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貌原則視角下英漢問候語應用實證研究

2017-10-13 06:32薛愛華
紅河學院學報 2017年5期
關鍵詞:本族語問候語權勢

薛愛華

(安徽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 安徽蕪湖 241000)

禮貌原則視角下英漢問候語應用實證研究

薛愛華

(安徽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 安徽蕪湖 241000)

研究探討禮貌原則視角下英漢問候語的差別,從社會權勢和社會距離角度出發,對各項數據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發現面對高權勢對話者時,本族語者和英語學習者都較多使用問好型問候語,并多選擇公共話題。面對低權勢對話者時,本族語者在問候語方式上沒有表現出明顯偏好,英語學習者則較多使用詢問型問候語;內容上兩組受試者都多選擇私人話題。面對社會距離近的對話者,兩組受試者都較多使用問好型問候語和私人話題;面對社會距離遠的對話者,都會大比例地選擇問好型問候語和公共話題。

禮貌原則;英漢問候語;跨文化交際

禮貌是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由于地區文化的差異,不同國家和地區對于禮貌的理解和實施有所不同,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交流的失敗。因而在跨文化交流中關注禮貌,關注禮貌準則的具體應用,顯得尤為重要。

問候是人際交往中最常見的日常禮節,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廣泛存在,是禮貌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禮貌原則進行過研究,如禮貌原則的表現和應用策略、普適性研究、禮貌原則在中國的具體應用等等。也有學者對問候語作過不同研究,比如問候語的分類、英漢問候語對比研究等等。筆者之前有一篇文章(2012)曾經從面子理論的角度對英漢問候語進行過定性分析。此次的實證研究是對之前研究的一個補充和完善,希望從禮貌原則視角出發,對英漢問候語作一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分析。

一 中西方禮貌原則

美國語言學家格賴斯(Grice)指出,為了保證會話的順利進行,談話雙方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則,即“合作原則”,包括量的準則、質的準則、關系準則和方式準則。但后來的學者發現,會話雙方有時出于禮貌會故意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甚至會違反合作原則。因此,利奇(Leech)提出了著名的禮貌原則,包括六項準則:得體準則(Tact Maxim)、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贊譽準則(Approbation Maxim)、謙遜準則(Modesty Maxim)、一致準則(Aggreement Maxim)、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1]然而,這些準則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它們的使用需要依賴不同的文化背景,因為不同的文化理念會側重不同的禮貌準則。譬如,中國文化更看重謙遜而西方文化更看重得體。因而,在跨文化交際中,就要注重禮貌準則與實際文化背景的結合。在這種情形下,就產生了中國自己的禮貌原則。

顧曰國教授對中國文化的禮貌做了系統研究。他總結了中國文化禮貌中的四個基本要素,即尊敬他人、謙虛、態度熱情而溫文爾雅;并歸納了五條以中國文化為背景的禮貌準則:貶己尊人準則、稱呼準則、文雅準則、求同準則和德、言、行準則。[2]顧曰國教授將禮貌的普遍原則與具體的中國特色結合起來,形成了中國自己的禮貌理論。中國的禮貌原則以“禮”為基礎,與社會規范、道德因素相聯系,體現了禮貌使用時一定的階層性。而西方的禮貌原則更強調人際關系中的獨立與平等。

二 研究方法

(一)研究問題

研究探討禮貌原則視角下英漢問候語的差別,主要研究問題如下:(1)英語問候語和漢語問候語是否有差別?哪一方面的差別最大?哪一方面的差別最???(2)在不同的語境變量參照下,英漢問候語在方式和內容上有哪些差別?

