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好教材例子,提高閱讀能力

2017-10-12 13:38王鳳英
未來英才 2017年17期
關鍵詞:例子閱讀教材

王鳳英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目前小學畢業班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忽視教材中的閱讀內容,盲目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訓練的現狀,從新課程標準出發,呼吁廣大語文教師合理利用優秀資源,以教材為例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闡述以教材為例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些認識與實踐。

關鍵詞:教材;例子;閱讀;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大力推廣,大至小考,小到期中、期末考試,閱讀命題從形式到內容都進行了重大的變革,實現了由知識考察為主向能力考察為主的轉變。近幾年來,我縣小學畢業學業考試說明中更是明確指出:“不考課內閱讀,閱讀題的材料采用難度適宜的課外閱讀材料”。

基于以上變化,在教師中逐漸形成了不再重視課內閱讀,甚至形成了認為課內文章“上與不上一個樣”的極端觀點。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和教師漸漸地遠離了課本,逐漸地沉入永無止盡的課外閱讀材料的題海中,常常是忙活半天,收效卻甚微[1]。

目前采用的北師大版教材的最大特點就是突出一個“新”字。每個單元都有一個突出的主題,使教學目標更為清晰,學生在學習上更容易接受。新課標語文教材是學生提升閱讀技巧和能力的“源泉”。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與其瞎子摸象般地到處找所謂的好文章閱讀,不如認真挖掘教材、用好教材。每篇文章都是一個個很好的例子,學生的閱讀技巧、閱讀能力,都是在對課本的深入學習中得來的,因此切不可為了應試而丟掉了課本。用好教材,以此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用好教材,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苯滩闹忻科恼露几挥胸S富而深刻的內涵,要在認真研討課標、教材的基礎上,依據學生固有的知識經驗,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創設情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結合課堂口語訓練,來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與文本對話。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學會接納各種不同的解釋,最后通過相互討論,達成一致意見。同時,教師應該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一些必要的、有效的指導。 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在指導學生自學課文是,我強調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學會設疑,釋疑[2]。

二、用好教材,提高閱讀能力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的一大特點是各單元課文按照單元主題進行編排,每個單元分3篇主體課文、2篇拓展閱讀、1個綜合活動和單元小結四部分。每篇主體課文后有“小資料”“我的視角”“我的摘錄筆記”“課后思考題”。2篇閱讀課文后有“提示與建議”。筆者根據教材特點、合理地利用教材,以提高學生閱讀理解力。

1、合理利用課后面的“小資料”?!靶≠Y料”欄目,為學生提供閱讀課文所需要的背景資料、作者概況以及其他必要的指示。筆者充分利用小資料,既可以彌補農村學校資料匱乏的缺點,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更讓學生學會處理提取信息、收集資料的能力。

2、合理利用“我的視角”?!拔业囊暯恰币粰?,是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平臺,是在“質疑”“自測閱讀能力”基礎上的發展。丁丁冬冬兩個人的對話起到引發學生獨立思索的作用。筆者充分利用“我的視角”:一方面利用下面的留白啟發學生大膽寫出自己的見解;一方面組織學生思考“丁丁冬冬”的體會,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如六下《琥珀》一文,“我的視角”“丁?。嚎鞓返男∩n蠅被松脂淹沒了,我為她惋惜,但我又想,她被封在這塊琥珀里,獲得了永恒?!蔽乙龑W生談談自己的認識:有學生這樣說:“小蒼蠅是不幸的,同時又是幸福的……”這樣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本單元主題“生命”的意義。

利用好“我的視角”,以后做課外閱讀中的有關“亮觀點,說理由”類似的閱讀題,學生會迎刃而解了[3]。

3、用好教材課后思考題。北師大版六年級教材后的“課后練習”設計方面。主體課文課后問題基本上是從內容和形式上兩角度設計的,這些思考題充溢著人文教育內涵,又著眼于語文素質的養成。

借助課后習題,把握文章內容、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在教學中利用這個從整體出發設計的總領文章的大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這樣抓住課后思考題引導學生解答,不僅學會了如何解答問答題,也讓學生學會了把握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領會了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粗略跳讀培養學生整體感知文本的能力。所謂“粗略跳讀”即對文本的掃描。跳讀時,應鳥瞰全篇,力求整體把握文本內容。跳讀時,一要快速,二要邊讀邊劃。劃就是在文本中劃出能顯示段落乃至全文要點的詞句。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跳讀:

(1)文章的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認真研究標題,便能知其要,見其神。引導學生認真地研究標題,可以培養學生快速把握文章內容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就能自然形成敏銳的閱讀技能,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在教學中每讀一篇文章都要探討標題的作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文題的作用學生基本能掌握了。

(2)重要句子。

①概括句,包括全文的概括句,也包括一層或一段的中心句,以及其他一些集中表現了文章主要內容、主要思想的詞句。如六下《詹天佑》開篇語,六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文末一句。②文中的過渡句。過渡顯示文章的層次脈絡,常常也是中心句。如《把掌聲分給她一半》中第6自段的第1句。③每段的首句及尾句。如《體育頌》每段首句“啊,體育……”即為本段段意。

我們通過對文題及文中重要句子的粗略跳讀,完全能把握文章內容和文章的主旨了。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做個有心人,回到教材本身,其實我們不難發現,語文教材中所選用的課文,尤其是一些經典的作品,完全可以作為范文來提升學生閱讀的技巧和能力。與其舍本逐末,不如就地取材,合理地利用我們手頭的資源,回歸課本,不僅能為學生減負,也是在為教師自身減負。

參考文獻

[1] 曾祥芹.文章學與語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 郭香淑.淺談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13):248-249.

[3] 崔巒.語文課程標準關注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J].小學語文教學,2001(6):32-33.

猜你喜歡
例子閱讀教材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團圓之后》:“戲改”的“一個鮮明的例子”
初中英語課堂妙用“舉例子”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縮宮素聯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宮收縮乏力性產后出血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