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平:用真誠譜寫音樂,用智慧創造美

2017-10-15 18:14何瑞娟
小演奏家 2017年8期
關鍵詞:唱法作曲原生態

何瑞娟

他沒去過太陽島,卻創作出電視紀錄片《哈爾濱的夏天》的主題曲《太陽島上》,寫出了一代人的希望;他為電影《少林寺》作詞譜曲,先創作出河南方言版《牧羊姑娘》,又寫出傳唱至今的《牧羊曲》,為的是對最廣大的觀眾負責;他為電影《戴手銬的旅客》創作的《駝鈴》曲風深沉且異于當時的流行音樂,大受好評,由此他明白藝術不是一味地趕潮流,而需要真摯的感情;他為電視劇《紅樓夢》譜曲,《枉凝眉》《葬花吟》《好了歌》等十四首曲子表達了滿腔惆悵、無限感慨的情緒,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日前,在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辦的第四期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培訓班上,中央文史館館員、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經歷,并與各地文藝評論家交流探討,在與學員的交流中坦陳他對歌曲創作的真知灼見。

動用全部的智慧去創造美

記者:《紅樓夢》作曲中傾注了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領悟,請您談談對民族音樂的理解。

王立平:民族音樂不是一個固定的概念,它發展的過程是這樣的:“一二三四五”是一個時期,再一個時期是“二三四五六”,“一”不見了,新出了“六”,但“二三四五”是保持下來的東西,它是一步一步發展變化的。我們需要繼承傳統,老老實實地學,認認真真地繼承,不可以有一點虛假,但傳承之外,更重要的是與時俱進。我們為今天的人服務,同時還要想到明天,這也是藝術家的擔當。如果只是繼承了,你可以當教授、專家,但當不了作曲家。作曲家要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寫給誰聽的,一個敢于擔當的藝術家要敢于求最大公約數,也就是社會上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天南海北,我們要在其中求得最多人懂自己、了解自己、愛自己的作品,這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對于一部作品來說,藝術需要情感,情感需要真摯,這是我很重要的一個創作理念??薏怀鰜砭蛣e哭,笑不出來就別笑,是哭是笑都要來真的,藝術家不能裝模作樣,不能作秀,要動真格的,真實地面對生活、面對藝術。我還信奉一條:藝術必須是美的,不美就沒有力量,而美在人們心中是相通的,我們要動用全部的才華、智慧、心思去創造這種美。

記者:我是廣西人,我身邊有些作曲家認為我們的根在廣西,所以寫的東西一定要具有廣西元素、廣西符號。請您談談地域性、民族性與創作的關系。

王立平:沒有任何一條法律、一個文件規定作曲家只許怎么寫、不許怎么寫,但作曲家有責任反映這個時代,要為你所處的時代和觀眾付出你的勞動,滿足他們的文化需求,豐富他們的生活。廣西人熱愛自己的家鄉,寫點故土的東西理所當然,但是不寫故鄉也不是錯,把眼睛放到全國也未嘗不是好事,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經歷和興趣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廣西人寫廣西理所應當,外地人寫廣西也不為過,我有一首歌叫《可愛的南寧》,我還給陜西寫過一首,給太陽島寫過一首,那都不是我的“地盤”。我想藝術家應該以天下為家,以普天下的老百姓為服務對象,給自己家鄉多寫一點理所當然,但心中應該裝下更多的人,要有更廣的眼界和更寬的胸懷。

作曲家應為老百姓服務

記者:上學時哪些課程對您后來的創作提供了幫助?您認為現在音樂學院的教學應該怎樣改善?

王立平:我十二歲考上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對中央音樂學院充滿了敬意和感激之情。要說哪些課程對我有用,我覺得沒有一門課程是沒用的。我在音樂學院不是最好的學生,當初老師讓我學鋼琴,其實我的目標是學作曲和指揮。我學作曲的時候,其他成績都是最高分,但作曲成績從來都是4+,沒得過5分。記得1962年的一次作曲比賽,一共有二十多人參加,我只拿到三等獎,這觸動了我,我想這有兩個原因:第一,我缺少生活;第二,我確實不會寫歌,所以,那時候我并不是最好的。

后來,我發現當時中國最流行、傳播最廣的歌曲都是部隊歌曲,音樂學院流傳的只有上海的兩首歌,我想作曲的人如果把中國老百姓放在一邊,不關心他們的生活,那他們對你也不會感興趣,這多悲哀??!從那時候開始,我決定做一個為老百姓服務的作曲家,所以我也不在乎別人怎么說,老師給我低分也不在意。后來,音樂學院最棒的幾個班讓我去聽他們的演奏會,問我感覺如何,我說:“我非常理解你們在學習階段對音樂的各種嘗試,也非常欣賞,但別忘了關注老百姓,天上的東西要寫,地上的東西也要寫?!?/p>

記者:什么樣的音樂才能成為經典?

