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

  • 道德經》五章
    [春秋]老 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①。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第一章)道沖②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③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第四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④;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⑤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第五章)谷神⑥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

    領導月讀 2023年9期2023-11-21

  • 道德經》之倫理思想于當代企業文化的價值
    駕馭現實。而《道德經》作為中華古文明的精華,也是人類文明史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展現的道家倫理思想不僅對人的思維方式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推動著時代的進程與發展。道家倫理并不只是一種看不見的思想,其影響已進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當代文明社會經濟領域中。對于企業來說,思想文化至關重要,它是強大的、潛伏的而且經常是無意識的一組力量,它決定了個人和集體的行為方式、感知方式、思維模式和價值觀。故能在當代企業發展過程中延續道家優秀的思想并加以運用,必

    大眾文藝 2023年18期2023-11-15

  • 對《老子》中“道” 字的簡析
    的思想體現在《道德經》一書中,是中國人內在思想的筑基,而老子其人,更是被道家尊為道祖?!?span class="hl">道德經》分為上篇和下篇,一共八十一章,上篇三十七章,主要講述一些思想層面的東西,下篇四十四章,主要講述一些偏實際的問題。全書一共五千余言,闡述了老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文字簡潔,內容古樸玄奧,涉及的內容也極其廣泛,包括宇宙論、治國、養生、修身、用兵等等,核心是“道”,包括自然界中的道和社會中的道?!?span class="hl">道德經》一書的中心思想是無為而治,表現在自然界中是萬物的生生不息,變現在社

    今古文創 2023年36期2023-10-27

  • 從老子“處下”的本源意義看家庭教育問題的道家式解決
    下”。關鍵詞:道德經 “處下” 道家式 家庭教育馬斯洛創造了“道家式(Taoistic)”一詞[1],用以說明“非干預”是“道家了解事物本性的途徑”“道家的承受”“道家的屈從”[2],盡管這種表達內含“處下”的意蘊,但并未直接論及“處下”。不但國外缺少專門研究老子“處下”思想的文獻,國內的相關研究也不多。高長峰等談及莊子的“處下”思想,不涉及老莊之間“處下”思想的關聯。[3]上官婷婷從管理角度闡明了老子的“處下”方式能達成“處上”的效果,但未表明假意“處下

    中華家教 2023年4期2023-09-22

  • 道德經》的本性美學及其價值
    【摘要】《道德經》中雖無一處講“本性”,但實際上是以“德”作為“人的本性”來探討,以“本性體驗——返歸本性”為其邏輯起點的,其終極關懷是性命的本真與自然?!?span class="hl">道德經》的本性美學體現在人生修養、人格塑造和生活改造上,并在不同時期的歷史流變中展現出不同的價值:河上公《老子章句》“人最為貴”,在東漢崇尚修道長生的背景下,再現“本性”的重要性;王弼《老子注》“崇本息末”,改造了自然與名教的關系,解決了當時的玄學問題并踐行了“本性”的生活改造;范應元《老子道德經古本集

    今古文創 2023年32期2023-09-19

  • 道德經》核心術語英譯詮釋多樣性研究:蒯因的翻譯不確定性視角
    內容摘要:《道德經》多譯本的存在使其核心術語翻譯詮釋具有多樣性。本研究以理雅各和安樂哲的《道德經》英譯本作為研究對象,應用蒯因的翻譯不確定性理論概念框架探析“道”的翻譯詮釋差異本質。研究發現,理雅各和安樂哲對“道”的“刺激意義”的感知水平相似,造成其翻譯詮釋差異的原因主要在于兩者不同的“分析假設”或“移情”方式,而這又進一步反映著兩位譯者的跨文化翻譯價值觀差異。研究認為,公允地探析翻譯詮釋差異本質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彌合差異,并為“和而不同”的中國經典文化外

