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看見》

2017-10-09 11:46陳麗薪
資治文摘 2017年6期
關鍵詞:看見柴靜慣性

大自然賜予人一雙眼睛,只要不失明,我們都可以觀聲色,見世事。但具備看的能力,不代表我們能夠接收所有。無數西方心理學家已多次證明,人們在同一時間維度面臨數以千計的信息,但能為人們所接受的,只是屈指可數的幾條,而收到哪幾條,因人而異,因此也有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什么決定人們接受哪些信息呢?我們的思維慣性和心情!心情自不必說,無論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還是“薄霧濃云愁永晝……人比黃花瘦”,都是境由心生的表達,而思維慣性呢?習慣了快樂的人,即使在逆境也能自嘲消遣,即人們常說的樂觀向上,習慣了自怨自艾、“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人,即使得到最好也把自己看作最最委屈的受害者。一美國夫婦育有一對雙胞,這對雙胞的性格極度分裂,大雙極喜、小雙極悲,父母努力調適二寶性格。恰逢生日,給大雙備下一盒馬糞,旨在讓他的過分樂觀適當冷卻,送給小雙當時最流行、最霸氣、所有寶貝們都想要的自行車,只為小雙一笑。生日當天,小雙略鎖眉頭拆開禮物,在父母的期待中,忽然放聲大哭。父母不解,急忙勸問。小雙抱怨,“你們知道我不會騎單車,還買單車給我。什么意思?”就在眾人忙于勸慰小雙時,房里忽然臭味熏天,大伙回頭,看到大雙已拆開禮物,并興奮地在房里搜尋,媽媽問他要干嘛,他說,“你們送我一盒馬糞,是不是買了一匹馬?在哪里?小馬在哪里?快出來!”人的思維慣性,或說性格慣性由此可見一斑。

能“看”,不等于能“見”!柴靜在《看見》中所呈現的,不僅是一個國家的一段真實,或者她作為新聞人的成長,而是放下自我,克服潮流,嘗試看見時代洪流下的生活、嘗試看見生命。這才是她的成長所在,這才是真正的成長!從落地那一刻起,人就在老去,可惜年齡的累加不是成長;我們長大,我們工作、結婚生子、賺錢買自己所想,滿足親人所想,讓日子變得更好、更舒適、更殷實,可這不是成長!這只是簡單的生命疊加,是用時間來換取物質,是用歲月來彌補童年的缺失。王朔說,人的成年是為童年而活,為童年的各種缺失而活,然后呢?這就是生命嗎?這樣一代代生來缺失,長而填補是成長嗎?這是欲望的輪回,不是成長。木心說,他要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而我說,成長,真正的成長,是克服自己!這才是生命的張力!很痛,但若不付出何談收獲!這也是《看見》的魅力所在,而不僅僅是無數事實的觸動;這也是柴靜的美麗所在,因為她克服了自己,而不是簡單地復制過去,包裝過往!書法家林曦說,“有的人很勤奮,每天都在不懈地臨帖練字,定時定量,很熟練、很堅持,讓人佩服!但當丟開字帖,無可描摹時,書寫并沒有很大改善,為什么呢?因為這個很堅持的人只是在重復和加強自我,今天復制昨天,這不是真正的進步!”而現實中地我們,又何嘗不是今天加強著昨天的慣性、想法和欲望?

看了,不一定看見;年歲長了,未必是成長?!犊匆姟妨粝碌牟粌H是敏銳觀察帶來的感動,也不是幾句妙語的摘錄,而是彰顯的成長——克服自己,很痛,但收獲成長!

作者簡介:陳麗薪(1985.07--);性別:女,籍貫:云南宣威,學歷:碩士,在讀于云南大學外語學院;現有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endprint

猜你喜歡
看見柴靜慣性
在通往夢想的路上一路狂奔
“看見”的力量
顯微攝影師:帶你“看見”驚艷的“微距世界”
重新“看見”你
一款可以幫助盲人“看見”的墨鏡
無處不在的慣性
對慣性的認識誤區
柴靜:一根寧靜的火柴
無處不在的慣性
最窮主持人”柴靜:讓生命像火柴一樣燃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