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紅燈記》成敗得失

2017-10-10 18:41鄭紫涵
戲劇之家 2017年17期
關鍵詞:紅燈記意識形態

鄭紫涵

【摘 要】《紅燈記》是“文革”時期的“樣板戲”,是那個年代的文藝經典。有人為它的藝術魅力著迷,也有人詬病其生硬的意識形態表達方式。本文從對京劇現代戲的貢獻和政治因素的影響兩方面入手,淺談《紅燈記》的成敗得失,對作為意識形態宣傳工具的文藝作品的影響做了評說。

【關鍵詞】《紅燈記》;意識形態;京劇現代戲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7-0027-02

《紅燈記》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不僅與其背后大力宣傳的政治推手有關,還與它本身的藝術魅力有關。從古典京劇到現代戲,《紅燈記》做了許多改良和創新,同時,它過分濃厚的政治味道,也被不少人詬病。

一、對京劇現代戲的貢獻

京劇本身是雜糅多方劇種特色創立的新劇種,在其不斷發展的二百多年間,經歷了無數次改進,才逐漸趨于成熟。由于“文革”時倡導“京劇革命”,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被不同年代的觀眾所喜愛,現代京劇《紅燈記》進行了改革調整,在京劇改革的道路上做出了斐然的成績。

(一)為古典藝術添加時代因素。中國很多地方戲,如滬劇,是以唱為主的。而京劇講究“唱、念、做、打”,念白排在第二位,可見其重要性。在京劇《紅燈記》中,李奶奶給鐵梅訴說革命家史時,有一段長達80句的念白,大膽融入時代因素,加入了說書和話劇朗誦的技巧,念起來節奏鮮明,鏗鏘有力,感情充沛,一氣呵成。而且,之前的京戲,絕大部分描繪的都是古代的經典故事,而《紅燈記》所講的故事源于同時代人的創造,且故事本身的年代也離我們不遠。它的成功,為京劇表現現代生活提供了成功例證。

傳統京劇演員上臺下臺要有精心設計的臺步和特有的鑼鼓伴奏,而在《紅燈記》中,這一特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的舞臺燈光,燈光明滅就可以完成演員上下場的工作。另外,原本一桌兩椅的舞臺布置也被換成了豐富的現代布景,這樣的布置,增強了京劇的可看性。同時,由于布景的增多,演員也沒有足夠的地方跑圓場了,從而節省了時間,使整劇節奏更加緊湊了。

(二)東方曲藝與西方樂器的有機結合。鋼琴伴唱《紅燈記》的誕生,是其另一創新。以前,京劇用民樂伴奏是習慣,也是規矩,而作為西方“樂器之王”的鋼琴與中華國粹產生交集,則源于一次“偶然”。我國著名的鋼琴演奏家、作曲家殷承宗在一次音樂會上演奏完了節目單上的節目,觀眾意猶未盡,不肯離場,這時殷承宗靈光一現,和同場的錢浩梁、劉長瑜商量,由兩位演唱《紅燈記》唱段,自己即興伴奏,不想效果十分不錯。經過不斷修改,鋼琴伴奏電影版《紅燈記》于1972年上映了。這一偶然拾得的“創舉”,達到了鋼琴藝術與戲曲藝術的雙贏。它不僅開創了西洋樂器與京劇結合的先河,使原本過于“腔調”化的“樣板戲”趨向柔和,還為中國原創鋼琴曲拓寬了道路,為中國曲風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這一創新可謂成果卓絕,意義深遠。

(三)其他方面。一是由“看角”到“看戲”。自《紅燈記》被定為“樣板”后,全國各地劇團紛紛排演,需要大量的演員參與,加上故事本身十分精彩,改變了之前京劇“看角”的傳統,人們更注重“看戲”了。二是有了導演。過去的京戲,沒有專門的導演,演員就是導演,各流派演出有各流派的風格,角色基本靠演員自己來塑造。而京劇《紅燈記》則由阿甲擔任導演,統籌全局,將劇組團結成為一個整體,個人在尊重全劇風格的前提下,發揮個人所長,使全劇結構更緊湊,風格更一致了。

二、意識形態對文藝作品的過度干預

(一)江青的過度干預。雖然《紅燈記》在京劇改革中貢獻突出,但由于過分強調其意識形態宣傳功能,導致許多情節太過生硬,人物塑造不夠自然不夠真實等缺憾,也是其被人們詬病的主要原因。