    外國語文研究 2023年2期2023-09-18

  • 譯者主體性在典籍英譯中的體現
    宇內容摘要:《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經典哲學著作,傳遞著中華文化優秀的文化與精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研究。本文旨在從譯者能動性、受動性和為我性的角度,通過對比和分析林語堂和亞瑟·韋利兩位譯者的《道德經》英譯本,探究二人在理解原文、方法策略以及翻譯風格方面的主體性作用的體現。本文強調譯者是翻譯的主體,并驗證了譯者在翻譯中國傳統文化典籍時發揮主體性作用能夠促進民族文化傳播及原文信息的再現。希望本文能夠為后續中國文化典籍的英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關鍵詞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8期2023-08-25

  • 基于文本挖掘的《論語》和《道德經》對比
    》和道家典籍《道德經》進行文本挖掘,以可視化圖形方式呈現其結果。結果顯示:《論語》思想體系中最核心的概念為“道”“仁”“禮”“學”,《道德經》思想體系中最核心的概念為“道”“德”“仁”,其中“道”“仁”是兩部典籍共有的核心概念。最后,基于文本挖掘結果對兩部典籍的思想進行了分析與對比。關鍵詞:文本挖掘 《論語》 《道德經》我國國學典籍浩如煙海,千百年來不絕如縷、薪火相傳,蘊藏著無窮的寶貴財富。然而,其文本是今人極少使用的文言文,故其內容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晦澀難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8期2023-08-22

  • 道德經》注解的疑難與新解
    ? ?要: 《道德經》的注解歷來紛紜,很多問題至今未能取得共識,甚至有些詞句的注解存在重大語言、邏輯、義理缺陷,而注家或得過且過,或視而不見、因循守舊、不求確解?;谝韵氯龡l原則,可為《道德經》古今注解中的疑難問題給出合理的解讀:考核《道德經》中核心詞匯及其詞性的正反使用情況;兼顧邏輯、義理和事理等方面綜合考量,給出合理解釋;鑒于《道德經》的韻文性質,重視每句尾字的押韻情況,對《道德經》的文字及其表達給出相應疏證。由此,可對“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萬物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3年2期2023-06-21

  • 老子“弱勝強”思想剖析
    關鍵詞:老子 道德經 弱勝強“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通行本·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恒。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帛書·41章]本章老子闡述了物質現象界生與死之征兆: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偨Y生與死之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2期2023-06-10

  • 道德經》的英譯研究探析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是一部聞名中外的偉大巨著。我國對《道德經》英譯本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隨著研究視角的多元化,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筆者從譯本的分析與比較、核心概念翻譯及基于某理論或視角的研究三個維度對國內學者的英譯研究進行了探析,期盼為其他英譯研究者提供參考?!娟P鍵詞】《道德經》;譯本的分析與比較;核心概念翻譯;基于某理論或視角【中圖分類號】H059?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

    今古文創 2023年16期2023-05-30

  •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閔福德《道德經》英譯本分析
    胡洋【摘要】《道德經》以其內容玄妙深邃而名揚海內外,有諸多譯本出現。2018年由英國漢學名家閔福德(John Minford)翻譯的《道德經》經企鵝出版社發行問世,該譯本也是閔福德最新的翻譯著作。本文在生態翻譯學視角下,針對閔福德在譯者素養和三維轉換程度方面進行分析,發現該譯本的“整合適應選擇度”較高,具有研究價值?!娟P鍵詞】生態翻譯學;閔福德;《道德經》【中圖分類號】H31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

    今古文創 2023年1期2023-05-30

  •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Ching《道德經》orDao De Jing(see Fig.1) with six Chinese characters:“道(Dao)可(Ke)道(Dao)非(Fei)常(Chang)道(Dao)”, which has been traditionally interpreted as“道可道,非常道”or“The Dao that can be spoken is not the eternal Dao”.However, mordern ar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2023年3期2023-03-27

  • 道德經
    道德經》晦澀難懂,老子其人,更是微妙難識。大哲如孔子,見了老子之后感嘆:“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老子寫的短短五千言,讓歷代注解者頭疼?!?span class="hl">道德經》開篇的六個字,不論如何斷句,意思都說得通: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span class="hl">道德經》通篇無明確定義,無明確系統,向日常價值觀發難,卻又極少

