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當”的詞匯化

2017-10-11 23:21駱柔嘉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 2017年9期
關鍵詞:詞匯化動因機制

摘 要:本文從歷史演變的角度出發,考察了“相當”在文獻中的具體使用情況,結合語義、句法功能等方面,分析其詞匯化的過程。我們認為,句法位置和語義磨損的相互影響促使其詞匯化過程的完成,重新分析和隱喻是“相當”詞匯化的重要機制。

關鍵詞:相當 詞匯化 機制 動因

一、引言

“相當”在現代漢語中有動詞、形容詞和副詞三種用法,但這三種用法并非一開始就存在,是在語言的具體使用過程中,隨著語義和句法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本文通過對古代漢語語料的整理,討論“相當”成詞的歷程,并嘗試分析導致其詞匯化的動因與機制。

二、詞匯化過程

呂叔湘認為,“詩行渭傳‘內相親疏:‘相者,兩相之辭。此義之相自先秦以迄今茲,恒所習用,無待示例”①。王力(1985)認為,“‘相是個反身代詞,表示‘互相,作狀語”②。而“相”用在動詞前,有學者推測可能是古漢語動賓語序的殘存。通過此,我們判斷“相當”的“相”為代詞詞性,意為“互相”?!墩f文解字》中“當,田相值也”③,其本義是兩塊田相當、相等,詞性為動詞。

(一)先秦兩漢時期

我們從北大語料庫中檢索到“相當”最早用例出自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例如:

(1)以百與六十為無窮者之慮,其情必不相當矣。(《呂氏春秋》)④

(2)此形名不相當,圣人之所察也,萇弘則審矣。(《呂氏春秋》)

“相”和“當”構成一個狀中短語作謂語,表示“兩方面或多方面的事物差不多,情況互相符合”。例(1)中,“年紀上百或六十的人”和“無窮者”比較,他們的實際情況一定不相同。例(2)中,將“形”與“名”相比較,兩者不相符。此時,“相當”中的“相”做代詞,表“互相”;“當”做動詞,表“符合,相配”,在句子中充當謂語,是狀中短語,可以受否定副詞“不”的修飾。

此外,在上古漢語中,“相當”另一個常見用法是用于軍隊對峙。例如:

(3)是故明主外料其敵國之強弱,內度其士卒之眾寡、賢與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節,固已見于胸中矣。(《戰國策》)

在例(3)中,“相當”也是謂詞性的偏正短語,充當謂語成分,“相”作狀語修飾動詞“當”,“當”為“面對面”之義。此外,“相當”的詞義又進一步發展,出現“適宜,得當”的含義。例如:

(4)明主,猶奚仲也,言辭動作,皆中術數,故眾理相當,上下相親。(《管子》)

(5)八尺為行,果類相從,縱橫相當,果熟收斂,不得吮嘗。(《僮約》)

例(4)和例(5)并沒有兩者或多者進行比較,“相”的語義開始弱化,演變出“得當,適合”義;“相當”在此時仍做謂語,可以受否定副詞“不”的修飾,在形式上像動詞,但在意義上具有表性質的形容詞的用法。

(二)六朝至隋唐時期

六朝至隋唐時期,“相當”的用例有所增加。從語義上來看,除了繼續表示兩事物差不多、相配,又出現在描述物體空間分布關系時,表“相對”義。例如:

(6)子春曰:“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保ā度龂尽罚?/p>

(7)於中逐長穿井十口。井必相當,斜角則妨地。(《齊民要術》)

(8)行欲小掎角,不用正相當。(《齊民要術》)

例(6)中的“旗鼓相當”,表示兩人的實力差不多。另外,“對峙”的含義也有所發展。許多學者對《齊民要術》中多個“相當”進行討論研究后認為,當“相當”在描述物體空間分布關系時,為“相對”義,但這種“相對”不僅僅是“面對面”或者“相互朝著對方”的簡單直接對應,更多是事物在方向、位置、角度、長度、大小、形狀、數量、抽象等各方面的相互對應關系。例(7)描述的是十口井的空間位置關系,例(8)描述的犁地種樹的位置,雖然解釋為“相對”義,其內涵比“對峙”義更為復雜。

此外,表性質的“適合,恰當”義也進一步發展。例如:

(9)選人歌曰:“今年選數恰相當,都由座主無文章。(《選人歌》)

(10)避暑最須從樸野,葛巾筠席更相當。(《藥名離合夏日即事三首》)

隋唐時期多次出現“恰相當”的用法,能受程度副詞“更”的修飾,可見“相當”已經開始具備形容詞的屬性。根據例(9)和例(10)推測,“適合”義是其形容詞用法的詞義基礎?!跋喈敗背嗽谠~義上滿足形容詞的性質屬性外,同時也具備了形容詞的句法特征。

(三)宋元明清時期

宋元明清時期,動詞“相當”做謂語,其后不接賓語的用法依舊鞏固發展,以“兩個事物(或多個事物)相稱,配得上”為主要義,“對峙”的語義用法有所減少。但表“適合”義的形容詞進一步發展,句法位置也發生了改變。例如:

(11)今奉一器,其價相當??珊??(《太平廣記》)

(12)他是個矯帽輕衫小小郎,我是個繡帔香車楚楚娘,恰才貌正相當。(《倩女離魂》)