作為“樣板戲”之一,《紅燈記》的編排受到了眾多政治因素的左右,尤其是江青的插足,為整劇留下了遺憾。江青一定要讓劇組為李玉和在就義前設置大段的唱詞,劇組認為,為了體現李玉和慷慨赴義的決心,不應設置過多的唱段,否則戲就“溫”了,可江青仍堅持自己的觀點,劇組也只好照做。另外,當時革命英雄在就義前唱《國際歌》是慣例,江青也要在李玉和就義時加《國際歌》做背景音樂。而民樂演奏《國際歌》顯得不倫不類,破壞了原本的肅穆感,編曲劉吉典將這個道理講給江青聽,可江青表示不能接受。就這樣,給《紅燈記》留下了些許遺憾。

(二)國家政治環境影響?!拔母铩睍r期人們所能接觸到的文藝作品少之又少,尤其是國外的信息,更是受到嚴密控制。在傳播全球化的過程中,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交流具有“單向性”,就是說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之間的交流,會產生強勢文化單方面流向弱勢文化,從而滲透弱勢文化,最后將其同化的效果。20世紀中葉,全球大部分國家已經建立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資本主義體系,而社會主義陣營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其文化也相對較弱。資本主義國家希望通過文化霸權建立“文化帝國”,而此時傳媒成了最有利的方式,他們通過書報、廣播、電影和電視等傳媒手段,宣傳自己的價值體系和世界觀。為防止被同化并保持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對外媒信息予以篩選和控制是有必要的,但過分嚴厲,也會造成一些負面效果。

客觀來說,對意識形態的宣傳引導并非僅出現在“文革”時期,由于傳媒具備廣泛的受眾群,歷來的統治者都很重視對其宣傳作用的利用。在電影中融入特定社會形態的價值觀念,從而對社會主流價值起引導和控制作用。二戰時期,中國的電影業改私有為國有,從而更好地為戰事服務?!坝腥烁嬲]創作人員:一切從業人員必須以國家民族為前提,不能斤斤計較到自己對藝術過分愛好,使自己對作品過分陶醉而過分鋪張,置戰爭宣傳于不顧。為了維護思想上的統一,動員全民族抗戰,電影理論家們發表自己的觀點,形成了一套戰時體制下的電影宣傳體制?!蓖瑯?,這樣的例子并不只見于中國,慣以商業電影形象示人的好萊塢,在二戰時出現了以戰爭為主題的影片,并推出了《大獨裁者》和《卡薩布蘭卡》。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在任命洛厄爾·梅里特為政府協調人時指出,在國家安全允許的范圍內,電影仍然享有充分的自由,他甚至表示電影業應當對戰事給予完全的支持。而為了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希特勒,則命瑞芬斯塔爾拍攝了紐倫堡集會的紀錄片《意志的勝利》,影片并未直接宣傳納粹政策,而是用象征性的影像含蓄地傳達了愛國寓意,使觀眾心甘情愿接受,從而成為了納粹宣傳的典范。

要定論政治因素影響的功過是非并非易事,有的人認為,意識形態在“樣板戲”中被夸大了,無論是《紅燈記》還是其他作品,都充斥著強烈的目的性,它將人們的思維模式化了。造成了文化單一匱乏的結果,這一結果,與毛澤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倡議恰好背道而馳。但是,政治因素的影響并非全然消極,如果對它加以正確運用,會達到許多積極的效果??梢詫⒑玫牡赖掠^普及給民眾,從而提高公民的素質,建立文明和諧的國度。如今,我們應當全面客觀分析“樣板戲”,分析《紅燈記》,既要看到它為人詬病的夸張,也要看到它在藝術上的多方創新與成就,如此多方辯證分析,才能得出公正的結論。

參考文獻:

[1]孟登迎.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與文藝問題[J].外國文學,2002,(2):56-60.

[2]梁建華.宣傳理論與影像傳播[J].電影文學,2010,(9):16-17.

[3]徐峰.語言、意識形態與觀影機制——文革后期電影語言初探[J].戲劇,2000,(2):135-141.endprint

猜你喜歡
紅燈記意識形態
京劇《紅燈記》
紅燈記(根據現代京劇樣板戲改編)
中西結合碰撞經典
淺析鋼琴伴唱《紅燈記》的創作與演奏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伊格爾頓意識形態理論存在合理性解析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