    視野 2023年1期2023-02-06

  • 被篡改的《道德經
    老子》(又稱《道德經》)。在1919年2月,胡適出版了他的早期成名作《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后來改名為《中國古代哲學史》再版),轟動一時。這部大作將中國哲學史由老子、孔子開始說起,而非過往從三皇五帝開始的論述。在今天看來,這個解釋法或許沒什么,但在當時可是造成大轟動,因為胡適樹立起一個研究中國哲學史的新典范(paradigm),他將老子排在第一位,孔子排第二位。但這個說法,卻引來許多同時代著名學者的懷疑。梁啟超率先提出質疑,在1922年的《評胡適之〈中國哲

    視野 2023年1期2023-02-06

  • “無為”與“有為”
    精深,其著作《道德經》中蘊藏著無窮的教育智慧。挖掘老子思想的精髓,對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有諸多裨益。教師要汲取老子行不言之教、遵自然法則的教育藝術,“不妄為”“不妄言”,以“無為”的姿態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讓渡于學生,讓學生做到“有為”。關鍵詞:老子;《道德經》;無為;有為;教育智慧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語篇學視域下中學語文品質教學實踐研究”(編號:D/2021/02/54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在我國的教育傳統中,儒家思想是教育發展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2年11期2022-12-21

  • 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和諧秩序的三維構建 ——基于《道德經》的思考
    00000)《道德經》(又名《老子》)上下兩篇數量一奇一偶,“道”“德”渾然一體,取自天地。老子主張“順應自然”,世間的萬物,大到宇宙星云的變化,小到一草一木,都遵循著特定自然規律。老子所倡導的“自然無為”并不意味著束手無措,放任事物恣意發展,而是一種達成“有為”的方式,“曲則全,枉則正”[1],“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2]。老子所提出的“自然無為”思想對于合理處理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為”與“無為”的關系以及科學構建其各個部分之間的和諧秩序具

    延邊黨校學報 2022年3期2022-12-08

  • 道之“玄妙”與器物審美維度 ——兼論《道德經》中的設計美學意蘊①
    的原形。正如《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一說法源自《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實際上無論“道”“易”都是事物產生、形成、運行、變化的源頭,是一物之所以為此物的本質屬性。韓非子在《解老》中曾這樣說:“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庇终f:“凡理者,方圓、短長、粗靡、堅脆之分也?!辈浑y看出,“道”是萬物之形成的總規律、總法則,是使各種事物具有具體法則的東西。而“理”則是構成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22年4期2022-10-11

  • 從視域融合視角看《道德經》文化負載詞德譯
    。其中老子的《道德經》因其蘊含樸素的東方哲學,“尊道貴德”的道家精神,在世界典籍譯介舞臺上大放異彩,僅德國自1870年施特勞斯(Victor von Strauβ)的首個德譯本問世至今已有近120個譯本正式出版。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從闡釋學視角探討典籍文本的今譯和外譯,對遠古文本理解度、譯者的主動性、文本的詮釋度等進行了探討[1]。但是有別于英譯領域百花齊放的研究現狀,僅有少數學者從闡釋學角度探討典籍德譯領域相關話題(曹俊雯2015,肖瑤珂2019,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22年7期2022-09-14

  • 老子《道德經》與賞石文化(二)
    i三、以老子《道德經》的東方哲學為指導,賞析奇石、感悟人生老子《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后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石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賞石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賞石文化藝術已經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之一,是我們必須世代傳承的文化根脈、文化基因,也是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在世界范圍思想文

    寶藏 2022年2期2022-07-30

  • 道德經》中的圣、 俗之別
    絕學無憂”是《道德經》中一再標榜的滌除玄覽之方,也是令人得返璞歸真,復歸于嬰孩的最至要根基。為清楚辨析“圣”“俗”之別,老子特以“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概括兩者境界之殊異。在“道”中的必“昏昏、悶悶”;離道后才邁向“昭昭、察察”。離道的結局是“出生入死”;只有在“道”中,才能“蔽而新成”?!娟P鍵詞】 《道德經》;老子;莊子;道家【中圖分類號】B2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