(二)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分為兩組,一組為英語本族語者,一組為英語學習者。英語本族語者為美國大學中工作或學習的人,英語學習者為中國大學中工作或學習的人。兩組研究對象年齡相當,受教育程度相當。每組均隨機選擇50人,分別向他們發放英文版和中文版的調查問卷。最終排除掉因故沒有參加數據采集的研究對象和問卷信息不完整的研究對象,收集到的有效實驗數據為82份,其中英語本族語者問卷41份,英語學習者的問卷41份。

(三)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調查問卷、電子郵件以及SPSS分析軟件。

調查問卷是在劉陳艷(2013)調查問卷的基礎上略加修改完善而成的。調查問卷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研究對象的背景信息,包括姓名、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及職業。第二部分是不同情境下給出的選擇題。設定的情境分別為受試對象與父母家人、同學朋友、老師上級以及陌生人打招呼時,分別會選擇什么樣的問候語。選擇項則是按照問候語的方式和內容分組的各種問候語。研究對象被要求按照自身經歷做出相應的選擇。

電子郵件是用來給隨機選擇好的受試者發送電子版的調查問卷的。之所以選擇用電子郵件來做調查問卷,主要是因為研究者無法在當地找到大量的英語本族語者來參與研究。利用電子郵件和同事的幫忙宣傳推廣,可以很便捷的收集到研究對象的數據信息,并且也有利于實驗后期的整理溝通。此外,利用電子郵件做調查問卷,也可以接觸到更大范圍內的研究對象。

SPSS分析軟件用于處理收集到的數據信息。

(四)數據采集

數據采集分為三步。第一步,研究者將中文版和英文版的調查問卷分別發給對應的受試者,請他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完成問卷。并請他們在完成調查問卷后,再將問卷轉發給他們身邊的同學或同事。所有的調查問卷完成后都會發回給研究者。第二步,將收集到的調查問卷進行審核篩選,并把信息不完整的無效問卷去掉,整理出有效調查問卷。第三步,運用SPSS分析軟件對調查問卷進行數據登記、整理、分析,得出結果。

三 結果與分析

按照筆者之前一篇文章(2012)對問候語的分類,問候語主要分成兩大塊,言語式問候語和體態式問候語。言語式問候語指問候雙方通過話語來完成問候,體態式問候語則是指雙方通過面部表情、手勢、動作來完成問候。本研究主要關注言語式問候語。

言語式問候語按照問候方式可大致分為問好型、詢問型和評價型。

問好型:如漢語的“你好”和英語的“Good morning”,對方往往回復相同的問候語。

詢問型:主要通過發問、咨詢對方近況或動向來表達問候,比如漢語中的“吃了沒?”和英語中的 “How are you?”。

評價型:問候一方通過贊揚、祝?;蛎枋鰜碓u論對方的一個方面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比如漢語中的“你家寶寶真漂亮”“買菜去啊”等;英語中也有類似的,比如“Have a good day”。

言語式問候語按照內容可以分為私人話題類和公共話題類。私人話題常常涉及個人許多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信息,比如年齡、收入、婚姻、身體健康以及家人等工作或生活細節。公共話題主要指天氣、愛好、公共事件、社會熱點等和自身聯系不大的話題。[3]

(一)英漢問候語差別的整體分析

表1為全體樣本中英漢問候語方式上的選擇差別。從表1中可以看出,本族語者使用最多的是問好型問候語,占57.32%,其次是評價型問候語,為25.00%,使用最少的是詢問型問候語,為17.68%。英語學習者使用最多的是問好型問候語,達到66.46%,其次是詢問型問候語,占23.17%,使用最少的是評價型問候語,為10.37%。

表1 全體樣本中英漢問候語方式上的差別數據及分布比例

表2是全體樣本中英漢問候語內容上的選擇差別??梢园l現,本族語者較多使用公共話題來打招呼,為61.59%,私人話題占38.41%。英語學習者在問候語內容上表現出了與英語本族語者相似的情況,選擇公共話題的居多,占65.24%,比本族語者的比例還稍高了一點,私人話題占到34.76%。

表2 全體樣本中英漢問候語內容上的差別數據及分布比例

綜合表1和表2,可以發現,從問候語方式來看,本族語者和英語學習者都較多使用問好型問候語,但本族語者較少使用詢問型問候語,而英語學習者則較少使用評價型問候語。從問候語內容來看,本族語者與英語學習者倒是表現出了相似的選擇,都較多選擇公共話題,較少使用私人話題。這倒是與研究者原本的預期不一樣。究其原因,很可能現在中國日益與世界融合,受西方獨立自由思想的影響增多,也開始看重個人自由、個人隱私,因而私人話題變少。

