是找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模式重中之重,依據教學目標構建相應模式。

(二)堅持雙主教學原則

堅持人以為本,以“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教師為主導角色,引導組織和管理教師,充分考慮教師和學生需要利益。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考慮教師實際需要,增加相關措施,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賦予一些教師自主權利,靈活地選用教材,靈活地選擇教學組織和方法,并評價考核學生。學生為主體,就是要相信學生自己能力、尊重學生特點、發展學生潛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一是建構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以適用學生興趣發展,主張實現學生自身價值和自身個性化發展。二是靈活機動地建構建學環境,讓大家可以更由探索交流。

(三)堅持協同合作原則

協同合作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合作、學生與周圍環境的合作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只有協作學習,學生群體才能發展更好,在建構課堂教學模式時,創建者也要考慮到協作交流方面。協作學習的主要元素由協作小組、成員、輔導教師和協作學習環境組成。協作小組是協作學習模式的基本活動單元,一般協作小組的人數不能太多,通常以3~5人比較合適。[4]在分配協作小組學員時可依據學員性格、學員成績學員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方式等因素分配。協作學習變學生被動為主動,給學習者更大自主權。

(四)堅持融合原則

改革構建課堂模式,充分考慮傳統創新的融合。一是融合教學環境,有側重地分配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二是吸收傳統大學與在線課堂兩者教學模式的優勢,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混合教學模式。三是是教學理念和理論的融合,不同的教學理論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例如行為主義側重刺激——反應的連接,認知主義側重人的認知作用;建構主義側重學生的主動建構,等等,應將不同教學理論混合,取其優勢,以此為基礎建構有利于學生最優化的教學模式。[5]四是融合好動態的課堂教學模式與靜態的課堂教學模式組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課堂教學模式的運轉,也需要課堂教學模式個因素的靜態組合。

(五)堅持多元化評價和及時性反饋

課堂教學堅持多元評價與及時反饋相結合。一是從評價主體上看,這可以是教師、學生、在線平臺教師、在線課堂學生,增加評價的靈活多樣性與客觀實在性。二是要多樣化地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期間或在期末考核時可以評價學生,基于實際情況也可以是平時測驗、期末測評,還有課堂表現,這三者結合起來評價。

推動教育變革:一是“互聯網+”教學模式將原本需要向學生屏蔽的互聯網變成了能夠創造教育新價值的互聯網;二是“互聯網+”教學模式開辟了學習者獲得學習能力,滿足自身學習需求的有效途徑;三是互聯網學習平臺以學習者為中心,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和工具,選擇適合網絡學習的學習內容,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的教學資源,將學習者吸引到一起,構建了新型的教與學的關系,創新了互動教學和協作教學模式;四是面向大量學習者的個性化教學,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和云技術的支持下已經成為現實,現在所要做的是如何優化算法、改進分析方法,使其對學習、教學等相關數據的分析更加準確、豐富、有價值,使學習更有效率。因此,“互聯網+”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挑戰不斷,需要不斷改進,讓學習者形成“互聯網+”的意識,主動利用“互聯網+”學習平臺進行學習。[6]

[參考文獻]

[1]汪灝.基于混合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和應用[D].開封:河南大學,2012:1-7.

[2]劉雪嬌,田國華, 劉偉. 線上和線下教學相結合[J],數字化時代教學模式的變革,2015:41.

[3]李娟.高校網絡課程教學應用個案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21-23.

[4]柴少明,趙建華,李克東.基于活動理論的CSCL協作意義建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0,(7).

[5]李桂芳.MOOCs背景下大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反思與建構[J]. 現代教育研究, 2015:43.

[6]張杰夫.互聯網+給教育帶來五大革命性影響[J].人民教育,2015,(7).

(作者單位:廣東行政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800)endprint

猜你喜歡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際運用改革
改革之路
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實踐和思考
改革備忘
反復操練與實際運用在語法課中的體現
斷路器失靈保護在實際運用中的改進
改革創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