    今古文創 2022年22期2022-06-24

  •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道德經》譯本及其序言初探
    ll關鍵詞:《道德經》英譯本;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中國道家哲學;中西文明對話一、歐洲與中國哲學的戀愛史真的那么短暫嗎?2016年春天,“少數群體與哲學”(Minoritiesand Philosophy,MAP)組織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哲學學院的研究生合作,共同主辦了一場學術會議。會議邀請的學者包括著名漢學家萬百安(BryanVan Norden)以及藏傳佛教研究者杰伊·加菲爾德(Jay Garfield)。MAP是一個由研究生領導、組織的國際團隊,其使命是“解

    現代出版 2022年3期2022-06-22

  • 譯者主體性視角下《道德經》三英譯本的比較研究
    的作用,這在《道德經》的英譯本研究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從這一視角入手,對德克·卜德(Derk Bodde)、林語堂和趙彥春三位譯者的《道德經》英譯本進行研究,可以發現其譯者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對原文的理解,翻譯策略與方法以及翻譯風格三個方面。其中,譯者對原文的理解主要包含詞匯的選擇以及句子的理解兩個方面。通過對比,總結這三個譯本的異同,可為后續其他中國文化典籍的英譯本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娟P鍵詞】 譯者主體性;對原文的理解;翻譯策略與方法;翻譯風格;《道德經》【

    今古文創 2022年23期2022-06-22

  • 道德經》道論思想探究
    想尤為重要?!?span class="hl">道德經》全書分為八十一章,共五千言,言簡而意賅,文約而韻豐,是文化史之瑰寶。上篇的中心是“道”,主要探討宇宙與人生的哲理;下篇的中心是“德”,主要探討政治與社會問題。文章雖然分為道、德二篇,但其思想一以貫之,從宇宙論到人生論,從人生論到社會與政治問題。因而其思想可以概述為兩部分,即道之于人生(修身)與道之于社會(治國)?!娟P鍵詞】老子;道;修身;治國【中圖分類號】B2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

    今古文創 2022年24期2022-06-20

  • 簡析老子《道德經》中人道之自然性與社會性的關系
    部分。老子的《道德經》以言語模仿自然,卻并沒有丟失人道之社會性,其自然性和社會性是同屬于自然觀的,兩者在用語看似矛盾的情況下蘊含著統一。關鍵詞:道德經;人道;社會性;自然性中圖分類號:B22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2)02-0058-03老子之道取法于自然,道之所是,自然而然,“道”乃宇宙萬物之本體與根源?!肮实来?,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币馕吨暗馈钡谋倔w是包含著“天”“地”“人”在內的

    學理論·下 2022年2期2022-06-02

  • 不貪為贏
    看一遍老子的《道德經》?!?span class="hl">道德經》的精髓是“無為”“無欲”。一個“無為”“無欲”之人,一個不欲求贏之人,怎么可能贏棋呢?而恰恰相反,此棋手幾乎每賽必勝,就連當時日本頂尖圍棋高手坂田榮男也不是他的對手。這名棋手就是吳清源。有記者問吳清源,為什么每次下棋前都要看一遍《道德經》?吳清源說,看《道德經》,是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做到“無為”“無欲”,排除內心“貪”贏的雜念,這樣,就能讓自己一心下棋,發揮出最高水平。吳清源告訴記者,自己贏棋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貪”。吳

    文萃報·周二版 2022年35期2022-05-31

  • 從譯者主體性的角度比較 《道德經》的三個英譯本
    譯操作上比較《道德經》的三個英譯本,即理雅各、韋利和汪榕培的譯本,分析各譯本對《道德經》的不同詮釋,并進一步探討不同詮釋背后的原因。通過對三個譯本的比較分析,本文得出結論:《道德經》譯本的多樣性源于各譯者的譯者主體性。關鍵詞:譯者主體性;闡釋學;目的論;多樣性 《道德經》作者簡介:徐靜姿(1982.08-),女,江西九江人,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學院外文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與翻譯的實踐。一、譯者主體性的基本理論在傳統翻譯理論中,譯者的主體性角色與