王立平:什么是經典?經典重要的不是誰定義它為經典,經典不是買的,不是賣的,是逐漸形成的。是怎樣形成的?有的歌白天唱了,晚上就沒人聽了,有的歌今天唱了,明天就沒人聽了,而所謂經典,就是今天有人聽、明天有人聽、后天還有人聽,今年唱、明年唱、后年還唱,不只是三日繞梁,而是三十年繞梁,古曲《高山流水》就是這樣的經典。好的音樂作品要長久地留在人們心中,還給人們一種向上的力量、一種對生活的向往,用現在時髦的詞叫正能量,用傳統的詞說是經久不衰,能讓人們對這個作品保持經久不衰的熱愛。

音樂需要養分

記者:如今,很多旋律優美的歌曲漸漸被人們遺忘,口水歌卻很流行。作為知名音樂家,您提倡什么樣的審美觀?

王立平:作曲家的責任不是去呼吁別人喜歡自己的歌,而是要寫出更多好作品。但我也要說一句公道話,今天作品的傳播不全在作者本人,很多媒體為了追求一時利潤,挑選最抓眼球、最抓市場的作品,所以他們會放棄一些好作品,這個問題是社會問題,要改善這種現狀,我們要有耐心。但是搞創作的人沒有權利懈怠,做評論的人也理應承擔起為老百姓說公道話的責任。我已經七十六歲了,但作為一個作曲家還在辛勤地寫,最近在寫《紅樓夢》的音樂劇。我希望評論家們一起努力給大家點信心,也給老百姓點信心,我們的藝術不會亡,詩歌不會亡,文化不會亡,但這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

記者:類似《小蘋果》這樣的歌曲傳播甚廣,它的歌曲意境與傳播現象相匹配嗎?這首歌有怎樣的價值?

王立平:要說《小蘋果》壞嗎?不壞,沒有一句是出格的,但是這樣的格調能提高我們的生活品位嗎?能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嗎?能在社會上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嗎?有些東西是不必禁止的,就像有些食物并沒有毒,但也沒有蛋白質和維生素,每天吃這樣的東西我們仍然能生存。我覺得我們不必心胸太狹隘,一首歌會引起天下大亂,唱這首歌的人會墮落,我不相信這樣的神話,音樂沒有那么大的作用。但是反過來,如果我們大家每天所說的話都很無聊,生活中都是像《小蘋果》那樣看起來沒有什么不好但確實又沒什么好的,我們的生活將沒有意義,我們也將變成無趣的人,這是人的悲哀。

記者:前段時間,趙雷的歌曲《成都》紅遍大江南北,傳唱度很高,但一些音樂人覺得這首新民謠在音樂表現上是比較平常的。請您談談對新民謠創作的見解。

王立平:我有點孤陋寡聞,你說的這首歌我沒聽過,不敢冒然評論?,F在很多音樂都叫原創音樂,但作曲本來都是原創,這個原創音樂的原創跟作曲不是一回事嗎?現在人們喜歡搞新概念,比如原生態唱法,我看不是原生態,都是經過訓練的。原來中國有兩大陣營,一個是民族唱法,一個是洋唱法,民族唱法說中國人不欣賞洋唱法,洋唱法說民族唱法不科學,兩個打來打去打出了流行音樂,變成三足鼎立,現在又出來個原生態唱法。原生態唱法跟民間唱法、民族唱法有什么區別?原生態唱法里有很多是冒牌的,甚至是專業院校加工的,也叫原生態。我也不知道現在這個新民謠是什么概念,大概就是傳統的創作者寫的東西不好歸類就叫新民謠了。我覺得現在人們不把功夫下在應該下的地方,不去深入體會當今的社會生活,不去了解老百姓想什么、需要什么、喜愛什么,也不去研究我們傳統中有哪些值得進一步加工的,而是想今天用這個詞、明天用那個詞,今天這么做廣告、明天那么推薦,這都屬于浮躁。一名真誠的藝術家要老老實實創作、踏踏實實努力,為老百姓干點實在的事。endprint

猜你喜歡
唱法作曲原生態
“中國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Task 1
AI作曲的諾亞方舟將去往何處?
論科學的發聲方法
伍光輝作曲三首
我的夢
原生態音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真正的“原生態”
回歸“原生態”
原生態河流亟待搶救和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