(13)眼下兒女沒有相當的人,將來他再得兒子,弟弟的二女兒三女兒可以與他家訂婚。(《曾國藩家書》)

從語義上來看,例(11)中“相當”義為“差不多,相等”;例(12)義為“相配”;例(13)為“適合”的含義。從句法位置上來看,例(11)、例(12)仍然作謂語,可以受否定副詞“不”的修飾。但例(13)中,“相當”的句法位置發生了改變,從謂語位置轉變為定語位置,開始具有修飾名詞的功能。此時,“相當”的形容詞用法的語義歷時演變也基本完成。

歷時語言事實表明,“相當”從“互相符合,差不多”義的謂詞性偏正短語逐漸過渡到“相稱”義的動詞再轉變為“適合”義的形容詞,根據這一路徑完成詞匯化的過程。

三、“相當”詞匯化的動因與機制

董秀芳(2002)指出,所謂詞匯化是指“從句法層面的自由組合到固定的詞匯單位的演變過程”⑤?!跋喈敗庇勺畛踔^詞性偏正短語到一個高度融合的動詞,再進一步擁有形容詞的用法,是在多種動因和機制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endprint

(一)“相當”詞匯化的動因

1.句法位置

從句法位置上來說,首先,線性序列的組合連用為它提供了前提條件,句法位置上的緊密相連,誘發其凝固成詞。從北大語料庫中我們發現,“相當”在先秦文獻中就開始前后相隨,這為其向動詞發展提供了位置上的便利。其次,隨著“相當”一詞在具體語境中的使用,語義改變為其句法位置的轉變奠定了基礎。在詞義具有表示性質的基礎下,“相當”從謂語的位置轉移到了定語的位置,句法位置更加符合形容詞的基本要求。

2.語義磨損

從語義上來看,“相當”最初是謂詞性短語,表示兩個事物(或多個事物)“差不多,配得上”,后來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形容詞性用法,為“合適”義,表示事物與某標準相符合,這是“相當”最初表示兩事物“相配”的抽象產物。由于“合適”,即事物符合某一標準,這本身存在程度的問題,這也為“相當”進一步虛化為程度副詞奠定了語義基礎。

在詞匯化過程中,“相當”的語義變化是其成詞的重要因素?!跋喈敗敝械摹跋唷笔莻€代詞,修飾動詞“當”,因此可以對兩個或多個事物進行比較。但在使用過程中,“相”的詞義逐漸虛化,對“當”的限制作用減弱,不再局限于兩個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比較,而變為一事物是否合乎某一抽象的標準,從而產生“合適”義。所以,“相”的語義磨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相”的意義逐漸弱化,對“當”的限制作用減弱,逐漸成詞,“相當”也從比較兩個事物這一雙方面的行為轉變為單方面的比較行為。

(二)“相當”詞匯化的機制

1.重新分析

重新分析是一種主觀行為,它的作用是從認知角度把各種虛化過程加以確定,使之明確化和形式化,并標志著這類虛化過程的最終完成。在“相當”詞匯化的階段中,“相+當”作為狀中短語重新分析成為一個動詞,在凝固過程中,“相”的意義逐漸弱化,“相”和“當”之間的界限消失,由兩個性質不同的獨立語言單位——代詞和動詞逐漸融合,重新分析,成為動詞?!跋喈敗痹~匯化過程的重新分析有兩個重要的情形:第一,從兩個獨立的詞逐漸演變為功能上只相當與一個詞的動詞;另一個是情形是動詞逐步被用作表示事物性質的形容詞,成為全新的一種詞性。這是由語義和句法位置變化共同作用而形成。

2.隱喻

隱喻是根據一種事物來理解和體驗另一種事物,以及從基本、一般的具體概念轉向更為抽象的概念?!跋喈敗钡脑~義內涵是事物從具體的比較向更為抽象比較的方向發展。最初是相同或相反的兩種或多種事物進行比較,表示“相稱,相配”,這是一種雙方的行為;而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演變為一事物與某一標準進行比較,表“合適,適當”義,這是一種單方面的行為。

四、結語

從上述歷時分析可以看出,“相當”的成詞有兩個明顯的特征:第一,通過詞義的轉變實現了轉類———由狀中短語到動詞;第二,成詞以后又經歷了一系列功能上的演變,由動詞轉變到形容詞。重新分析和隱喻是其詞匯化和進一步虛化的機制,句法功能和語義變化是其歷時演變的重要動因。

注釋:

①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103.

②王力.漢語語法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59—60.

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292.

④本文語料來自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⑤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M].成都:四川民族

出版社,2002:219.

參考文獻:

[1]曹秀玲.“相當”的虛化及相關問題[J].中國語文,2008,

(4).

[2]呼敘利.“相當”商詁[J].語言研究,2012,(1).

[3]楊旸.雙音節次高級絕對程度副詞語法化的認知分析——以“相

當”“非?!薄笆帧睘槔齕D].鄭州: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4]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M].成都:四川民族

出版社,2002.

[5][美]鮑爾·J·霍伯爾,伊麗莎白·克勞絲·特拉格特.語法化

學說[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駱柔嘉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315211)endprint

猜你喜歡
詞匯化動因機制
課程思政的動因、理路以及堵點治理
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介詞“依據”的詞匯化與語法化
大學生參與法治社區建設探微
跨國公司本土化戰略研究
“V三V四”的構式及貶義色彩形成原因
皮革機制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的風險度量及防范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