    校園英語·中旬 2022年7期2022-05-30

  • 道德經》的教育智慧及其對當下教育的啟示
    的關鍵環節?!?span class="hl">道德經》中蘊含諸如“上善若水”的寬廣胸襟、“圖難于其易”的謀事之道、“自知者明”的自省能力、剛柔相濟的辯證思維的教育智慧,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道家思想智慧的汲取,能夠幫助大學生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良好的學習素質、進行有效的情緒管理以及緩解增大的就業壓力??梢酝ㄟ^將道家思想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依托豐富的教育載體以增強道家思想吸引力的方式,促進道家思想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關鍵詞:《道德經》 教育智慧

    文學教育 2022年7期2022-05-30

  • 老子著作與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傳播
    譯本基礎上的《道德經》傳播;2000年至今,《道德經》在阿拉伯世界的傳播呈現高潮,出現第一本漢語直譯本。能夠撫慰讀者心靈,與阿拉伯文化中蘇菲思想的精神相通,是老子著作與思想被接納和受歡迎的主要原因。立足于悠久而友好的交往歷史,英法等強勢語種作為橋梁,是老子著作與思想在阿拉伯世界傳播的兩個特點。[關鍵詞]《道德經》;老子思想;阿拉伯世界;跨文化傳播[中圖分類號]B2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763(2022)04—0147—07Dissem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05-30

  • 不貪為贏
    看一遍老子的《道德經》?!?span class="hl">道德經》的精髓是“無為”“無欲”。一個“無為”“無欲”之人,一個不欲求贏之人,怎么可能贏棋呢?而恰恰相反,此棋手幾乎每賽必勝,就連當時日本頂尖圍棋高手坂田榮男也不是他的對手。這名棋手就是吳清源。有記者問吳清源,為什么每次下棋前都要看一遍《道德經》。吳清源說,看一遍《道德經》,是讓自己內心平靜下來,做到“無為”“無欲”,排除內心“貪”贏的雜念,這樣,就能讓自己一心下棋,發揮出最高水平。吳清源告訴記者,自己贏棋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貪”

    意林彩版 2022年4期2022-05-03

  • 社會翻譯學視角下《道德經》英譯對比研究
    各和林語堂的《道德經》英譯本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場域、翻譯慣習和資本對兩位譯者譯本選擇、翻譯策略等的影響?!娟P鍵詞】 社會翻譯學;《道德經》;布迪厄;理雅各;林語堂【中圖分類號】H31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6-0107-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6.034《道德經》共81章,分《德經》37章《道經》44章,是中國歷史上

    今古文創 2022年16期2022-04-22

  • 道德經》“道法自然”視角下“土壤學與農作學”課程思政教學初探
    ?要:將老子《道德經》的德育思想融入“土壤學與農作學”課程教學之中,是主動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內涵的過程。文章通過挖掘“土壤學與農作學”課程與《道德經》德育思想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元素的契合點,將教學實踐與德育元素的融合進行深入解析,以達到培養全面高素質人才,豐富高校德育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目的。關鍵詞:道德;思政教學;傳統文化;土壤學與農作學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

    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 2022年2期2022-03-19

  • 衛禮賢和德博《道德經》德譯本對比研究
    始祖。老子的《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的哲學巨作之一,也具有很高的文學性。老子用“道”貫穿《道德經》全文,詮釋宇宙萬物的演變[1]?!?span class="hl">道德經》不僅深刻地影響了華夏民族,也深深地影響了德意志民族?!?span class="hl">道德經》的德語譯本眾多,荷蘭奈梅亨大學教授克努特·瓦爾夫主編的《西方道學目錄》收錄了從1870年至2009年期間的《道德經》德譯本,共計103種[2],可見《道德經》在德語世界傳播之廣、影響之深。因此,研究不同的《道德經》德譯本顯得尤為重要。一、《道德經》在德國的傳播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22年1期2022-03-18

