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嘉慶:浦東派傳承人的時代性

2017-10-15 18:17盧旸
小演奏家 2017年8期
關鍵詞:石城嘉慶浦東

盧旸

林嘉慶是當代中國琵琶界最優秀的演奏家之一,中國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協琵琶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林石城琵琶發展促進會會長,琵琶浦東派傳人,現任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琵琶首席,并被文化部聘任為全國民樂大獎賽評委、中國音樂家協會全國考級高級考官,被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部聘為碩士生評委。在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林嘉慶憑借不懈的努力和對琵琶藝術的執著追求贏得了無數掌聲和榮譽,被海內外媒體盛譽為“一代民族樂壇驕子”。

在母親懷里聽大師演奏

林嘉慶出生于上海的音樂世家,父親林石城是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浦東派琵琶第六代傳承人,編寫琵琶練習曲兩百余首,并已出版二十多本琵琶書籍,其中《琵琶制作》被確定為全國琵琶制作的唯一標準,為琵琶這一民族樂器走向世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林石城也因此被音樂界稱為“琵琶教學科學化、規范化的開創者”。1956年,中央音樂學院聘請林石城北上任教,林石城將所有精力都傾注在琵琶事業上,對所有熱愛琵琶的人都特別熱心,有慕名而來的學生在門衛那里得知林教授家的門牌號,便會登門拜訪,聽他講課。

林嘉慶還不到一歲時就開始接受世界各地一流音樂家的音樂啟蒙,幾乎每天晚上,母親都會抱著他在中央音樂學院聽各種音樂會。躺在母親懷里的林嘉慶感受著大師的演奏,腦子里印下了美妙的音符。四五歲時,林嘉慶開始在父親林石城的指導下學習樂器,他回憶道:“那時太小還抱不動琵琶,父親就教我二胡、柳琴這些小一點的樂器?!备鞣N民族樂器的學習,為林嘉慶之后正式學習琵琶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熏陶出來的獨門秘訣

1961年,林石城三十多歲,正處于人生最好的年華,卻在此時失去了工作,離開了教學崗位。在艱難的生活環境下,林石城從未放棄對藝術的追求,當時家里的紙盒、紙片等所有能寫字的地方全都寫滿了林石城整理編撰的先師沈浩初的《養正軒琵琶譜》,在他的努力下,這部樂譜最終得以出版。1979年,林石城回到中央音樂學院任教,把全部精力用在琵琶發展、創作和培養新人上。父親在家中為學生授課時,林嘉慶也在旁邊聽著,學生們平時會遇到各種操作上的問題,林石城則會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給出具體的解決辦法。在旁邊聽得多了,林嘉慶默默記下了各種訣竅,比別人學得更全面,他又將學習到的東西一步步深化,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秘訣。林嘉慶說:“傳承浦東派琵琶藝術是我的使命,通過不斷鉆研,我越來越發覺琵琶是件非常了不起的樂器,蘊含著博大的中華傳統文化?!?/p>

如今,林嘉慶向自己的學生教授琵琶時,不僅僅講演奏技法,還從琵琶所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入手?!暗谝淮胃掷蠋熒险n,他并沒有教怎么彈琴,而是談傳統文化?!绷旨螒c的學生成博回憶道,“之后,林老師直接教怎么彈琴的時間也遠少于講傳統文化,他強調只有對傳統文化了解得夠多,浦東派琵琶才能彈得豐富多彩,否則只不過是個死板的演奏機器,只有指法動作模仿,缺乏靈魂,沒有藝術價值和實際意義?!?/p>

在教學過程中,林嘉慶也在有意識地觀察、尋找具備資質、天賦、人品的下一代浦東派琵琶傳承人。

和父親的最后一次錄音

浦東派琵琶版的《十面埋伏》升騰跌巖、驚心動魄。2005年,林嘉慶運用5.1環繞立體聲技術將完整版浦東派琵琶《十面埋伏》錄制了下來,回歸自然的聲音。藍光技術出現后,林嘉慶又為其配置影像,制作成一部微電影,后被中國科學院收錄為國家音像技術標準盤。在眾多學科專家與藝術家的協助下,這一版《十面埋伏》在藝術創作上做到了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民族音樂與交響樂、琵琶獨奏與樂隊協奏的完美結合,而且在聲學技術上保證了聲音的自然度、明亮度、飽和度和清晰度?!斑@是父親生前直接參與的一部片子?!绷旨螒c回憶道,“當時父親坐在輪椅上,我推著他參與了錄制的全過程,他還親自參與審核工作。錄音結束后,他說這是《十面埋伏》錄得最好的一次?!?/p>

父親過世后,林嘉慶整理了父親生前留下的琵琶曲譜,還對浦東派琵琶進行總結編撰了《琵琶藝術·浦東派》,并于2015年10月出版,他說:“曲譜只是浦東派琵琶藝術能夠表達出來的明碼,浦東派琵琶的暗碼譜子上是記錄不了的,必須踏踏實實跟傳承人學?!比珖鞯啬矫伊旨螒c學習琵琶的人很多,他們不是為了得到什么文憑,而是為了傳承真正的浦東派琵琶藝術。

每一代傳承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2009年6月,林嘉慶被文化部任命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琵琶藝術(浦東派)代表性傳承人。一位音樂界老前輩對他說:“從現在起,你的問題不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國家的問題,你不是為自己做事,而要為國家做些事情?!?/p>

2013年1月,琵琶泰斗林石城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會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浦東派琵琶藝術第七代傳人林嘉慶工作室揭牌儀式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舉行。

“ 從鼻祖清朝乾隆年間浦東南匯人鞠士林到父親林石城再到我,浦東派琵琶藝術每一代傳承人都有各自的使命?!绷旨螒c說。到現在浦東派琵琶藝術已有七代,每一代傳承人都不是呆板的“復印機”,原模原樣地拷貝前人的方式方法,而是以浦東派的內核“滾雪球”,雪球滾得越大內核就越深沉。例如浦東派第六代傳承人把工尺譜翻譯成五線譜和簡譜,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使浦東派琵琶藝術這一傳統當代化;浦東派第七代傳人深度挖掘文化內涵,把音樂表現提升概括,使浦東派琵琶藝術這一傳統明確化。林嘉慶說:“浦東派的下一代傳承人要從科學原理上認識琵琶的演奏,讓浦東派琵琶藝術有科技支撐,使浦東派琵琶藝術這一傳統科學化,把琵琶藝術轉化為永恒的科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國際音樂界的認可,才能通行于世界?!眅ndprint

猜你喜歡
石城嘉慶浦東
嘉慶真是被雷劈死的嗎
清張志寧嘉慶丁卯科鄉試硃卷檔案
浦東從先行者到引領區
浦東開放,三十年激蕩中國活力
30年 浦東實現了“五大跨越”
嘉慶的尷尬映射大清衰亡
浦東開發開放
教皇帝說話
仙女
吳堡石城札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