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生態倫理觀念闡微

2017-10-09 16:48邵文濤楊立志
資治文摘 2017年6期
關鍵詞:天道道德經道教

邵文濤+楊立志

(本文為湖北醫藥學院衛生管理與衛生事業發展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項目“武當道教與醫學養生觀”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5PY006)

道教蘊含著豐富而深邃的生態倫理智慧,深涵著可貴而永恒的和諧精神,其教理教義有許多論述都強調要愛護人類的家園,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于現代人類保護自然資源、實現科學發展和持續進步有著不可替代的借鑒指導意義?!独献印酚直蛔鸱Q為《道德經》,長期被崇奉為道家和道教的圣經,是道教神學家解釋道教信仰的重要理論。老子站在歷史和哲學的高度探討自然規律、反思社會現象、追尋人身的意義并對生存方式有了特別的體悟,這些寶貴的資源,越來越受用于世人。本文通過對《道德經》生態倫理觀念的禪微,以期彰顯道教生態觀念的思想價值。

一、道生萬物,多樣統一

《道德經》四十二章講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痹诶献涌磥?,“道”無形無名、超言絕象、循環運動、永不停止,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和始基,沒有道,就沒有萬物,萬物由它而來,又復歸于它,是宇宙萬物生生不息、日新月異的終極原因和永恒動力,是宇宙嚴謹秩序的最高主宰和最終保證?!渡袝吩啤疤熘蟮略簧?,《易經·系辭》曰“生生之謂易”。其實,就重“生”而言,老子的闡述亦相當全面、系統、深刻。且老子之“道”既重“生”,又尚“和”,將“生”、“和”完滿地結合在一起。1

《道德經》五十一章講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奔慈f物的生與長離不開“道”與“德”的作用。陳鼓應先生的意譯為:“生長萬物卻不據為己有,興作萬物卻不自持己能,長養萬物卻不為主宰。這就是最深的德?!?老子之“道”生成的宇宙萬物是有其內在的嚴謹秩序的,并且是一個完美和諧的有機整體?!澳W匀弧钡纳羁讨幘驮谟谧屖挛镒匀欢坏卣归_自己本有的歷程,而不要做出違反其本性的行為。道教肯定了萬物協和性、涵蘊性、平等性及依存性,指出宇宙、天地、萬物和人類共同生存,萬物與人休戚相關,不容分離,生死相依。

二、以道為本,道法自然

老子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追求的是人與自然、人類萬物的和諧。宇宙萬物本原及天地陰陽變化規律,是崇尚自然無為、主張“和氣生物”,人應和自然界達成和諧,即是“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其理想的和諧社會,是人類與自然的完全融洽,是整個宇宙的和諧。3老子雖然很少直接論述人應該以何種態度對待萬物,但卻對道與萬物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論述,而“道”與萬物的關系最終還要落實在人與萬物的關系上,為人的行為尋求指導。

《道德經》二十五章講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對道與自然的關系最經典的概括。老子肯定了“人”作為萬物之靈在宇宙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獨特價值,認為“人”與作為宇宙本原的“道”、以及作為“人”所能見到的最大事物的“天”、“地”可以并列而稱為“四大”。這是對“人”處于自然進化最高峰的這一生態事實的認可。但是,人類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大自然是一個進化的生態系統,人類只是一個后來的加入者;地球生態系統的主要價值在人類出現以前就早已各就各位……在自然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的出現也許是一個最有價值的事件,但如果以為是我們的出現才使其他事情變得有價值,那就未免對生態學太無知且太狹隘了?!?老子以“人”為宇宙中四個最偉大的存在物之一,絕不意味著“人”就可以自恃其特殊地位而對大自然頤指氣使,一味征服和索取?!兜赖陆洝钒苏轮v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痹诶献涌磥?,人所要做的一切,不過是順應自然而符合天道自然,人需要效法水的謙卑柔弱,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道法自然”為行為準則,而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加之于萬物而干預萬物的自然狀態和自然發展。因為自然不受人乃至神靈意識的制約,它以“無為”為法則,這也是“道”自然而然的本性。5

三、合道順道,自然無為

道教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界萬物和諧共生、共處,其中“天人合一”是道教思想的精髓之一。所謂“自然”,在《道德經》中稱之為“天”。這個自然之天是有法則的,這個法則就是“天道”或“天之道”。道教認為“天人間”、“人身中”、“人際間”的和諧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他們互相聯系、互相影響。若能同時達到這三種和諧,便可以“與道合真”。道教側重于“天人間”及“人身中”的和諧,同時也重視“人際間”的和諧,天地人三者的和諧以達到與道的和諧。莊子所說的“太和萬物”就是倡導人類與自然界萬物和諧共生。

《道德經》十章講到:“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边@里的“生”、“為”、“長”都是說明“道”對于萬物的重要性,萬物皆賴“道”而生長?!安挥小?、“不恃”、“不宰”都是說明“道”對于萬物并沒有因此而產生占有和控制的欲望?!暗馈敝皇禽o助萬物的生長,此即所謂“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兜赖陆洝钒耸徽轮v到“天之道,利而不害?!焙由瞎ⅲ骸疤焐f物,愛育之令長大,無所傷害也?!眳沃=忉屨f:“天道陽也,故好生而惡殺,謂之有利而無害。春夏故生之育之,秋冬故成之熟之,以其至公無私,每成人之善而不成人之惡,與人之利而不與人害,故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好生惡殺,利而不害,這是天道的物性,天道的大德?!兜赖陆洝啡哒轮v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碧菩谧ⅲ骸懊畋厩鍍?,故常無為。物持以生,而無不為,則萬物自化,君之無為,而民淳樸矣?!?李道純曰:“天地無為,萬物發生。圣人無為,萬民安泰?!?無為而無不為,其核心旨意就是說順天道之自然而不而不妄為,所以王弼注曰:“順自然也?!?/p>

結語

短短五千言,流傳兩千余年,揭萬物之奧妙,展人間之大道。德國哲學家尼采評論老子思想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不枯竭的井泉,深載寶藏”。道教的生態倫理觀念,對于社會發展遇到嚴重危機的當今人類來說,是一種十分有價值的傳統思想資源,我們應以開放的眼光,從老子的視角看待宇宙萬物,認真對待和深入發掘古老的道教生態倫理智慧,為當今人類正確應對生存挑戰,實現人類長久生存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郭繼民,老子“六和”思想發微[M],中國道教,2009,3

[2]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M],中華書局1984版,第263頁

[3]曹衛星,把和諧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核[N],新華日報,2012-04-05

[4][美]霍爾姆斯·羅爾斯頓著,楊通進譯:《環境倫理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頁

[5]中國道教協會道教文化研究所等編:《道教教義的現代闡釋》[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第409頁

[6]危大有《道德真經集義》卷十,《道藏》第13冊,第631頁

[7]《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卷十,《道藏》第13冊,第441頁

[8]危大有《道德真經集義》卷五,《道藏》第13冊,第582頁

作者簡介:邵文濤(1985-),男,湖北十堰人,助教,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武當道教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歡
天道道德經道教
早春
不貪為贏
天道
為什么要跟《道德經》學領導力?
得心應手
華子龍先生告訴你:被譽為『萬經之王』的《道德經》講的是什么?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經》
漫畫
道家道教研究
全國首次道教刊物座談會在延安召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