  • 道德經》中水意象的人文精神
    關。老子所寫《道德經》以水論道、以水論人,不僅關注與探索人生,也提倡追求真、善、美、圣的一種人生態度。探討老子“上善若水”中的人文精神,理解傳統人文精神的價值,是中華文化對人生命的終極關懷。 關鍵詞:人文精神 意象崇拜 水 柔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幾千年一脈相承的文明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建設尤為重要。如何在新時代傳承人文精神是近年來我國的討論熱點。在我國的周朝時期,古人們所推崇的“禮樂”精神體現的是關于倫理道德、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內容,這其中是中國古人對于真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2年2期2022-02-28

  • 《瓦爾登湖》與《道德經》的思想比較
    瓦爾登湖》和《道德經》,從人生觀和政治觀的角度,探討兩本著作的思想契合之處。研究發現,在個人層面,二者都提倡進入“清靜無為”的狀態;在政治層面,二者都提倡少干涉民眾的“無為而治”。 關鍵詞:《瓦爾登湖》 《道德經》 思想比較 《瓦爾登湖》是梭羅的代表作,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邊的隱居生活,開始于1845年7月4日,于1847年9月6日結束,他獨居于林中有兩年兩月之久?!锻郀柕呛方涍^多年修訂,他終于在1854年將其出版。書中有鮮活靈動的景物描寫,四時變化、山林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2年1期2022-02-19

  • 宇宙無意識:論《道德經》《莊子》中的天道及其膜拜儀式
    體等。老子在《道德經》中用精簡玄妙的文字描繪了天道的性狀和功績,賦予它諸多美名:玄、眾妙之門、谷神、天地根、上善、樸、大象、一、恍惚、太上、玄德、孔德、上德、物。它獨立而永恒,不依憑意識而廣泛作用(“太上,不知其有”)。它和太陽一樣既不刻意追求世俗成就和目的,也沒有其他非道德的行為動機和偏好(“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上德無為而無以為”)。它不僅是和宇宙融貫一體并高于宇宙的創生力量和原則,顯現為天地之間循環往復的孕育力和生命淵宗,具有日月云雨般遍施福澤的道德稟

    天府新論 2022年3期2022-02-03

  • 基于《道德經》的全科醫生職業道德素質模型探析
    創始人老子的《道德經》為理論基礎,從中抽離出關于“人”素質的思想,并結合全科醫生職業特征,通過理論推演的方式構建全科醫生職業道德素質模型。1 理論基礎一般意義的“道”指道路、方向、引導等,而老子所說的“道”主要是指宇宙、自然和社會運行的規律?!暗馈奔仁潜驹凑撚质潜倔w論,本源論是指萬事萬物由“道”產生,而本體論是指在本源論的基礎上,道又存于萬物之中?!暗馈毖莼扇f事萬物的根源從它的特點中有所體現。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長春大學學報 2021年10期2021-12-01

  • 他山之石?琢磨成玉
    英教授新作《〈道德經〉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與接受研究》全面搜集、系統整理、精心譯介了19世紀以降三個世紀《道德經》在英語世界的英譯本和應用研究著述,列舉了18世紀后道家思想在西方傳播與接受的漢譯資料,展示了道家思想在英語世界研究與應用的豐碩成果,這對于增進中西文化交流具有積極意義,能讓國人從中借鑒“他者”的成功經驗,開闊視野,啟迪智慧,更好地服務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娟P鍵詞】《道德經》;英語世界;傳播研究;接受研究;比較研究最近,筆者有機會拜讀了《〈道德經

    教育傳媒研究 2021年6期2021-11-19

  • 老子與莫爾關于理想世界的時空對話 ——從老子《道德經》與莫爾《烏托邦》出發
    黨校一、老子《道德經》與莫爾《烏托邦》比較研究之現狀與困難人們始終都在考問我們應當以怎樣的一種形式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理想的世界成為人類寄托希望的精神力量。這種觀念在中國古代折射成一種盡善盡美的大同社會,如《詩經·碩鼠》所說:“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此處的“樂土”就好比是理想世界在中國的早期萌芽。之后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都開始從具體的社會、經濟制度方面建構大同社會,老子的小國寡民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闡述之一。而西方則可追溯至柏拉圖所構想的