(二)不同語境變量參考下的英漢問候語差別分析

問候語是社會交往中表達禮貌的常規語言模式,而現實生活中具體禮貌行為的實施常常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兩個影響因子就是社會權勢和社會距離。因而在分析英漢問候語的差別時,需將社會權勢和社會距離這兩個語境變量納入分析范圍。

社會權勢(social power)指說話者對聽話者所擁有的權勢。Spencer-Oatey(1996)發現人們對社會權利的研究涉及以下一個或多個方面:1. 掌控權;2. 社會地位或等級;3. 具有影響力的權威或者合法權利;4. 對平等或不平等的一般概括。

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指說話者與聽話者之間的空間、時間和心理上的距離。Spencer-Oatey(1996)認為社會距離與以下一個或多個方面有關:社會相似性、聯系頻繁度、認識時間長短、熟悉程度、了解程度和思維相似性。[4]

表3表明受試對象在面對同學朋友和老師上級這兩個有明顯權勢差別的對話者時,從問候語方式上做出了不同選擇。本族語者面對高權勢對話者(老師上級)時,較多使用問好型問候語,為63.41%;而在面對低權勢對話者(同學朋友)時,則沒有表現出特別的偏好,問候語方式的選擇上沒有明顯的差別。

英語學習者在面對高權勢對話者(老師上級)時,使用最多的問候語方式為問好型,達到0.24%;在與低權勢對話者(同學朋友)進行問候時,較多選用詢問型問候語(51.22%)。

表3 社會權勢角度下英漢問候語方式上的差別數據及分布比例

觀察表4,可以發現本族語者面對高權勢對話者(老師上級)時,80.49%的人會選擇公共話題作為問候語的內容;而面對低權勢對話者(同學朋友)時,則會更偏向于選擇私人話題作為問候語內容,為70.73%。

英語學習者在問候語內容上的選擇與本族語者非常相似。面對高權勢對話者(老師上級)時,2.68%的受試對象選擇公共話題;面對低權勢對話者(同學朋友)時,選擇私人話題的受試對象稍多,達到53.66%。

表4 社會權勢角度下英漢問候語內容上的差別數據及分布比例

綜合表3和表4,可以得出,從社會權勢角度來看,面對高權勢對話者時,本族語者和英語學習者在問候語方式和內容上都表現出了相似性,都較多使用問好型問候語,但具體使用比例上有些差別,并多以公共話題作為問候語的內容。而面對低權勢對話者時,本族語者在問候語方式上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差別,英語學習者則較多使用詢問型問候語;在問候語內容上,兩組研究對象選擇相似,都以私人話題為主。

Application of GMS i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Taking a coking

表5從社會距離角度出發,得出本族語者和英語學習者面對父母家人和陌生人這兩種社會距離不一樣的對話者時,在問候語方式上的應用差別。

本族語者面對社會距離近的對話者(父母家人)時,較多使用問好型問候語,為48.78%,其次為評價型問候語,為29.26%,較少使用詢問型問候語,為21.95%;而在面對社會距離遠的對話者(陌生人)時,絕大多數研究對象會選擇問好型問候語,達到82.93%,其它兩種問候語方式較少涉及。

英語學習者面對社會距離近的對話者(父母家人)時,較多使用問好型問候語,為56.10%,其次為詢問型問候語,為34.15%,較少使用評價型問候語,為9.76%;在面對社會距離遠的對話者(陌生人)時,與本族語者類似,很大比例的研究對象會選擇問好型問候語,達到97.56%。

表5 社會距離角度下英漢問候語方式上的差別數據及分布比例

觀察表6,可以得出,社會距離角度下,本族語者面對社會距離近的對話者(父母家人)時,選擇私人話題作為問候語內容的占多數,為63.41%;面對社會距離遠的對話者(陌生人)時,所有人都選擇公共話題作為問候語內容。