    長江叢刊 2021年1期2021-11-12

  • 論華為任正非的無為而治管理思想
    非;無為而治;道德經一、引言“無為而治”的思想一般認為來源于老子的《道德經》,比如在這部偉大的經典中有如下的描述:“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為無為,則無不治”(第三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保ǖ谌哒拢┻@些思想是中國古代政治哲學思想里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諸多盛世的出現都和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有關,比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都有這種思想得以踐行的相關事例。而現代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7期2021-11-10

  • 對《道德經》中老子“愚民”思想的探析
    摘要:老子在《道德經》中闡述的思想被部分民眾認為是“愚民”思想,筆者認為這是對老子思想的誤解,所以本文選取了《道德經》中三處典型內容加以分析理解,首先是從對“愚民”含義的解讀、其次是從《道德經》中包含“愚民”的內容去解讀,同時用《道德經》中其他觀點加以佐證,以此來澄清誤解,最后談及個人看法及總結。關鍵詞:《道德經》 老子 “愚民”思想一、引言一直以來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倡愚民思想,是要讓百姓處于無知狀態,這樣更有利于君主的統治?;谟行?/div>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7期2021-11-10

  • 為什么要跟《道德經》學領導力?
    強我第一次讀《道德經》大概在20年前,雖然當時也看不太懂,但并沒有因此望而生畏,反而讀得很舒服,感覺書中很多句子美輪美奐、氣象萬千,蘊藏著一種讓人精神寧靜且開闊的能量?!?span class="hl">道德經》是一本中國人避不開的書《道德經》的版本很多(甚至還有《德道經》),對其解讀更是五花八門。有不少人癡迷于給《道德經》重新斷句,比如把“道可道,非常道”變成“道可,道非,常道”,還有人把《道德經》看成一門玄學,試圖從中找到修煉的秘密。事實上,完整地讀過《道德經》的人并不多,但大多數人都

    中歐商業評論 2021年9期2021-09-30

  • 《溪山行旅圖》暗藏不止“范寬”二字考辨
    關鍵詞:瀑布;道德經;一古人;范寬;華山廟碑;金石味范寬(950—1032),宋代繪畫大師,又名中正,字中立,漢族,陜西華原(今陜西銅川耀州區)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畫山水,為山水畫“北宋三大家”①之一。范寬終年隱居終南山、太華山,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畫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用筆強健有力,皴多雨點、豆瓣、釘頭,山頂好作密林,常在水邊置大石巨巖,屋宇籠染黑色,作雪景亦妙。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15期2021-09-17

  • 華子龍先生告訴你:被譽為『萬經之王』的《道德經》講的是什么?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圣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span class="hl">道德經》早已成為廣受中外讀者推崇的經典文本?!?span class="hl">道德經》一書的核心主題是“道法自然”。它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薄暗馈蹦死献诱軐W的最高范

    鴨綠江·華夏詩歌 2020年6期2020-08-06

  •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經
    ,而是老子的《道德經》?!?span class="hl">道德經》也是世界上外文譯本總數最多的經典名著。老子是一個非常神秘的人,史書上對他的記載很少。禮崩樂壞之后他知道周朝沒有希望了,決定隱退,從函谷關出關時見到尹喜,尹喜請他為后世留下一本書,于是有了《道德經》。德國電視臺也做過一次調查,發現每四個德國家庭中就有一個家庭收藏了《道德經》。有德國足球皇帝之稱的弗朗茨·貝肯鮑爾幾十年來一直隨身帶著《道德經》,運用老子智慧做出了很多重要的人生選擇。美國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甚至在著作《世界文明史》

    中外文摘 2019年2期2019-11-13

  •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經
    ,而是老子的《道德經》?!?span class="hl">道德經》也是世界上外文譯本總數最多的經典名著。老子是一個非常神秘的人,史書上對他的記載很少。禮崩樂壞之后他知道周朝沒有希望了,決定隱退,從函谷關出關時見到尹喜,尹喜請他為后世留下一本書,于是有了《道德經》。德國電視臺也做過一次調查,發現每四個德國家庭中就有一個家庭收藏了《道德經》。有德國足球皇帝之稱的弗朗茨·貝肯鮑爾幾十年來一直隨身帶著《道德經》,運用老子智慧做出了很多重要的人生選擇。美國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甚至在著作《世界文明史》

    華聲文萃 2019年3期2019-09-10

  • 英語世界《道德經》譯名變化探究
    02308)《道德經》是我國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是道家哲學思想的代表作,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人們的精神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span class="hl">道德經》篇幅僅有五千余字,但以其高度凝練的詩性語言與深邃的哲學思想吸引了無數中西學者從不同角度探討、詮釋,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老學熱”。依據世界圖書館系統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道德經》共有50多種語言的譯本,各類版本累計達到1500多個。[1]一、《道德經》在英語世界的譯介一般而言,譯介學視域中的“英語世界”可分為三

    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3期2019-02-22

  • 錢基博先生的《道德經》研究
    錢基博先生的《道德經》研究衣撫生(中國社會科學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從老子其人、對《道德經》的總體評價、《道德經》解題、《道德經》的讀法等四個方面,首次對國學大師錢基博先生的《道德經》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概括。錢基博;道德經;《老子道德經解題及讀法》錢基博(1887—1957),江蘇蘇州人,與其子錢鐘書,并為國學大師。錢基博先生的《道德經》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老子道德經解題及讀法》(以下簡稱《解題》)一書中,另在《古籍舉要》卷十三中有少量文字。錢

    阜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1期2018-04-03

  • 關于《道德經》翻譯多樣性的幾點思考
    00)引言:《道德經》共有81章,五千多字。篇幅雖小,但內涵極其豐富。這篇傳承了兩千多年的著作,以其獨有的形式,向人們展示著中華文化的魅力。在綿綿激蕩的文化潮流中,對《道德經》的理解也不同,每個學者闡述自己的想法,針對文中的詩句也提出一些意見。先不說這些對《道德經》的評價是否正確,提出的意見是否合理,只從這么多學者對《道德經》理解與評價的這個行為,就足以表明《道德經》的影響力有多大。而《道德經》中的哲學思想是最受學者歡迎的,其內涵對人們的觀念產生了重大的影

    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 2018年5期2018-02-22

  • 這些成語出自《道德經
    天長地久出自《道德經》第七章,原文: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2 受寵若驚出自《道德經》第十三章,原文: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3 視而不見,聽之不聞出自《道德經》第十四章,原文:視而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4 深不可識出自《道德經》第十五章,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5 見素抱樸出自《道德經》第十九章,原文: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6 自知之

    農民文摘 2017年1期2017-03-24

  • 這些成語都出自《道德經
    些成語都出自《道德經》1.天長地久出自《道德經》第七章原文: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2.受寵若驚出自《道德經》第十三章原文: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3.視而不見,聽之不聞出自《道德經》第十四章原文:視而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4.深不可識出自《道德經》第十五章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5.見素抱樸出自《道德經》第十九章原文: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6.自知之明出自《道德經》第三十三章原文:知人者智

    中外文摘 2016年23期2016-12-14

  • 論《道德經》的“廉潔”思想
    )【哲學】論《道德經》的“廉潔”思想陳全新(湖北醫藥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部, 湖北 十堰 442000)“廉”側重于正直,“潔”側重于不貪,合稱則是指人的正直而不貪的高尚德行?!?span class="hl">道德經》提出了“廉而不劌”的命題,并指出以“無私”、“不爭”、“不以兵強天下”、“以百姓心為心”、“以正治國”等重要觀念和思維方式來解決這個難題。而“潔”主要是指不貪財色功名以潔身自好,要做到這一點,《道德經》指出應“功成身退”、“不貴難得之貨”、“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致虛極,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4期2012-08-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