英語學習者在問候語內容上的偏向與本族語者類似。78.05%的英語學習者使用私人話題作為與社會距離近的對話者(父母家人)的問候語內容;所有人都選擇公共話題作為內容與社會距離遠的對話者(陌生人)進行問候。

表6 社會距離角度下英漢問候語內容上的差別數據及分布比例

綜合表5和表6,從社會距離角度出發,面對社會距離近的對話者時,本族語者和英語學習者都較多使用問好型問候語,內容上以私人話題為主;面對社會距離遠的對話者時,本族語者和英語學習者的相近程度大大提高,都會大比例地選擇問好型問候語,并以公共話題作為問候語內容。

四 結語

研究表明,在全體樣本的整體分析中,本族語者和英語學習者都較多使用問好型問候語,但本族語者較少使用詢問型問候語,而英語學習者則較少使用評價型問候語。從問候語內容來看,本族語者與英語學習者都較多選擇公共話題,較少使用私人話題。

從社會權勢角度來看,面對高權勢對話者時,本族語者和英語學習者在問候語方式和內容上都表現出了相似性,都較多使用問好型問候語,但具體使用比例上有些差別,并多以公共話題作為問候語的內容。而面對低權勢對話者時,本族語者在問候語方式上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差別,英語學習者則較多使用詢問型問候語;在問候語內容上,兩組研究對象選擇相似,都以私人話題為主。

從社會距離角度出發,面對社會距離近的對話者,本族語者和英語學習者都較多使用問好型問候語,內容上以私人話題為主。面對社會距離遠的對話者,本族語者和英語學習者的相似程度大大提高,都會大比例地選擇問好型問候語,并以公共話題作為問候語內容。

在跨文化交際中從禮貌原則角度出發,注意不同語境下問候語的使用差別,對語言學習以及對外交流合作將會有很大幫助。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比如樣本數量較小,且研究對象較為單一,僅為中美某一學校范圍內的研究對象。如果將樣本數量擴大,或者將研究對象范圍擴大,會有怎樣的研究結果?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1]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89.

[2]顧曰國.禮貌、語用和文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4): 10-17.

[3]薛愛華.面子理論在漢英問候語中的應用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2(9): 95-98.

[4]Spencer-Oatey,H. Reconsidering Power and Distance[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26:1-24.

[5]劉陳艷.中國英語學習者請求言語行為的語用研究——基于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語料[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

[7]葉朝成,瘳嫣然.實證研究Leech“禮貌原則”在國內應用中的不足[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6,31(3):81-84.

[責任編輯張永杰]

Abstract:The research is made on the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eet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eness Principle.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are made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al power and social dist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facing speakers of high social power, both native speakers and English learners use greetings in the form of regards and choose public topics.When facing speakers of low social power, native speakers do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preference in the form of greetings, while English learners use greetings in the form of inquiry most. However, both groups choose private topics as their content. When facing speakers of close social distance, both groups use greetings in the form of regards and choose private topics. When facing speakers of distant social distance, both groups are very much alike in using greetings in the form of regards and choosing public topics with high percentages.

Key words:Politeness Principle (PP); English and Chinese greeting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eet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XUE Ai-hua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H31

A

1008-9128(2017)05-0066-04

10.13963/j.cnki.hhuxb.2017.05.017

2017-04-03

2015年安徽工程大學青年科研基金計劃項目:禮貌原則在英漢問候語中的應用及差異性分析(2015YQ50)

薛愛華(1987-),女,安徽天長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猜你喜歡
本族語問候語權勢
權勢中的部分等同關系——高等學校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的批評話語分析
驕傲與謙卑
越南問候語中的交際文化特征及其在中國大學生中的教學應用
動物的“恨”
常見問候語的漢外對比考察
別扭的問候語
狐假虎威
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大陸與本族語學者英語科研論文模糊限制語比較研究——以國際期刊《納米技術》論文為例
打招呼
從遷移理論看研究生英語視聽說課中學生的偏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